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出血颅内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脑出血动脉血流速度参数与颅内压(ICP)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出血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博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血流频谱,观察其参数值。结果 博动指数、阻力指数比血流速度更能反映ICP的变化,当PI>1.0,RI>0.6时,应考虑ICP升高。TCD血流频谱可作为监测ICP的指标。结论 采用TCD监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变化,某些参数与颅内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间接了解颅内压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如何控制血压.方法 对与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肿腔钻孔引流术,同时对每例患者行颅内压和平均动脉压连续监测7 d,同时监测术后1、3、7、14 d行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值.结果 开颅术对于血肿量>50 ml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6月后ADL分级)与血肿腔钻孔引流术比较有显著差异;另外术后1 d、3 d、7 d、14 d的TCD参数结果分析,开颅术对于缓解颅内压力、改善脑血流优于钻孔引流组.对所有患者术后ICP、MAP监测能有效控制血压防止再出血.结论 对于血肿量>50 ml患者应选择开颅手术.对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应常规进行ICP、MAP监测.  相似文献   

3.
颅内高压是神经科常见的危重症,严重者可出现脑疝,直接危及生命.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无创监测是临床应用的发展方向.该研究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发病24h内入院的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探讨TCD对脑出血微创碎吸术疗效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急性期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超声血流参数变化规律及与30d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入组87例首次发病24h以内,原发幕上脑出血患者。按照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组(n=21)、中量出血组(n=27)和大量出血组(n=39)。入组患者发病24h内行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于发病24h内、第3、7、14d行床旁TCD监测,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ies,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ies,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ies,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其中48例患者完成全部TCD监测。对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发病24h以内,小量出血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接近正常值;中量、大量出血组健侧Vm降低(P <0.01),双侧Vd降低(患侧:P<0.01;健侧P<0.01),双侧PI、R(I 患侧:P =0.001;健侧:P<0.01)升高,大量出血组较中量出血组变化明显。脑出血发病14d以内双侧Vm值呈持续下降趋势。30d死亡患者健侧Vd比存活患者显著降低(P <0.01),双侧PI,RI升高(P<0.01)。结论 TCD血流参数的变化可以反映脑出血急性期颅内血流变化规律,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无创、可重复、连续监测等特点,本阐述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在临床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术中临测、评价疗效和评估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发挥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动态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降血压治疗的利弊和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对脑出血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动态监测 6 8例 12h内入院的脑出血患者的血压 ,其中 4 0例入院 2 4h内接受血肿碎吸引流术 ,2 0例内科对症支持治疗 ,并于入院时和第 1、3、7及 14天监测TCD ;8例未手术者 (降压组 )在接受降血压治疗前、后监测TCD ,并与 2 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 (对照组 )降血压治疗前后的TCD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降血压前后TCD参数差值无显著性 ,而降压组降压后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流速降低 ,脉动指数 (PI)值升高。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逐渐下降 ,双侧MCA流速呈先降后升 ,双侧PI值呈先升后降 ;保守治疗组MCA流速发病 1周内下降 ,第 2周开始升高 ,PI值改变与其相反 ;手术组第 7天MCA流速即开始升高 ,PI值降低 ,且在第 14天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手术组血压下降幅度较保守组大 ,第 14天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前者为 - 12 6± 6 8、后者为- 7 5± 4 8)。结论 微创血肿引流术可显著性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脑灌注 ,而急性期的降血压治疗不利于脑灌注 ,动态TCD监测可评估患者脑灌注状态 ,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发病且发病24h内入院的54例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7、21d进行床旁TCD检测,并分别对TCD的主要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与脑出血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TCD异常主要表现为高阻力、低流速的血流频谱。连续监测发现,降低的血流速度逐渐增高,同时增高的脉动指数则逐渐降低。出血量、MESSS评分与大脑中动脉的Vm呈负相关,与PI呈正相关;而BI与大脑中动脉的Vm呈正相关,与PI呈负相关。结论TCD指标异常程度有助于判断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进一步验证脑出血患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血流参数间的相关性,确立脑出血患者TCD血流参数预测ICP的最优数学模型 并评价其预测准确性。 