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问卷调查四川省非心胸手术成年患者术中通气管理的临床实践情况。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 向四川省29家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麻醉医生发送电子调查问卷。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264份, 回复率78.50%。术中采用小VT通气的麻醉医生比率为90.43%;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的麻醉医生比率为70.73%, PEEP水平控制在1~5 cmH2O的麻醉医生最多, 在腔镜和非腔镜手术中比率分别为77.4%和88.4%。术中实施肺复张手法(ARM)的麻醉医生比率为82.28%。将小VT、PEEP及ARM联合使用的麻醉医生比率为37.03%。98.10%的麻醉医生认为"小VT、适当PEEP或ARM的使用"属于"术中肺保护性通气(LPV)策略"。而对于其他通气参数的设置, 如吸入氧浓度、通气频率及通气模式等, 临床实践存在差异。结论四川省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麻醉医生较为认可的LPV策略包括小VT、PEEP及ARM, 但LPV策略的实际应用情况与理论认识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40年中, 超重和肥胖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根据中国标准, 在2015至2019年, 我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4.3%, 肥胖率为16.4%[1]。肥胖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给患者与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由于肥胖引起的呼吸系统生理以及解剖结构的改变, 常规的通气策略已经不能满足麻醉要求, 使麻醉医生面临更大的挑战。研究表明, 围术期机械通气可能会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2]。为减少PPCs的发生以及改善患者预后, 小潮气量通气、呼气末正压(PEEP)、肺复张等保护性通气策略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以预防肺不张, 改善患者的氧合[3,4]。本文拟从术前准备、麻醉诱导期通气策略、术中通气策略、麻醉苏醒期通气策略、术后肺保护策略等方面对目前肥胖患者围术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的资料。根据术中通气参数分为传统通气组(传统组)和保护性通气组(保护组),通过VT/理想体重(IBW)获得标准化VT,标准化VT≥8 ml/kg且未使用PEEP者纳入传统组,VT<8 ml/kg且使用PEEP 4~8 cmH2O者纳入保护组。再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2组患儿基线信息和术中情况。共415例患儿接受筛选,171例匹配成功,其中传统组92例,保护组79例。与传统组比较,保护组术后30 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分级降低,PACU停留时间缩短,术后24 h时体温降低,VT、标准化VT和氧合指数降低,PETCO2、PEEP、通气频率和I∶E升高(P<0.05),IBW、PaCO2、术后外科并发症和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时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与传统机械通气策略相比,低VT联合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老年患者后腹腔镜肾癌手术中, 采用动态调整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ies, LPVS)对术中肺通气效果及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后腹腔镜肾癌手术患者138例, 年龄65~80岁, ASA分级Ⅰ~Ⅲ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通气组(A组)和个体化PEEP组(B组), 每组69例。A组设置潮气量(tidal volume, VT)为8 ml/kg[两组患者VT按照预测体重(predicted body weight, PBW)设置], 呼吸频率(respiration rate, RR)为12~20次/min;B组通过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 Cdyn)滴定最佳PEEP值, 联合低VT(6 ml/kg)及肺复张(recruitment maneuver, RMs)。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1)、改侧卧位后5 min(...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潮气量容量控制通气(VCV)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压力控制通气(PCV)联合PEEP对老年患者呼吸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手术患者51例,男25例,女26例,年龄65~80岁,BMI 18~30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VP组(VCV+PEEP)和PP组(PCV+PEEP),每组25例。气腹期间VP组以VT6 ml/kg+5cmH2O PEEP模式通气,PP组将VT设为6 ml/kg通气3 min后切换为PCV并加用5cmH2O PEEP进行通气。记录气管插管VCV通气5min(T1)、建立人工气腹5 min(T2)、建立人工气腹35min(T3)、建立人工气腹65min(T4)、手术结束(T5)、拔管前(T6)时VT、动态肺顺应性(Cdyn)、RR、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PETCO2。记录T1、T3、T4和离开PACU(T7)时PaO2、PaCO2,并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记录术后5d内肺部并发症(PPCs)情况。结果与VP组比较,T2-T4时PP组VT明显升高、Cdyn明显增大(P0.05),T3-T5时PP组RR明显减慢(P0.05),T2-T5时PP组Ppeak和Pplat明显降低(P0.05),T4时PP组PETCO2和PA-aDO2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RI明显减小、OI明显增大(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PP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V联合PEEP通气模式明显降低Ppeak和Pplat、增高VT和增大Cdyn,同时明显改善气腹65min时肺氧合功能,所以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中应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长时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基于麻醉时间>8 h,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本院在全麻下行择期首次开颅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肺保护性通气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L组)和常规机械通气组(C组), 记录2组患者基本情况、术中情况、术后肺部并发症以及住院情况等。