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中医辨证为脾虚者结肠黏膜中5-羟色胺(5-HT)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9例脾虚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另以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治疗组给予加味四君子汤口服,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的改变。对脾虚型IBS-D患者和正常组在治疗前后行结肠镜检查并取结肠黏膜标本4块,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HT3和5-HT4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例数高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5-HT3和5-HT4受体mRNA在结肠黏膜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2组的5-HT3和5-HT4受体mRNA在结肠黏膜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君子汤可改善脾虚型IBS-D患者的主要症状,疗效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改善结肠黏膜5-HT3和5-HT4受体表达异常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型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疗效及对胃肠神经递质和胃肠动力的影 响。方法将16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 例。2 组患者均行生活方式调整,对照组口服 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口服加味逍遥散治疗,疗程均为8 周。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 数(CSBMs)、便秘主要症状积分、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肝郁气滞证积分、结肠传输 排空率和胃肠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P 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和一氧化氮(NO)] 水平变化,并评价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对照组脱失6 例,剔除2 例,完成研究72 例;观察组脱 失5 例,剔除4 例,完成研究71 例。(2)治疗后,2 组患者周平均CSBMs 较治疗前增加,便秘主要症状积分、 肝郁气滞证积分和PAC-QOL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 <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周平均CSBMs 高于对照组,便秘 主要症状积分、肝郁气滞证积分和PAC-QOL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3)治疗后,2 组患者48 h 和72 h 标记物的排出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48 h 和72 h 标记物的排出率均明显高于对 照组(P < 0.01)。(4)治疗后,2 组患者SP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 0.01),5-HT、SS、NO 和VIP 水平明显 下降(P <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SP 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5-HT、SS、NO 和VIP 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1)。(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96%(66/71),高于对照组的77.78%(56/72),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2 = 6.574,P < 0.05)。(6)治疗后,观察组排便正常率(每周SCBM≥3 次)为57.75%(41/71),高于对照组 的38.89%(28/72)(χ2 = 5.091,P < 0.05)。结论加味逍遥散内服治疗肝郁气滞型STC 的临床疗效优于四磨汤 口服液,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神经递质,改善胃肠动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济川煎联合低聚果糖治疗老年人慢传输型便秘肾阳虚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4例老年人慢传输型便秘肾阳虚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济川煎联合低聚果糖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NO)、P物质(SP)]、结肠传输试验结果,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及SS、N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P水平、结肠传输效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济川煎联合低聚果糖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肾阳虚证患者疗效显著,在缓解症状、调节肠道神经递质、改善结肠传输效率方面均优于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济川煎对慢性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传输型便秘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给予白术加济川煎汤剂)和对照组48例(给予麻仁润肠丸),分别于用药1,2周,以及停药1周后观察便秘改善情况。结果用药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7.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1周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组均有一定的通便作用,加味济川煎通便作用显著,且疗效更持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加味芪榔方对药物依赖性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5-羟色胺(5-HT),5-羟色胺4受体(5-HT4R)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药物依赖性气阴两虚型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予加味芪榔方治疗,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及血清VIP,MTL,5-HT,5-HT4R水平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进行至少8周复发率、中医证候随访。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Z=-6.514,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IP,MTL,5-HT,5-HT4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用药8周后,2组患者血清VI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MT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HT4R水平较治疗前略有升高(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5-HT4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至少8周,第2,4周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8周后观察组复发率57.14%(40/70),对照组复发率64.81%(35/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味芪榔方治疗药物依赖性气阴两虚型便秘临床近、中期疗效优于乳果糖,远期疗效不显著,其治疗机制或与调节患者血清VIP,MTL,5-H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济川煎对癌痛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阳虚型)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服阿片类药物后出现便秘不良反应的癌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内服加味济川煎,对照组给予开塞露40m L纳肛,连续用药观察6天,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济川煎治疗口服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阳虚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济川煎对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MTL、SP、VIP表达影响,探讨加味济川煎治疗STC的机制,为临床提供疗效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就诊的ST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加味济川煎)30例和对照组(莫沙必利片口服)30例,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首次排便时间,便秘症状评分及粪便性状评分,采用ELISA测定2组患者胃动素(MTL)、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在0、7、14 d后的表达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CC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粪便性状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相比,治疗组MTL、SP表达水平升高,VIP降低(P<0.05)。结论加味济川煎能明显改善STC患者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TL、SP、VIP的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十宝润肠方治疗泻药依赖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泻药依赖性便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十宝润肠方治疗,对照组予杜密克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PAC-SYM便秘自评量表评分、PAC-QOL便秘生活量表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后PAC-SYM量表评分中粪便性状及直肠症状有显著改善(P<0.05),但腹部症状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在改善直肠症状及腹部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C-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生理状态及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两组心理状态及担忧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5-HT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5-H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且观察组5-HT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宝润肠方治疗泻药依赖性便秘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血清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晓洁  张胜威  王华胜  王东 《新中医》2024,56(11):49-53
