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初步研究苏南地区遗传性耳聋的发生率及热点基因突变率,并探讨在苏南地区开展遗传性耳聋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收集11个耳聋家系的41例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对常见耳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GJB_2:c.35delG,c.176-191del16bp,c.235delC,c.299-300delAT,GJB_3:c.538CT,SLC26A4:IVS7-2AG,c.1174 AT,c.1226 GA,c.1229 CT,c.1707+5 GA,c.1975 GC,c.2027 TA,c.2168 AG和线粒体DNA 12S rRNA:1494 CT,1555 AG)进行检测。结果 41例耳聋家系样本中,共检测出耳聋基因异常28例(68.29%),其中4例样本为GJB_2基因的c.235delC纯合突变,10例样本为GJB_2基因的c.235delC杂合突变,1例样本为GJB2基因的c.235delC和SLC26A4基因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2例携带SLC26A4基因c.299-300delAT杂合突变,2例样本为SLC26A4基因的IVS7-2AG纯合突变,5例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4例患儿为线粒体基因mt1555AG同质性突变,其他家系成员均未见异常。结论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对耳聋患者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可为患儿家庭提供再生育指导,从而有效的降低耳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JB2基因突变耳聋家系p.V37I(c.109GA)突变致病性及分析家系患者临床表型。方法收集6个GJB2基因p.V37I(c.109GA)突变耳聋患者及家系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家系耳聋患者进行GJB2、GJB3基因编码区、SLC26A4基因外显子7和8、以及线粒体m.1494CT、m.1555AG位点检测分析,另对家系5先证者行高通量全外显子序列检测。结果 6个家系均检出GJB2基因p.V37I突变,其中家系3、5为纯合突变,家系1、2、6先证者另复合GJB2基因c.235del C杂合突变,家系4患者另检出c.299-300del AT杂合突变;全部家系均未检出GJB3基因编码区、SLC26A4基因外显子7和8、以及线粒体m.1494CT、m.1555AG位点突变,家系5先证者高通量全外显子序列检测结果亦提示GJB2基因p.V37I纯合突变为其致聋原因。结论 GJB2基因p.V37I突变具有一定致病性,该位点纯合突变可导致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而p.V37I突变复合c.299-300del AT、c.235del C杂合突变可导致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两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耳聋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及基因突变检测,并对有生育需求的耳聋家系进行产前诊断。方法收集两个耳聋家系成员外周血样本及临床资料,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4个耳聋相关基因检测,明确耳聋致病突变;结合STR位点分析方法排除产前诊断中胎儿DNA受母体基因组的污染。结果家系1先证者为GJB2 c.34GT杂合突变,临床表型为先天性进展性的的极重度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妻子为线粒体m.1555AG突变,其子为GJB2c.34GT杂合突变复合线粒体m.1555AG突变。家系2先证者为GJB2c.187GT杂合突变,临床表型同为先天性进展性的的极重度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丈夫为c.109GA/c.235delC复合杂合突变,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为c.235delC杂合突变携带者。结论 c.187GT和c.34GT同为GJB2基因上的显性突变,两种突变均可导致进展性的中度至极重度性感音神经耳聋;本研究的GJB2 c.34GT复合线粒体m.1555AG突变为临床的双基因致聋模式提供了遗传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3个先天性耳聋家系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及突变类型分析,为再生育的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方法 对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3例先天性耳聋患儿抽取静脉血,提取DNA。先应用目标基因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耳聋基因相关的全外显子和相邻内含子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筛选相关变异基因并对其进行致病性分析。再应用Sanger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父母做基因突变位点验证。最后对第二胎需要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采集羊水进行位点验证。结果 家系1先证者中检出肌球蛋白XVA(myosinXVA,MYO15A)基因c.2075C>A、c.4520G>A、c.6668C>T和c.10250_10252del杂合突变。家系2先证者中检出MYO15A基因c.5964+3G>A和c.7395+6T>G复合杂合突变。家系3先证者中检出缝隙连接蛋白β2(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2,GJB2)基因c.299_300delAT和c.109G>A复合杂合突变。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家系1和家系2胎儿的基因型均与先证者的不同,听力表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两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方法收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样本及临床资料,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 r RNA 4个耳聋相关基因检测,明确耳聋致病基因;结合STR位点分析方法排除产前诊断中胎儿DNA受母体基因组的污染。