结果与C组比较, L组患者VT降低, PEEP和RR升高, 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 术后肺部并发症严重程度分级中1级患者例数增加, 住院时间缩短(P<0.05);2组患者基本情况、术后7 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等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减轻长时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行单肺通气麻醉时对患者血氧合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在VATS下行肺叶切除的单纯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手术开始后15min(A1)、单肺通气后15min(Az)、患侧肺0cmH2OPEEP健侧肺5cmH2OPEEP后15min(A3)、患侧肺5cmH2OCPAP健侧肺0cmH2OPEEP后15min(A4)、患侧肺5cmH2OCPAP健侧肺5cmH2OPEEP后15min(A5)分别监测平均肺动脉压(PA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R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和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并计算分流(Qs/Qt)值。B组用10cmH2OPEEP和10cmH2OCPAP重复上述过程。结果 与A2相比,A3、A4和A5PaO2显著增加,Qs/Qt值显著降低(P<0.05),但A3、A4、A5间相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各时点的各项指标变化与A组类同。结论 在VATS行单肺通气麻醉时,健肺使用PEEP、患肺使用CPAP或联合使用PEEP和CPAP能提高患者手术中的氧合作用,降低Qs/Qt值;与5cmH2O PEEP和CPAP比较,10cmH2O PEEP和CPAP不能进一步改善PaO2和Qs/Q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潮气量(VT)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老年患者实施胸科手术单肺通气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实施胸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中采用低VT联合低PEEP;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通气方案。记录两组术中PaO2、PaCO2、PETCO2、MAP、CVP及气道峰压(Ppeak)。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肺通气60min时研究组PaO2显著升高,Ppeak明显下降(P<0.05);两组不同时点PaCO2、PETCO2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3d内有3例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例(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实施胸科手术采用低VT联合低PEEP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应用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对血气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病人 36例 ,均分为三组 :A组为单肺间歇正压通气 (IPPV)通气 ;B组为单肺IPPV加PEEP 5cmH2 O通气 ;C组为单肺IPPV加PEEP10cmH2 O通气。分别记录平卧位双肺通气、侧卧位双肺通气、单肺通气 10min和 30min四个时点的血气和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 各组病人SpO2 始终维持在 99%~ 10 0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也在正常范围 ,但B、C组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其余血气指标无明显变化。三组病人HR、MAP、左心室射血时间 (LVET)及体循环血管阻力 (SVR)均无明显变化。B、C组在单肺通气 10min及 30min后 ,每搏量 (SV)及心输出量 (CO)下降明显 ,但均在正常范围 ,且无组间差异。体位改变时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 经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中单肺IPPV、PEEP 5cmH2 O均能维持满意的PaO2 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血液动力学变化不显著 ;但PEEP 5cmH2 O较IPPV能进一步提高PaO2 ,PEEP 10cmH2 O不能较PEEP 5cmH2 O进一步提高PaO2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中应用小潮气量(VT)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ASAⅠ或Ⅱ级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机械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加5cm H2O PEEP,VT=6ml/kg,f=15次/分;B组,机械通气模式为IPPV,VT=9ml/kg,f=12次/分.观察术前(T1)、麻醉插管后30min(T2)、拔管后15min(T3)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MAP、CVP及术中的气道峰(Ppeak).结果 T3时,A PaO2较B组明显升高(P<0.05),A组A-aDO2较B组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时点A、B两组PaO2、PaCO2、A-aDO2、MAP、CVP、Ppeak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通气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减少肺部并发症,更有利于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10月择期行胸骨正中切开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单瓣/双瓣)患者64例, 性别不限, 年龄40~70岁, ASA分级Ⅱ或Ⅲ级, 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 BMI18~26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32):对照组(C组)与个体化PEEP组(P组)。充分肺复张后, C组设置PEEP为4 cmH2O;P组采用阶梯PEEP法进行PEEP滴定。2组患者入ICU后设置PEEP 4 cmH2O。于麻醉诱导前(T0)、肺复张前(T1)、PEEP通气20 min(T2)、术后2 h(T3)及术后24 h(T4)时抽取动脉血样, 测定血清IL-6及TNF-α浓度, T1~T4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血气分析诊断肺部并发症。记录术后住院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结果 P组PEEP[(6.1±1.4) cmH2O]高于C组(P<0.05)。与C组比较, P组T3时血清IL-6和TNF-α浓度降低, T2时CVP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开腹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患者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65~80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LVT组(n=40)和HVT组(n=36)。LVT组VT6~8ml/kg,呼气末正压(PEEP)8cm H2O以及每30分钟进行一次肺复张;HVT组VT10~12 ml/kg,不使用PEEP及肺复张。于麻醉诱导后(T1)、机械通气1h(T2)、2h(T3)、术后24h(T4)抽取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在T4时抽取外周血行血常规及生化检查。记录术后7d内PPCs的发生情况并给予严重程度评级。