目的:观察疏肝润肠方治疗肝郁气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肝郁气 滞型便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比沙可啶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疏肝润肠方口 服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便秘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 量量表(PAC-QOL) 评分及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5-羟 色胺(5-HT) 水平,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 75.00%(P<0.05)。治疗后,2组便秘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P<0.05);2组CSBM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CSB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5-HT、 SP、MTL、GAS水平较较治疗前升高,VI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5-HT、SP、MTL、GAS水 平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润肠方可有效改善肝郁气滞证便秘患者的便秘症 状和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机体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成中药加外治组(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单纯中药组(加味枳术丸)和西药对照组(乳果糖口服液)各40例,治疗2周。观察便秘患者临床评分系统(CCS)、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Bristole大便性状分型评分等指标。结果中药加外治组的总有效率为85%,优于后两者的75%、70%(P0.05)。3组便秘患者CCS、PAC-QOL、Bristole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中药配合外治组改善的更加明显(P0.05),表明3组治疗均有效果,但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更能缓解患者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大便性状。结论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通口服液的抗炎作用.方法:常通口服液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地塞米松,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观察常通口服液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甲醛性足肿胀以及棉球肉芽肿的影响.结果:常通口服液能显著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并能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甲醛性足肿胀以及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结论:常通口服液对急、慢性炎症具有一定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石榴为药食同源的药材,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糖、降血压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和生理作用。因此,近年来对石榴的研究与探索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相关领域的重视。在我国石榴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目前国内学者对石榴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石榴多酚类或黄酮类的提取工艺报道、化学成分分离和体外药理作用等方面,对石榴中单体化合物抗肿瘤的研究方面报道较少。石榴中存在多种药效活性成分,包括鞣花酸、安石榴苷、没食子酸、石榴皮鞣素、石榴酸等。本文对其抗肿瘤作用药效成分单体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石榴抗肿瘤作用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针刺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状况,为今后系统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也为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有效的途径。方法:搜集近10年来有关针刺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针刺可以调节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酶的生成,改变组织的超微结构、细胞基因表达及其信号转导等。结论:针刺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然而在充分证明针刺作用的基础上,尚未形成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环维黄杨星D对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通过在体微循环实验研究环维黄杨星Dig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和家兔球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维黄杨星D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明显扩张小鼠耳细动脉和细静脉,拮抗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家兔球结膜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辅助针灸治疗中风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性。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216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08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辅助针灸治疗,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后在疗效、神经功能等指标影响性。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Fugl-Meyer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Fugl-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环境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以上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上,研究组基本痊愈率30.56%、总有效率84.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2%、73.15%(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余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辅助针灸治疗中风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针刺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β—EP与DynAl—1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镇痛机制的影响。方法: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分别监测各组大鼠垂体、下丘脑及异位内膜的p—内啡肽(β-EP)和强啡肽(DynAl—13)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β-EP及DynAl—1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针利治疗组其β-EP及DynAI—13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提高中枢及异位内膜组织中β-EP和DynAl—13的含量而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的神经细胞毒模型,探讨调心方的药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用25μmol/L聚集状态的Aβ1-42建立神经细胞毒模型。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来检测神经元存活率,通过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检测判断神经元凋亡,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研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蛋白(Bcl-2、Bax、c-Jun)。结果神经元经Aβ1-42处理后,LDH释放增加;电镜显示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固缩、或浓聚成块状位于核周边、滑面内质网扩张;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亚二倍体峰;Bcl-2减少,而Bax与c-Jun增加。调心方使LDH释放减少,电镜下具有凋亡形态特征的细胞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凋亡率下降,Bcl-2增加,Bax减少,而c-Jun变化不明显。四氢氨基吖啶(THA)组神经元存活率增加,但其他指标的变化不明显。结论调心方对Aβ1-42神经细胞毒有保护作用,可提高细胞存活率,抑制凋亡,其抑制凋亡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bcl-2、降低bax基因的蛋白表达而实现。THA对神经元存活率有提高作用,但抑制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似不明显。调心方对抑制Aβ所致神经元凋亡明显优于THA。  相似文献   

18.
白虎追风丸对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虎追风丸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消化分离的方法获得滑膜细胞,放免法检测原代大鼠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的水平。结果:白虎追风丸可明显下调AA大鼠滑膜细胞分泌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祛风湿类中药蚕砂的抗炎镇痛作用,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开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研究蚕砂水提液对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模型考察蚕砂水提液的抗炎作用。结果:蚕砂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足跖肿胀,还显著减轻由醋酸引起的疼痛,提高热板实验中小鼠的痛阈值。结论:蚕砂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医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和针灸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80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两因素两水平析因设计,共获得四组不同搭配,每种搭配施以不同处理方案,观察其多伦多临床评分、临床疗效评分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多伦多评分比较,治疗前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A1B1、A1B2、A2B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B2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可以看到,A因素(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B因素(针灸治疗)单独效应起作用(P<0.01),且A*B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四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分析z=53.225,P=0.000);A1B1组与A2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B2、A2B1与A2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与A1B2、A2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2A2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各组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可以看到,A 因素、B 因素单独效应起作用(P<0.01),且A*B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A2B2相比,A1B1组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SN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1B2、A2B1组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还是针灸治疗对周围神经病变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二者联用效果更佳。两种方法结合,多途径多方法综合处理,才能更好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