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诱导人类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诱导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向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的简单高效的方法。方法 将hESCs在细菌培养皿中以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形成拟胚体,进一步将成熟拟胚体打散、贴壁培养于含有B27和noggin等成分的特定培养基中,诱导其向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结果 悬浮于细菌培养皿中的hESCs不贴壁,进行性长大,7~10d形成成熟拟胚体;拟胚体在特定培养基中可诱导成高纯度(约96.4%)的nestin阳性细胞(即NSCs),进一步培养,这些细胞可分化成各种成熟的神经细胞。结论 该方法诱导hESCs向NSCs定向分化较文献报道耗时更短、费用低廉且效率更高,为进行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提供了很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肝干细胞尚无特异性标志物,故其分离、培养尤其是纯化技术尚不成熟。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1/06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SPF级BALB/c胎鼠20只,13.5 d龄,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无菌操作取出胎鼠肝脏,用细胞刮梳理后用IV型胶原酶消化。取分离纯化后的第2代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培养到第3代时,分别用3 mmol/L丁酸钠盐与0.1% DMSO进行诱导,5 d后收集细胞进行Western blotting实验。 主要观察指标:胚胎肝干细胞的形态及表面分子的表达,诱导后胚胎肝干细胞m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 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第2代即可得以纯化,呈克隆样生长,高表达白蛋白、甲胎蛋白、C-met及角蛋白19,且多数细胞共表达白蛋白与角蛋白19、C-met与角蛋白19,双阳性率约80%。细胞诱导后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作为不成熟肝细胞的经典标志物甲胎蛋白表达减少,同时干细胞标志物 c-kit mRNA水平也明显下降,角蛋白19水平无明显变化。 结论:胚胎肝干细胞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经丁酸钠盐与DMSO诱导后可以向肝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向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无血清培养法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me stem cell,ESCs)ESCs体外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s)的诱导效率.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诱导小鼠ESCs体外分化为NSCs,对诱导不同时间点的细胞行免疫荧光,RT-PCR检测nestin的表达.结果诱导48 h开始出现nestinmRNA的表达,诱导72 h出现nestin蛋白表达.诱导120 h nestin的表达达高峰,阳性细胞率为(70.3±8.02)%.Nestin阳性细胞呈球形生长,可不断增殖.结论本诱导方法可获得较高纯度的NSCs,所获得的神经干细胞与脑内来源的NSCs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并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对脊髓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维甲酸(retinoic acid, RA)方案及音猬因子(sonihedgehog,SHH)方案进行体外诱导培养,然后用抗Nestin、NeuN、GFAP、O1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脂质体转染法将LacZ基因导入小鼠胚胎干细胞,继而在SHH方案诱导后移植进入脊髓横断小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1个月、2个月冰冻切片进行X-gal染色追踪ES细胞并对X-gal阳性细胞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类型;BBB评分分析了小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结果RA与SHH方案得到的Nestin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2.54%和68.51%。细胞移植后1个月、2个月均可在脊髓横断小鼠体内检测到大量的X-gal阳性细胞,它们与宿主的脊髓组织相整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X-gal阳性细胞主要表达ChAT和MBP。细胞移植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与RA相比,SHH是一种较为高效的诱导剂,经SHH诱导得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横断的小鼠体内至少可存活2个月,表达成熟用胆碱能神经元的标志及髓鞘碱性蛋白,并且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条件和技术,进一步提高诱导分化率、细胞纯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应用意义。 目的:建立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模型,为体外研究心肌细胞发育提供合适的实验方法。 方法:采用悬滴-悬浮-贴壁三步法(悬滴三步法)对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培养,并按诱导剂的不同分为6组,Ⅰ组:丹参+5-氮杂胞苷;Ⅱ组:丹参+维甲酸;Ⅲ组:5-氮杂胞苷;Ⅳ组:丹参;Ⅴ组:维甲酸;Ⅵ组:阴性对照。