结果最终有17例患者被排除,59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两组术中晶体量、胶体量、出血量、尿量、阿片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血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内,两组PPCs分级1级的比例分别为53.3%和51.7%;2~3级的比例分别为16.7%和20.6%,两组PPCs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较,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开腹手术老年患者术后7d内肺部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肺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后使用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小潮气量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2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全麻下耳鼻喉科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六组.研究组使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潮气量5 ml/kg,根据PEEP 0、5、10、15和20 emH2O分为P0、P5、P10、P15和P20.五组.对照组(C组)使用常规机械通气模式,潮气量10 ml/kg.观察保护性肺通气前(T1)及保护性肺通气30 min后(T2)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 与C组及T1时比较,T2时加速度指数(ACI)在P0、P5、P10和P15组升高,P20组降低;心脏指数(CI)、左室做功指数(LCWI)、平均动脉压(MAP)在P20组降低(P<0.05);胸腔液体水平(TFC)P10P15和P20组T2时明显低于T1时(P<0.05).结论 对肺功能正常患者实施小潮气量的保护性肺通气,PEEP在0和5 cmH2O2水平,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当PEEP在10和15 cmH2O冰平时ACI增强和TFC减少,有潜在血流动力学危害;当PEEP在20 cmH2O时CI和MAP均降低.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  相似文献   

14.
全麻诱导期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老年患者无通气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全麻诱导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能否延长老年患者无通气期.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大于65岁全麻老年患者30例,随机分为PEE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自主呼吸存在时行面罩吸100%O2 5 min.全麻诱导后,C组行控制呼吸(FiO2 100%,RR 12次/分,VT 10 ml/kg)5 min,PEEP组应用C组相同的控制呼吸条件加PEEP 6 cmH2O 5 min.无通气期为SpO2降至90%.记录无通气期时间,分别于入室后(T1)、面罩吸100%O2 5 min时(T2)、控制呼吸5 min时(T3)和SpO2降至90%时(T4)抽血样本行血气分析.结果 PEEP组无通气期时间为(396±121)s,显著长于C组(305±107)s(P<0.05).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T1、T2和T4时的PaO2和PaCO2相似,但T3时PEEP组的PaO2明显高于C组(P<0.05),而PaCO2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全麻诱导应用PEEP,可增加氧储备,延长老年患者无通气期.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在胸科手术的麻醉中进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不但可以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术野,而且可以隔离并保护肺脏.但是,这是一种非生理状态下的通气方式,OLV期间的气压伤和氧毒性等因素常导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 目的 探讨适合胸科手术的OLV策略. 内容 在OLV期间,采用肺泡复苏策略(alveolar recruitment strategy,ARS)和“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的保护性通气策略,使吸气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Pplat)<25 cmH2O(1 cmH2O=0.098 kPa)和气道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peak)<35 cmH2O;限制FiO2;依据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酌情调整呼吸频率. 趋向 在OLV期间,应避免肺泡的过度膨胀和循环性的萎陷-复张,避免高浓度氧导致氧化应激加重,可以接受短时间内的高碳酸血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降低ICU的入住率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联合PEEP对肺叶切除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的患者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37~65岁,BMI21~29kg/m~2,ASAⅡ级,随机分为反比通气组与常规通气组,每组40例。支气管插管全麻后机械通气,反比通气组为I∶E 2∶1,VT7mL/kg,RR 12次/分,PEEP 5mH_2O;常规通气组为I∶E 1∶2,其他参数不变。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_1)、单肺通气开始(T_2)、单肺通气45 min(T_3)及手术结束(T4)的呼吸力学指标,采集T_0、T_3时的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用纤维支气管镜采集T_1、T_3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8及IL-10浓度的变化。结果与常规通气组比较,T_3时反比通气组PaO_2明显升高(P0.05);T1~T4时反比通气组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明显降低(P0.05),PEEP和平均气道压(Pmean)明显升高(P0.05),肺的顺应性(CL)明显增加(P0.05);T3时反比通气组IL-6、IL-8和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低氧血症常规通气组2例(5.0%),反比通气组1例(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苏醒延迟、肺不张和气胸等并发症。结论反比通气联合PEEP可改善通气和低氧血症,增加肺的顺应性,降低气道平台压,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围手术期不同通气策略对肥胖患者通气和肺功能的影响,选择最佳通气策略. 方法 网上检索EBSCO、PubMed、Spring、Ovid、Wiley、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选择全身麻醉诱导期和拔管后的给氧模式以及术中不同潮气量对肥胖患者通气和肺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4篇RCT,946例患者.①麻醉诱导期头高位吸氧较平卧位吸氧无通气安全时限更长(P<0.001),而自主呼吸时加用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e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PaO2水平更高(P=0.005),转为机械通气后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较单用IPPV无通气安全时限更长(P<0.001),PaO2更高(P<0.001).②术中大潮气量比小潮气量通气联合PEEP获得更高的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P=0.02),但同时大潮气量通气可引起更高的气道压(P<0.001).③拔管后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较鼻导管吸氧PaO2更高(P=0.004). 结论 肥胖患者诱导期宜采用头高位CPAP以及IPPV+PEEP通气,术中采用大潮气量+高PEEP,术后拔管后采用NIPPV.  相似文献   

18.
