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细胞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 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 而传统的治疗方法不能有效地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 且复发率极高。免疫治疗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给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希望。本文现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膀胱尿路上皮癌(UB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NMIUC)、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MIUC)和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mUC的一线治疗方案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然而,很多患者因基础状况较差无法耐受化疗的不良反应。即使能够接受化疗的患者,其获益也往往十分有限。目前,对尿路上皮肿瘤免疫学特征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相关研究,有望优化UB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本文旨在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原理、疗效评价标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和早期应用的探索,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相似文献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已被纳入转移性肾癌的治疗指南中, 但其存在反应率低的问题, 局部疗法以及多学科联合疗法在转移性肾癌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ABR)能够有效提高肾癌的放疗反应率及刺激全身免疫反应, 其联合ICI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近年来不断涌现, 但目前对此治疗方案还存在一定争议。本文通过对SABR联合ICI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实践资料进行归纳, 探讨SABR联合ICI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总结治疗方案设计要点, 为临床治疗及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的尿路菌群特征。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23例UTUC患者(UTUC组)和22例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尿液样本。UTUC组与对照组年龄[(60.9±5.7)岁与(61.4±8.8)岁]、性别(男/女:15/8与9/13)、体质量指数[(22.9±1.8) kg/m2与(23.4±1.7)kg/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尿液样本微生物16S rRNA的V4区测序, 使用QLLME2软件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hannon指数、辛普森指数和Chao1指数分析组间α多样性;使用非加权主坐标分析(PCoA)进行组间β多样性分析。线性判别分析(LEfSe)鉴定组间丰度存在差异的菌群, 以线性判别分析值(LDA)>2为有显著差异。结果 UTUC组较对照组的Chao1指数(703.12±265.54与506.20±214.02)和Shannon指数(5.61±1.85与5.07±1.34)均明显增高(P<0.05), UTUC组较对照组患者...  相似文献   

5.
传统化疗是胃癌综合治疗的基石, 但复发率和转移率较高, 总体预后不甚理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兴起为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并改变了当前胃癌综合治疗的格局。随着ICI的使用增加,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 如皮肤毒性、胃肠道毒性等也愈发常见。科学认识、早期诊断、分级管理是目前处理irAEs的主要策略。本文将就ICI治疗胃癌后irAEs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如何对irAEs进行预测、治疗和管理进行综述, 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irAEs的认识, 更好地管理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出现, 开启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对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患者, ICIs往往有较好疗效, 其临床应用也逐渐从晚期后线移至一线治疗;然而对于微卫星稳定(MSS)结直肠癌患者, ICIs单药并无明显作用。近年来, 随着ICIs联合放化疗等治疗方案的应用, ICIs治疗MSS型结直肠癌患者效果得到改善。本文拟对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治疗在结直肠癌上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66例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9例, 女277例;年龄(67.3±10.0)岁。其中97例有吸烟史, 29例有肾移植手术史, 120例有糖尿病史, 76例有冠心病史, 146例有高脂血症史, 271例有高血压病史, 50例有慢性肾病史。43例既往有膀胱癌病史;确诊UTUC时366例合并肾积水, 55例合并膀胱癌。566例中, 肾盂癌210例,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肿瘤5例, 输尿管癌226例, 多灶肿瘤125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UTUC组和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组, 比较两组的临床及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UTUC出现其他组织学类型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总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 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UTU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566例中, 511例为单纯UTUC;55例伴其他组织学类型, 其中伴鳞状分化30例, 腺样分化6例, 黏液变性5例, 肉瘤样癌5例, 微乳头状癌2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中尿路上皮癌领域的重要研究进行荟萃解读。本次会议报道了53项尿路上皮癌相关研究, 包括6项新进展、7项口头报道和40项壁报交流。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领域, 多种新方案被报道, 为卡介苗抵抗/失败的NMIBC保留膀胱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围手术期治疗方面, 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新辅助治疗方案的优化问题。对于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 CheckMate-901研究和EV-302研究为一线治疗方案提供了思考。这些研究为尿路上皮癌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 约占尿路上皮癌的5%。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RNU)是UTUC治疗的金标准, 但术后膀胱癌的复发率可高达20%以上。UTUC在术后管理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准确预测肿瘤复发和疾病进展。了解UTUC术后复发膀胱癌的分子机制对指导肿瘤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现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上尿路上皮癌(UTUC)是一种发病率低, 但预后较差的疾病。对于UTUC的治疗目前以肾输尿管根治术为治疗金标准。在围手术期或肿瘤学结果方面, 关于输尿管和膀胱袖带的处理目前尚没有文献报道哪一项技术可以显著优于另一种技术, 因此外科医生的偏好通常决定了远端输尿管和膀胱袖带的管理方式, 对于输尿管末端膀胱袖状切除的处理的最佳方式尚有争议, 本文就目前对膀胱袖状切除的处理方式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目前新型肿瘤药物研发的热点, 同时具有抗体药物选择性强和化疗药物活性高的特点, 目前已在多种实体瘤中得到广泛应用。全球范围内已有3种ADC药物获批治疗尿路上皮癌, 包括恩诺单抗(Nectin-4抗体-MMAE偶联物)、戈沙妥珠单抗(Trop-2抗体-SN-38偶联物)和维迪西妥单抗(HER2抗体-MMAE偶联物), 显著改善了晚期患者的预后, 改变了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模式。此外, 一些ADC药物与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也正在开展。