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该文对半夏曲传统制作工艺的沿革进行了探讨。宋代半夏曲的制作方法包括半夏姜汁制饼与制饼后发酵两种,以半夏姜汁制饼为主流。金元时沿袭宋代工艺,半夏曲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明代医家对半夏曲的炮制机理进行了阐发,认为“片则刀峻,曲则力柔。”明代李时珍对半夏饼与半夏曲的混淆问题进行了澄清,韩懋的《韩氏医通》收载了5首半夏曲方,对半夏曲配方的扩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清代医家在继承《韩氏医通》半夏曲方的基础上,总结为韩飞霞制曲十法;当时的半夏曲与神曲的制作工艺相互影响。建国后,半夏曲的地方炮制经验深受清代影响,地方炮制规范逐渐趋同。该文同时对半夏曲炮制工艺中的“半夏”与“曲”孰重孰轻、半夏的前期处理、半夏饼与半夏曲的概念区分、面粉用量与添加时机、神曲粉的加入、白矾在半夏曲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程黎晖 《医学教育探索》2007,(6):I0001-I0002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是常用的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为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嗽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等症状的良药。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对半夏的炮制,并在文献中保存了丰富的资料。例如汤洗、汤泡、洗浸,破如枣核、治半夏、姜制、水煮、微火炮、制曲,矾制,姜矾制、姜萝卜制,姜苷草制,酒姜制,法制半夏等炮制工艺。为继承和发展这些传统的炮制经验,本文就半夏的炮制沿革进行整理,为半夏炮制的现代研究和炮制工艺的合理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药发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转化在我国很早的古代就有应用,如酿酒和制醋。生物转化中的发酵工艺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早在千余年前,我国已开始用发酵方法制药,直到现在临床仍在应用的发酵中药制品有六神曲、半夏曲、淡豆豉、豆黄等,其工艺均为固体发酵。如半夏曲的制造,《本草纲目》记载:“半夏研末,以姜汁、白矾汤和作饼,楮叶包置篮中,待生黄衣,晒干用。”其性味苦辛、平,能痰止咳、消食积、治泄泻。  相似文献   

4.
汉至宋代半夏炮制的沿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查阅历代医药学文献,对有毒中药半夏自汉代以来至宋代的炮制方法,发展脉胳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半夏的汤洗、姜制一直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炮制方法,其他的炮制方法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姜制半夏是半夏炮制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5.
矾制半夏始于宋代,金元及明代矾制半夏的种类逐渐增多。清代出现泛滥之势,影响至今。矾制半夏能减轻半夏戟人咽喉的刺激性并增强半夏化痰湿的作用,弊端是白矾致呕烧心的不良反应及半夏辛味丧失所致降逆止呕作用的下降。其炮制方法众多,包括浸泡法、煮制法、制曲法、制散法等。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汤洗矾浸姜制法最为经典,以制曲法对咽喉刺激性最小。研究发现,内服半夏的炮制标准不是麻舌而是去除滑液,外用半夏的代表方剂苦酒汤值得进一步开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姜半夏宜温水淘洗后入药。加强半夏传统汤洗姜制法的研究,以替代姜半夏。  相似文献   

6.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是中医治病常用药物之一。但半夏辛温有毒,其毒性限制了半夏的正常使用。半夏之毒性主要表现在对机体粘膜(眼、咽喉、胃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患者的人身伤害。囿于半夏的毒性之说,内服药剂所用半夏(不管是入汤剂、丸剂、散剂或者是其他剂型)均用其制品,因为炮制能解半夏之毒性,只有外用才用生品。  宋代以前的炮制方法有汤洗、姜制、水煮、微火炮等法,从宋代开始出现矾制法。现代将半夏的炮制方法归纳为三种方法,也就是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的炮制方法。但…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姜半夏炮制工艺。方法选择白矾用量、生姜用量、煮制时间3个因素,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半夏多糖、有机酸、白矾残留量及小鼠PGE_2含量为考察指标,综合分析优选姜半夏的炮制工艺。结果白矾用量与生姜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煮制时间影响不显著,优选的炮制工艺为:每100 g半夏用生姜25 g,白矾12.5 g,煮制6 h。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可操作性强,工艺稳定,达到了减毒增效的炮制目的,为姜半夏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艳平 《中医学报》2020,35(8):1649-1652
川帮中药炮制技术发源于四川省,最早出现于中唐时期,形成于明清时期。其技术偏重于蒸制与复制:生大黄片用黄酒水闷透,蒸制,晒七八成干,如此反复操作九次而得"九制大黄";生半夏清水漂浸,分期加入明矾、石灰、皮硝等,历时两月有余制成"仙半夏";生天南星粉与胆汁搅拌、发酵、阴干,再用黄酒蒸制可得"九转南星";生附子用胆水浸泡后,经过煮、蒸、烤而制成"临江片"。  相似文献   

