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RTX)与环磷酰胺/硫唑嘌呤(CYC/AZA)在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确定检索策略、文献的纳入与筛选原则,分别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RTX与C...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量针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 AASV)临床试验的开展,一些新的循证医学结果逐渐达成共识:(1)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仍是AASV诱导期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静脉注射环磷酰胺较口服更好;(2)对早期轻症AASV,甲氨蝶呤可以替代环磷酰胺,重症患者可行血浆置换;(3)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已被证明在诱导AASV缓解方面与环磷酰胺有同样效果,对复发病例更优,有望成为标准治疗药物;(4)维持期治疗可用硫唑嘌呤;(5)随着疾病机制的不断深入,“分子治疗”被寄予厚望.本文就近年来基于主要临床试验所取得的免疫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是指以微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等小血管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疾病。目前发现的原发性小血管炎主要有以下几类:韦格纳肉芽肿病(WG)、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节段坏死性新月体性肾炎(NCGN)。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则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4.
<正>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组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并且常伴有多系统的损害,容易导致误诊误治〔1〕。本文分析我院12例老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更深入认识ANCA相关性血管炎所致全身多系统损害,从而早期诊断与治疗。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999年10月至2012年12月12例老年ANCA相  相似文献   

5.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由ANCA介导,以寡免疫复合物沉积、坏死性小血管炎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是十分清楚,主要与遗传、环境、感染及某些药物的影响等有关。本文就近年来ANCA的产生、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内皮细胞损伤及淋巴细胞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6.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在全球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迄今该病仍是预后差、造成多器官衰竭和威胁生命的疾病。近年,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提高。本文仅就最近国内外有关AAV的治疗进展以及复发的防治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7.
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组累及多系统的寡免疫复合物型小血管炎,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该病临床误诊率及病死率仍然较高。传统抗体ANCA仍是目前用于诊断及分型依据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但其本身对于监测疾病的活动度尚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因此发现并应用新型生物标记物对AAV进行诊断,监测疾病活动度,评估不同类型AAV的治疗效果以及预测其复发情况,有望实现AAV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RTX)在难治性或复发性ANCA相关血管炎(AAV)患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9月至2021年6月间难治或复发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或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接受RTX诱导序贯维持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基线和随访临床资料, 对疾病复发率、复发时间和安全性数据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累积复发率、比较组间无复发生存率, t检验、Man-WhitheyU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用于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①研究纳入39例难治或复发性AAV患者, 其中GPA 36例, MPA 3例, 中位随访时间20(3, 104)个月, 59.0%(23/39)患者病情复发, 复发中位时间11(3, 42)个月。②标准剂量和减量诱导治疗两组复发率[60.0%(18/30)和55.6%(5/9), χ2=0.06, P=1.000]、首次复发时间[15(3, 42)个月和10(9, 30)个月, Z=0.45, P=0.678]、CD19+ B细胞[23.5(5, 148)个/μl和3(2, 15)个/μl, Z=0.57, P=...  相似文献   

9.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类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小动静脉的寡或无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坏死性血管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其临床表现之一,甚至部分患者以此为首发表现。其发病机制为颅内血管炎和来源于颅内或邻近组织的炎性肉芽组织压迫。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症状为头痛,可累及脑血管、脑膜、垂体、下丘脑、脊...  相似文献   

