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器械电子图谱在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每套手术器械包内器械拍照制成手术器械电子图谱,将图谱上传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中,比较应用手术器械电子图谱前后器械清洗不合格率、包装不合格率及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在手术器械回收、清洗及包装等环节,运用手术器械电子图谱进行对照核查,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之前的0.089%降低到0.064%,器械包装不合格率由之前的0.078%降低到0.030%。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满意度由之前的96.0%提高到100.0%。[结论]运用手术器械电子图谱能有效提高清洗、包装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就医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阶段递进式管理联合CICARE沟通干预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开始,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消毒供应室建立基于质量敏感指标的阶段递进式护理管理模式, 对比护理管理模式改进前后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包括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灭菌物品包装不合格率、湿包率和回收器械丢失率、灭菌合格率等指标, 运用自制问卷调查供应相关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改进后, 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灭菌物品包装不合格率、湿包率和回收器械丢失率均明显低于改进前, 各消毒质量指标护理改进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改进后, 相关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器械回收、器械发放、消毒质量和临床沟通等各方面满意度均明显提升, 改进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开展阶段递进式管理联合CICARE沟通干预, 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质量, 提升各相关科室对消毒工作室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究消毒供应中心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抽查2020年7—12月消毒供应中心500件复用医疗器械,对其清洗质量进行评估,对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00件复用医疗器械中65件清洗质量不合格,占1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毒供应中心复用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与预处理不规范、未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清洗剂残留和器械浸泡时间不合理有关(P<0.05)。结论 预处理、操作流程和清洗剂残留等是影响消毒供应中心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管理策略。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复用手术器械清洗人员采取230次抽查,采取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处理不规范、操作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是否存在除锈剂或清洗剂残留、灭菌是否合格、器械浸泡时间是影响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01)。结论针对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过程中薄弱环节以及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管理者与工作人员及时反馈并定期整改,能持续改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及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联合SHEL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1日~2021年5月1日26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安全管理模式;将2021年5月2日~2022年5月1日26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研究组,采用HFMEA联合SHEL模式进行安全管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专业知识总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风险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服务意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回收不规范、供应差错、包装不合格、清洗不彻底、人员防护不达标风险值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设备管理、环境状态、器械清洗质量、包装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质量管理工作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FMEA联合SHEL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掌握度与安全意识,降低关键失效模式危急值,提升工作质量与质量管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从2009年1月开始,消毒供应中心对呼吸机外置管路采用了集中清洗消毒供应管理。采用的是一用一清洗,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因这种消毒方法存在消毒不彻底,化学消毒剂易残留,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重分级管理模式在精密手术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7月1日—12月31日清洗消毒的精密手术器械共1406包,作为实施前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随机选择2021年7月1日—12月31日清洗消毒的精密手术器械共1409包,作为实施后组,采用双重分级管理模式;比较2组清洗消毒不合格率、器械损坏率、包布缺陷率、术后医院感染率、手术医生及护士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组清洗消毒不合格率、器械损坏率、包布缺陷率、术后医院感染率低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手术医生及护士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双重分级管理模式能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精密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探讨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细菌检验和理化分析方法,对医院现场抽样的清洗消毒后内镜及其消毒剂进行了检测。结果所调查的18所医院中,有15所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合格。共调查84条不同类型内镜,有81条内镜内腔消毒效果合格,合格率为96.4%。不同类型内镜中,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的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为100.0%、96.2%和92.9%。84条内镜所使用的消毒剂的浓度和卫生质量全部合格。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医院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程序规范,清洗消毒效果合格率较高,某些管理环节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体现在确保临床使用后医疗用品和诊疗器械安全回收、彻底清洗、有效的消毒与灭菌和保障供应及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每天从各临床科室回收的各种诊疗、护理器械,均属高危污染医用器械,清洗不彻底、包装不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理论的分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2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消毒供应中心800件医疗器械纳入研究,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件,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目标管理理论的分层管理。比较两组实施前后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器械外观情况,工作人员管理效果并记录两组工作人员使用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两组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及器械外观情况均得到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两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风险防范、安全识别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器械使用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目标管理理论的分层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能提高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改善其外观质量,提高工作人员服务管理能力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机械清洗方法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逐渐引进了机械清洗设备,改变了以往完全依靠手工清洗物品的状况.虽然机械清洗是通过机械方式,自动控制清洗腔内的水流量、水压、温度、清洗剂剂量等,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劳动的强度,但是,操作过程中人机配合的方式,却需要操作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更多的相关知识.