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维生素D2注射液对维生素D缺乏高龄男性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方法 将44例维生素D缺乏高龄男性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在坚持晒太阳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2注射液6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月1次,直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0μg·L-1后停用,而对照组仅坚持晒太阳,与治疗组同步结束观察.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春季肌内注射(肌注)维生素D_2注射液对高龄老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月纳入45例年龄≥80岁的老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坚持晒太阳的基础上,予维生素D_2注射液60万单位,肌注,每月1次,连续3次;对照组仅坚持晒太阳。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每个月血清25-(OH)D、PTH、钙、磷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完成20例,对照组完成19例。治疗组治疗第1个月起老人血清25-(OH)D水平即高于对照组,治疗第2~8个月治疗组25-(OH)D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血清PTH、钙和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春季连续肌注维生素D_2注射液3次,有助于迅速提高和维持高龄老人血清25-(OH)D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同时一次性肌肉注射维生素D37.5 mg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初治患儿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每次一吸(50μg/100μg),2次/天;观察组仅第1天加用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一次。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取静脉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5(OH)D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25(OH)D水平升高,虽未达到理想水平,但可纠正哮喘患儿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给予一次性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可以纠正其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可能是改善哮喘患儿临床预后的积极补充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体系统循环中的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和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浓度反映着人体内的维生素D状态。本综述旨在对使用LC-MS/MS法分析人体内25(OH)D浓度的方法进行全面的综述和评价。通过搜索数据库共筛选到20篇相关文献,发现同位素内标的选择、质谱离子源、衍生化、母离子的选择、基质效应和干扰物分离等因素会影响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为了建立一个灵敏和准确的分析方法,需要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厦门地区0~18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了解年龄、性别及季节对维生素D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体检的12957名0~18岁儿童,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及季节儿童血清25(OH)D水平及营养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95-97
目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孕产妇80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析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病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t=3.0763,P=0.0022),轻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高于重度子痫前期组(t=2.7951,P=0.0079),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最低,与对照组相比(t=9.2145,P=0.0000)、妊娠期高血压组相比(t=5.8904,P=0.0000)、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t=4.8799,P=0.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联性较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的增高与维生素D摄入不足息息相关,因此,孕产妇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能够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2月~2016年4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结合第八版《妇产科学》一书中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25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5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15例;选取30例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4组研究对象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结果:对照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44.7±13.8)ng/mL,妊娠期高血压组是(39.8±8.4)ng/mL,轻度子痫前期组是(36.5±8.5)ng/mL,重度子痫前期组是(28.2±10.2)ng/mL,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是(22.1±10.1)ng/mL,正常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轻症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重症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所以要及时地为孕妇补充维生素D,以有效地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婴幼儿不同维生素D(vitamin D,VD)预防剂量状态下VD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合理补充V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庆市不同经济水平地区5所医院健康体检婴幼儿751例(0~3岁),采用问卷调查,并检测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根据不同VD预防剂量、年龄、季节、喂养方式等分组,了解以上因素对25(OH)D的影响。结果:0~3岁婴幼儿VD补充率74.6%(560/751),VD预防剂量30~1 600 IU/d;25(OH)D水平为(35.29±10.39)ng/mL,并随VD补充量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保持平稳的趋势;未补充组25(OH)D水平为(30.51±11.03)ng/mL,显著低于补充组;未补充组中VD不足及缺乏率达14.7%,高于补充组(P<0.05);高剂量补充组(>600 IU/d)较其他组VD缺乏和不足的比率明显下降(P<0.05);不同季节、年龄、喂养方式、预防剂量可影响25(OH)D水平,以冬春季无食物来源儿童25(OH)D水平最低[(18.44±11.91)ng/mL]。结论:重庆地区0~3岁婴幼儿预防性VD补充率高,但补充剂量差异较大。VD预防性补充是维持婴幼儿体内25(OH)D水平的重要措施,季节和喂养方式可显著影响VD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老年人普遍缺乏维生素D,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和地域差异。维生素D缺乏的老年人,不仅骨折风险增加,而且容易发生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常需长期联合以下多种措施,包括增加日光照射,多食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服用含维生素D的复方制剂、维生素D胶丸、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也可选择肌内注射维生素D针剂。在补充维生素D过程中,应注意定期检测血钙和肌酐水平,以便及早发现维生素D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0~3岁健康儿童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参考值。方法:选取代表重庆市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地域的区/县所在地医院儿保科进行正常体检儿童,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900例儿童,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血清25(OH)D浓度,同时对每个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0~3岁儿童外周血25(OH)D参考值范围为(34.99±20.27)ng/mL。女童和男童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27,P=0.185);<1岁组儿童25(OH)D水平高于1~3岁组(u=2.062,P=0.040);冬春季25(OH)D水平低于夏秋季(u=-4.299,P=0.000)。结论:重庆地区0~3岁儿童25(OH)D的参考值范围为(34.99±20.27)ng/mL;健康儿童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的25(OH)D水平有一定差异;本研究得出的参考值范围与全球专家共识及美国医学会的推荐值基本一致,可为婴幼儿期维生素D的补充及维生素D缺乏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 378例婴幼儿按月龄分为A组(0-6个月,142例)、B组(7-12个月,168例)和C组(13-36个月,68例).其中,部分婴幼儿近3个月口服不同剂量维生素D 250 IU/d(D组,46例)、300 IU/d(E组,82例)和500 IU/d(F组,171例),79例未补充维生素D(G组).采集婴幼儿指尖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计算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结果 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21.16%(80/378).B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A、C组[(72.0±23.2)nmol/L vs.(67.0±24.8)、(55.9±12.4)nmol/L](P<0.05),而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低于A、C组(13.10% vs.21.83%、39.71%) (P<0.05).D、E、F组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G组[(63.6±16.9)、(69.9±20.1)、(71.5±27.8)nmol/L vs.