10.
徐琴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2):133-133
抗中性粒胞细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呈多系统损害,肾脏受累前,常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将我院误诊的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来源于大小血管内皮细胞的两种永生细胞株为底物,检测系统性血管炎血清中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分析其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相关性。方法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yto-ELISA)法检测血清中AECA;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抗抗体结合内皮细胞表面的蛋白酶3(PR3)、抗MPO-ELISA检测血清中ANCA;IIF及抗PR3、抗MPO-ELISA检测细胞株中PR3及MPO;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株中PR3及MPOmRNA。结果AECAEA(EA.hy926为底物所测AECA)阳性率33.6%(41/122),AECAHMEC(HMEC-1为底物所测AECA)37.7%(46/122),ANCA35.3%(43/122),AECAEA或AECAHMEC与ANCA串联诊断系统性血管炎敏感性分别为59.8%(73/122)或60.7%(74/122)。AECAEA与ANCA,AECAHMEC与ANCA分别行配对字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符合率仅分别为49.2%及51.6%。EA.hy926和HMEC-1中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均无PR3和MPO的表达。结论EA.hy926与HMEC-1中无PR3、MPO蛋白水平的表达,ANCA与AECA可能是两种相互独立的抗体,串联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报道误诊为其他疾病的17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AASV)患者,其误诊原因主要为临床医师对AASV缺乏认识及警惕,没有详细系统地询问病史及既往史,患者首发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开展ANCA、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和抗蛋白酶3抗体检测,提高对AASV的认识及警惕性,有助于AASV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摘要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常出现肾脏受累,称为ANCA相关性肾炎(AAGN)。AAGN对患者的生存和长期预后有重要影响,早期诊断和及时适当的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大量临床试验的开展以及多部指南的发布为AAGN患者的临床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宝贵指导意见。本文就此对AAGN的诊治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老年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所引起的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方法 分析总结近 5年来检出的 1 4 5例 60岁以上老年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 4 5例患者 ,男 74例 ,女 71例 ,平均年龄 68.2岁。胞浆型ANCA(c ANCA)阳性 1 7例 ,均识别蛋白酶 3(PR3) ;环核型ANCA (p ANCA)阳性 1 2 8例 ,其中 1 2 0 1 2 8例单独识别髓过氧化物酶 (MPO) ,8 1 2 8例同时识别PR3和MPO。不足 1 2的患者在 3个月内确诊。确诊病例均呈多器官损害 ,其中肾脏受累占 93 .8% ,且 75 %出现肾功能不全 ;肺脏受累占 74.5 % ,半数以上表现为肺出血和 (或 )肺部阴影 ,此外还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神经系统、肌肉关节、眼、耳器官或组织损害及发热、乏力、消瘦等非特异症状。实验室检查 ,90 %以上的患者有中重度贫血、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升高。结论 老年人ANCA阳性小血管炎较为多见 ,临床表现为多器官损害 ,ANCA检测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5.
丙基硫氧嘧啶 (PTU)是硫脲类抗甲状腺药 ,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之一。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是原发性小血管炎的血清学诊断工具。近年来发现有少数服用PTU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上出现了小血管炎的表现 ,并且在这些患者血清中也可检测到ANCA。现将我院近年发现的 2例PTU相关的ANCA阳性小血管炎报道如下。例 1 :女性 ,6 0岁。因皮疹、关节痛半年 ,泡沫尿 1个月入院。患者 3年前查血小板减低 ,骨髓细胞学示“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 ,查自身抗体均阴性 ,临床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予环孢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5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肾炎(AAGN)患者共7次妊娠的随访,探讨AAGN患者的妊娠合并症和胎儿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5例抗髓过氧化酶(MPO)-ANCA阳性AAGN女性患者,在获得肾脏缓解后妊娠.孕期给予激素或联合硫唑嘌呤维持,血管炎活动性采用伯明翰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评分.患者妊...  相似文献   

17.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的检出率及其靶抗原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 了解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阳性检出率、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靶抗原。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抗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抗蛋白酶 3(PR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近年送检的怀疑小血管炎的 5 6 0 4例患者血清进行了检测 ,对IIF ANCA阳性而抗MPO和抗PR3抗体均阴性的血清还进行了其他 5种ANCA特异性靶抗原的检测。并初步对ANCA阳性患者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IIF ANCA检出率为 5 3% ,阳性检出最多在 7、8及 12月份。另外所有血清中有 390例 (7% )ANA阳性。所有血清进行抗MPO和抗PR3 ELISA检测 ,抗MPO抗体阳性 2 13例 ,抗PR3抗体阳性 32例 ,两者同时阳性 5例。 4 8例不识别MPO和PR3而IIF法阳性的血清中 13例识别其他已知靶抗原 ,识别杀菌 /通透性增高蛋白 (BPI)、人弹力蛋白酶 (HLE)、组蛋白酶G (CG)、天青杀素 (AZU)和乳铁蛋白 (LF)等靶抗原的血清分别为 7、5、1、1、0例 ,其中 1例为抗BPI和抗HLE ANCA同时阳性。 85 %的IIF ANCA阳性患者确诊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这些患者中 ,抗MPO和抗PR3的比例约为 7∶1:男女比例为 1∶1 12 ,年龄 7~ 79岁 ,平均 5 3 1岁 ,>6 0岁的老年人男女比例为 1 17∶1,而年龄 <2 0岁患者男女比例为 1∶4。结论 ANCA相关疾病在我国并不少见 ,以IIF法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系统性小血管炎(PSV)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阴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ANCA阳性患者进行比较,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并分析我科近7年来确诊的13例原发系统性ANCA阴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30例ANCA阳性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NCA阴性小血管炎组患者13例,占同期诊断的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的7.14%。与ANCA阳性组相比,阴性组皮肤和消化道受损比率显著增高,而发热及中重度贫血发生率低于阳性组,阴性组蛋白尿水平高于阳性组,两组血管炎活动积分无差异。阴性组无一例血免疫球蛋白G升高,与阳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vs50%,P<0.01)。阴性组肾脏新月体形成发生率低于阳性组,坏死和间质小管病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和临床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ANCA阴性小血管炎并不罕见,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和无免疫球蛋白G升高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9.
20.
49岁女性,主要表现为乏力、贫血、肾功能不全,无蛋白尿、血尿,无咯血等肺部表现,血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阳性,弹性蛋白酶ANCA阳性。肾活检组织学表现为间质性肾炎,伴肾小球废弃,非废弃肾小球病变轻微。免疫病理示寡免疫复合物沉积,经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治疗后,血ANCA转阴,重复肾活检肾小管间质急性病变亦明显减轻,肾功能明显改善,综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组织学特点,最终诊断为ANCA相关性间质性肾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