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对机体辅助性T细胞17(Th17)相关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表达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且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17例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IL-17、sICAM-1及MMP-12对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Th17、Treg细胞等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IL-17、sICAM-1及MMP-12对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结果117例患者31例发生术后感染(26.5%),共分离病原菌38株,革兰阴性菌24株(63.2%)、革兰阳性菌13株(34.2%)、真菌1株(2.6%)。感染组外周血Th17、Th17/Treg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外周血Treg细胞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血清IL-17、sICAM-1、MMP-12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IL-17、sICAM-1及MMP-12术后感染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867、0.742(P<0.05)。 结论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感染可致机体Th17/Treg失衡,引发自身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引起血清IL-17、sICAM-1、MMP-12水平升高,血清IL-17、sICAM-1、MMP-12检测可作为术后感染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3—2018-05采用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63例脊柱损伤,术后37例出现迟发性感染(感染组),与同期行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50例未出现感染者(未感染组)进行比较,探讨感染组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血清生物学指标CRP、ALP、CK水平。结果感染组共分离出菌株63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构成比分别为69.84%、26.98%、3.18%。主要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耐药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感染组CRP、ALP、CK水平较未感染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病原菌对抗生素具有一定耐药性,血清CRP、ALP、CK的检测水平可用于判断是否发生迟发性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尿路感染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02月—2023年02月该院收治的T2DM肾病合并尿路感染者85例(记为感染组)及同期未合并尿路感染的T2DM肾病患者81例(记为未感染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尿路感染者的中段尿液并予以病原菌培养和鉴定,测定其肾功能、炎症因子指标,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TLR4基因多态性,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法分析T2DM肾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5例T2DM肾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中,中段尿样本共检出94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55株(58.51%)、革兰阳性菌34株(36.17%)、真菌5株(5.32%),其中大肠埃希菌39株(占41.49%);感染组血清血肌酐(Scr)、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MA)、尿素氮(BUN)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NLRP3)均高于未感染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结直肠癌术后19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腹腔感染组(45例)和腹腔未感染组(151例)。统计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19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45例,腹腔感染发生率为22.96%。45例腹腔感染患者共检出菌株48株,革兰阴性菌36株(75.00%),革兰阳性菌10株(20.83%),真菌2株(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肠梗阻、切口长度≥15 cm、手术时间≥2.5 h、引流管留置时间≥10 d及住院时间≥30 d是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OR=2.751、2.659、3.108、2.404、2.575、2.455,P<0.05)。构建预测模型:logit(P)=-10.669+合并糖尿病×1.012+术前肠梗阻×0.978+切口长度≥15 c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AA、CRP、PCT的联合检测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手术治疗的48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未感染组(35例)和感染组(13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后血清SAA、CRP、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SAA、CRP、PCT联合检测对术后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SAA、CRP、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SAA、CRP、PCT及三项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752、0.716、0.919,且曲线下面积均0.8,表明以上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三项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表明其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SAA、CRP、PCT联合检测对患者骨折术后感染有良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可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镜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切口感染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及病原菌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5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诊疗状况,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根据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30)和非感染组(n=45)。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后检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采集术后感染标本进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1d,两组患者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感染组PCT、CRP水平显著增高,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7d,感染组患者PCT、CRP水平较术后3天出现明显降低,但与非感染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75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共分离152株病原菌,其中55株革兰阳性菌,占比36.18%,88株革兰阴性菌,占比57.89%,9株真菌,占比5.92%,铜绿假单胞菌在所有菌株中检出率最高(22.36%)。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对病原菌分析和PCT、CRP检测水平的监测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还能作为抗菌药物使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合并发热性尿路感染男性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肾脏形态变化。 方法选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治疗且合并热性尿路感染的50例男性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采用留置导尿管合并尿路感染的50例男性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血尿常规、病原菌分布及肾脏形态特点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且肾脏炎症病变患者人数显著增加;观察组50例尿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革兰阳性菌14株;对照组48例尿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革兰阳性菌31株。观察组革兰阴性菌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 5.358、P = 0.012)。两组患者术前均未发现肾脏炎症病变;术后观察组50例患者均表现为肾脏炎症病变,而对照组仅2例患者表现为肾脏炎症病变,观察组患者肾脏炎症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625,P = 0.001)。 结论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合并发热性尿路感染男性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血白细胞显著升高,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伴有肾实质炎症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16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 其中男性89例, 女性71例, 年龄(65.1±8.0)岁, 年龄范围41~78岁。根据ERCP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感染组(n=30)和未感染组(n=1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恶性胆道梗阻患者ERCP术后胆道感染率为18.8%(30/160)。