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柴胡为常用疏肝解郁中药,其抗抑郁作用备受中医界关注,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柴胡的文献,对以柴胡为主要药物的复方的临床疗效和现代的药理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柴胡作为肝经引经药,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柴胡龙骨牡蛎汤等经方治疗抗抑郁证临床疗效显著。药理实验研究也提示柴胡类经方及一些自拟的经验方已经成为治疗抑郁证的主要方剂,其中单味药柴胡发挥了明显的抗抑郁作用,是重要的抗抑郁中药之一,且柴胡的有效组分柴胡皂苷是发挥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成分,药理机理可能涉及单胺类递质及受体表达、乙酰胆碱转移酶蛋白及基因表达、抗免疫炎症损伤及抗凋亡等途径。因此,对柴胡抗抑郁作用的深入研究,对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发抗抑郁新药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查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显示,含黄芩抗抑郁方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含黄芩抗抑郁方主要为柴胡类方,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等,临床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主要的抗抑郁机制涉及调节HPA轴、脑内单胺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小柴胡汤具有通调津液之功,从津液输布与代谢、小柴胡汤配伍组方机制、通调津液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4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小柴胡汤的应用,并为临床治疗津液病提供辨证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的精神障碍.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神经递质分泌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SSRIs、SNRIs、NaSSA、SARIs类药物虽有一定的效果,但难以缓解抑郁患者所有的症状.近年来研究发现艾氯胺酮主要通过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发挥强大而持久的抗抑郁作用.本文就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和艾氯胺酮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疗效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目前艾氯胺酮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未明确,临床尚未普遍应用,但其能迅速缓解抑郁症的症状等优点一定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小柴胡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分析其经济性.结果:试验组在HAMD和GGI为评分、TESS副反应评价、成本-效果比(C/E)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小柴胡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是临床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是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对人们带来不利影响。尽管抗抑郁药种类较多,但临床上抑郁症治疗效果依然欠佳。因此,目前仍需要探索新的抗抑郁机制。鸢尾素对神经系统的有益作用逐渐被阐明,研究发现鸢尾素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其或将成为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鸢尾素及其上下游抗抑郁的作用机制,通过查阅现有的研究阐释鸢尾素与抑郁症之间的联系,提出SIRT1/PGC-1α可能介导FNDC5/鸢尾素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促进神经发生,改善抑郁症的潜在机制,为鸢尾素及其上下游抗抑郁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一类情感障碍类疾病,此病发病机制复杂、症状广泛、病情迁延难愈,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特点,严重危害个人及社会安全。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特效药,以对症治疗为主,而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此病具有显著优势。柴胡作为解表药,具有疏肝解郁、退热、补阳之功效,对抑郁症患者具有明确疗效。目前研究发现柴胡活性成分如柴胡皂苷、山柰酚、异鼠李素、槲皮素,柴胡药对如柴胡-郁金、柴胡-白芍、柴胡-川芎、柴胡-黄芩,柴胡配伍方剂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散等抗抑郁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微生物-肠-脑轴、调节神经递质、抑制免疫炎性反应、调节神经细胞营养因子等有关。故该文对柴胡单体、药对、配伍方剂、中成药抗抑郁的具体机制及进展进行总结,以便为后续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主流治疗抑郁症的西药有其局限性,而中医药却表现出独特的治疗效果。简要评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包括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包括中医药抗抑郁的快速性、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型、中医药抗抑郁的药理学基础、针灸抗抑郁的生物学机制等。提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研究应使用系统生物学和多学科、多模块的系统集成方法,发现新靶点并研究其机理,并通过大样本研究与合适的模型,确立疗效(包括快速持久效应),解析抑郁症证候的实质,以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现代临床药理试验及动物实验已证明补益药可有效治疗抑郁症且不良反应较西药少,往往能够在一种药物中提取出多种抗抑郁成分,体现了这些补益药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及其药理作用的多靶点性。然而,和其他中药一样,补益药也面临着配伍成分多样,机理作用复杂,临床应用相对混乱的困境。同时,由于现阶段关于补益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补益药治疗抑郁症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确定,药物制剂的用量及最佳量效关系尚不精确,从药物中提取的抗抑郁活性成分尚不全面,药物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医药工作者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通力合作,密切结合现代医学前沿技术,提倡创新思维,熟练实验操作,开拓眼界,拓宽研究范围,寻找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厚朴为常用理气中药,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其抗抑郁作用近年受到关注。结合有关厚朴抗抑郁文献,探讨厚朴的抗抑郁作用,厚朴饮片,厚朴提取物,有效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与和厚朴新酚,厚朴复方均具有肯定的抗抑郁作用。临床治疗多种类型抑郁症及抑郁相关病症如梅核气等,多以半夏厚朴汤加减,随证配伍应用,疗效确切。厚朴抗抑郁机理主要涉及调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再生,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厚朴抗抑郁的深入研究对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发抗抑郁新药、提高抑郁症中医诊治水平均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有效,但其机制不明,也难以客观预测疗效。目前抗抑郁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自发脑活动的变化多集中在背外侧前额叶、腹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楔前叶区域;脑功能交互涉及情绪环路、默认网络、中央执行网络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未来研究应优化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减少样本异质性,比较不同类别抗抑郁药物的影响。