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65例胎盘早剥诊治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施晓飞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6):1352-1353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诊治将危及母婴生命。现将我院1992~2003年收治的65例胎盘早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7月至2010年6月的213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1.34%;病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脐带绕身绕颈、外伤、羊水过多、脐带过短、双胎、外倒转术、不明原因等;孕产妇腰痛及阴道流血为典型临床表现。结论重视病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完全可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正常位置的胎盘早期剥离是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妊娠晚期并发症.典型者,特别是重型胎盘早剥,其诊断并不困难,唯早期或症状、体征不典型者,尤其是后壁胎盘早剥及时诊断并非容易,因而临床医师须对此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收集我院10年来6例重度胎盘早剥孕产妇病例,分析并探讨其早期诊治措施.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89年2月~1999年2月共分娩4?248例,其中重度胎盘早剥(早剥面积>1/3)6例 ,占0.141%.全部病例均经产后检查胎盘并仔细测量,记录早剥面积.6例重度胎盘早剥孕产妇一般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5.
赵瑞琳 《中原医刊》2011,(14):91-92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胎盘早剥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0.63%。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为首要病因,子痫前期或慢性高血压、胎膜早破为主要原因,阴道出血、腹痛、胎心异常为常见临床表现,占发病总数的36.2%。结论重视胎盘早剥的病史诱因及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出血量、胎儿情况、孕龄、并发症、产程进展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孟以秀 《西部医学》2010,22(8):1455-1456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和母婴结局。方法对我院56例胎盘早剥患者的诱发因素、母婴预后作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胎膜早破、外伤、妊娠合并高血压是三大主要病因,其中重型胎盘早剥致母婴预后差。结论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避免胎膜早破和外伤,积极治疗妊高征是避免胎盘早剥、改善母婴结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翠芸 《华夏医学》2007,20(2):338-339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可以给母婴造成极大的危害,围生儿病死率为19%~87%。本病轻度者容易误诊或漏诊,中重度往往起病急骤、进展快,可出现产后大出血、DIC、肾功能衰竭等直接危及母亲生命的并发症。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本院收治16例胎盘早剥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16例胎盘早剥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宫切除2例,子宫卒中7例,并发凝血功能障碍4例,死胎7例,新生儿重度窒息4例,新生儿死亡l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治疗胎盘早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正>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剥离,为临床较少见的产科急症之一,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等特点,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母婴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孕产妇。预防和早期诊断胎盘早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现  相似文献   

10.
彭学鸣  吴日然 《广西医学》1999,21(3):564-565
胎盘早剥是严重威胁母儿生命的产科急症,围产儿死亡率高达20%~35%(1)。胎盘早剥起病急,发展快,若诊断、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2)。现对我院58例胎盘早剥病例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胎盘早剥发生率:我院1994年1月~1998...  相似文献   

11.
87例胎盘早剥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提高对胎盘早剥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87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的病因以妊娠期高血压病为首位;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血性羊水及胎心异常;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婴生命威胁大,重视诱因可预防胎盘早剥的发生;重视临床表现并结合B超、胎心监护有助于早期诊断;正确的治疗可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2.
赵华 《西部医学》2007,19(4):622-623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月~2005年12月的胎盘早剥32例。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68%;病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脐带绕身绕颈、外伤、羊水过多、脐带过短、双胎等。孕产妇腰痛及阴道流血为典型临床表现。结论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完全可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曲珣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203-1204
目的通过对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病因及积极处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机械性因素、羊水过多及其他因素。57例产妇中并发产后出血12例,子宫胎盘卒中8例,死胎3例;57例患者中剖宫产42例,占73.68%,其中Ⅱ度、Ⅲ度胎盘早剥者剖宫产30例(88.2%),轻型胎盘早剥行剖宫产者12例(5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胎盘早剥行剖宫产的几率高;无孕产妇死亡。结论胎盘早剥临床表现复杂,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提高母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积极处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08年6月间发生的59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43%,病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因为不明、脐带因素、胎膜早破.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腰腹痛、胎心胎动异常、血性羊水等.59例产妇中并发产后出血20例,子宫胎盘卒中18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1例,死胎8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胎盘早剥临床表现复杂,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提高母婴生活质量.胎盘早剥与子痫前期(重度)关系密切,当子痫前期(重度)诱发胎盘早剥时,往往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15.
年丽 《安徽医学》1998,19(2):44-45
<正>胎盘早剥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地处理,可明显降低围产儿及孕产妇的病死率。我院1987年~1991年收治胎盘早剥40例,现就其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以提高早期诊断和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的胎盘早剥58例。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62%,病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脐带绕身绕颈、外伤、脐带过短、双胎等。孕产妇腰痛及阴道流血为典型临床表现。结论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完全可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52例胎盘早剥有明确诱因(83.90%),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03%),胎膜早破(22.58%)。轻重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检出24例,诊断率40.68%,其中重型18例,轻型6例,辅助其他检查诊断35例。轻重型胎盘早剥的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需结合诱因、临床表现和体征、动态观察B超、S/D比值及胎心监护,进行综合评估,尽早做出诊断,根据病情、孕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防治,降低母婴的死亡率.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5例胎盘早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孕妇经阴道分娩或剖宫产术后,孕妇全部抢救成功.剖宫产22例,子宫次全切1例,胎儿窘迫4例,早产儿5例,1例早产儿新生儿期死亡.死胎3例.结论 重视诱因和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及时行B超检查和胎心监护及化验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防治,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33%,产前确诊率为75%,围生儿病死率为27.78%;子痫前期和创伤为重要的发病诱因;阴道出血和持续性腹痛为常见的临床表现。结论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作出早期诊断,以降低产妇并发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