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拮抗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残余肌松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65~85岁,性别不限,BMI 20~26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N组)。术中静脉输注罗库溴铵0.3~0.6 mg·kg-1·h-1,采用Veryark-TOF监测仪监测肌松,维持TOF比值=0且强直刺激后计数1或2。关闭腹膜时停用罗库溴铵。术后送入PACU,待肌松监测T2出现时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N组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3 mg/kg +阿托品0.015 mg/kg。待患者意识及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分别于麻醉前(T1)、气管拔管后5和30 min(T2,3)时,抽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和PaCO2,并于上述时点采用超声测量膈肌吸气末厚度、呼气末厚度和膈肌运动幅度,计算膈肌厚度比率。记录T2出现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气管拔管后30 min内肌松残余(TOF比值<0.9)、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拮抗肾移植术患者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术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肌松拮抗剂使用情况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组)及新斯的明组(N组)。记录肌松拮抗起效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于术前、术后第1、3、5、7天记录肌酐清除率。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603例患者, S组278例、N组325例。与N组比较, S组肌松拮抗起效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 术后24 h内低氧血症及术后7 d内新发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各时点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移植物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新斯的明相比, 舒更葡糖钠能更快速拮抗肾移植术患者罗库溴铵残余肌松, 有利于早期恢复, 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用于婴幼儿日间手术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腹腔镜下行日间手术的腹股沟斜疝和/或鞘膜积液患儿104例, 年龄3~36个月, 性别不限, ASA分级Ⅱ级, BMI 18.5~28.0 kg/m2。使用TOF Guard监测仪以四个成串刺激法(TOF)透皮刺激腕部尺神经监测术中神经肌肉阻滞情况。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9 mg/kg、丙泊酚3 mg/kg和舒芬太尼0.5 μg/kg诱导麻醉;静脉输注丙泊酚6~8 mg·kg-1·h-1维持麻醉。根据患儿术后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分为2组:Ⅰ组, 当TOF恢复到T2重现时, 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Ⅱ组, 当强直刺激后计数为1或2时, 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4 mg/kg。分别于给予罗库溴铵后2、10 min、手术结束即刻、给予舒更葡糖钠后2 、10 min和符合离开复苏室标准时采集静脉血标本,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浆罗库溴铵和舒更葡糖钠浓度, 采用Pheonix 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记录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TOF比值恢复至90%的时间。结果舒更葡糖钠药代动力学符合混合效应非线性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肝癌全身麻醉(全麻)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舒更葡糖钠逆转神经肌肉阻滞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2月我院220例全麻肝癌射频消融术病人资料。根据不同逆转神经肌肉阻滞类型,即肌松拮抗剂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组)108例和新斯的明组(N组)112例。两组病人均采取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诱导和维持方式相同。S组术毕静脉给予舒更葡糖钠(2 mg/kg)拮抗肌松,N组静脉给予新斯的明(2 mg)+阿托品(0.5~1 mg)拮抗肌松。比较两组病人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拔管后10 min CT检查肺不张发生率,术后24 h肝功能,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S组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与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拔管后10 min肺不张发生率[35例(32.4%)比59例(52.7%)]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4例(3.7%)比11例(9.8%)]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24 h肝功能指标均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拮抗肥胖患者残余肌松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减重手术肥胖患者16例, 性别不限, 年龄18~65岁, ASA分级Ⅰ或Ⅱ级, BMI≥25 kg/m2。根据肥胖程度分为2组(n=8):O组, 25 kg/m2≤BMI<40 kg/m2;M组, BMI≥40 kg/m2。2组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均以闭环肌松注射系统静脉给予维库溴铵, 维持中度肌松水平。术毕停止给药, 肌松监测T2自然恢复时根据患者校正体重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记录肌松恢复时间和术后3 h残余肌松发生情况;于舒更葡糖钠给药后2、3、5、10、15、20、30、60、120、240、360和480 min时收集动脉血标本,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浆舒更葡糖钠浓度, 使用PKSolver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2组患者均未见残余肌松的发生, 患者血浆舒更葡糖钠药代动力学均适用线性非房室模型。与O组比较, M组表观清除率增加(P<0.05), 其余药代动力学参数、肌松恢复时间和不同时点血浆舒更葡糖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更葡糖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舒更葡糖钠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5~80岁,BMI 18~28 kg/m2,ASA 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阿托品组(NA组),每组30例。