诱导剂加入后9 d,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拟胚体α-actinin、myosin、α-actin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诱导剂加入后第2天,倒置显微镜下见拟胚体自发性收缩,每个拟胚体可有1个或多个收缩中心。免疫细胞化学示心肌特异性结构蛋白α-actinin、myosin、α-actin均成阳性表达。Ⅰ组心肌细胞的分化率最高,与Ⅱ、Ⅵ组心肌细胞分化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与Ⅲ、Ⅳ、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显示悬滴三步法联合中药丹参与5-氮杂胞苷为诱导剂,可提高体外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分化率。  相似文献   

6.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ES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在适当培养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包括神经前体细胞,各种类型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了解ES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方法和机制是对神经损伤进行修复和治疗的前提,也可为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提供大量的健康备用细胞。如果直接移植ES细胞到宿主体内,可能会出现畸胎瘤,所以建立一个有效的体外诱导体系十分重要。本文就一些有效的和最新的诱导分化方法作一综述,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帮助。1诱导方法目前常用的诱导方法有维甲酸诱导法、神经发育模式法、直接分化法、共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SCs)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作用。方法从新生BALB/c小鼠中分别分离获得ADSCs及NSCs,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构建ADSCs与NSCs共培养体系,以单纯NSCs组为对照,进行ADSCs诱导分化研究。共培养4、8、12d后行神经元特异性神经丝200免疫组化鉴定,统计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百分率。结果共培养后8—12d,可见大量成熟神经元,大多为多极神经元,少部分为双极神经元或假单极神经元,带有较长的轴突。共培养组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百分率大约为21%,而单纯NSCs培养组约为4%。共培养组神经元的转化率与单纯NSCs培养组神经元的转化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DSCs在体外能够促进NSCs向神经元转化。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人类孤雌胚胎干细胞系的成功建立,对该细胞的进一步分化功能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类孤雌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的潜能。方法:自主建系孤雌来源人胚胎干细胞和正常来源人胚胎干细胞各1株,运用基于胰腺体内发育规律的改良5阶段诱导法诱导人孤雌胚胎干细胞为胰岛样细胞团,加入不同生长因子及诱导试剂对人胚胎干细胞分5阶段序贯培养。结果与结论:终末分化细胞光镜下呈团状聚集,RT-PCR、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分化细胞表达胰岛细胞特征性的基因与蛋白。胰岛素释放实验提示获得的细胞具有胰岛样生化功能。由人类孤雌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细胞团具备胰岛的基本特征,是未来治疗1型糖尿病的可用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I在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I在ESCs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结论在ESCs的分化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存在特定的时空规律,并与ESCs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提示synapsin-I可能对E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胚胎干细胞是一种能在体外增殖,又能保持未分化状态的干细胞,在一定诱导下,胚胎干细胞可向多个方向分化,并生成多种功能细胞。近年来还发现在全反式维甲酸的诱导下,胚胎干细胞可生成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等,这为利用胚胎干细胞进行中枢神经退行性变和损伤的治疗打下了基础,由于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株种类多、来源方便、诱导方法可靠易行等优点,因而在神经科学的各个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产生神经细胞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背景:周围微环境能够调节胚胎干细胞在体外的诱导分化情况,可能与多种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作用有关。 目的:观察局部微环境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5-10/2006-04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孕13.5 d的C57BL/6昆明鼠6只,由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携带LacZ标记基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株S8由上海市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提供。 