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养不良儿童肠道菌群状况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营养不良是威胁全球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肠道菌群状况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肠道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研究认为肠道菌群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该文从肠道菌群与机体营养状况的相互关系、肠道菌群在不同类型营养不良中的变化及其对营养不良治疗及预防的影响等方面,将最近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从微生态角度深入对儿童营养不良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人体肠道是一个巨大的微生物栖息地, 肠道菌群为人体提供营养、调节代谢、调控肠道上皮发育和诱导先天性免疫, 对生长、发育、衰老有着重要的影响。肠道菌群受遗传因素、生活环境或生活模式以及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通过多种途径与全身脏器相互影响。肺与大肠具有胚胎学同源性、共同黏膜免疫系统、具有分泌功能等现代生物学基础, 肠道菌群既调节胃肠道的功能, 也影响呼吸系统健康与疾病, 形成"肠肺轴";依据肠肺轴理论, 肠道微生态调控已在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简称哮喘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研究发现,机体内部的微生态环境尤其是肠道微生态系统与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可以干扰免疫系统的发展成熟,影响后续哮喘的发生。因此,了解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和特点、影响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哮喘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增加能量摄取、影响肠道激素分泌、引起慢性系统炎症、产生胰岛素抵抗等对儿童肥胖症产生作用。该文对儿童肥胖症与肠道菌群相关性和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肥胖症的病因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维持肠道黏膜屏障、抑制外源性致病菌定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提示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紊乱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关于益生菌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但尚无确切结论.  相似文献   

6.
儿童肥胖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儿童健康。近年来儿童普遍暴露于低剂量抗生素中,抗生素问题引起国际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儿童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与儿童时期肥胖风险有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可能与抗生素导致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定植变化,破坏早期肠道微生物群,从而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该因果机制。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从出生时建立至稳态, 是个动态的过程, 易受饮食、环境、生活方式、药物使用等因素的影响。肠道菌群参与机体生理、代谢、营养、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 与多个系统疾病发生相关, 而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尤为密切。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展, 肠道菌群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 但其病理生理、发病机制、诊断价值及可能的治疗靶点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差异, 阐明先天性巨结肠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来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体检的正常儿童粪便样本。1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组(HDBNor组), 其中男7例, 女3例;年龄为(1.22±0.65)岁;14例正常儿童纳入对照组, 即正常儿童组(Normal组), 其中男8例, 女6例;年龄为(1.67±0.84)岁。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 通过QIIME 2平台对测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 对比分析两组肠道菌群组成、多样性、菌群差异、菌群物种间相关性以及菌群与疾病之间联系。结果在肠道菌群组成、Beta多样性方面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EfSe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假小链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瘤胃菌属等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组中物种显著增加;放线菌属、粘滑罗斯菌属及弗氏柠檬酸杆菌等三个细菌种属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组中显著减少。通过肠道菌群与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分析发现AKK菌属、大肠埃希-志贺氏菌属、肠球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是早产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远期预后欠佳。肠道与肺部之间存在菌群等介导的双向通讯, 称为肠-肺轴。近年来, 已有许多证据表明, 肠道菌群与许多肺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肠-肺轴通过菌群易位及调控免疫途径等方式影响BPD的发生发展。目前, 肠-肺轴与BPD的关系仍处于研究阶段, 而深入了解两者的潜在关联, 可能有助于探索BPD的早期预警标志物及新疗法。该文就肠-肺轴和BPD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以期为防治BPD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变化,以及剖宫产率增加和生命早期抗生素应用等因素,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定植、演替和免疫的发展方向,并与婴儿远期健康和疾病(尤其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大量研究也支持了“卫生假说”理论,认为肠道菌群失衡是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前提和基础,微生态学策略可作为防治过敏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系统回顾和探讨了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发育在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地位,以及益生菌在儿童过敏性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指导过敏性疾病的一级预防和精准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1.