术毕进入PACU后,当四个成串刺激(TOF)计数为2时,S组给予舒更葡糖钠2 mg/kg,NA组给予等容积的新斯的明0.02 mg/kg+阿托品0.01 mg/kg,当TOF比值(TOFr)≥0.9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肌松药用量、末次肌松至手术结束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拮抗后TOFr≥0.9的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前、拔管后30 min及拔管后24 h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记录低氧血症、上呼吸道阻塞、术后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气胸等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肌松药用量、末次肌松至手术结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TOFr≥0.9的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NA组(P<0.05)。两组术前及拔管后30 min、24 h FVC、FEV1及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舒更葡糖钠可快速拮抗术后肌松残留,但并未改善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肺功能及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肌松残余(postoperative residual curarization, PORC)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71例, 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新辅助化疗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组(N组, 35例)和对照组(C组, 36例)。N组术前行4~6周期新辅助化疗, 其中21例行多西他赛+环磷酰胺(TC)方案, 14例行多西他赛+洛铂(Tcb)方案, 化疗结束1个月内行手术治疗;C组直接行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拔除喉罩即刻、入PACU即刻的四个成串刺激比值(train-of-four ratio, TOFR), 计算PORC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前肝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水平, 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及输液量, 肌松恢复时间,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睁眼时间, 拔管时间, PACU停留时间, 拔管后最低SpO2及低氧血症发生情况, 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肝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水平, 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及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喉罩即刻, N组TOFR低于C组(P<0.05), PORC发生率高于C组(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对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3年7月接受择期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263例,男112例,女151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舒更葡糖钠组(S组,n=88)、新斯的明组(N组,n=87)和对照组(C组,n=88)。患者术后被送至PACU,当四个成串刺激(TOF)计数为2时,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N组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4 mg/kg+阿托品0.02 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手术结束至出院前PPCs的发生情况,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给药至四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恢复至0.9的时间、拔管时TOFr、PACU停留时间、拔管后低氧血症(SpO2<90%)的情况并计算拔管时肌松残余(PRNB)发生率,记录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48 h内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术后恶心呕吐(PONV)例数、胸管总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与C组比较,S组PPCs发生率、拔管时PRNB和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给药至TOFr恢复至0.9的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拔管时TOFr明显升高,CPIS评分明显降低(P<0.05);N组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给药至TOFr恢复至0.9的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拔管时TOFr明显升高,拔管时PRNB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N组比较,S组拔管时PRNB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给药至TOFr恢复至0.9的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拔管时TOFr明显升高(P<0.05)。三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舒更葡糖钠在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可快速拮抗残余肌松,降低PPCs和拔管时PRNB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全麻手术后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内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并评估其与残余肌松的关系.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成年患者623例,术后PACU内用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按临床指征拔管,根据拔管后即刻测量TOF值将患者分成3组,TOF>0.9为A组;TOF 0.7~0.9为B组;TOF<0.7为C组,记录每组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例数.结果 全麻手术后在PACU内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4.5%,A组患者472例,其中有7例(1.5%)出现呼吸功能不全,B组患者112例,9例(8.0%)出现,C组患者39例,有12例(30.8%)出现,最常见的是低氧血症和上呼吸道梗阻.C组与A组和B组比较及B组与A组比较,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比例明显增高(P<0.01).结论 存在残余肌松(TOF<0.9)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应加强围手术期肌松监测,掌握恰当的拔管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肌松监测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麻醉管理。方法选择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年龄65~8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BIS联合肌松监测组(AA组)和常规麻醉组(AC组),每组50例。AA组,丙泊酚以BIS值45~55为目标靶控输注,用肌松监测反馈仪闭环输注顺式阿曲库铵;AC组,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麻醉经验进行麻醉深度的维持和管理。气腹建立后,所有患者采用40°Trendelenburg体位。