因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颁布以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取集中化管理的方式,将全院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全部集中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其中复用鼻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主要是以1∶270的多酶清洗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7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的2000件手术器械,依据PDCA管理模式实施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6月,未实施PDCA管理模式)与观察组(2018年7月—2019年7月,已实施PDCA管理模式),对比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后手术器械清洗的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湿包发生率及无菌物品合格率及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湿包、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仪表仪容、责任意识、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在手术器械管理中应用PDCA管理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管理质量及工作质量,降低清洗、包装、湿包、无菌物品的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陈玉莲 《全科护理》2011,9(26):2419-2419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病人和医务人员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1]。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全院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等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工作人员的手为病原菌主要传播媒介。因此,提高中心供应室人员洗手依从性,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内容。现分析影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度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比较2015年1—12月(实施前组)及2016年1—12月(实施后组)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质量及相关一类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组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清洗合格、包装合格、无菌物品发送合格及灭菌包合格情况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一类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少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有效降低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因素导致的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为改善手术患者治疗效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体化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消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11月30日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96件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8月1日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104件为实验组,进行一体化管理。回顾性分析两组管理合格情况、感染事件发生情况、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价、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器械拆卸合格率、手术器械与植入物清洗合格率、手术器械与植入物的消毒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感染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工作质量总评分、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和服务意识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一体化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消毒管理中,可提高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的清洗与消毒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颁布以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取集中化管理的方式,将全院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全部集中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其中复用鼻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主要是以1:270的多酶清洗剂浸泡后再由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为主。在清洗消毒过程中,由于鼻镜结构较复杂,个别器械未达到《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了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精细化作业流程重组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山西白求恩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职工作员人员23名, 分为管理前(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和管理后(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 管理前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 管理后实施精细化作业流程重组护理管理模式, 对两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管理质量、物品合格率及不良事件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管理后, 操作规范性、专业理论知识、消毒清洗及灭菌包装等得分高于管理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管理前相比, 管理后工作人员在安全识别水平、环境管理、风险防范意识、回收发放质量及服务质量方面得分显著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管理后, 分类清洗、物品消毒、灭菌等合格率高于管理前;漏放化学指示卡、记录缺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采取精细化作业流程重组护理管理模式, 可以强化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水平及工作质量, 提高消毒供应室物品消毒灭菌率,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理念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调整前后两个时间段内的信息作为研究对象,调整前为常规服务组,调整后为优质服务组。优质服务组在常规服务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服务理念,调查两组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与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效果。结果:优质服务组中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服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服务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合格率高达98.9%,显著高于常规服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应用优质服务理念能有效提高中心服务质量,提高工作人员满意度与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环节控制消毒卫生管理下改善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器械消毒水平及器械管理效果。方法以襄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100件消毒器械,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100份消毒器械,另选取两个干预阶段消毒中心工作人员18人,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以清洗消毒质量控制效果量表、自制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量表等对消毒水平、器械管理水平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实施后清洗质量、消毒质量、包装质量、发放质量、表格记录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供给、回收、包装质量、服务态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工作技巧、服务态度、包装质量、供给及时度、质控管理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细菌量、空气中细菌量、器械表面细菌量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节控制消毒卫生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器械管理水平,同时提高消毒各项环节,对消毒中心人员综合素质有较好提升效果,同时灭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