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登记22例脑出血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主要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灶特征 资料,所有患者行持续床旁脑实质颅内压监测,期间每天复查TCD,监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及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血流参数并记录即时ICP数值、体温、血压、心 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筛选最优TCD血流参数,对即时ICP与TCD血流参数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 分析,建立TCD参数评估ICP数学模型,并对其诊断颅高压(ICP>15 mmHg)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结果 相关性分析示脉搏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与IC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 =0.66(P <0.01)。 TC D血流参数预测I C P数学模型为I C P e =-16.8+26.8×P I+0.12×V m,调整R 2为0.46;颅高压 (ICP>15 mmHg)时,ICPe的曲线下面积为0.93,95%可信区间为0.88~0.97。 结论 TCD血流参数PI与ICP呈正相关,是预测ICP最重要的指标。ICPe=-16.8+26.8×PI+0.12×Vm(调 整R2为0.46)可准确诊断颅高压(I CP>15 mmH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上矢状窦血栓患者颅内压(ICP)的可行性,研究TCD动脉、静脉参数及频谱形态与ICP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评价疗效及判定预后。方法选择18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住院患者,取入院第1、7及14天为观察点,动态监测患者的ICP、脑灌注压(CPP)、波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中深静脉(dMCV)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TCD频谱形态,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上矢状窦血栓患者各观察点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6.32,P<0.05),随着ICP的升高,患者的dMCV平均血流速度、PI及RI呈上升趋势,MCA平均血流速度和CPP呈下降趋势,在第7天达到高峰,持续到两周时略有恢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ICP与P1呈明显正相关(P<0.01,r=0.859);ICP与MCA-Vm呈明显负相关(P<0.01.r=-0.638);ICP与dMCV-Vm无相关性(r=0.07,P>0.05)。随着ICP的升高,动脉频谱表现为舒张期和收缩期血流的不同步下降,静脉频谱呈现血流升高的特征,表现为血流量与血管径的同步增加。结论TCD对临床可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筛选检测手段,TCD动态监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动脉和静脉血流的同步变化可以评估ICP增高的程度和脑部灌注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甘露醇对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甘露醇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大脑中动脉(MCA)和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为靶血管,观察3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变化的趋势及应用甘露醇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Ⅰ组静滴甘露醇前后MCA和EIC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脉动指数(PI)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用药后MCA的Vd、Vm、Vs增加,PI降低(P<0.05);EICA的Vd增加(P<0.05),Vs、Vm、PI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脑损害较轻的患者应用甘露醇可改善脑灌注,甘露醇对严重脑损伤患者难以发挥调节脑血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颅多普勒超声十年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Rune Aaslid在1982年发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以来,已经历了28年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超声学和神经病学专家华扬教授和黄一宁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将此项诊断技术引入中国,也已近20年.TCD的临床价值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它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已被写入美国和欧洲的脑卒中指南,对脑血流微栓子信号的识别也列入欧洲脑卒中指南,对脑动脉自动调节功能研究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国际医学杂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灌注CT在测定脑血流储备上是否一致。方法分别用TCD屏气法和灌注CT口服乙酰唑胺法测定了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支大脑中动脉支配区的脑血流储备。屏气试验采用正常吸气末平静屏气30s;口服乙酰唑胺试验采用口服乙酰唑胺2.0g,口服乙酰唑胺后2.0~2.5h内行第2次灌注CT检查。结果将试验所得计量资料转换为等级资料,行两配对样本的秩和检验(P=0.039),说明TCD与灌注CT所测得脑血流储备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存在一致性;散点图直观地显示TCD与灌注CT所测得的脑血流储备值的之间没有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尚未发现TCD与灌注CT在脑血流储备测定上存在显著的一致性,在评价狭窄大脑中动脉的脑血流储备时,TCD尚不能够代替灌注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脑出血患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5例脑出血患者138次腰穿前行TCD检查(发病第1、3天常规进行),对TCD资料及脑脊液压力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颅高压患者TCD表现出高阻力血流频谱,随着ICP升高,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无明显变化,舒张期血流速度(Vd)减低,血管搏动指数(PI)升高。与健侧比较,出血侧Vs、Vm、Vd均显著降低,PI显著升高(P<0.01)。与小量出血组比较,发病第3天,中、大量出血组的Vm、Vd均显著降低,PI值显著增高(P均<0.05)。与发病第1天比较,发病第3天中、大量出血组Vm、Vd均显著降低,PI显著升高(P均<0.05)。根据出血侧血流动力学参数所得预测颅内压(ICPe)及预测脑灌注压(CPPe)的回归方程分别为:ICPe=-7.096 20.474PI 0.053MAP;CPPe=7.096-20.474PI 0.947MAP。预测和实测的ICP、CPP显著正相关(r=0.796、0.977,P均<0.01),预测差值在5mm Hg内阳性预测率均为89.9%。结论依据出血侧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可较准确预测脑出血患者的ICP、CPP。  相似文献   

14.