9.
2种工艺姜半夏中氨基酸及无机元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2种工艺姜半夏中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氨基酸分析法;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法;等离子直读光谱法。结果:2种不同的炮制工艺炮制所得的姜半夏中总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以正交法略高;2种姜半夏均含有与生半夏种类相同的无机元素,但Fe、Mg、Cr、Mn、Na、Ni、P、Sr、V的含量以正交法较高,而有害元素Al3 、Ba2 以药典法较高,半夏的其它炮制品中的微量元素均较正交法和药典法姜半夏低。单纯的姜汁煮半夏中未检出色氨酸。结论:正交法炮制工艺优于药典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汉州干姜与姜炭的炮制方法。[方法]按照《本草经集注》记载的方法炮制汉州干姜,用不同的切制方法炮制姜炭,比较炮姜、黑姜、姜炭的区别。[结果]汉州生姜两次去皮浸泡后晒干,装瓮缸,通过实践发现并没有发酵现象,而将浸泡后的生姜直接装入瓷罐中可以发酵。姜炭炮制的关键在于干姜的切制,切块是正确的方法,否则无论是清炒、火煨还是研粉,均会导致炮制过度。由于炮制方法的不同,不能简单地以干姜表面的黑褐色作为姜炭的火候标准。古人所谓黑姜,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姜炭;而古人所谓里外通黑的姜炭,现代则认为系炮制过度。[结论]姜炭炮制的关键在于干姜切块,黑姜与姜炭是两个不同的炮制品种。汉州干姜的炮制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半夏加工炮制与临床应用的关系.方法 采用复制法将净半夏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结果 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结论 经白矾水浸泡后,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经生姜、白矾制后,姜半夏善于止呕,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经甘草、石灰制后,法半夏偏于祛寒痰,调脾和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半夏的炮制     
半夏的炮制赵秀清刘青梅(滨州地区中医医院,滨州市256613)关键词半夏;炮制工艺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和外用消肿止痛等功能,为临床常用药品之一。但生品有一定毒性,一般配方中用半夏时,除特别注明用生者外,都必须给予炮制品。半夏的炮制品种...  相似文献   