文章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角度系统综述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以期促进对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促进可预测抑郁症药物治疗反应客观标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醒脾舒肝汤进行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miRNA研究,分析其在增强自噬发挥抗抑郁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为进一步开发醒脾舒肝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醒脾舒肝汤活性化合物并进行初步筛选。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化合物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预测中医郁病对应的西医病名焦虑症、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的作用靶点,交集靶点得出"中药—疾病—表型"共同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进行PPI网络构建,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MCODE、MCC及拓扑分析整合得出共同靶点关键基因。采用WebGestalt数据库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及聚类亚网络分析。采用TargetScan数据库对关键基因mRNA进行反向预测其miRNA,构建miRNA-mRNA互作关系网络调控模式。结果:醒脾舒肝汤中有效高活性化合物:麻黄10个,红花12个,川芎6个,细辛6个,艾叶7个,柴胡9个,吴茱萸21个,白术4个,白芍3个,香附10个;"中药—疾病—表型"共同靶点312个,整合算法分析后获得39个关键基因;富集分析结果得出醒脾舒肝汤在细胞膜区改变膜蛋白结构,影响蛋白与蛋白、RNA、DNA结合,影响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生物进程抗抑郁,其机制可能与网络化调控多通路机制介导自噬增强有关;miRNA-mRNA相互作用模式可能调控自噬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醒脾舒肝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miRNA参与增强自噬机制发挥抗抑郁作用,为中医郁病治疗,西医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治疗提供理论靶点及临床预测标志物,推进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郁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市场可见的抗抑郁药,存在起效慢、有效率低、复发率高、不良反应较多等特点,现有抗抑郁药物的缺点以及市场需求的紧迫性,使中药在抗抑郁方面的研究倍受关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及中药单方、药对、复方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综述,认为抗抑郁须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并重。  相似文献   

14.
周明星 《中外医疗》2013,(31):121-121,123
小柴胡汤在当前临床应用广泛,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文首先对小柴胡汤药理机制的相关研究作了梳理,然后对小柴胡汤在临床的具体应用效果(包括内科、五官科、儿科、妇科以及外科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临床总结。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汤治疗乳腺癌功用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乳腺癌伴发抑郁症有着深厚的理论与临床基础,但小柴胡汤的功用绝不仅限于此。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内分泌治疗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但内分泌治疗仍存在弊端,且绝经后患者因雌激素水平进一步降低,从而易出现类更年期综合征。小柴胡汤与芳香化酶抑制剂同时运用,既可协同增效又能减轻不良反应,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免疫炎症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免疫紊乱在抑郁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抑郁症患者表现出特征的免疫表型。免疫炎症可以和多种发病机制相互作用介导抑郁症的产生。因此,免疫调节正成为抗抑郁的辅助疗法。在临床治疗中,不仅抗抑郁剂具有抗炎作用,而且抗炎药物也显示出抗抑郁作用,这些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他汀类药物和细胞因子抑制剂。此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主要有电休克疗法、迷走神经刺激、针灸和运动疗法等。但目前免疫调节治疗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免疫调节治疗只对部分抑郁症亚型有效,且其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评估。因此未来需要寻找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确定免疫炎症相关抑郁症亚型,将有助于探索新的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目前,抗抑郁药物起效时间一般非常缓慢,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氯胺酮作为一种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具有快速起效抗抑郁作用,低剂量的氯胺酮抗抑郁起效时间在1h内.本文对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机制及临床抗抑郁治疗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患。抗抑郁药物治疗是抑郁症首选的治疗措施,但其临床疗效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有效的治疗方案变得日趋迫切。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作为增效剂用于抑郁症的治疗越来越为广泛,阿立哌唑增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良好,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较小的不良反应以及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临床得到证实,是被广泛接受的增效组合。尽管阿立哌唑在抑郁症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有限的临床信息和知识干扰了阿立哌唑增效治疗抑郁症的正确和有效使用,需要进一步的普及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境障碍,以多种因素引起的持续性心情低落为主要表现。中医经典方剂“越鞠丸”治疗郁证,疗效佳且副作用少,近年来与其相关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深入开展。现从越鞠丸的历史沿革、抗抑郁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为越鞠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抗抑郁治疗后其浓度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老年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1例老年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前后及28例无心理障碍患者血清中IL-6、IL-2的水平.结果 抑郁症组血清IL-6、IL-2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组血清IL-6、IL-2水平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2可能在老年抑郁症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且存在免疫方面的异常.抗抑郁治疗可能对IL-6、IL-2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