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颌中切牙位置直接影响患者矫治结束后面部轮廓对称性及中线协调,在制定正畸诊疗计划时,上颌中切牙的目标三维空间位置需重点关注。随着CBCT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发现上中切牙的实际后界不仅与上颌骨腭侧骨皮质有关,更与切牙管形态密切相关。了解切牙管的形态及在其正畸矫治中的临床意义有助临床医师制定治疗计划、过程监控以及术后评估。本文就切牙管的形态结构及其在正畸矫治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上颌骨及上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上颌骨及上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分析其生物力学性质提供一个标准数学模型.方法采用修改后的可视化人数据为基础,构造上颌骨有限元模型;用传统片磨法建立上中切牙有限元模型.在Ansys程序中将两者进行整合,并作分析处理.结果建立了较理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上中切牙、牙周膜、牙槽骨(皮质骨、松质骨)及上颌骨,共56357个节点和41278个四面体单元.结论该模型有较好的力学和几何学相似性,所包含的数据量可以作初步的颌骨牙齿应力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影像学资料拟合上中切牙牙冠矢状向正畸安全移动范围函数。方法 以眶耳平面(FH平面)为x轴,垂直于FH平面为y轴,治疗前上中切牙切缘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根据上中切牙平移和旋转2种形式在坐标轴中描绘其正畸移动轨迹,以根颈1/3外侧缘触及骨皮质为平移界限,以根颈1/3为中心进行旋转的∠U1-FH(上中切牙长轴与眶耳平面相交的下内角)在105.5~116.5°范围内为旋转界限,构建上中切牙牙冠矢状向正畸安全移动范围函数,并采用Matlab设计函数表达。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口腔正畸科的成人患者30例,通过函数计算上中切牙安全移动距离,再结合Downs分析法确定目标移动量。分析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的实际移动量及倾斜度变化,以及是否发生牙根吸收、骨开窗及骨开裂等并发症。结果 根据治疗前的∠U1-FH,分别拟合了105.5°<∠U1-FH <116.5°、∠U1-FH≥116.5°和∠U1-FH≤105.5°3种条件下的内收运动函数和外展运动函数,通过治疗前∠U1-FH、上中切牙1/3根长与冠长之和、颊侧和腭侧牙槽骨厚度的测量可计算得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CBCT评估骨性Ⅱ类成年患者正畸术前上中切牙根尖区唇、腭侧牙槽骨量,分析影响上中切牙唇、腭侧牙槽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根尖平面(LA),根尖到唇、腭侧骨壁的长度分别为l_1、l_2,l_1与l_2之和为l_(T1)。根尖上平面(LU),牙体长轴延长线与LU平面的交点到唇、腭侧骨壁的长度分别为l_3、l_4,l_3与l_4之和为l_(T2)。根尖下平面(LL)与牙根唇侧交点到唇侧骨壁的长度为l_5,与牙根腭侧交点到腭侧骨壁的长度为l_6,与牙槽嵴唇、腭侧骨壁交点连线的长度为l_(T3)。牙体长轴与腭平面的夹角为θ_1,牙槽嵴与腭平面的夹角为θ_2。结果θ_1与l_1、l_3、l_5呈显著正相关;θ_2与l_1、l_3呈显著负相关,与l_2、l_(T1)、l_4、l_(T2)、l_6、l_(T3)呈显著正相关;SN-MP与l_1、l_(T1)、l_3、l_(T2)呈显著负相关;SNA与l_2、l_4、l_6、l_(T3)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骨性Ⅱ类上中切牙唇、腭侧牙槽骨厚度与上中切牙唇倾度、牙槽嵴倾斜度以及垂直骨面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上中切牙的唇倾度及垂直骨面型对上中切牙根尖区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前突患者上切牙内收前的牙根吸收状况,并且对该阶段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 选择上颌需要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且需要强支抗的前突患者50名,分别于正畸治疗前(T1)和上切牙内收前(T2)拍摄上颌切牙的平行投照根尖片和头颅侧位片,通过测量和评价,得到每颗切牙的牙根吸收量、治疗前牙根形态及上中切牙的角度位置及变化量,并记录其他诊断和治疗因素.对牙根吸收量作描述性统计,对各因素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①前突患者上切牙内收前,中切牙的牙根吸收平均为(0.73±0.53)mm,侧切牙为(0.84±0.70)mm.②有3%的中切牙和6%的侧切牙牙根吸收大于2mm.③多元线性回归表明T1期牙根形态异常、内收前疗程长、上中切牙根尖距唇侧骨皮质的距离减小量大、T1期U1/PP角小、上颌前部拥挤为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T1期牙根形态异常、上颌前部拥挤、内收前疗程长、T1期牙齿长度长为侧切牙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结论 前突患者上切牙内收前有一定量的牙根吸收,个别高危患者其牙根吸收状况较严重.我们的研究因素中存在此阶段与上切牙牙根吸收相关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对于牙根吸收的解释仅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螺旋CT和锥形束CT分析上颌切牙管囊肿的三维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螺旋CT或锥形束CT影像的上颌切牙管囊肿患者38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38例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13~77岁。26例(68.4%)囊肿位置居中,12例偏左或偏右。囊肿矢状面形态包括轻度扩张型(8例)、全程膨隆型(17例)、区段膨隆型(12例)和移位扩张型(1例)。30例(78.9%)腭侧骨板膨隆,27例(71.1%)累及牙根周围骨质,11例(28.9%)存在根吸收。结论切牙管囊肿以位于切牙管走形范围内的典型低密度形态常见,少数可偏侧发展,甚至主体偏离切牙管。多数病变腭侧骨板膨隆,累及邻牙根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上颌腭侧错位的侧切牙牙根位置分布规律,为正畸治疗中此类牙的移动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伴上颌侧切牙腭侧错位的病例共200例,调取其CBCT,将腭侧错位的上颌侧切牙根长平分8等份,自根尖向牙槽嵴顶方向依次做标记点T1-T8,分别测量各位点的唇侧、腭侧牙槽骨厚度;测量...  相似文献   

8.