方法:取孕鼠胚胎,采用组织块消化法制备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经丝裂霉素C处理得到滋养层细胞。将携带LacZ标记基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株S8解冻复苏,加入含白血病抑制因子的高糖DMEM培养基体外扩增培养,将细胞克隆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加到滋养层细胞上,在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胚胎干细胞传代后,再加入含全反式维甲酸的高糖DMEM培养基,以单纯加入高糖DMEM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调整细胞浓度为3×108 L-1,吹打法悬浮培养48 h,收集悬浮液,反复离心去上清,移入铺有明胶的培养皿中,培养9 d。 主要观察指标: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变化,RT-PCR检测诱导后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情况。 结果:胚胎干细胞在含有白血病抑制因子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能够保持未分化状态,克隆生长良好;换用含全反式维甲酸的高糖DMEM培养基悬浮培养后,4.0~5.0 h聚集成团,形成圆球状的类胚体。加入全反式维甲酸的诱导组内胚层细胞呈多边形且数量较多,对照组内胚层细胞呈长梭形且数量少。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巢蛋白,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微管相关蛋白2呈弱表达,不表达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结论: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保持未分化状态,具有不断增殖的能力,经白血病抑制因子与全反式维甲酸两步诱导后可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突触蛋白-Ⅰ在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ESC)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寻求这一过程的可调控点或调控切入点.方法 采用"五步法"体外诱导ESC向神经细胞分化,于不同诱导阶段转染突触蛋白-Ⅰ反义寡核苷酸,观察转染后ESC的形态学、分化效率及其他神经特异性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以突触蛋白-Ⅰ反义寡核苷酸对PC12细胞诱导过程的影响作参照.结果 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第3阶段反义链组的突起伸长速度较正常组和正义链组减慢,分化的神经前体细胞[nestin(+)]比例较正常组和正义链组明显减少(68.5%±4.2% vs 76.2%±5.1%和75.8%±4.9%,P<0.05).第4阶段反义链组所扩增的神经前体细胞[nestin(+)]比例较正常组和正义链组明显减少(75.1%±4.7% vs 90.2%±4.3%和88.7%±4.5%,P<0.01).第5阶段反义链组细胞之间的联系较正常组和正义链组减少,神经元样细胞[MAP2(+)]的比例较正常组和正义链组减少(30.7%±3.2% vs 41.2%±2.7%和40.5%±2.4%,P<0.05).PC12细胞反义链组于诱导第1、4、7、10天细胞突起长度均较正常组和正义链组短,细胞分化率(0.33%±0.46%、9.78%±3.47%、45.3%±7.98%和34.2%±5.89%)显著低于正常组(1.81%±0.40%、45.13%±4.17%、90.26%±4.68%和84.66%±4.81%)和正义链组(P<0.01).结论 抑制突触蛋白-Ⅰ的表达可导致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进程滞后和神经分化效率降低,提示突触蛋白-Ⅰ在胚胎干细胞的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各阶段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参与了其中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随着神经干细胞培养技术条件的成熟,为颅脑损伤后神经系统功能重建、神经再生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但移植所用的细胞来源及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能否分化为神经细胞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的:拟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稳定增殖传代,并诱导分化出神经系统的3种基本细胞。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6/2008-0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完成。 材料:14~16 d孕龄Wistar大鼠胚胎,由新疆自治区实验动物研究所和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取胎鼠额叶大脑皮质,组织块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B27联合作用下使其稳定增殖。原代培养7 d后,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诱导14 d。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形态,并行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诱导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 结果:原代培养一两天细胞散在分布,胞体较小,呈圆形,折光性较好,3 d后逐渐形成由数个细胞组成的细胞球;传代后贴壁细胞多数分化为长梭形或扁平形的胶质细胞,10 d时可见大量由数十至数百个细胞组成的较大细胞球,其生长速度基本与原代培养相同,但成球速度明显加快;免疫荧光染色呈巢蛋白阳性反应。