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发生下肢静脉溃疡(VLU)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268例中央型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是否发生VLU将患者分为病例组(n=56)和对照组(n=21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因素, 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央型下肢DVT患者发生VLU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 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 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工作方式、高血压病、下肢深静脉反流、下肢DVT史、骨折史、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评分、血栓后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家族史、下肢DVT家族史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60岁、每天吸烟、血栓后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合并下肢深静脉反流是下肢DVT患者VLU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中央型下肢DVT患者发生VLU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功能锻炼对内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患者180例, 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9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指导其行下肢功能锻炼, 对照组功能锻炼期间行常规健康指导, 观察组行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功能锻炼指导, 比较两组健康信念、DVT预防知晓率、功能锻炼依从率、DVT发生率、护理纠纷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信念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DVT预防知晓率、功能锻炼依从率、患者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DVT发生率、护理纠纷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内科住院患者健康信念水平及下肢功能锻炼依从性, 从而有效预防内科住院患者DVT发生率,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董二萍 《全科护理》2012,10(24):2258-2259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骨科病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而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病死率高,后果更为严重。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1],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可达40%,DVT继发肺栓塞发生率为4.6%~19.7%。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长时间的被动体位、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悬灸中医护理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干预, 为悬灸在预防骨折术后DVT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临床对照试验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接受骨科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悬灸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14 d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患肢肿胀程度评分、患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 以及2组患者干预1、3、7、14 d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14 d后, 观察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380.64 ± 41.78) μg/L、(4.51 ± 0.49) g/L、(10.46 ± 1.04) s, 均优于对照组的(464.91 ± 46.81) μg/L、(4.82 ± 0.56) g/L、(12.85 ± 1.12) 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0、2.95、11.06, 均P<0...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索并汇总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为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BMJ最佳临床实践、Cochrane Library、EMBASE、美国指南网、OVID循证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全球指南网、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RNAO及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关于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和管理的相关研究, 采取循证护理实践模型对相关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级别评定, 并进行相关证据提取和整理。结果纳入9篇文献, 其中指南2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3篇, 内容包括DVT成因分析与管理、护理人员有关DVT教育培训、围术期DVT治疗、围术期DVT预防性护理干预等多个方面。结论提升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和管理应遵循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决策, 提高神经外科围手术期DVT预防和管理策略, 优化护理人员教育培训, 提升护理技能, 科学分析DVT成因并采取有效地预防性护理干预, 从而促进优质护理实践的开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上海市浦东医院骨一病区进行下肢手术患者36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6例及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3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15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肺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模式,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念模式, 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预防DVT健康知识、健康信念水平, 并统计两组患者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 研究组预防DVT健康知识问卷各维度评分、DVT健康信念问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能提高肺癌患者预防DVT健康知识和健康信念水平, 减少DVT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重阻断式程序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收治500名行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0名。对照组剖宫产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剖宫产围手术期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双重阻断式程序护理, 对比两组产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水平、下肢静脉血液流速及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2 d, 观察组产妇APTT、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总静脉、腘静脉、髂静脉血液流速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周内, 观察组产妇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阻断式程序护理干预能降低剖宫产术后DVT形成风险,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手术患者术中予以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98例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与观察组(联合术中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随访DVT发生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术后PT、Fbg、FDP、D-D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PLT高于对照组,MPV、PDW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DVT发生率比较为1.34%VS 6.04%,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有重要意义,可降低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276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入院后是否合并下肢DVT, 将其分为DVT组(63例)和非DVT组(21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型、吸烟史、手术史、入院距离脊髓损伤的时间、脊髓损伤原因、骨折情况、脊髓损伤节段、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ISA)分级、合并症等相关指标, 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脊髓损伤患者合并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276例脊髓损伤患者中, 有63例(22.83%)出现下肢DVT, 其中84.13%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脊髓损伤患者合并下肢DVT, 与贫血[OR=2.753, 95%CI(1.233, 6.146), P=0.013]、低钠血症[OR=5.349, 95%CI(1.970, 14.525), P=0.001]、入院距离脊髓损伤的时间[74~195 d, OR=0.231, 95%CI(0.084, 0.636), P=0.005;...  相似文献   

11.
李佳楠  廉莹 《全科护理》2016,(21):2213-2214
结合近期相关文献的报告,根据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高危因素,通过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肿瘤术后病人提前进行护理干预,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评估易发人群、加强健康教育、测量下肢周径、增加下肢活动(脚腕活动、勾趾、背伸脚掌),应用压力抗栓泵预防性治疗等可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措施在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骨折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药物治疗+一般护理;试验组予药物治疗+一般护理+体位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8.3%(5/6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3%(14/6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术后患者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护理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于我院剖宫产产妇随机抽取72例,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6例,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泌乳、下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观察组Fbg、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T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DVT发生率 0%,依从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孕妇采取围术期护理可有效促进产妇泌乳和下床,有利于缩短产妇住院时间,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快速康复护理,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疼痛度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且观察组术后疼痛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 两组患者4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 w、4 w时,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焦虑状态、抑郁状态4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胫腓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对于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度及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下肢静脉血栓作为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严重影响着产妇的生活质量,如果栓塞脱落形成急性肺栓塞时,可能严重影响产后恢复,甚至危及产妇生命~([1])。随着医疗及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二级预防,而是对于疾病给予针对性预防及护理措施,从根源上避免疾病的发生,达到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妇科肿瘤病人的严重并发症。该术后病人早期症状多为小腿部疼痛,易被忽略,多数在髂股静脉发生栓塞出现下肢肿胀后才引起临床注意,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致患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严重的栓子脱离原部位,可引起急性肺栓塞(PE)而危及生命。我科自1998年5月-2005年3月共961例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0例,均做到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痊愈出院。现将本组病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视频量化指导踝泵运动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预防、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和观察组各50例。传统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视频量化指导踝泵运动干预,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国足踝外科学会制定的踝-足评分系统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50)显著低于传统组的18.0%(9/50), 总体康复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组, 踝关节功能与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118.47±2.63)分明显优于传统组(96.56±10.52)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视频量化指导踝泵运动能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DVT)及相关并发症风险, 促进康复进程, 优化其功能康复效果,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可为促进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程序性护理干预在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 根据不同护理干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 50例)和观察组(程序性护理干预, 52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使用《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评估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 两组HAMD、HAMA评分均降低, 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均有恢复, 且观察组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水平各评分均上升,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 低于对照组的2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采取程序性护理干预, 具有改善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结合保温干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腹腔镜手术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52例(预见性护理结合保温干预)和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中后各时间点的体温、血压和心率及护理前后凝血功能和热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各时间点体温均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低体温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ll time, 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但对照组护理后APTT、TT水平较护理前明显升高、FIB水平较护理前显著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护理后各时间点MAP和HR值均高于护理前, 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非常舒适以及舒适的占...  相似文献   

20.
聂微  哈颖 《华西医学》2014,(3):539-541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011年1月-12月151例宫颈癌手术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积极的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措施,并与2010年1月-12月同样行宫颈癌手术且实施常规护理的1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观察验证血栓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方法对预防患者术后DVT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肿痛、活动受限等血栓样症状者5例,发生率3.3%;对照组出现下肢血栓样症状者31例,发生率21.0%,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