经颅多普勒与颅内压增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颅多普勒(TCD)为无创性脑循环研究开创了新纪元。本文对颅内压增高时,TCD改变的病理生理基础、频谱及各参数的表现、临床意义诸方面进行了综述,阐明了TCD与颅内压增高之间的关系,为用TCD进行无创颅内压监护研究提供了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微栓子信号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以及单联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12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信号,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微栓子信号阳性危险因素,阿司匹林单药或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评价药物疗效和预后。结果 129例患者中42例(32.56%)微栓子信号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是微栓子信号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35,95%CI:0.147~0.764;P=0.009)。经抗血小板治疗后,双抗组患者微栓子信号消失率高于单抗组(χ~2=16.701,P=0.000);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P=0.000),与单抗组相比,双抗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亦减少(P=0.025),表明抗血小板治疗有效且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优于单抗治疗。结论高脂血症是TCD监测微栓子信号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阻止微栓子信号形成并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高山 《中国卒中杂志》2010,5(8):598-607
在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第七届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学习班》上,我利用晚上的两个半小时,给学员宣渎了在学习班开班之前用了一个周末和数个晚上写成的《如何规范TCD诊断报告》,原本这些话主要是针对TCD操作者讲的,但这次参加学习班近200名的学员中超过半数是神经科临床医生,大家一直静静地非常专注地听我宣读,晚上9点多,当我带着大家读完以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5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做了经颅多普勒检查,并与偏头痛和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和偏头痛病人,脑血管供血异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表现多组血管异常。精神分裂症以大脑后动脉和中动脑异常率高,计45例次,占49.45%,偏头痛以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异常率高,计47例次,占52.22%。提示两者的发病可能有不同 质性基础。精神症状的产生可能与重要脑区的供血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自RuneAaslid在1982年发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以来,已经历了28年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超声学和神经病学专家华扬教授和黄一宁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将此项诊断技术引入中国,也已近20年。TCD的临床价值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它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已被写入美国和欧洲的脑卒中指南,对脑血流微栓子信号的识别也列人欧洲脑卒中指南,  相似文献   

19.
脑死亡概念是现代临床医学进步的象征。本研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观察8例脑死亡患者的脑血流频谱,探讨脑死亡的脑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规律,对TCD诊断脑死亡研究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外伤性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价值及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预防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8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TCD监测及CT检查.将TCD诊断为脑血管痉挛的病人按血管痉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CD监测发现外伤性脑血管痉挛179例(51.44%),其中轻度组92例,中度组60例,重度组27例;其多在伤后2~3 d出现,持续5~7 d,10~14d后缓解.CT证实发生外伤性脑梗死24例,其中外伤性脑血管痉挛中度组4例,重度组20例;经统计学分析,脑血管痉挛严重程度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存在正相关(P<0.01);经治疗1个月后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3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7例,死亡6例.结论 TCD诊断外伤性脑血管痉挛安全、无创、有效,对早期预防外伤性脑梗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