结果家系1先证者系GJB2基因109GA/235del C复合杂合突变;家系2先证者为SLC26A4 IVS7-2AG/946GT复合杂合突变;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家系1和家系2胎儿分别系109GA杂合突变携带者及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携带者。结论 GJB2基因109GA与235del C所形成的复合杂合突变可导致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DNA片段测序技术有助于寻找耳聋致病基因非热点突变,产前诊断和早期干预能避免耳聋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地区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谱及突变频率。方法对157例耳聋患儿,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4个常见耳聋基因GJB2、线粒体12srRNA、SLC26A4和GJB3检测,检测位点包含以上4个基因的20个热点突变位点。结果157例耳聋患儿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67例,检出率42.68%,其中致病突变38例,包括17例GJB2c.235delC纯合突变,8例GJB2复合杂合突变,5例SLC26A4IVS7-2AG纯合突变和8例SLC26A4复合杂合突变。在各突变位点中检出率最高的是GJB2235delC39例,检出率31.85%,其次是SLC26A4IVS7-2AG19例,检出率12.10%。未检测出GJB3基因和mtDNA突变。有耳聋家族史患儿中有52.94%检出基因突变,与无耳聋家族史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9,P0.05)。结论 GJB2及SLC26A4基因为本地区耳聋患儿中常见致病基因,235delC和IVS7-2AG分别为GJB2和SLC26A4的主要突变形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基因芯片在本地区初筛的准确性,分析本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率及突变类型,为本地区的耳聋基因筛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4个耳聋基因15个突变位点[GJB2(c.35delG,c.176_191del16,c.235delC,c.299_300delAT),SLC26A4(c.IVS7-2AG,c.2168AG,c.1174AT,c.1226GA,c.IVS15+5GA,c.1975GC,c.2027TA,c.1229CT)GJB3(c.538CT),mt 12SrRNA(m.1555AG、m.1494CT)]基因芯片筛查,阳性位点同时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基因芯片与测序法检测基因突变一致性为99.8%;宁波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总体突变率为5.47%,常见突变类型为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和SLC26A4 IVS7-2AG杂合突变;与中国其他地区比较突变率略高。结论基因芯片筛查联合测序技术可以准确检出耳聋基因突变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与遗传相关的迟发性耳聋和药物性耳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4个耳聋家系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变异的筛查,为家系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家系先证者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并对可疑基因变异采用Sanger双向测序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验证,确定可疑致病变异后,对3个家系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家系1先证者检测到TMC1基因c.100C>T(p.R34X)和c.642+4A>C复合杂合变异,家系2先证者检测到TMC1基因c.582G>A(p.W194X)和c.589G>A(p.G197R)复合杂合变异,家系3先证者检测到TMC1基因c.1396_1398delAAC和c.1571T>C(p.F524S)复合杂合变异,家系4先证者检测到TMC1基因c.2050G>C(p.D684H)纯合变异,4个家系先证者父母均为携带者,其中c.642+4A>C、c.1571T>C(p.F524S)变异位点既往未见报道;产前诊断结果显示3个家系胎儿均不是患者,出生后随访至2019年9月,听力未见异常。结论TMC1基因变异是4个耳聋家系的可能致病原因,分子生物学的发现增加了对TMC1基因功能的认识并丰富了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线粒体m.1555AG突变致聋家系临床表型异质性的遗传学基础。方法收集9个线粒体m.1555AG突变致聋大家系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家系耳聋患者进行GJB2、GJB3、SLC26A4基因、线粒体m.1494CT、m.7445AG、D-loop区及部分单倍型划分标志性位点检测分析,划分上述致聋家系的线粒体单倍型。结果9个家系共检出A、B、D、F、G、M7等6种线粒体单倍型,共耳聋患者25例,家系母系成员耳聋外显率为12.5%~50.0%(平均外显率31.3%,25/80),除家系4先证者复合存在GJB2基因c.235del C杂合突变,其余先证者均未检出其他相关突变。结论单倍型B的m.1555AG突变耳聋家系具有高致聋外显率46.2%(12/26),GJB2、GJB3、SLC26A4等核基因及m.1494CT、m.7445AG等相关致聋位点非本研究耳聋家系的临床表型相关修饰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粤北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为开展遗传咨询和出生缺陷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PCR和杂交技术检测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粤北人民医院出生的7696例新生儿的4个耳聋基因:GJB2、SLC26A4、mtDNA和GJB3。结果 在7696例新生儿中共检出319例耳聋基因携带者,阳性率为4.15%。其中GJB2基因突变检出166例(2.16%),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105例(1.36%);mtDNA基因突变检出33例(0.43%);GJB3基因突变检出15例(0.19%)。最常见的耳聋基因是GJB2,235del C为其热点突变;其次是SLC26A4基因,IVS7-2A> G为其热点突变。