记录麻醉诱导前(T_0)、麻醉插管后即刻(T_1)、气腹后10 min(T_2)、气腹后60min(T_3)、手术结束时(T4)的BP、HR、气道平台压(Pplat)和气道峰压(Ppeak);记录术中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血管活性药的使用例数,术后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结果 T_1、T_2、T_4时AC组MA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AA组(P0.05);T3时AC组MAP明显低于AA组(P0.05);与T_0时比较,T_1、T_2、T_4时AC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P0.05),T3时AC组MAP明显降低(P0.05);AA组各时点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_1时比较,T_2~T_4时两组患者Pplat和Ppeak明显升高(P0.05);T_2、T_3时AC组Pplat和Ppeak明显高于AA组(P0.05);AA组术中丙泊酚和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明显少于,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AC组(P0.05)。结论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采用BIS联合肌松监测管理,能将术中血流动力学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减小术中气道压波动,减少全麻药物用量,明显缩短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改善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斯的明对老年患者应用米库氯铵术后肌松残余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65~73岁,体重45~80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A组,n=22)术后给予拮抗药新斯的明20μg/kg,对照组(B组,n=24)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四个成串刺激尺神经,通过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以监测并记录术毕时(T_1)、拔管时(T_2)、拔管后5 min(T_3)、10 min(T_4)、30 min(T_5)时的TOFR(T4/T_1,T_1和T_4为第1和第4个颤搐反应高度)。统计拔管时Steward苏醒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并记录两组肌松恢复指标:临床时效(M1)(T_1恢复到25%的时间)、恢复指数(M2)(T_1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TOFR恢复到0.7的时间(M3)、TOFR从0.7恢复到0.9的时间(M4)、停药至拔管时间(M5)。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和拔管时分别采集动脉血并检测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D1和D2)。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失血量、术毕体温、输液量、D1和D2、苏醒评分和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D1和D2的差值D与手术时间、输液量、失血量的相关性分析中,D与输液量明显相关(P0.05)。A组M1、M2、M3、M4和M5均明显小于B组(P0.05)。T3~T5时A组TOFR明显高于B组(P0.05)。T_3、T_4时A组TOFR0.7和T_4、T_5时A组TOFR0.9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米库氯铵肌松恢复快,残余肌松相对较少,使用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使老年患者的麻醉恢复更加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2.
舒更葡糖钠是拮抗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肌松药)的新型药物,它能够快速、安全、可控地拮抗罗库溴铵等甾体类肌松药的神经肌肉阻滞,与传统肌松拮抗剂抗胆碱酯酶药相比,具有拮抗深度神经肌肉阻滞且不影响胆碱能系统活性的优越性,在麻醉苏醒期的临床应用具有广泛前景。文章通过对新型肌松拮抗药舒更葡糖钠的作用机制、使用效能、在特殊患者中的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后麻醉恢复室(PACU)中患者残余肌松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208例,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术毕在PACU根据临床拔管指征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即刻测定肌力恢复情况.根据四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将患者分为非残余肌松组(TOF-R≥0.9,n=147)以及残余肌松组(TOF-R<0.9,n=61).分别对两组患者24个术前变量、15个术中变量和10个术毕变量进行比较.结果 各临床指标的统计分析显示患者的肾病病史、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失血量、术中低温、应用肌松拮抗药等6种指标与术后残余肌松密切相关.结论 肾病病史、Cr、BUN、失血量、术中低温、应用肌松拮抗药是术后发生残余肌松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BIS用于指导小儿七氟醚麻醉用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IS指导小儿七氟醚麻醉的临床意义.方法 48例1~12岁、行泌尿外科手术的小儿随机均分为两组.BIS组依据BIS值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目标BIS术中保持在40~60,术末15 min保持60~75);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调节七氟醚吸人浓度.记录术中和术末平均BIS值、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及MAC值.同时记录HR、MAP、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离开PACU时间.计算七氟醚用量.结果 BIS组术中及术末的平均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BIS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BI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开PACU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儿七氟醚麻醉中监测BIS能减少七氟醚用量和加快苏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或其他类型肾上腺肿瘤摘除术后患者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4月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摘除术的19例高血压患者的电子麻醉记录单(S组),并选取同期于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其他类型肿瘤摘除术的38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D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ASA分级、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长、麻醉时间、术中镇静、镇痛及肌松药用量、拔管时间及PACU滞留时间。结果两组性别、ASA分级、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镇静、镇痛及肌松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D组[30.0(25.0~42.5)min vs 20.0(15.0~20.0)min,P0.05]。S组PACU滞留时间亦明显长于D组[70.0(57.5~82.5)min vs 45.0(33.5~55.0)min,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摘除术的患者与同等条件下行肾上腺其他类型肿瘤摘除术的患者比较,术后拔管时间与PACU滞留时间明显延长,可能与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无关。  相似文献   

16.