在胆道感染患者体内共检测出病原菌43株,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4株, 革兰氏阳性菌9株。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多因素分析显示, 合并糖尿病(OR=2.356, 95%CI:1.587~5.441, P=0.001)、括约肌功能障碍(OR=2.651, 95%CI:1.854~6.225, P=0.005)、术前白蛋白<35 g/L(OR=3.225, 95%CI:2.041~5.689, P=0.002)、术前血红蛋白<110 g/L(OR=3.424, 95%CI:2.11...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中发生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究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治疗中出现口腔伤口感染的80例患者为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口腔正畸治疗中未出现口腔伤口感染的55例患者为未感染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患者正畸治疗中口腔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检测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口腔分泌液中相关细胞因子(骨桥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Fascin蛋白)水平。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喜甜、硬食、有龋齿是引发口腔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刷牙时间(≥3分钟/次)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80例感染患者取样分离病原菌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比58.95%,革兰阳性菌39株,占比41.05%。主要病原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仅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敏感,口腔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感染组患者口腔分泌液中骨桥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Fascin蛋白水平均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中发生口腔伤口感染后组织修复相关因子水平降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喜甜、硬食,有龋齿是引发牙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刷牙时间(≥3分钟/次)是独立保护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患者WIFi预测截肢风险分级与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109例D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WIFi预测截肢风险分级将患者分为极低风险组(n=6)、低风险组(n=18)、中风险组(n=13)、高风险组(n=72)。收集4组DF患者的足溃疡分泌物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9例患者中,14例患者的病原菌采取混合细菌培养的方式,共培养出122株细菌。122株细菌中,49株革兰阳性菌(40.16%),71株革兰阴性菌(58.20%),2株真菌(1.64%)。以革兰阴性菌为DF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在不同WIFi预测截肢风险分级中,高风险组、中风险组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低风险组、极低风险组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要病原菌。WIFi预测截肢风险分级中,革兰阳性菌中的主要葡萄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的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中分布比例最高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链球菌的比例较少。结论WIFi预测截肢风险分级与病原菌感染相关。随着DF创面的扩大、缺血的加重及感染的加重,病原菌由革兰阳性菌转向革兰阴性菌,多次、反复的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能够合理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颅脑外伤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观察其与颅脑外伤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感染患者76例。将76例颅脑创伤术后感染患者设为A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中心健康者76例设为B组,将本院同期收治的颅脑创伤术后未出现感染患者70例设为C组。应用ATB-Expression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感染患者病原菌分析,对3组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采集并检测PCT(降钙素原)、e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BNDF(脑源性神经营养生长因子)、ET(内皮素)、NO(一氧化氮)指标水平。结果 76例颅脑创伤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25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中以肺炎链球菌(13.6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20%)为主。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16.0%)、鲍氏不动杆菌(13.60%)及大肠埃希菌(11.20%)为主;A组患者血清ET、eNOS、NO、PCT指标水平明显高于B组与C组患者,而BNDF指标水平明显低于B组、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清ET、eNOS、NO、PCT均略小于C组患者,而BNDF指标水平均高于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创伤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应首先选用常见病原菌敏感药物,待细菌培养结果得出后再对药物进行相应调整。另外,颅脑创伤术后感染患者的血清ET、NO、PCT、eNOS指标水平明显增加,而BNDF指标水平显著降低,通过血清相关指标变化可早期诊断术后颅内感染,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5-01—2017-12间在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48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8例患者中44例(9.02%)发生切口感染。其中切口表浅感染33例(75.00%),切口深部感染11例(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例感染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4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株(38.64%)、革兰阴性菌23株(52.27%)、其他菌4株(9.0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较低。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妥布霉素、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较低。结论肝胆外科术后切口表浅感染率明显高于切口深部感染率。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术前加强预防措施,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加强病原菌监测,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对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8年1月—2022年12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收治2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且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其中男192例、女68例, 年龄20~93岁。统计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总发病率、病原菌检出情况、主要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根据是否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3例)和非感染组(217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会阴部烧伤深度、臀部烧伤深度、烧伤部位等基本情况, 合并糖尿病、吸入性损伤、低蛋白血症情况, 气管切开、非会阴部/臀部的清创/植皮手术等有创操作情况, 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次数、膀胱冲洗情况。筛选影响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研究中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总发病率为16.5%(43/260)。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其次为真菌;主要革兰阴性菌为肺炎克雷伯菌, 主要革兰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清β-防御素-3(HBD-3)、诱骗受体3(DCR3)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非尿路感染组52例、尿路感染组6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HBD-3、DCR3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HBD-3、DCR3水平对术后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尿路感染组比较,尿路感染组的HBD-3[(0.77±0.08)ng/mL vs.(1.36±0.25)ng/mL,P=0.001]、DCR3[(4.68±0.53)ng/mL vs.(13.21±0.28)ng/mL,P=0.001]水平较高。