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飞龙  陶科颖  来俊 《安徽医学》2005,26(5):368-368
在许多危重病患者中需要快速输血、输液、胃肠外营养及监测中心静脉压等,为此常需予深静脉置管,股静脉穿刺置管易污染及形成血栓,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风险较大,并发症较多,故较常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我科从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采用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10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置管术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静脉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需要大量补液、血液透析、肿瘤化疗和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常用的置管方式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股静脉穿刺置管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因静脉留置时间长,其并发症时有发生,影响导管的留置时间及患者的治疗。如何通过护理措施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穿刺测压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由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监测的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准确、可靠,故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较多.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9年12月间共为1061名患者进行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危病人、中心静脉压测定、长期静脉给药、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化疗病人等常用的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广泛。我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或危重患者常规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检测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标准、可靠,故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1年来共完成8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危病人、中心静脉压测定、长期静脉给药、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化疗病人等常用的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广泛。我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或危重患者常规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检测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标准、可靠,故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1年来共完成8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股静脉置管应用和其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硅胶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内(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保证了长时间、高浓度的药液及营养液输注。锁骨下和颈内静脉置管还可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也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既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临床上应用非常普遍.其方法简单易掌握.但如果操作不慎.护理不当,也可酿成严重的后果。本文对我科急诊病区2001年1月~2005年1月87例股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主要严重并发症.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曹金梅 《中外医疗》2008,27(30):141-142
深静脉置管是目前最受推崇的静脉插管方式,其主要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王管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又分锁骨上方和下缘两种进针定位方法.谨慎选择合适的部位,熟悉深静脉解剖位置与走向,优质护理,能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8.
张玉香  吴修涛 《吉林医学》2008,29(24):2464-2464
颈内静脉置管术是快捷、安全、有效的深静脉输液方法。我院于2008年6月-2008年9月,对40例行颈内静脉置管术患者颈内静脉穿刺部位导管末端的固定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耳轮固定法优于胸部固定法。现将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3种不同途径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0例患者按穿刺途径的不同分为3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S组,60例)、颈内静脉置管纽(J组,60例)及股静脉置管纽(G纽,60例)。对比三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失败率、导管置留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导管留置时间、穿刺失败率、堵管、心律失常及血气胸的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脱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清醒患者评价舒适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灵活选用穿刺途径,可有效减少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过程中,为保证快速有效的输液途径的通畅,保持外周血管和监测中心静脉压,用深静脉置管术代替外周静脉置管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4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结果 穿刺42次,42条血管,均置管成功.结论 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多采用深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速、不破坏血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较好的作用.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腔内,经此输入高渗性液、高营养液,同时可测量静脉压的方法.深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快速输液、监测、营养支持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金焕 《黑龙江医学》2013,37(3):208-210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预防临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30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脑梗死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通过精心护理,输液畅通,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及时正确的护理方法是预防并发症,保障锁骨下静脉导管有效使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除测量中心静脉压以及深静脉高营养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本人就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体会分述如下: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常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选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要求医生了解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的解剖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术后护理要求较高、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置管是危重症抢救中可靠、有效的抢救措施之一,包括: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三种方式。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对100例患者实施了深静脉穿刺置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深静脉血管输液法已逐渐地应用于临床,由于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在输血、化疗、输液、静脉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及危重患者的抢救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能减轻病人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深受护患的喜爱。我科自1996~2002年对156例患者采取了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深静脉穿刺置管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置管可以建立长期输液途径,也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既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护了患者静脉,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在临床上应用非常普遍。但如果操作不慎护理不当,也可酿成不良后果。1各类穿刺置管方法及特点1.1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取平卧位,最好取头低足高位,以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同时保证静脉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在两肩胛之间放一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段抬高,借此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患者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但头略偏向术者,借以减少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夹角,使导管易…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穿刺置管近年来在我科得到充分应用,主要适用于迅速输入大量液体或长期输液尤其是输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药物如静脉内高营养物质。通路主要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内静脉。鉴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易于护理及固定作为首选穿刺部位。锁骨下静脉是一个位于颈根部的大静脉,有时直径可达到2cm或更粗。腋静脉在行经第一肋以后成为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就在该汇合点的外侧,锁骨下静脉位于锁骨内1/3正后方。锁骨下静脉在前斜角肌处于锁骨下动脉分离(锁骨下动脉位于前斜角肌后方)。臂丛神经走行于锁骨下…  相似文献   

17.
欧阳文瑞 《中外医疗》2011,30(21):30-31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3种深静脉置管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将我院透析治疗中心2009年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分析比较3组临床效果。结果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3种置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0.00%、95.00%、97.50%,组间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22.50%、22.50%,经统计学处理,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其他2组比较,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进行血液透析慢性肾衰患者临时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腔内,经此输入高渗性液、高营养液,同时可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方法。急诊ICU病房急危重症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外周浅静脉置管不能达到深静脉置管的效果。深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相对安全等优点。已得到越来越普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深静脉穿刺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总结和指导深静脉穿刺的日常护理。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分析298例患者在护理符合日常规范的前提下,三种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结果 298例患者中,锁骨下静脉穿刺158例,颈内静脉穿刺117例,股静脉穿刺23例。1次穿刺成功和多次穿刺成功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并发症为12.23%和15.79%;颈内静脉穿刺的并发症为10.19%和22.22%;股静脉穿刺的并发症为31.58%和25%。经χ2检验,均为P0.05。穿刺置管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3.42%。在我院出现的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导管堵塞、导管滑脱和穿刺部位水肿四种。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滑脱,发生率为5.70%,最偶发的并发症是穿刺部位水肿,发生率为0.67%。结论深静脉穿刺置管后,护理不当或疏忽是引起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总结分析这些原因,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便于指导今后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穿刺方向、穿刺效果及术中技巧.方法:385例各类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术采用艾贝尔型双腔深静脉导管,起始穿刺进针点位于右锁骨中段下1.0~1.5 cm处,首先从右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界处为穿刺方向进针,穿刺失败者改右锁骨下静脉为穿刺方向进针,再失败者改行左锁骨下静脉置管,观察操作时间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385例均穿刺成功,第一种穿刺方法导丝置入困难几率、手术操作时间及导管留置时间均显著优于后两种穿刺方法.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采用右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界处为穿刺方向的穿刺方法,手术操作时间较短,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