右美托咪定预防骨科脊柱手术患者全麻后寒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骨科脊柱手术患者全麻后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 全麻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后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10 min泵完,以0.4 μg·kg-1·h-1维持);C组泵注生理盐水,泵注速度及方法同D组.监测并记录诱导前(基础值)、插管后5、15、30、60 min及拔管前后HR、MAP、SpO2、肛温(T),观察并记录术后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即刻、30、60 min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RSS);记录寒战分级、寒战出现的时间.结果 与基础值及与C组比较,插管后30、60 min、拔管前和拔管后D组HR明显减慢(P<0.05);拔管前、拔管后D组MAP明显降低(P<0.01).与基础值比较,插管后30、60 min和拔管前、拔管后两组患者T降低(P<0.05).D组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入PACU后即刻、30 min D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入PACU后即刻、30、60 min D组RSS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 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骨科脊柱手术患者全麻后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舒更葡糖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γ-环糊精类衍生物,可以快速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所引起的神经肌肉阻滞。近年来关于舒更葡糖钠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文章主要介绍舒更葡糖钠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包括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术后肌松残余、过敏反应、凝血功能障碍、心血管作用、支气管痉挛和喉痉挛等,其他不良反应如术后恶心呕吐、肾...  相似文献   

18.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脊柱脊髓术中监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e HW  Sha C  Yuan QG  Jiang HZ  Yang YM  Wang DM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92-1096
目的 探索应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在脊柱脊髓手术中进行神经监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1年2月至2004年6月间在我科接受脊柱脊髓手术共37例患者,术中分别使用常规方法和依托咪酯+芬太尼技术进行麻醉,应用双频指数(BIS)和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麻醉深度与肌松状态,使用TMS-MEP进行术中监测.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和麻醉深度对TMS-MEP的影响,并分析TMS-MEP监测操作的可行性及其对手术操作的影响.结果 以安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的11例患者无法记录到TMS-MEP;使用依托咪酯+芬太尼技术麻醉的26例患者,MEP均记录良好.与麻醉前相比,术中的MEP波形一般都能够保持,但其波幅显著下降、潜伏期亦明显延长(P<0.05).随着麻醉和肌松的加深,MEP的波幅会进一步降低,而潜伏期的变化相对较小.在麻醉相对平稳的情况下,MEP波幅能保持相当的平稳.MEP操作对手术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成功记录MEP的患者中有6例(23%)因为术中MEP波幅下降超过50%而向术者发出报警,其中仅1例患者术后肌力较术前下降.结论 应用TMS-MEP进行脊柱脊髓手术的术中监测是一项有效而切实可行的技术,依托咪酯+芬太尼麻醉技术适用于使用TMS-MEP进行术中监测的手术,BIS、TOF等麻醉、肌松监测指标的应用有助于维持术中麻醉的平稳和对TMS-MEP监测结果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地佐辛预防患儿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年龄3~7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地佐辛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0 m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9~15μg·kg-1·min-1、瑞芬太尼0.05~0.20μg·kg-1·min-1。手术结束前15 min,D组、C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手术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即刻改良Aldrete评分、PACU滞留时间;同时入PACU即刻,10、20、30 min记录躁动评分(PAED)及改良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m-CHEOPS)及术毕6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入PACU即刻、10 min PAED评分明显降低(P0.05);入PACU后即刻、10、20、30 min的m-CHEOPS评分明显降低(P0.05);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入PACU即刻改良Aldrete评分及PACU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不延长术后苏醒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将60例择期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分为3组,每组20例。D组及DF组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1.5μg/kg(容量为1 mL),C组经鼻滴入等量生理盐水。DF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1 mg/kg的氟比洛芬酯,C组及D组给予2 mL生理盐水。记录滴鼻前(T_0)、滴鼻后10 min(T_1)、滴鼻后30 min(T_2)、拔管即刻(T_3)及拔管后5 min(T_4)的MAP及HR。记录3组患儿与家长分离时的镇静情绪评分和静脉穿刺接受程度评分。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并在T_4、拔管后10 min(T_5)及拔管后30 min(T_6)对患儿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D组及DF组在T_3、T_4时间点时MAP及HR显著下降(P0.05);D组及DF组与家长分离时的镇静情绪评分及静脉穿刺接受程度评分均高于C组(P0.05);与C组及D组比较,DF组T_4~T_6时间点的躁动及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3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氟比洛芬酯可为患儿提供满意的术前镇静和良好的术后镇痛效应。降低术后的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