本文总结近年来ADC药物应用于尿路上皮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治疗对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受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附属树兰(杭州)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使用ICI治疗的6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评估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 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总体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等临床结果。结果 6例受者中, 使用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者4例, 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者2例;中位疗程为8.3个(2~31)个周期。疾病稳定3例, 疾病进展3例。疾病稳定3例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5、16.2、18.0个月, 复发后中位生存期为19.75个(10.8~37.8)个月。出现急性排斥反应1例, 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为应用PD-1抑制剂后第28天, 受者接受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但最终还是因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的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ICI可以作为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挽救性治疗手段之一, 但也可能诱发严重的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液DNA甲基化技术用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无创诊断的性能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7例UTUC患者(UTUC组)和121例上尿路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病例资料。UTUC组男64例(59.8%), 女43例(40.2%);年龄(67±10)岁;输尿管癌50例(46.7%), 肾盂癌42例(39.3%), 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15例(14.0%);非肌层浸润性UTUC 45例(42.0%), 肌层浸润性UTUC 51例(47.7%), 分期不明确11例(10.3%);肿瘤分级低级别14例(13.1%), 高级别93例(86.9%)。对照组男81例(66.9%), 女40例(33.1%);年龄(52±14)岁;泌尿系结石104例(86.0%), 输尿管狭窄或息肉13例(10.7%), 单纯肾积水4例(3.3%)。UTUC组60例(56.1%)和对照组11例(9.1%)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UTUC组72例(67.3%)和对照组9例(7.4%)行尿液原位荧光杂交法(FISH)检查。对两组的尿沉渣样本行基...  相似文献   

14.
随着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中的应用, 化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显示出更高价值。尤其在免疫治疗联合靶向药物(简称靶免联合治疗)时代, FOLFOX-HAIC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笔者团队探索的FOLFOX全身化疗联合免疫和靶向治疗方案取得了类似三联治疗效果。中晚期肝癌更具全身性疾病特征, 全身化疗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初期探索取得了更高的疾病控制率, 其机制可能是全身化疗改变了肿瘤的全身免疫微环境, 使肿瘤免疫微环境由免疫抑制性转变为免疫支持性, 从而更好增效免疫治疗。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探索全身化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优化方案, 以期达到晚期肝癌治疗更加高效、安全和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常见的致癌基因, 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 且其表达水平越高, 肿瘤侵袭性越高, 预后越差。研究发现尿路上皮癌(UC)也高表达HER2, 主要表现为HER2基因的扩增、突变和HER2蛋白的过表达, 提示HER2可作为UC的潜在治疗靶点, 本文综述了HER2在UC中的表达情况及各类抗HER2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 往往预后较差。肝癌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系统的消除、平衡、逃逸三个阶段密切相关。近年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广泛进展和应用, 为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带来了明显转机。但同时, 药物治疗的耐药性随之而来。肿瘤细胞对药物反应性较差, 是严重影响临床预后的一大问题。本文对肝癌免疫治疗中先天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潜在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研究朝着数字化、模拟化和无创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生理机制、临床应用以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起搏细胞被认为是上尿路蠕动发生的基础, 但具体的启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广泛应用上尿路动力学技术研究灌注速率与压力的关系, Whitaker试验可作为可疑病例诊断的辅助检查。人工智能、三维重建等多学科融合可能是未来上尿路动力学研究的重点手段。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肝细胞癌(HCC), HCC是我国常见的致死性恶性肿瘤, 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HCC特殊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病因使得治疗手段非常有限, 治疗效果不佳。研究结果显示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核心的免疫治疗, 针对HCC的免疫细胞, 抑制免疫抑制性细胞和信号, 增加免疫细胞的活化、成熟和募集, 增强已有免疫反应, 激发新的免疫应答, 对HCC表现出良好的疗效。近几年, 以综合治疗的理念, 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治疗在晚期HCC治疗中取得了新的突破。本文回顾晚期HCC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简述免疫治疗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以期为晚期HC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研讨会(ASCO-GU)报告多项尿路上皮癌进展。新方案应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治疗, 为卡介苗抵抗/失败NMIBC提供更多选择。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围手术期治疗中, CheckMate274研究3年随访数据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组无疾病生存率优势。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方面, IMvigor130研究总生存率(OS)报告发布, 引发mUC一线治疗思考。会议还关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局部复发和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UTUC并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淋巴结清扫术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2例, 女115例;年龄(65.52±10.14)岁;左侧122例, 右侧115例;肾盂肿瘤102例, 输尿管肿瘤124例, 多部位肿瘤11例。根据病理结果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的总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肿瘤特异性生存和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237例中, 病理淋巴结阴性组180例(75.9%), 淋巴结阳性组57例(24.1%)。淋巴结阳性组较淋巴结阴性组有更高比例的肾盂肿瘤[57.9%(33/57)与38.1%(69/180)]、病理T3~4期[84.2%(48/57)与32.8%(59/180)]、G3分级[91.2%(52/57)与55.6%(100/180)]、腺样分化[17.5%(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