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某院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为全面实施临床路径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实施临床路径前后全院入径率、完成率以及心血管内科和妇产科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品比例等数据。结果入径率达到了卫生部要求,但是完成率没有达到要求;实施临床路径后,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和药品比例均下降。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对提高医疗质量和降低患者费用有显著作用,但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7,(8):1107-1109
目的探讨实行临床路径指标考核与实施临床路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13个病种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12月实施临床路径考核后同样病种作为观察组,对入径率、完成率、临床路径完成人数占出院人数的百分比、平均住院日变化等4项指标的数据进行考核前后指标比较。结果入径率、完成率、覆盖率等指标较考核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日明显下降。结论实行临床路径指标考核与实施临床路径间可相互促进,有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在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实施中的成效。方法心内科入选实行信息化管理前后共31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的病例,记录每例入径病例的住院时间、变异情况、住院费用情况。结果实行信息化管理的路径,其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未实行信息化管理的病例,同时信息化管理路径的临床变异率较无信息化路径管理显著减少,经分析为可控变异减少所致。结论信息化管理可减少临床路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同时可降低可控变异数量。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管理》2017,(1):50-52
目的研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改进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10个病种病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持续改进期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同病种病例作为观察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对比改进前后路径入组率、变异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路径入组率、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变异率、溢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路径管理的持续改进,有效增加了临床路径的入组率,降低了变异率,从而规范了诊疗流程,缩短了疾病的治疗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学科内分组法在临床路径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临床路径病种数量,降低临床路径变异度,提高入径率。方法以DRGs疾病分组方法为理论依据,以不同的实验室指标、治疗方式等为分组标准,进行临床路径病种分组梳理。结果通过学科内分组法的应用,医院临床路径病种由237种,扩大到311种。路径入径率由2015年46.24%提升至2016年55.81%。结论通过学科内分组法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临床路径管理,提高临床路径入径率和完成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运用PDCA原理促进儿科疾病临床路径规范实施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5月份对急性胃肠炎、发热性惊厥、支气管肺炎3个临床路径病种实施PDCA持续改进,共699例作为观察组;并以2017年7-12月份这3个临床路径病种共62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间各病种的临床路径入径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抗生素使用天数,药品比,按医嘱出院率,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临床路径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抗生素使用天数,药品比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临床路径入径率,按医嘱出院率、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 05)。结论运用PDCA原理管理临床路径,通过加强科室管理者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质控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知识的培训,完善路径系统,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等措施,可提高临床路径入径率,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药品比,不断规范医师的诊疗行为,使儿科疾病诊疗过程更规范,提高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化临床路径流程后对脑梗死病人管理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将该院脑梗死临床路径实施后第1年和第2年被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分别作为第1组和第2组,统计两组入径病人病例数、平均年龄、药品费用、检查费用、住院天数等。结果第2组病人入径率较第一组病人入径率增加,而其平均药品费用、检查费用、住院天数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较第1组溶栓病例数增加,介入治疗例数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脑梗死临床路径后并随着临床路径流程的优化,其入径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患者入径率提高,平均住院天数、药品费用、检查费用降低,尤其是溶栓及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突显出脑梗死的临床路径管理在医院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某三级皮肤病医院在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成效及问题,为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提供依据。方法:某三级皮肤病医院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配套的政策,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制度建设及信息化。本文从该医院(HIS)信息系统收集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信息,对该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以来的入径病种数量、入径率、次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变化及成效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从2014年开展临床路径工作至今,该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的科室数由1个上升至6个,病种数量由3个逐步增加至25个,入径病例数由3例增长至1 334例,入径病例占总出院数比例也由0.72%上升至32.99%;平均住院时间从21.0天逐步下降至7.7天;平均住院费用曲折波动,整体呈下降趋势,处于6 745.8~15 035.1元之间;2019年该医院入径率前1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质量持续提升,初具专科特色。结论:该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开展取得一定成效,需要进一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科学地选择入径病种,推行中医特色,从而提高临床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对医疗费用结算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10月未实施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小儿外科腹股疝手术病例、眼科翼状胬肉切除术病例、产科剖宫产病例,归到传统组;选择我院2011年9月~10月实施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小儿外科腹股疝手术病例、眼科翼状胬肉切除术病例、产科剖宫产病例,归到临床路径组;以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等作为评价指标,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路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施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可明显降低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查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入径率及完成率。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我院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及完成率进行持续改进,寻求最优化的管理方法及措施,并将其制度化管理。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我院的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临床路径入径率及完成率逐步提高,二季度、三季度入径率及完成率分别为75%,58.33%和73.68%,100%。