(57.2±11.9) nmol/L] (P<0.05),而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均低于G组[26.09%、21.95%、13.45% vs.34.18%](P<0.05);D、E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高于F组(P<0.05).结论 婴幼儿维生素D普遍缺乏,建议补充维生素D500 IU/d,0-6个月和13-36个月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血中25-羟基维生素D3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血中25-羟基维生素D3的含量,以评价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血清经无水乙醇沉淀蛋白后,以10%二氯甲烷-正己烷提取,进行HPLC法分析.色谱柱:Hypersil ODS 5μm,250×4.0 mm;流动相:乙腈:水(80:2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65 nm;柱温:30℃.结果:25-羟基维生素D3在80~8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2).提取回收率大于84%,方法回收率大于94%;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以本法测定了30例体检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浓度.结论:本法操作简便易行,可用于血中25-羟基维生素D3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检测PTC患者(PTC组,91例)和健康人群(对照组,80例)血清25(OH)D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并分析PTC组血清25(OH)D水平与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TC组HDL-C、钙和25(OH)D水平降低,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升高(P<0.01)。PTC组血清25(OH)D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5)。PTC组中,多个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单个甲状腺结节患者(P<0.01)。血清25(OH)D水平与FT4水平呈正相关(r=0.150,P<0.05),而与TSH水平呈负相关(r=-0.236,P<0.05)。PTC组中,与维生素D不足患者比较,维生素D缺乏患者FT4水平降低,而TSH水平升高(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可用于评估PTC患者的患病风险。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PT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3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颈动脉内膜的斑块,根据斑块大小、性质分为:中大斑块组、小斑块组、无斑块组。检测各组血压、BMI、空腹血糖( FP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血脂、CRP及25-( OH) D3等指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探讨25-( OH) D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颈动脉中大斑块组患者年龄大于小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血清CRP水平(4.21±1.61)mg/L,高于小斑块组的(3.41±1.92)mg/L和无斑块组的(2.52±1.18)mg/L(t=1.96、3.14,均P<0.05);血清25-(OH)D3水平(15.28±5.86)nmol/L,显著低于小斑块组的(24.30±7.60)nmol/L和无斑块组的(32.74±8.13)nmol/L(t=4.67、3.41,均P<0.01)。小斑块组血清25-(OH)D3浓度低于无斑块组(t =2.51,P<0.05)。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年龄、BMI、HbAlc、CRP、LDL-C呈正相关( r=0.45、0.38、0.53、0.47,均P<0.05),与25-(OH)D3浓度呈负相关(r=-0.62,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HbAlc、CRP、LDL-C及25-( OH) D3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为年龄、BMI、HbAlc、CRP、LDL-C及25-( OH) D3,血清25-( OH) D3浓度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维生素D2注射液与维生素D3注射液在治疗健康女性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时对血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常住成都市且年龄在40-55岁的健康女性94名,随机将其分为D2组和D3组各47例。D2组给予维生素D2注射液,每次7.5mg(30万U),每2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D3组给予维生素D3注射液,每次7.5mg(30万U),每2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分别于治疗前、最后1次注射后2周采静脉血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血清钙、磷、镁,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及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结果治疗后,D2组和D3组血清25羟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D3组25羟D水平高于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2组血清磷、血清PTH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钙、血清镁、血清BA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维生素D中毒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表现。结论维生素D针剂无论是D2还是D3治疗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都是有效的,但在相同用法条件下D3比D2升高血清25羟D水平的幅度更大。维生素D注射剂30万U每2周1次共4次治疗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缓解期克罗恩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关系。方法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将35例缓解期克罗恩病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A组)和维生素D充足组(B组),采用ELISA检测两组患者入组时及A组患者经补充维生素D治疗后的血清IL-10和TNF-α水平。结果 A、B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经补充维生素D治疗后血清IL-10和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克罗恩病患者循环IL-10水平显著降低,提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这些患者的抗炎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8.
《抗感染药学》2018,(8):1306-1309
目的:分析新生儿(早产儿及足月儿)住院期间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值的变化对疾病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住院患儿200例资料,剔除重度窒息、贫血、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资料,根据监测结果比较新生儿的25-羟基维生素D测得值的变化情况对新生儿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监测200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105例占52.50%,足月儿95例占47.50%);足月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测得值高于早产儿(P<0.05);新生儿男性组和女性组之间25-羟基维生素D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组、低出生体质量儿组、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和巨大儿组之间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组和巨大儿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测得值相对较低;按照疾病分组发现,正常足月儿、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组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测得值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此外,新生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测得值在秋季为最高,冬季为最低,其中夏、秋季明显高于春冬季,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06,P<0.05)。结论:早产儿比足月儿更易缺乏25-羟基维生素D;不同性别、不同出生体质量的新生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各不相同;不同疾病、不同出生季节的新生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也不相同,建议用维生素D 2 000 U/d或50 000 U/周,血清中维生素D 30μg/L以上,然后再以正常婴幼儿补充的量维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地区0~3岁婴幼儿全血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为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防疫科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3岁健康儿童546例,按年龄分为6组,用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全血25羟维生素D。结果 0~3岁婴幼儿全血25羟维生素D含量为(50.2±18.0)nmol/L,不同年龄组儿童全血25羟维生素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岁儿童各年龄组全血25羟维生素D含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解宝江  郑晟旻  彭吉润 《河北医药》2011,33(24):3711-3712
目的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测定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并将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与预后等临床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与正常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消化道肿瘤各类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与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对病情的发生、发展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