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82-84
目的 研究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将60例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实施单纯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为对照组,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的JOA评分和脊髓功能改善率。结果观察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JOA评分、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脊髓功能改善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具优势(P0.05)。结论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应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有利于其颈椎功能和脊髓功能的改善,效果较为理想,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用于局灶性颈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2009年7月9例局灶性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其中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例,外伤致颈脊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患者2例,对比术前、术后颈椎JOA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23个月,平均13个月,9例患者植骨均融合,钢板位置稳定,术后JOA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在治疗局灶性颈椎椎管狭窄症中近期疗效肯定,但要掌握好适应证,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6例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JOA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平均16月随访的手术优良率为84.6%,术后复查X片显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未发现有再关门现象。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方法简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1998年11月~2004年1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9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术前、术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0.5~6.5年,多数病人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按JOA评分标准,单开门组改善率为61.6%,优良率为88.6%;双开门组改善率为63.9%,优良率为91.2%。本组平均改善率为63.0%,优良率为90.2%。结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用于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是颈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单、双开门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椎管狭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46例颈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颈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和颈曲角度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管狭窄治疗方面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有助于患者颈部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锚定法"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伤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施行"锚定法"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分别记录患者手术前、出院前及最终随访时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残损分级和神经功能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患者最终随访脊髓损伤分级平均较术前升高1级,神经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亦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颈椎轴性疼痛(8例),颈椎僵硬及颈椎曲度变化(3例),C5神经根麻痹(1例),无术后再关门情况发生。结论采用"锚定法"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伤,充分解除脊髓和神经根压迫、改善神经功能,最大限度兼顾颈椎稳定性和颈椎活动度的保留,有效防止术后再关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2003~2006年我院应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3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颈椎椎管狭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46~78岁,平均58.6岁。其中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2  相似文献   

8.
孙皓  姚宇  张宇峰 《吉林医学》2011,(10):1978-1979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15例,男8例,女7例,常规C3~C7减压,棘突打孔10号线固定于门轴侧侧块关节囊上,术前和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54个月,平均28个月。3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C4或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痊愈。临床疗效按照JOA评分进行评估,术后较术前JOA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简单可行的方法,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张秉刚  彭辉  王鑫 《新疆医学》2002,32(4):52-53
1990年6月~1996年11月我院收治14例颈椎椎管狭窄患者。除1例无骨折脱位颈部创伤所致脊髓损伤因本人拒绝手术治疗而采用非手术治疗外,其他13例施行单开门式颈椎管扩大术。术后经过7~12年随访,患者功能恢复满意,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4例。男性13例,女性1例。年龄46~59岁,平均52.5岁。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3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多椎间隙颈椎病2例,无骨折脱位颈部创伤所致脊髓损伤1例,混合型2例。行单开门手术治疗13例。  相似文献   

10.
孙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58+160-158,160
目的 探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35例,采用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的JOA评分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rch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行颈后路单开门Arch钢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5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记录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C5椎管矢状径大小,评价颈后路单开门Arch钢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随访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轴性疼痛、脑脊液漏、再关门等并发症。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5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Arch钢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操作简单、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36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男性2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9.5岁,病程平均31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为7.4分。全部行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3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35.2个月,手术优良率为80.5%,术后JOA评分平均14.6分。结论: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引起颈椎椎管狭窄的常见原因有3种;①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CSM);②发育性椎管狭窄症(DCS);③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多主张手术治疗,且手术方法以选择后路减压为主,目前常用的后路手术方法有全椎板切除术、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术及各种椎管扩大成型术。自1995-05/2000-05我科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21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为使病人顺利通过手术、术后病情平稳及伤口及时愈合,我们制定了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保证了病人的安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术后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将4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20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述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过伸性损伤临床特点、损伤机制和评价一次性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将35例诊断为颈椎管狭窄并发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分为手术组(12例)和非手术组(23例),手术组行一次性前后路手术,一期前路复位、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术+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手术均为一人完成。术后随访1年,计算JOA评分,对术前术后颈椎管矢状径及术后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脊髓功能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颈椎管矢状径明显扩大,CT示由术前的(10.9±1.8)mm扩大到术后的(18.5±2.3)mm。根据JOA评分评定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脊髓功能改善率,非手术组1、3、6和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45.5%、48.3%、50.4%和53.2%,手术组术后 1、3、6和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53.4%、55.1%、57.5%和59.7%,明显高于非手术组脊髓功能改善率(P<0.05)。结论:颈椎管狭窄并发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及早行一次性前后路手术恢复颈椎稳定性,同时给予脊髓充分减压,最大限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人工骨桥成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8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改良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人工骨桥成型术。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17例病人扩大的椎管保持良好,无再关门发生,颈髓减压效果佳,临床症状恢复好。1例发生C5神经根牵拉综合征,但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恢复,临床效果好。结论:改良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人工骨桥成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有较小的减弱颈椎的支持功能,防止颈椎不稳,术后轴性疼痛减少,脊髓同时获得了广泛的减压。  相似文献   

17.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4年5个月。结果: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CSM)组11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DCS)8例及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例,术后2周及三月门诊随访时评分,三组病例评分均明显提高,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未见“再关门”及脊柱不稳现象。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减压效果确实,并好症少,出血少,对颈椎的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老年颈椎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该院行椎管扩张成形术的74例老年颈椎椎管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7例实施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而观察组37例患者实施双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就两种不同手术方案后患者的优良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三项指标进行详尽对比.结果 对照组总优良率是75.68%(28/37),而观察组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则是94.59%(3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JOA评分(11.37±2.85)分,观察组JOA评分为(14.79±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于单开门对于老年颈椎椎管狭窄疗效更优,术后患者颈椎活动度高,大幅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疗效及JOA17分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效随访,术后优11例,良17例,优良为82%。术前JOA17评分平均为5.34,术后评分平均为10.27。结论: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颈椎管狭窄症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铆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就诊并确诊为颈椎管狭窄症患者65例,其中有33例患者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有32例患者采取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详细记录其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并统计其术后椎管塌陷率,颈椎后弓畸形发生率及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椎管塌陷率、颈椎后弓畸形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骨融合率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