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泌尿道手术史、术前尿路感染、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结石负荷、抗菌药物种类、合并肾功能障碍、术中通道类型CRP、PCT、HBD-3、DCR3为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骨科切口感染者创面病原菌分布,并分析骨科切口感染者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结合轻链蛋白-3(LC-3)、自噬特异性基因-1(Beclin-1)和泛素结合蛋白(P62)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治疗的276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0例正处于切口感染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其创面病原菌分布;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暴露表皮、暴露皮下组织及暴露肌肉骨骼中未感染3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感染切口创面组织标本Beclin-1、LC-3和P62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76例骨科患者中治疗后发生切口感染者40例,感染率为14.49%。40例切口感染者共检出病原菌67株,包括革兰阴性菌46株(68.6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18株,占比最高(26.8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1株(16.42%);革兰阳性菌19株(28.3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11.94%),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10.45%);酵母样真菌2株(2.99%)。感染切口创面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LC-3和Bec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8、P=0.006,χ^2=11.800、P=0.001);P6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11、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LC-3和Beclin-1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62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282、4.207、8.678,P均<0.001)。结论骨科切口感染者创面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降低,P62升高,自噬水平降低,推测骨科切口感染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患者胰液中细菌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接受ERCP治疗且行胰液细菌培养的SAP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共纳入97例患者。97份胰液标本中46例(47.42%)培养出病原菌, 46例阳性标本中分离出菌株71株, 革兰阴性菌43株(60.56%), 革兰阳性菌26株(36.62%), 真菌2株(2.82%)。培养阳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D-二聚体、Balthazar CT评分等都高于培养阴性组(均P<0.05)。培养阳性组患者并发症及胰腺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较高(均P<0.05)。结论 SAP患者早期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 革兰阴性菌最多, 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和真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28例DCD肝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统计肝移植术受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根据有无术后感染将受者分组。对所有受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术后1年生存情况。收集DCD供体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有无脂肪肝、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血钠、血钾、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结果 128例肝移植受者在住院期间,共63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49. 2%。共分离15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65株,占43. 0%;革兰阴性菌71株,占47. 0%;真菌15株,占9. 9%。术后1年随访中,感染组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 0. 05)。感染组体重指数≥24kg/m~2、中或重度脂肪肝供体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 0. 05),白蛋白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 0. 05),冷缺血时间、总胆红素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 0. 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供体脂肪肝、冷缺血时间、总胆红素是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是其独立保护因素。结论供体体重指数、脂肪肝、冷缺血时间、白蛋白、总胆红素等DCD供体质量因素对肝移植术后感染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术后糖皮质激素注射时间与剂量对术后感染的影响,为防治肩关节镜术后并发症提供新思路。 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3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肩关节镜手术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未感染组(73例)。分析两组术后感染发病率和病原菌分布。探讨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等与术后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预测糖皮质激素注射时间与剂量对肩关节镜术后感染的影响。 结果肩关节镜术后感染者共21例,感染率为22.3%,其中革兰阴性菌8株(38.0%),革兰阳性菌12株(57.2%),真菌1株(4.8%)。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治疗日均剂量和使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OR = 1.238、P = 0.026)、糖皮质激素治疗日均剂量(OR = 1.485、P = 0.019)和使用时间(OR = 0.968、P = 0.018)均为肩关节镜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肩关节镜术后糖皮质激素的累计治疗时间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685~0.924,临界值为5.16;肩关节镜术后糖皮质激素日均剂量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95%CI:0.830~0.988,临界值为1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 结论肩关节镜术后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长时间与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注射可能会导致术后感染的风险增高。肩关节镜术后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避免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内置入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意义。方法 200例行内置入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中,采用微创手术治疗109例(微创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91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血清CRP水平变化。然后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例)和未感染组(198例),比较两组各时段血清CRP水平变化。结果术前血清CRP水平微创组和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微创组均较传统组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微创组术后1、3 d和传统组术后各时段均显著升高(P0.05);与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3、7 d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2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术前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感染组术后各时段、未感染组术后1、3 d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1 d比较,感染组术后3 d明显升高(P0.05),未感染组术后3、7 d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微创内置入手术治疗骨折患者血清CRP变化幅度明显低于传统手术。血清CRP水平在术后感染患者中显著升高,可作为感染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子宫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征与危险因素,以有效预防子宫切除术后感染。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7年10月入住医院的45例行子宫切除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44例行子宫切除术未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引起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45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45株病原菌,检出革兰阳性菌24株占53.34%,革兰阴性菌18株占40.0%,真菌3株占6.66%;通过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 ,两组患者主要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剖宫产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这几种因素是引起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本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可以归纳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剖宫产史等方面是引起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后续的手术治疗过程中要着重注意这几个方面,以免再次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