加载与上中切牙位移方式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M/F),研究加载与上中切牙移动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包括牙齿、牙周膜,硬骨板,松质骨,皮质骨的上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8节点,六面体单元,共包括945个单元,1245个节点,研究水平力为1N时13种不同加载力系统下的上中切牙位移方式。结果 加载力系统(即M/F值)不同,上中切牙的位移方式也不同,本研究显示了三种基本移动类型与加载之间的关系;当M/F=-9.15:1时,牙齿以牙根尖点为中心转动,即可控的倾斜移动;当M/F=-10.30--10.50:1时,牙齿做平行移动;当M/F=-10.90:1时,牙齿以切缘为中心转动,即控根移动。结论 临床上为获得预计的牙齿移动类型,需采用不同的加载力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对上颌切牙慢性根尖周炎的骨质破坏进行三维结构分析,以期揭示上颌切牙慢性根尖周炎骨质破坏的立体形貌.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慢性根尖周炎的33颗上颌切牙进行锥形束CT扫描,从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测量根尖周骨质缺损切龈向、近远中向和唇腭向的最大径,同时观察骨皮质是否有破坏.结果 33颗上颌切牙根尖周骨病损切龈向骨质破坏最严重,且52% (17/33)的患牙位于唇、腭侧;61% (20/33)的患牙唇腭向骨质破坏的最大径大于近远中向骨质破坏的最大径;39%(13/33)的患牙骨皮质有破坏,多发生在唇侧.结论 患慢性根尖周炎的上颌切牙骨质破坏可能更多发生于切龈向和唇腭向,在临床上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延安地区健康青少年上中切牙短根畸形的患病率.方法 按照同一标准严格筛选出延安地区首次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要求牙齿矫正的健康青少年174例,观察其曲面断层片上中切牙牙根形态,测量其根冠比例,计算上中切牙短根畸形的患病率,对男性和女性样本间进行卡方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延...  相似文献   

11.
颜冬  谢宁  张晗  李祥  吴聿淼  白璐  朱宪春 《口腔医学》2019,39(10):957-960
上颌中切牙的矢状向位置决定了正畸患者的侧貌美观,在正畸临床诊疗中,上颌前突患者一般需要通过减数四个前磨牙进行矫治,以最大支抗内收上下颌前牙,来改善侧貌,解决突度问题。传统支抗正畸手段可以使上颌中切牙内收5.78mm,而种植支抗可以使上颌中切牙的最大内收量增大至8mm,但是在上颌前牙内收的过程中,少数上颌中切牙会侵犯上颌骨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切牙管,从而导致牙根吸收,牙齿松动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本文就切牙管及其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切牙孔的位置、孔径、形态、分型及与周围解剖结构间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的同时丰富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90例成人干燥颅骨,观察切牙孔的位置、形态和分型,用游标卡尺等测量其孔径和该孔最后点至8-11-8腭侧牙槽嵴最低点、腭大孔和腭小孔最后点的距离和角度,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牙孔位于腭中缝前端,距...  相似文献   

13.
