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问卷调查四川省非心胸手术成年患者术中通气管理的临床实践情况。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 向四川省29家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麻醉医生发送电子调查问卷。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264份, 回复率78.50%。术中采用小VT通气的麻醉医生比率为90.43%;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的麻醉医生比率为70.73%, PEEP水平控制在1~5 cmH2O的麻醉医生最多, 在腔镜和非腔镜手术中比率分别为77.4%和88.4%。术中实施肺复张手法(ARM)的麻醉医生比率为82.28%。将小VT、PEEP及ARM联合使用的麻醉医生比率为37.03%。98.10%的麻醉医生认为"小VT、适当PEEP或ARM的使用"属于"术中肺保护性通气(LPV)策略"。而对于其他通气参数的设置, 如吸入氧浓度、通气频率及通气模式等, 临床实践存在差异。结论四川省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麻醉医生较为认可的LPV策略包括小VT、PEEP及ARM, 但LPV策略的实际应用情况与理论认识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2.
2022年6月26日,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例吸入性损伤致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54岁男性患者。患者入院后即接受了有创机械通气(驱动压导向的呼吸机参数设置)联合俯卧位治疗, 但其病情持续恶化。入院5 h后, 患者接受了静脉-静脉体外膜氧合(VV-ECMO)支持治疗、基于肺超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治疗联合每日>12 h的俯卧位通气治疗, 同时经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监测心脏指数及血管外肺水指数等情况以指导容量管理, 并行多次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 后成功撤离VV-ECMO及呼吸机并顺利康复出院。伤后随访1年, 患者无明显呼吸道症状, 肺功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 ASV)在全麻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麻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PACU观察的患者12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容量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volume control-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VC-SIMV), 试验组采用ASV, 比较两组拔管前人机对抗发生率、苏醒期间镇静药物使用率、手动更改呼吸机参数的比例、PACU苏醒时间和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拔管前人机对抗发生率、苏醒期间镇静药物使用率、手动更改呼吸机参数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 PACU苏醒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VC-SIMV模式, ASV应用于全麻带气管导管转入PACU苏醒的患者, 能提供更好的人机协调性、简化通气管理、缩短患者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前临床上倾向于使用多种辅助工具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来发现多种临床场景中的呼吸相关不良事件。综合肺指数(integrated pulmonary index, IPI)是一种新型医用呼吸功能监测工具, 基于模糊逻辑数学模型, 将反映患者呼吸状态的4个参数[PETCO2、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SpO2、脉搏(pulse, PR)]进行整合, 简化为范围从1(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到10(最佳呼吸状态)的单一值, 实时反映患者的氧合和通气情况。文章从IPI监测的算法、临床应用(评估在程序化镇静、PACU、术后监护病房及急诊中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其不足进行阐述。IPI以简单、清晰的方式将患者的呼吸状态提供给医护人员, 帮助医护人员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并进行干预, 对于减少呼吸相关不良事件具有一定优势, 但其更多的益处以及临床常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5.
肺部超声(lung ultrasound, LUS)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 它便捷、无辐射、准确性高、重复性好, 可以用于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文章就近年来LUS在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包括LUS对常见肺部疾病(如肺不张、胸腔积液、气胸和肺水肿)的评估, 利用肺部超声指导的液体管理(fluid administration limited by lung sonography, FALLS)方案、反FALLS方案来指导补液及利尿治疗, 在LUS下进行肺复张及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滴定, 利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分析LUS图像。关于LUS的临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以充分发挥其巨大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降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择期拟行胸科手术且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175例,性别不限,年龄≥55岁,预计手术时间≥2 h。于麻醉诱导前开始持续监测rScO2至拔除气管插管后结束。采用全麻、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或全麻联合局部神经阻滞。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和麻醉手术史、手术类型、麻醉方式、麻醉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不良事件(低氧血症、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发生情况。根据单肺通气期间是否发生rScO2降低(rScO2绝对值小于65%或较基础值降低大于20%),将患者分为2组:rScO2降低组和rScO2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肺通气期间rScO2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有107例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发生了rScO2降低,发生率为61.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氧血症是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rScO2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是rScO2降低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低氧血症是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rScO2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全麻联...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肺癌外科也在微创化、精准化、综合化、医工融合化、自主化和人文化等多方面不断迎来新的突破。