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30例,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组和普通常规治疗对熙组。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②方法 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与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梗死面积比较。③结果 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64%(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值减少12.53分,对照组减少7.53分,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梗死面积观察组缩小46.50%,对照组前后分值缩小26.0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④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并与内科基础治疗相对照。方法:将8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血液流变学及颅脑CT血肿吸收情况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血液流变学及颅脑CT血肿吸收情况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对照。上述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1)1或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对治疗脑出血有显著疗效,在临床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蓝瑞芳  林椿人  覃祖业 《广西医学》2009,31(12):1825-182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干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8h以内入院的进展性脑干梗死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第7、14、28天的ESS、ADL评分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达拉奉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7)。结论依迭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头针联合高压氧治疗组(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头针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率达52.5%,高于对照组的3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计分则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提示观察组在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126例辨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溶栓、降纤、抗凝、抗血小板抑制剂、脑保护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辨证分型予以中药治疗。两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经治两个疗程,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对比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对照组P〈0.05,治疗组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88.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银杏达其注射液治疗.疗程15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6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高压氧治疗。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AD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较单纯高压氧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荣 《中外医疗》2009,28(21):85-85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高压氧治疗,观察和评价2蛆治疗前后临床治疗有效性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NIHSS评分和B1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配合及时的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卒中单元模式规范治疗及管理,治疗组在卒中单元模式规范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施治。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除言语外的各项神经功能缺损(意识、感觉、面瘫、上肢、下肢、步行能力)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及对照组9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舒血宁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两组内科常规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2%和58.9%,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间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心益肝汤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清ET、NO含量的影响。方法:292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4例(用养心益肝汤和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138例(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O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ET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O、ET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养心益肝汤可提高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O和E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杨莹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9):105-106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TCD指标的变化。方法:将7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给予舒血宁注射液加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三磷酸腺苷加辅酶A加尼莫地平治疗。结果:用药前后,治疗组TCD显示病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32例)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血流速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71.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CD血流速检测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增加(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4.29%,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MSE评分、WMS评分、MOC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458,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WMS评分、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适应证选择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 htheparin,LMWH)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MWH加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6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评分及脑血流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1),但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脑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局部脑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6):41-42,4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小板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0%,而对照组为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PLT、APPT、PT和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对进展性脑梗死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并对凝血指标没有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血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外伤患者,分为高压氧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测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浓度,并进行比较判定。结果:高压氧治疗后CRP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CRP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两组CRP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脑外伤效果明显,可显著降低脑损伤患者应激情况下的血CRP含量。反过来,C-反应蛋白可作为病情及高压氧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火针、新医正骨综合疗法与针灸加静点川芎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别。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火针正骨”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针灸加川芎嗪静点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TCD检测的血流速度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P〈0.01)。结论:火针正骨法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