结论: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管理及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探索临床路径优化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收治的57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其中314例为临床路径入径组,其余258例为未入径组,比较优化前后入径组和未入径组的性别、年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等。结果:按DRG分组细化临床路径管理后,住院费用管理较分组前有了较大的提升。结论:本次优化策略证明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是否可提高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和完成率.方法:统计某医院2015年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和完成率,并分析上述入径率及完成率低的原因.利用PDCA循环法持续改进,观察并对比分析2016~2018年期间医院临床路径入径率和完成率的变化.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以来,医院消化内科临床路径流程进一步规范,对比分析显示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和完成率分别由2015年的66.4%和71.6%上升到2018年的95.6%和91.7%.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有助于提高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及完成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P)管理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及变异分析。方法 180例符合CP管理入径标准者,按既定肾结石CP管理流程进行诊疗操作(CP组)。将此前196例非CP管理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间平均住院日、术后无石率、平均住院花费以及其中药品费用所占的百分比、患者出院满意度评分等量化指标的差异,并对其中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CP组入径率41.67%,变异率达58.33%,导致变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医、患对CP管理流程的认识偏差;CP组在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花费及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无石率、平均住院费用、药品所占住院费用百分比2组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CP管理可有效缩短PCNL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CP管理的医患教育是推行CP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降低药占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药占比作为参考序列,入径率、变异率、完成率、平均住院日、平均药费、治愈好转率作为比较序列,计算灰色关联系数,根据与药占比关联系数的大小,明确降低药占比的管理重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动态的周期性管理。结果2014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四季度,全院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药占比由管理前45.84±17.27%下降到34.08±19.82%,P=0.041,药占比下降明显,管理效果突出。结论灰色关联分析法能够以量化形式找出与药占比关联密切的指标,突出管理干预重点,保证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路径与以人为本的成本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单病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路径与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成本控制绩效指标的分析,评价单病种临床路径和DRGs成本控制应用于临床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乳腺诊治中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信息,以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率等作为评价指标,将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和DRGs成本控制组)和对照组(未应用临床路径和DRGs成本控制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临床路径和DRGs成本控制管理的患者与未应用这一方式的患者之间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率方面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单病种临床路径和DRGs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以明显促进CQI(ContinuousQuality Improvement),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南省二级以上医院临床路径实施现状.方法:采用现成资料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用Speaman相关分析对有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331所二级以上医院中有93.35%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各地市全覆盖;9所医院开展临床路径专业数达22个以上;不同类别医院其相关指标有较大差别;不同医院级别与变异率为正相关,入径率与完成率为正相关,而与变异率为负相关.结论:二级以上医院临床路径实施在宏观指标上均达到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院管理》2017,(2):45-47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采用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医疗质量和住院费用的变化。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的ACS患者数据,统计行临床路径管理前2年和后2年住院过程中药物的使用率,按照危险度评分及时行早期介入干预的百分率,住院过程中的病死率以及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结果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后平均路径率84.2%,平均变异率14.1%。和实施前比较,ACS住院患者他汀、ACEI、β-受体阻断剂、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均明显提高(P<0.01);早期及时的冠脉急诊介入干预率明显提高(分别为85.2%和42.1%,P<0.01),扣除物价下调等因素,平均住院费用降低8.5%。平均住院日降低0.5d。平均住院死亡率也明显降低。结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以使ACS住院患者接受更规范的药物治疗,更好的早期介入干预,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也有降低住院死亡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品管圈进一步改进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方法,评价品管圈对提升临床路径质量作用。方法:根据品管圈管理实施方案,分析临床路径应用的现状,查找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制定提高入径率和完成率具体措施,并进一步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医院临床路径入径率和完成率显著提高;同时管理成员的无形成果也得到明显提升。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可改进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单病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10个单病种临床路径与成本控制绩效分析,评价患者的满意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10个单病种的统计信息,以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率等作为评价指标,将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和成本控制组)和对照组(未应用临床路径和成本控制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临床路径和成本控制的患者与未应用这一方式的患者之间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率方面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单病种临床路径和成本控制模式应用于临床管理,可以明显促进CQI(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率,并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路径对耳鼻喉科单病种医疗费用结算的影响。方法将2003~2005年未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归到非路径组,2006~2009年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归到路径组,以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诊疗费、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等作为评价指标,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病种路径组患者住院总费用、西药费、中药费、住院天数明显低于非路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路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非路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单病种管理,可明显降低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