单肺正压通气控制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护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单肺正压机械通气在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救治中的作用及其护理策略.方法 对26例符合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诊断标准且不具备手术适应证的病例,在双腔管气管插管后实行单肺正压机械通气.在常规和Swan-Ganz导管监测下,设置不同的正性压力支持(PPS)和呼气末正压(PEEP),增加气道压力,观测咯血量和心肺功能并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气道压力增加后咯血量明显减少,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1).PPS≤15 cmH2O和PEEP≤7 cmH2O时,心排血指数(CI)和射血分数(EF)随着气道压力升高而增加;而当PPS≥20 cmH2O和PEEP≥9 cmH2O时,上述指标随着气道压力的升高而下降.结论 机械通气增加气道压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但需在气道压力、止血和心肺功能三者间维持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半紧闭全麻病人安氟醚吸入全麻时 ,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安氟醚吸入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无呼吸功能障碍的中上腹部手术病人 ,随机均分为间歇正压通气组 (IPPV组 )、IPPV +PEEP(5cmH2 O)组 (PEEP5组 )和IPPV +PEEP(10cmH2 O)组 (PEEP10 组 ) ,常规行半紧闭 1%安氟醚吸入全麻。氧流量 2L/min ,潮气量 8ml/kg ,呼吸频率 12次/分。观察各组吸入安氟醚 1、5、10、2 5、5 0及 6 5min的实际吸入浓度 (C1)、呼气末浓度 (CET)、CET/C1、PETCO2 及MAP ,并测量 6 5min各组所消耗的安氟醚量。结果  (1)三组C1均明显低于挥发罐设定吸入浓度 ,吸入 6 5min仅达设定浓度的 70 %左右 ;(2 )三组间各时段C1、CET、CET/C1、PETCO2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吸入安氟醚后 15、5 0和 6 5min ,PEEP5及PEEP10 组MAP显著低于IPPV组(P >0 0 5 ) ;(4)三组 6 5min内所消耗的安氟醚量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腹部手术半紧闭全麻中 ,如设定相同的气体流量和相同的安氟醚挥发罐吸入浓度 ,则无论采用IPPV还是 5或 10cmH2 OPEEP ,实际吸入浓度均低于挥发罐设定吸入浓度 ;采用IPPV或 5~ 10cmH2 O的PEEP ,对安氟醚的吸收过程无明显影响 ;但采用较高水平的PEEP时应注意其循环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全麻诱导期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策略对肥胖患者诱导后肺不张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86例, 性别不限, 年龄30~60岁, BMI 28~35 kg/m2, 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3):CPAP组(C组)和常规组(R组)。C组在自主呼吸预充氧及自主呼吸消失后设置CPAP 5 cmH2O辅助通气。于入室后(T1)、气管插管后5 min(T2)时行胸部CT断层扫描及动脉血气分析, 计算肺不张面积百分比及记录PaO2;T2时记录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平台压(Pplat);记录控制呼吸下平均分钟通气量(MV)、PETCO2以及诱导过程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面罩通气期间反流、误吸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 C组T2时肺不张面积百分比降低, PaO2、Cdyn和Pplat升高(P<0.05), MV、PETCO2、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面罩通气期间均未见反流、误吸发生。结论麻醉诱导期CPAP(5 cmH2O)策略可减轻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