结论 粤北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率较高。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对临床遗传咨询和出生缺陷防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中国耳聋家系的SLC26A4基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确定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方法,对溶质转运蛋白家族26,成员4(solute carrier family 26,member 4;SLC26A4)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与内含子交界处进行测序寻找突变。结果 在该家系先证者发现SLC26A4基因的N392Y、S448X复合杂合突变,其父亲为S448X的杂合突变,其母亲为N392Y的杂合突变。结论 SLC26A4基因的N392Y、S448X复合杂合突变是导致该先证者耳聋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一个婴儿恶性石骨症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遗传学病因,并对该家系中的1个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 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行二代测序查找可疑致病性基因变异,应用Sanger测序验证该变异,并明确同患病的先证者妹妹的基因型,以及该家系高危胎儿的基因型。结果 该家系先证者及其妹妹存在TCIRG1基因致病性复合杂合变异c.[1213G>A];[1555-2A>C],其中c.1213G>A杂合变异遗传自先证者母亲,c.1555-2A>C杂合变异遗传自先证者父亲。产前诊断结果提示胎儿携带父源性c.1555-2A>C杂合变异,不携带母源性变异。结论 TCIRG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1213G>A];[1555-2A>C]可能是该家系婴儿恶性石骨症的致病原因。准确的遗传学分析为该家系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孕妇中筛查耳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为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孕期体检接受耳聋基因筛查的1482例听力正常的孕期女性,采用微阵列芯片法筛查耳聋基因,夫妻携带相同耳聋基因突变者进行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结果 1482例孕妇筛查出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76例,检出率5.13%,其中GJB2突变检出42例,阳性率2.83%,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22例,阳性率1.48%,GJB3基因突变检出8例,阳性率0.54%,12SrRNA基因突变检出4例,阳性率0.27%。76例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的孕妇,其配偶进行相同的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检测出一对夫妇同时携带耳聋致病基因GJB2-235delC杂合突变,另一对携带不同耳聋致病基因GJB2-235delC杂合突变和SLC26A4-IVS7-2AG杂合突变。结论听力正常孕妇存在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进行产前耳聋基因筛查可以预防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一个同时携带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和GJB2 235delC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分析其基因型和听力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家系成员进行临床听力测试,收集家系中8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样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JB2基因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c DNA,mtDNA)目的 片段,对扩增片段直接测序进行GJB2基因、mtDNA 12S rRNA及tRNASer(UCN)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此家系先证者存在mtDNA A1555G突变和GJB2 235delC杂合突变,听力表型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他母系成员携带mtDNA A1555G突变,未发现tRNASer(UCN)基因突变,家系中其他母系成员听力表型为双侧对称高频下降或听力正常.结论 GJB2 235delC单杂合突变可能参与了mtDNA A1555G的听力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一个同时携带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和GJB2 235delC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分析其基因型和听力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家系成员进行临床听力测试,收集家系中8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样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JB2基因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c DNA,mtDNA)目的 片段,对扩增片段直接测序进行GJB2基因、mtDNA 12S rRNA及tRNASer(UCN)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此家系先证者存在mtDNA A1555G突变和GJB2 235delC杂合突变,听力表型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他母系成员携带mtDNA A1555G突变,未发现tRNASer(UCN)基因突变,家系中其他母系成员听力表型为双侧对称高频下降或听力正常.