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诱导后,免疫化学染色示神经干细胞球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阳性表达。 结论:实验成功从鼠胚胎脑皮质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向神经方向诱导分化的研究报道诸多,但其分化的过程很难控制,很多实验的操作方法复杂,分化比率也很低。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高效、简便的实验方法,将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8/2008-01在中国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教研室完成。 材料:小鼠胚胎干细胞系AB2.1,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惠赠。 方法:在饲养层细胞上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采用“序贯诱导法”,优化实验条件,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向神经方向诱导,对诱导后细胞进行成熟神经细胞标志物鉴定,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诱导分化比率。 主要观察指标:①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形态特征。②优化序贯诱导法的3个实验条件。③实验条件优化后诱导至第10天分化细胞的形态特征。④诱导后第10天细胞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⑤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诱导分化第4天和第10天细胞的神经细胞β-微管蛋白J1的表达。⑥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 结果:①生长于饲养层上的未分化鼠胚胎干细胞聚集呈圆形或椭圆形集落样生长,细胞排列紧密,集落边界清楚。②优化后的“序贯诱导法”在诱导时首次接种所用培养液的血清浓度为12.5%,小鼠胚胎干细胞首次接种最佳密度为1.0×108 L-1,完全更换为无血清培养液的时间为第5天。③诱导至第10天分化细胞出现的突起可达胞体长度的10倍以上。也有小部分分化细胞胞体呈多边形,有多个短突起,仅有一个细长突起,出现突触样结构和生长端样结构,类似神经元。④诱导后第10天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巢蛋白、神经细胞β-微管蛋白J1、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阳性,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阴性。⑤与未分化鼠胚胎干细胞相比,诱导分化第4天和第10天的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神经细胞β-微管蛋白J1表达升高(P < 0.05)。⑥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计算出诱导第10天胚胎干细胞分化比率为(89.91±2.03)%。 结论:应用优化后的“序贯诱导法”,可稳定、简便的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高比率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生成高纯度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方法。方法 模拟体内神经细胞分化发育的不同阶段及微环境,以脑星形胶质细胞为支持细胞,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等分三阶段诱导ESCs定向生成NSCs。形态学观察及畸胎瘤形成试验对ESCs的全能性进行鉴定;形态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胚胎干细胞标志OCT-4和神经干细胞标志Nestin蛋白和(或)基因表达对诱导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NSCs分化试验对所诱导的NSCs的分化潜能进行检测。结果(1)体外培养的小鼠ESC-D3细胞在胚胎成纤维饲养层细胞上连续传代培养,仍保持向三胚层分化的能力;(2)随着诱导的进行,OCT-4表达逐渐减弱并消失,而Nestin表达逐渐增强,经三步法最终可诱导形成纯度高达90%以上的Nestin阳性细胞;(3)所诱导生成的细胞在NSCs选择性培养基中反复传代,仍表现为Nestin阳性和具有生成神经球的能力,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可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采用星形胶质细胞作为诱导基质,模拟体内神经分化过程的三步诱导法,可诱导ESCs生成较高纯度的NSCs,并能较好维持其干细胞特性和具有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背景:到目前为止,国际上通用的动物胚胎干细胞细胞系大多是从129品系和C57BL/6系小鼠中获得的,少部分来自BALB/C系,来自于中国昆明鼠则鲜有报道。 目的:分离培养昆明系小鼠胚胎干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 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对象的观察性实验,于2006-05/2007-06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完成。 材料:昆明小鼠3.5 d胚龄的囊胚。 方法:自昆明系小鼠3.5 d胚龄的囊胚分离内细胞团细胞,接种于小鼠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对分离的内细胞团细胞进行扩增、传代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胚胎干细胞集落的生长情况,对其碱性磷酸酶表达进行染色分析,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其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1表达,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特异性表达因子c-Myc,Nanog,Oct3/4和Sox2的基因表达情况,并对其体内外分化能力对进行鉴定分析。 