13.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 Hiatem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为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辛温,有毒,被列为下品,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因其味辛,麻舌而刺喉,自古以来,半夏就列为中药的毒品,需经炮制以后才能入药。由于炮制过程和所加的辅料不同,有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半夏曲、京半夏等不同。《中国药典》2000版收载了最为常用的3种炮制品,即: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等,其功用也有所侧重。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本地区的多家医药公司和医院药房只备有一种制半夏,都存在有这3种炮制品互相代替、混用的现象,为此,笔者试将半夏的炮制与作用作一简述,以引导医生合理应用,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中医古籍文献数据,结合中医临床用药经验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对瓜蒌薤白半夏汤的药物炮制品种及处方剂量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分析,为经典名方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经考证,瓜蒌薤白半夏汤中的“白酒”为低度米酒(酒精浓度10%~20%),其余药物炮制品种应选用生瓜蒌、生薤白、姜半夏。研究发现,半夏剂量应选择吴迁本“半夏半升”为宜。瓜蒌薤白半夏汤标准剂量为瓜蒌55.422 g, 薤白46.875 g,姜半夏61.990 g, 白酒2 000 mL, 现代中医临床参考用量为瓜蒌15 g,薤白12 g,姜半夏16 g,白酒500 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生半夏姜制或煎煮对小鼠妊娠及胚胎发育的影响,初步探讨半夏减毒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急性毒性实验法及致畸敏感期药物生殖毒性实验方法,分别比较了生半夏粉混悬液、姜半夏粉混悬液,生半夏汤剂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对小鼠妊娠与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 急毒试验中,生半夏混悬液(36 g/kg)与生半夏汤剂(180 g/kg)给药后,小鼠死亡率分别为50%、22.2%;姜半夏混悬液组(36 g/kg)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生殖毒性试验中,生半夏混悬液6 g/kg剂量母鼠死亡率达30%,孕期增重少,胎仔尾长短,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生半夏汤剂30 g/kg对母鼠无影响,胎仔身长短于正常对照组(P<0.05);姜半夏混悬液6 g/kg给药后,所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生半夏混悬液急性毒性较高且有显著的母体毒性及胚胎毒性;煎煮后其汤剂毒性降低,对母体无毒性但影响胎仔的生长发育;姜半夏混悬液无任何母体或胚胎毒性.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从第二篇至第二十二篇 ,共载仲景方 2 0 5首 ,其中有半夏者计 30首[1] ,约占《金匮》仲景方的 14 .6 % ,近年来笔者对《金匮》中所含半夏方进行了研习 ,试图探索其中的用药规律 ,本文试将笔者的研习结果整理陈述如下。1 对半夏的炮制要求在《金匮》使用半夏的 30方中 ,注明用“水洗”者有 3方 ,注明水煮者有 1方 ,其余 2 6方均未注明炮制加工方法。“水洗”属于修制要求 ,其目的是清除泥沙 ,杂质。“水煮” ,是将半夏用水煮后 ,去滓取汁与馀药同煮 ,其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其毒副作用。这一制法 ,以甘遂半夏汤中显得尤为重要。其…  相似文献   

17.
梁君  张振凌  王桁杰  刘小鸣 《中医学报》2016,(10):1563-1565
目的:研究半夏不同炮制饮片规格中草酸钙针晶含量与其麻辣毒性的关系。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半夏各炮制品中草酸钙针晶含量,采用家兔眼结膜刺激性实验方法,比较半夏各炮制品的刺激性作用。结果:不同半夏炮制品中草酸钙针晶平均含量:生半夏2.77%法半夏1.79%清半夏0.77%姜半夏0.44%;各炮制品的刺激性:生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结论:炮制降低草酸钙针晶含量的同时降低半夏毒性,炮制方法不同草酸钙针晶含量降低程度不同;半夏麻辣毒性与草酸钙针晶含量密切相关,并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齐民要术》造神曲法对后世六神曲的影响深远。药物组成方面:面曲延续至今,后世发展了全麸麦曲与麸曲。野蓼的范围逐渐缩小到辣蓼与红蓼。神曲的制作加工工艺方面:诸鲜药由水煮发展为捣汁与水煮并行,小麦由蒸炒生并用简化为仅用生麦。曲饼“溲欲刚”的干湿程度至今仍为业界圭臬。曲饼的成型方法手抟与用模具成型均有传承。覆盖曲饼的材料由麦...  相似文献   

19.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化痰止咳平喘药物.因生品具有毒性,所以临床上多使用半夏的炮制品,最常用的3种半夏炮制品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多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等疾病;姜半夏长于温中化痰和止呕降逆,多用于寒饮呕...  相似文献   

20.
黄同德  周贵枝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33-1734
辅料在中药炮制中的作用很早就被重视。早在战国时期《灵枢经》邪客篇的“秫米半夏汤”即注明用“治半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把中药的炮炙方法及用辅料炮制药材的方法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如浸法分:盐水浸、蜜水浸、浆水浸、药汁浸、米泔浸、酒浸、醋浸。制法分:蜜制、猪胆制等[1]。后世各家本草也对辅料炮制药材做过专述,对后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保证药物质量都有启迪作用[2]。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讨论。1加辅料炮制可改变药性,缓解毒副作用[3]1.1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炮制辅料常用醋、黄酒或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