结论 GJB2 235delC单杂合突变可能参与了mtDNA A1555G的听力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洛阳地区4106例新生儿的耳聋致病基因进行检测,以了解洛阳地区耳聋基因的突变类型及其突变携带率,为当地大规模开展耳聋基因筛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在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分娩的部分(4106例)新生儿的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片,采用PCR与通用芯片相结合的技术,对滤纸干血斑基因组DNA中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9个突变位点:GJB2基因突变位点为c. 35 del G、c. 176 del 16、c.235 del C、c.299 del AT;GJB3基因突变位点为c.538CT;SLC26A4基因突变位点为c.2168 AG、c.IVS7-2 AG;12S rRNA突变位点为m.1494 CT、m.1555 AG进行检测。结果 4106例新生儿中共检测出突变198例,突变携带率4.82%。其中GJB2突变106例,突变携带率2.58%;GJB3突变16例,突变携带率0.39%;SLC26A4突变61例,突变携带率1.49%;12S rRNA突变11例,突变携带率0.27%。结论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在新生儿中有较高的携带率。洛阳地区GJB2基因235delC突变是最常见的突变方式,其次是SLC26A4基因IVS7-2 AG突变。在本地区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具有无损伤、家属易接受的优点,对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遗传咨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一个同时携带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和GJB2 235delC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分析其基因型和听力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家系成员进行临床听力测试,收集家系中8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样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JB2基因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c DNA,mtDNA)目的 片段,对扩增片段直接测序进行GJB2基因、mtDNA 12S rRNA及tRNASer(UCN)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此家系先证者存在mtDNA A1555G突变和GJB2 235delC杂合突变,听力表型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他母系成员携带mtDNA A1555G突变,未发现tRNASer(UCN)基因突变,家系中其他母系成员听力表型为双侧对称高频下降或听力正常.结论 GJB2 235delC单杂合突变可能参与了mtDNA A1555G的听力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0个希特林缺陷病家系SLC25A13基因的突变特点以及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高频突变筛查结合直接测序的技术对20例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在确定每个家系基因型后,为先证者母亲再次妊娠的胎儿提供遗传咨询并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20个希特林缺陷病先证者均检出SLC25A13双等位基因致病性突变,共发现10种致病突变类型,包括3种缺失突变:c.851del4、c.1092;095delT和c.495delA;2种剪接位点突变:IVS6+5G>A和IVS11+1G>A;2种无义突变:c.775C>T (p.Q259X)和c.72T>A(p.Y24X);1种重复突变:c.1638;660dup;1种插入突变:IVSl6ins3kb;1种错义突变:c.1775A>C(p.Q592P)。20个家系共行24次产前诊断。其中8例胎儿基因型正常,11例为SLC25A13基因突变携带者,5例为SLC25A13双等位基因突变。2例c.851del4/c.851del4纯合突变胎儿的父母选择继续妊娠,其余3例双等位基因突变胎儿的父母选择终止妊娠。结论对希特林缺陷病家系进行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可以为先证者确诊、受影响家庭的遗传咨询和下一胎产前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有效降低缺陷患儿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一个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家系的SLC25A13基因突变检测和产前诊断。方法收集患者及父母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在明确先证者病因和基因型的基础上,采用Sanger法对家系中1例已孕15周的胎儿进行SLC25A13基因的相应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和产前诊断。结果 Sanger法DNA测序检测出该家系中先证者父亲、母亲分别携带SLC25A13基因IVS6+5GA、c.851del4杂合突变,先证者SLC25A13基因IVS6+5GA、c.851del4复合杂合突变来源于父母。对先证者母亲的羊水标本进行此两位点的检测,发现羊水标本SLC25A13基因未携带此两位点的突变,基因型与先证者不一致。结论 SLC25A13基因IVS6+5GA、c.851del4 2个突变为Citrin缺陷导致的NICCD的热点突变,Sanger测序技术可有效的为Citrin缺陷导致的NICCD家系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耳聋四家系14例标本就耳聋热点突变基因进行筛查,分析四家系的耳聋病因。方法结合临床症状运用基因芯片、酶切和测序的方法对四家系耳聋的致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芯片检测和测序显示:家系1患者IVA7-2A>G杂合突变来自母亲,c.C1229T突变来自父亲;家系2患者c.G79A(p.V27I)和c.A341G(p.R114G)来自母亲,GJB2 c.T70A(p.W24R)为体细胞突变;家系3患者c.G79A(p.V27I)和c.A341G(p.R114G)双杂合突变均来自父亲;家系4患者GJB2 235delC纯合缺失来自父母双方,c.G79A(p.V27I)和c.G232A(p.A78Y)杂合突变均来自母亲。结论本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手段从基因的角度阐述了四家系的病因,为患者以后的优生优育及完善耳聋基因突变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