颜冬  施雨佳  葛悦  包涵  谢宁  朱宪春 《口腔医学》2021,41(7):627-630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及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选取76例正在进行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以PP平面为参考平面,在正中矢状面上定义以下三个测量水平,此三个水平均与PP平面平行。N水平:鼻腭孔高度水平;R水平:上颌中切牙牙根根尖高度水平;I水平:切牙孔高度水平。定义以下测量项目:N水平切牙管唇侧牙槽骨板厚度(NT);R水平切牙管唇侧牙槽骨板厚度(RT);I水平切牙管唇侧牙槽骨板厚度(IT)。N水平切牙管宽度(NW);R水平切牙管宽度(RW);I水平切牙管宽度(IW);上颌中切牙根尖距离(R R);R水平UR1到切牙管距离(RRD);R水平UL1到切牙管距离(RLD);I水平UR1到切牙管距离(IRD);I水平UL1到切牙管距离(ILD)。在CBCT图像上对以上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RD大于IRD;RLD大于ILD,有统计学差异(P<0.05)。RRD与RLD;IRD与ILD,无统计学差异(P>0.05)。NW小于RW;RW小于IW,有统计学差异(P<0.05)。NT大于RT,有统计学差异(P<0.05);NT与IT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RT与IT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1根尖至切牙管平均距离仅为3.5 mm;U1在I水平牙根至切牙管平均距离仅为2.4 mm,应注意在上颌前牙内收时有可能导致牙根根尖及牙根舌侧面的吸收。并且当上颌前牙内收尤其配合压低移动时,应注意有可能造成牙根近中邻面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数码相机在建立上中切牙计算机三维实体模型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应用数码相机拍摄上中切牙各截面图片,获得的图片经Photoshop软件、3DMAX软件处理,在计算机中还原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结果:建立了精确的上中切牙三维实体模型.结论: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完全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并独立建立上中切牙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上中切牙对面容美观及各种口腔功能的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若一旦缺失,则很难弥补这种损失。笔者自1988~1993年上半年,收治10例因上中切牙埋伏阻生致错(牙合)患者,占我院正畸诊室病例的0.75%。本文就埋伏阻生上中切牙的位置、形态、阻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正常(牙合)人切牙区颌骨的形态结构特征。方法通过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69名恒牙初期正常(牙合)人进行研究。结果①高角面型齿槽骨厚度窄、切牙区颌骨高度大。低角面型具有相反的形态特征。②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中,上下颌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在前后向的代偿变化,主要是腭(舌)侧骨皮质板发生代偿倾斜变化③相对于前颅底平面,正常绐人高角面型上颌切牙、切牙区颌骨代偿性竖直;低角面型代偿前倾。相对于下颌平面,高角面型下颌切牙、切牙区颌骨代偿竖直;低角面型代偿前倾。结论正常(牙合)人切牙区颌骨的形态结构与垂直骨面型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成像测量正常(牙合)及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分析其三维结构以及与牙根的关系,评价其对正畸计划制订及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正常(牙合)患者、20例安氏Ⅱ类1分类和20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拍摄治疗前CBCT影像,通过INVIVO 5.0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上切牙唇腭侧的牙槽骨厚度.利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除安氏Ⅱ类2分类腭侧根尖牙槽骨厚度与正常(牙合)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组数据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正畸治疗中应综合考虑牙位置与牙槽骨形态的相互关系,不可过度依赖牙移动来代偿骨性不调,避免不恰当的牙移动导致牙根吸收、牙槽骨附着降低、骨开窗、骨穿孔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美貌人群前额与上中切牙矢状向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美貌人群前额与上中切牙矢状向关系。方法:选取118幅国人明星侧面照,其中女61例,男57例,选择3个软组织标志点,在计算机上用Photoshop CS3软件进行定点测量前额最上点(F1)与上中切牙颊面中点(FA)的距离,前额倾斜度,SPSS13.0统计软件对两个样本(F1)点与(FA)点的距离统计分析,并对F1至FA点的距离与前额倾斜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男性组样本中,上中切牙的位置与前额倾斜度关系密切(r^2=0.697)。在女性组,上中切牙的位置与前额倾斜度有明显关系(r^2=0.656)。两个样本上中切牙前后向关系及前额倾斜度的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上中切牙与前额的前后向距离没有统计学差异(P=0.161)。中国人上中切牙的位置位于前额F1与眉间点之间,并与前额的倾斜度有显著关系。结论:前额是评估上中切牙位置的一个重要参考点。  相似文献   

19.
马宁  李巍然 《口腔医学研究》2014,30(12):1202-1204
上颌前突是正畸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过程中需要内收上前牙,而且很多病例需要增强上颌磨牙支抗来增加上切牙内收的程度。在此治疗过程中,上切牙是移动距离最大的牙齿,也是最容易发生牙根吸收的牙齿。上切牙在内收过程中其牙根吸收的发生状况究竟如何,牙根吸收与切牙移动有怎样的关系,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现对以往的文献作一回顾。1上切牙内收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发生情况Simplicio等[1]使用内收前后的根尖片进行评价观察,拔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高精度自锁托槽矫治体系的上颌牙列及牙周组织的力学分析数字模型,研究上颌异位侧切牙在正畸矫正初期牙根、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以及在临床矫治力作用下牙齿的位移情况。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上颌骨,从而获得上颌牙列及牙周组织的数据,并通过Mimics软件快速建立精确的上颌牙列、牙周膜、牙槽骨、自锁托槽、矫治弓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矫治过程中矫治器的粘接以及弓丝带入托槽槽沟的过程,通过弓丝形变时的预应力来测定牙齿的受力,从而获得临床状态下侧切牙正畸矫治力与牙周组织应力以及牙齿位移的情况。结果在牙齿矫正初期牙根部应力主要为牙根中部1/3与根尖交界处,牙周膜应力主要为牙颈部,牙槽骨应力相对复杂,牙齿移动为倾斜移动。结论运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的实体模型真实、准确。临床矫治过程中,牙周组织的主要应力集中区即为组织受力薄弱区,是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开这些薄弱区域。根据位移情况看,牙齿会出现倾斜移动,因此,在临床矫治过程中,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矫治方法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