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特别是非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腹泻病(中医称之为泄泻),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临床治疗非常棘手。应用中医外治法,简单、独特、疗效确切,具有与内治法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更易为家长及小儿所接受,现就小儿泄泻外治法概述如下: 1.“三字经源”幼科推拿疗法治疗泄泻病 “三字经源”幼科推拿疗法起源于山东,其特点是取穴少、用独穴只推左上肢肘以下穴位、推时长、手法简、疗效高、操作方便、患儿易于接受。通过推拿的刺激,产生通经络,活气血、消瘀滞、扶正气、驱病邪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推拿结合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对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针刺取穴,主穴风池,完骨,天柱,配以相应部位穴位。推拿治疗:以中医独特的手法治疗,通过法、拿法、一指禅法、掌揉法、掌拍法使局部肌肉松解,然后根据患者病情分别实行复位手法。中医辨证施治:营卫不和,阴阳失调型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寒湿痹阻,气血不通型,用羌活胜湿汤加减;瘀血阻络型,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果: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推拿手法和中医辨证三方面治疗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捏积疗法作为临床常见的推拿手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小儿保健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近年来,随着捏积疗法的推广,对该疗法的研究不断深入,要取得良好的小儿保健效果,与操作方法、治疗时间、中医辨证、注意事项密切相关,对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温肾助阳、平衡阴阳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调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应用在肺系疾病、脾系疾病的治疗中,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汤伟教授小儿推拿为主联合中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经验。汤教授认为外邪内袭、肺胃蕴热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临床推拿治疗应立足于“小儿五脏观”的整体思想,以“推五经”调节脏腑功能平衡为要点,确立整体调脏与咽喉局部推拿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初期(风热犯卫)以疏表祛邪、利咽透疹为法,推拿以“通”为主;极期(炽热内盛)以清热解毒为法,推拿以“清”和“散”为主;末期(余热未清)以清热生津为法,推拿以“和”为主;视病情情况联合中药银翘散加减和少商点刺放血。其“分期论治,辨证施推”和“推药结合,杂合以治”的临证思想,为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络辨证选穴针刺及平衡针灸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经络辨证选穴针刺及平衡针灸结合麦肯基疗法,对照组32例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并应用下腰痛评价表进行评分。观察2组治疗前后评分及疗效比较。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下腰痛评价评分(25.06±3.13)分;对照组下腰痛评价评分(22.69±4.01)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络辨证选穴针刺及平衡针灸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推拿手法结合麦肯基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按揉天枢穴、足三里穴等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脾气虚型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选择小儿功能性便秘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按揉天枢穴、足三里穴等手法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服用妈咪爱散剂治疗,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10天、20天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0. 9%对照组为80. 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 05)。结论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脾气虚型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慢性荨麻疹是小儿常见反复发作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中医药辨证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有一定优势。邵瑛教授传承赖新生导师"通元疗法"的学术思想,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小儿慢性荨麻疹的根本病机为内有伏风,外邪引动。辨治时删繁就简,审证求因,将其分为虚实二证,简化临床诊疗思路;结合患儿特殊的病理情况及小儿推拿的特色疗法,制定了以通元消敏法为原则的治疗思路,创立通元消敏的基础推拿方。该基础推拿方以点筋分阴阳为起式,以激活诸穴,宣发气血,调和阴阳;以拿肩井为收式,疏散气血,巩固疗效;两者一开一阖,一发一收,调和气血。同时着眼于病机的不同方面,选取顺、逆运内八卦,拿揉血海、膈俞,按揉通元四穴(膻中、双天枢、关元)以调和气血,断"伏风"之源;按揉一窝风、八风和八邪,以及推上三关以疏风解表,除外邪侵扰。  相似文献   

8.
金宏柱教授的疏经通督推拿防治脊柱相关疾病学术思想,强调脊柱平衡和经络平衡并重,提出经络整脊概念;强调整体观念,注重整体治疗,在脊柱整体观念指导下,治疗时注重整个督脉诊治;在传统推拿手法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脊柱矫正疗法的科学定位施术技术,加强手法规范及创新;将现代医学、经络诊断和经筋诊断有机结合,辨证施法。  相似文献   

9.
与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不同,长期鼻塞、流涕,可有感冒鼻塞反复发作史,现代医学称为慢性鼻炎,属中医"鼻窒"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外邪屡犯肺鼻,鼻窍不通;或肺脾气虚,湿浊停聚鼻窍;或外邪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鼻脉受阻.小儿肺脏娇嫩,更易诱发鼻炎.小儿推拿治疗鼻炎,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穴位,可宣肺通窍、扶正祛邪、调和气血...  相似文献   