肺癌外科的微创化理念, 从切口微创, 向缩小切除范围和保留器官功能进阶;精准化原则贯穿肺癌诊断、治疗、分子预测等诊疗全程;综合化治疗模式打破单科诊疗模式形成的专业壁垒和学科界限, 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策略;医工融合化的代表性技术, 如可视化技术、机器人手术辅助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极可能引起外科的下一场技术革命。当代中国肺癌外科医师, 应当努力促进肺癌外科技术和学术的自主化, 重视临床工作的人文化关怀, 坚持微创和精准的肺癌外科理念, 紧抓科技创新, 把握发展机遇, 于变局中开新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公众对异种器官移植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期间在线接收异种移植问卷调查的年龄≥18岁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异种移植调查问卷共46个单选题, 包括受访者人物特征和量表两大部分。问卷发布在问卷星平台(https://www.wjx.cn)上, 随机选取成人受访者, 在线匿名填写。数据处理包括描述性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差异分析、相关分析等。结果 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期间共获得有效问卷4 414份, 有效率100%。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12, 提示量表信度良好。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量表划分成5个维度, 即器官来源、决定、社会心理改变、感染风险和其他风险。如果猪器官能够被证实可行, 且风险和预后与人体器官基本相同, 65.4%受访者明确支持异种移植。受访者中, 31~50岁、男性、出生/常住西部地区、受教育程度较高、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本人/家人/朋友已经做了或者正在等待器官移植、本人/伴侣支持器官捐献、未来可能有器官移植需求、曾与家人/朋友讨论过器官捐献或者器官移植话题、曾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行非心脏手术后进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的成年患者病历资料。以术后3 d内出现血清cTnI浓度>0.06 μg/L作为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通过查询电子病历系统中的资料获得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将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52例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为15.7%。急诊手术及术中乳酸浓度最高值是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手术及术中乳酸浓度最高值是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调查接受拟自体脂肪移植术患者自我体像障碍的水平。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拟行自体脂肪移植住院患者67例, 男5例、女62例, 年龄18~65(34±9)岁。采用调查问卷和体像障碍自评量表(SSBI)评估患者自我体像障碍的情况。67例拟行自体脂肪移植术患者体像水平中位数7.0分。是否关注美容信息、不同月收入患者的体像障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收入是拟行自体脂肪移植术患者体像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而收入>7 000元患者体像障碍水平较其他项水平高。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 解除思想顾虑并尊重患者要求, 树立患者良好的自信心, 提高术后满意度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胆囊癌(GBC)是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的胆道恶性肿瘤, 目前认为根治性外科手术是可能治愈肿瘤的唯一办法。AJCC第8版癌症分期系统将T2期胆囊癌按肿瘤位置划分为腹腔侧(T2a期)和肝脏侧(T2b期), T2期胆囊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开始出现争议。本文通过回顾近5年来国内外T2期胆囊癌的相关文章, 来探讨其根治性手术的规范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允怡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2,(S1)
中国是肝癌大国, 每年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约占全世界病例数一半。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 新一代的中国医学家做了很多创新的尝试, 在肝癌领域, 我们已经可以走在世界前沿。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肝癌病人可以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究在老年患者后腹腔镜肾癌手术中, 采用动态调整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ies, LPVS)对术中肺通气效果及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后腹腔镜肾癌手术患者138例, 年龄65~80岁, ASA分级Ⅰ~Ⅲ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通气组(A组)和个体化PEEP组(B组), 每组69例。A组设置潮气量(tidal volume, VT)为8 ml/kg[两组患者VT按照预测体重(predicted body weight, PBW)设置], 呼吸频率(respiration rate, RR)为12~20次/min;B组通过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 Cdyn)滴定最佳PEEP值, 联合低VT(6 ml/kg)及肺复张(recruitment maneuver, RMs)。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1)、改侧卧位后5 min(... 相似文献
16.
17.
18.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通常作为编码基因的负调节因子在诸多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老年患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PND潜在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因此文章主要阐述PND发生过程中ncRNA的作用以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 对预测和治疗PND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董隽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2,(12)
机器人手术系统促进了微创肾移植手术的发展,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数据显示, 机器人辅助肾移植术(RAKT)与开放肾移植术相比, 移植肾功能、人/肾存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但RAKT更加微创。目前, 亲属供肾的RAKT已成为开放肾移植术的有效替代方案,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RAKT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随着我国肝移植事业的不断发展,供肝短缺、质量参差不齐及保存运输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逐渐凸显。近年来,新一代器官保存运输技术常温机械灌注逐渐得到发展,同时在修复扩大标准供肝、评估供肝质量、体外干预治疗等方面展现出不凡的优势,将对肝移植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