结果:分离、培养自内细胞团的细胞呈典型的胚胎干细胞集落样生长,碱性磷酸酶染色及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1荧光染色阳性,细胞表达c-Myc,Nanog,Oct3/4和Sox2等基因,细胞在体内外均能分化成来源于不同胚层的多种细胞类型。 结论:成功从昆明小鼠囊胚中分离并建立一株胚胎干细胞系,其生物学特性与其他胚胎干细胞株相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ecursorcell)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方法将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到神经前体细胞阶段后移植到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纹状体中,并设生理盐水组做对照研究,观察两组移植后行为学改变及检查纹状体内DA、DOPAC的含量。结果移植组在2~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行为学上有明显改善(P〈0.01),纹状体内DA、DOPAC的含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可用于帕金森病的修复治疗,胚胎干细胞是良好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用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能否在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样细胞 ,并初步探讨其分化机制。方法 培养大鼠MSCs,用二甲亚砜 (DMSO)和丁羟茴醚 (BHA)诱导分化 ,鉴定诱导分化前后的细胞是否表达神经细胞及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蛋白 ,并研究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诱导分化后 ,大部分MSCs变成双极、多极和锥形 ,并相互交织成网络结构 ,出现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 (NeuN)和巢蛋白 (Nestin)表达 ,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 2 3 环核苷酸磷酸二脂酶 (CNP)表达。部分MSCs转变为典型的神经元超微结构。结论 MSCs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9.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定位及干细胞克隆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索大鼠神经干细胞在胚胎脑内的分布特点,并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对干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方法:对胚龄16天左右的大鼠胚胎脑组织做连续冠状位冰冻切片,特异的抗nestin免疫组化染色,以显示干细胞在胚胎的分布特点。我们还把胚龄16天左右的胎鼠室管膜下脑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传代的神经干细胞用三种方法有限稀释法,饲细胞克隆培养法,软琼脂克隆培养法进行克隆培养。结果:1.神经干细胞在胚胎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胚胎发育的中轴部位如:脑室、脑室下区,中脑导水管周围。神经干细胞多表现为复层上皮样排列,细胞突起呈放射状伸向脑的表层并之与保持密切联系。有的干细胞在离室管膜较远处呈簇状分布好似群状迁移的干细胞群也好似干细胞的发生中心。2.干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显示:神经细胞易呈聚集状生长的特点及神经细胞的迁移性的生长特点,各细胞群之间有密切的纤维联系。3.神经细胞生长的细胞密度依赖效应与细胞之间的接触在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结论:神经干细胞在胚胎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胚胎发育的中轴部位,软琼脂克隆法是一种成功的干细胞克隆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针对肝癌是起源于成熟肝细胞的去分化还是肝干细胞的成熟受阻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胚胎肝干细胞癌变的可能性。 设计、时间和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12在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6~8周龄BALB/c雌性小鼠70只,体质量20~25 g,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组30只、实验组30只。另取孕14 d胎鼠用于制备胚胎肝细胞。 方法:3组小鼠麻醉后均行2/3肝切除。模型组诱导肝癌,在饮水中加入100 μg/L二乙基亚硝胺,连续饮用12周。实验组在诱导肝癌的基础上行肝干细胞移植,即分离的胚胎肝细胞经肠系膜静脉注射到肝脏,每只小鼠移植1×106个细胞。空白对照组仅行肝干细胞移植,同时饮正常水。6个月后处死小鼠,制备肝脏标本,取肝癌结节做连续切片进行指标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甲胎蛋白、胎盘型谷胱苷肽转移酶或细胞角蛋白19的表达,以分析肝癌的细胞来源和特征。 结果:6个月后,实验组有8只小鼠成功诱癌,其中7只为肝细胞性肝癌,1只为胆管细胞性肝癌;模型组有7只小鼠成功诱癌,其中6只为肝细胞性肝癌,1只为胆管细胞性肝癌;两组诱癌率、肿瘤病理类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 0.05)。实验组17.1%的肝细胞癌结节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染色阳性,胆管细胞癌结节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染色均为阴性。肝细胞癌结节表达甲胎蛋白和谷胱苷肽转移酶,而不表达细胞角蛋白19;胆管细胞癌结节不表达甲胎蛋白和谷胱苷肽转移酶,而表达角蛋白19。 结论:在诱导肝癌过程中移植的肝干细胞有癌变的潜能,并保持了胚胎肝干细胞未成熟的特征,仍表达谷胱苷肽转移酶和甲胎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