10.
小儿推拿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 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在其特定穴位施以手法, 用以防病治病或助长益智的一种外治方法。小儿特定穴作为小儿推拿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尤其应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 加强小儿推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临床实习等环节的教学改革, 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增强临床实践能力, 为其日后成为优秀的小儿推拿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对儿童常见的外感、内伤疾病,在辨证用穴准确、手法补泻得当的情况下,有立竿见影见效快,无副作用的效果。笔者的小儿推拿技术承袭家传、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方法。方法利用艾灸关元、中极、百会、三阴交等穴配合推拿手法之揉丹田、百会、肾俞、外劳、三阴交,补脾经、肺经、肾经,擦腰骶部,推三关等方法;结果52例患儿中,治愈32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结论艾灸配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有效率高,而且简便易行,无痛苦,易于被患儿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维普VIP)、万方(Wanfang)4个文献数据库中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推拿处方,将推拿处方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所有穴位和最常见穴位的频次及核心穴位组合特点。【结果】筛选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54个推拿处方,共涉及56个穴位,常用穴位(应用频次>10)有15个,其中小儿推拿特定穴12个,频次为223,占前15个穴位总频次的78.59%;常用核心穴位组合共34个,其中2个穴位的穴位组合有16个,3个穴位的穴位组合12个,4个穴位的穴位组合5个,5个穴位的穴位组合1个。【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选穴以小儿推拿特定穴为主,穴位以宽胸理气和祛风解表穴为主。肺经、膻中、肺俞、太阳、内八卦、坎宫、天门、天河水、乳旁九穴组合可为临床小儿外感咳嗽推拿基础治疗处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捏脊疗法为主治疗小儿遗尿症2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刘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9):2432-2433
目的:采用捏脊等手法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观察.方法:用小儿推拿手法配合小儿穴位进行治疗.结果:痊愈138例,占54.98%,好转86例,占34.26%,无效27例,占10.76%,总有效率为89.24%,疗效尚满意.结论:捏脊疗法作为中医推拿的儿科传统临床疗法,具有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在民间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腹泻中医外治法的应用规律。方法参考中医儿科学专著中有关小儿急性腹泻中医外治法的内容,并检索中国期刊网和维普资讯网2002—2011年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研究210篇,采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统计学描述,总结该病中医外治法的临床应用规律。结果小儿急性腹泻的最常用中医外治法是推拿疗法、敷脐疗法和针刺疗法。推拿疗法中又以清大肠、推七节骨、清补脾经、揉龟尾和摩腹为主。敷脐疗法用药又依据证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风寒泻以丁香、吴茱萸、肉桂、胡椒和五倍子为主;伤食泻以丁香、吴茱萸、肉桂和白术为主;湿热泻以黄连、葛根、黄芩和木香为主。针刺疗法选穴则常选足三里、天枢和中脘等。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以推拿、敷脐、针刺疗法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明代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操作法及选穴规律。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明代小儿推拿的8本代表性著作进行全文阅读,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以及SATI以及UCINET、NetDraw等数据挖掘方法,计算脑瘫相关操作法的支持度、中心度,对脑瘫相关的操作法及选穴进行可视化中心度分析。结果 8本具有代表性著作中,共有27个小儿脑瘫相关推拿处方,所采用的操作法共有33个,总频次为146,推三关、补脾经、运八卦、分阴阳等使用的频率依次为66.67%、55.56%、51.85%、51.85%。其所选穴位多为小儿特定穴。结论 明代小儿推拿在脑瘫的推拿治疗中,根据不同的中医症候表现选用不同的操作法,高频操作法为推三关、补脾经、运八卦、分阴阳等,选穴特性以小儿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是导致儿童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不早发现、早治疗,可致患儿终身残疾和寿命缩短.单纯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康复运动疗法等,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治疗中的针灸、推拿、中药等疗法辨证施治调整人体气血功能,以求达到阴阳平衡,弥补了西医康复训练的不足.近几年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脑瘫取得显著疗效,可大大提高脑瘫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8.
对近10年来中医临床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小儿功能性便秘病位在肠,但与肝脾肺肾功能关系密切,因此临床治疗本病中药内服疗法多从调理肺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出发,重在调理气血津液;中医外治法中,根据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虚实寒热分型,可选用推拿、针刺、刺血、刮痧、药浴、穴位贴敷、耳穴贴敷、直肠给药等疗法;饮食起居与情志调摄贯穿整个药物治疗过程,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长期坚持;对证型兼夹的小儿功能性便秘,可内服、外治多法联用。认为现有的辨证方法及诊疗方案可有效缓解部分患儿的便秘情况,但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仍不理想;今后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应着重研究复杂的难治性小儿便秘的疗法,以及解决如何维持患儿的长期疗效和降低复发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推拿又称按摩,按跷。是运用推拿手法刺激患者体表的部位或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疗法。远在二千余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按摩在医疗中被广泛应用。战国时民间医生扁鹊运用按摩针灸成功的抢救了尸厥患者。到了明代按摩在小儿疾病方面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小儿推拿书籍如“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客观分析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用穴规律与穴位分布,为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文献进行检索,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小儿推拿治疗腹泻常用穴位与穴位分布等进行分析,形成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的核心用穴。结果:检索出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处方1256条,涉及穴位73个,总频次9577次。将穴位频次500次进行统计,有脾经、大肠、七节骨、腹、龟尾、脐、脊7个穴位,形成推拿治疗腹泻的核心穴位;穴位部位以上肢部为多,共28个,占比38.36%,之后依次为腰背部16个,占比21.92%、胸腹部16个,占比21.92%、下肢部7个,占比9.59%,头面部6个,占比8.22%;小儿推拿治疗腹泻以实证为多,其中伤食泻249条,占比24.10%、脾虚泻240条,占比23.23%、湿热泻238条,占比23.03%、寒湿泻164条,占比15.88%、风寒泻64条,占比6.19%、脾肾阳虚泻57条,占比5.52%、惊吓泻21条,占比2.03%,伤食泻居首位。结论: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以脾经、大肠、七节骨、腹、龟尾、脐、脊7个为核心穴位;选穴以上肢部为多;应用小儿推拿治疗腹泻实证多于虚证,以伤食泻、脾虚泻、湿热泻常用,为临床应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选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