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 肠道菌群失调与宿主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调对新生儿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具有生物活性, 关键代谢产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代谢通路调节或影响宿主的代谢变化。新生儿肠道的代谢产物参与并影响了疾病的进展和结局, 甚至决定其近远期的生命质量。该文就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对新生儿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神经元过度同步化放电造成的慢性脑功能障碍。反复的癫痫发作,往往导致儿童生理、智力等多方面损害,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健康。目前研究表明,癫痫患儿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肠道菌群通过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递质以及迷走神经等多种途径影响癫痫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肥胖是影响儿童和成人健康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病因复杂,是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微生物参与了体重调控、能量代谢和炎症反应,在肥胖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和避免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有益于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可能降低未来发生肥胖的风险.益生元和益生菌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构成,从而影响摄食和体重.探求肠道微生物与肥胖间的关系可为防治儿童肥胖打开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代谢物与疾病间的相互作用及机制是研究的热点。脱氧胆酸是肠道菌群代谢物, 是人体肠道较丰富的次级胆汁酸之一, 被证明与多种疾病相关, 但机制不清。脱氧胆酸水平的失调与肠道菌群失调和高脂饮食相关, 而这种失调会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免疫及炎症反应。该文从脱氧胆酸与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的相互作用出发, 探讨其相关机制, 为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代谢物脱氧胆酸对机体的影响阐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疾病,危害儿童的健康,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肠道菌群与哮喘之间的关系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微生态制剂对哮喘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哮喘发病机制中"卫生假说"、Th1/Th2失衡学说、调节性T细胞(Treg)等机制推动了肠道菌群与哮喘关系之间的研究进展.该文就肠道菌群及对哮喘的预防和治疗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肠道微生态通过微生物代谢物、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以及微生物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远端器官的免疫反应。由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可通过直接感染肠道或间接免疫对肠道微生态产生影响, 肠道微生态也可通过菌群多样性和特定微生物与病毒的相互作用或者其产物对病毒产生影响。肠道菌群中青春型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对COVID-19疫苗的抗体产生有促进作用, 包括灭活疫苗和RNA疫苗。肠道微生态紊乱对部分COVID-19患者可产生长期影响, 调整肠道微生态的干预措施如粪菌移植对COVID-19具有潜在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和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介导.有学者利用人类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胰岛素诱导基因2、体脂量和肥胖症相关基因、黑皮质素-4-受体基因等基因与体质指数(BMI)密切相关.但这些基因中有些具体功能还未揭示清楚,有些存在着种族差异及遗传异质性等问题.近年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中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众所周知,肠道菌群具有特异的代谢效能,为宿主分解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底物.近年有学者研究认为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硬壁菌门的比例失调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该文就当前国内外相关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联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的构成及其与行为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30名ASD儿童为ASD组,20名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统计两组相关基本信息。对两组儿童粪便样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进行测序,并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估ASD儿童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SD儿童肠道菌群与行为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表明两组儿童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D组儿童α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hannoneven)显著降低(P < 0.05);粪便Firmicutes比例显著降低,而Acidobacteria比例显著增高(P < 0.05)。ASD组儿童粪便的优势菌群为Megamonas、Megasphaera、Barnesiella等;而健康对照组儿童粪便的优势菌群为Eubacterium_rectale_group、Ezakiella、Streptococcus等。且Megamonas丰度与ASD儿童健康/身体/行为和语言评分均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ASD的发展及其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肠道菌群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形成过程,肠道菌群的构成及其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剖宫产和非母乳喂养方式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不良影响,由此而发生过敏症等疾病的机制.简要介绍了益生菌的定义,其生理学意义和治疗及预防婴儿过敏性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对婴儿免疫系统调节及肠道系统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肠道菌群既可调节宿主各项生理功能,又能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婴儿肠道菌群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且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婴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影响因素及其与疾病关系等方面综合论述婴儿肠道菌群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