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人体实体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增生紊乱并形成淋巴瘤,其发病与受者免疫功能抑制及EB病毒感染相关.随着器官移植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对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将逐步深入,我们将介绍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Castleman病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Castleman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7例患者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1例患者肿瘤无法切除,取部分组织做病理检查,病理均提示为Castleman病。结论腹部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明确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检测,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肾移植术后PTL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并对与PTLD相关的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患者肾移植后使用的基础免疫抑制剂为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从接受移植到诊断PTLD的时间分别为10年、4年及2个月.病理组织学类型:2例为单形性B淋巴细胞型PTLD,1例为浆细胞增生样PTLD.确诊后的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减量及放疗和化疗.2例单形性PTLD经治疗后,患者均在1年内死亡.1例浆细胞增生样PTLD患者经治疗后,无瘤存活已42个月.结论 PTLD是发生在器官移植后具有独特形态和临床特征的淋巴组织增生异常;治疗上以免疫抑制剂减量及放疗和化疗为主;单形性PTLD预后甚差.  相似文献   

4.
郭晖  陈知水 《器官移植》2022,(3):307-316
小肠移植已经成为肠衰竭最为理想的治疗方式.现代临床小肠移植包括3种类型:单独小肠移植、肝小肠联合移植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移植小肠具有与其它实体移植器官显著不同的免疫学和解剖生理学特点,导致移植小肠出现显著的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等诸多独特且严重...  相似文献   

5.
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器官移植后并发某些疾病如病毒性感染、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及非顺应性疾病等,都要求停用免疫抑制剂。人外周血中不同的树突状细胞(DC)亚群,在免疫反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完全停药、正在停药以及无法停药的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DC亚群相互间的比例各不相同。DC亚群的数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反应了肝移植患者是否能完全停用免疫抑制剂并达到移植器官耐受。  相似文献   

6.
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器官移植后并发某些疾病如病毒性感染、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及非顺应性疾病等,都要求停用免疫抑制剂。人外周血中不同的树突状细胞(DC)亚群,在免疫反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完全停药、正在停药以及无法停药的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DC亚群相互间的比例各不相同。DC亚群的数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反应了肝移植患者是否能完全停用免疫抑制剂并达到移植器官耐受。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规范移植胰腺病理学的临床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和病理学专家从移植胰腺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学检查的临床基本操作规范、移植胰腺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诊断、移植胰腺外分泌的不同处理术式所致的病理学变化、移植胰腺血栓栓塞、移植胰腺的胰腺炎、胰腺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移植胰腺胰岛炎与糖尿病复发、免疫抑制剂对移植胰腺的影响、移植胰腺的细胞学诊断方法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8.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实体器官移植后一组发生率相对较低、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的并发症,可表现为明显的临床及病理异质性。本讲座介绍了近几年来在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发病机制和发生率、临床表现和病理诊断、移植后监测以及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EB病毒(EBV)感染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感染病学专家、血液内科专家,在《器官移植受者EBV感染和PTLD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的基础上,从概述和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预后、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EBV感染及相关疾病PTLD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一种在实体器官移植后最常见的、严重危及生命的肿瘤性并发症。PTLD包含了一系列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型,可以分为早期病变、多形性PTLD、单一型PTLD和经典的霍奇金淋巴瘤4种类型,总发生率可高达20%,与EB病毒感染、免疫抑制程度、遗传因素等相关。PTLD临床表现多样,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一旦确诊PTLD,首要目标为治愈PTLD,其次为保存移植物功能。降低免疫抑制水平通常作为初始治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合利妥昔单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其总体有效率和患者总存活时间较以往已有较大提高。由于国内对PTLD的报道较少,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进一步增强移植医师对PTLD的认识,提高PTLD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发生于实体器官移植后,包括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到恶性淋巴瘤的一组疾病^[1],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迅速发展,PTLD也随之增多。1992年5月至2006年5月间,本中心共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541例,经病理诊断证实2例为PTLD,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肺移植术后可致死性并发症,与年龄、免疫抑制水平、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感染等密切相关.降低免疫抑制水平、利妥昔单抗治疗、T细胞免疫治疗是其常见的治疗手段.随着肺移植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肺移植术后PTLD也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就肺移植术后发生PTLD的危险因素、病理分型、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规范器官移植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移植病理学专家,从移植心脏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的临床操作规范、移植心脏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诊断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移植心脏的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学诊断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移植心脏血管病的病理学诊断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病理学诊断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移植心脏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病理报告的基本内容规范、移植心脏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病理学诊断的难点与局限性、移植心脏病理学相关的其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方面,制定器官移植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之移植心脏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4.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PTLD)是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SOT)之后常见的并发症[1].PTLD为一组异质性病变,包括多种组织病理学类型,从反应性多克隆 B 细胞良性增生到恶性侵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脏鳞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liver,PSCC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病因、组织来源、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合理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1例PSCCL误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该例患者以右肝占位收入院,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肝内胆管细胞癌影像学特征,遂行右半肝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PSCCL。结论 PSCCL术前诊断极为困难,与原发性肝癌难以鉴别,且容易忽略其他部位的鳞癌发生肝转移而导致肝转移瘤,往往经过术后病理诊断提示且经各项检查排除其他部位的原发灶后才得以明确诊断。PSCCL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预后不佳,目前无统一的治疗原则,多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放化疗。目前,由于PSCCL的病因不明,机制不清,临床医生只能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十二指肠结核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结核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探讨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2年至2001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结核19例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就诊或手术时已有十二指肠不全性或完全性梗阻。本组诊断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十二指肠镜,术前确诊率68.4%。病理类型最常见为炎性增生型(14例),其次为溃疡增生型(3例)和溃疡型(2例)。病变部位:十二指肠球部2例,十二指肠降部乳头开口以上6例,乳头开口以下、降部与横部的结合部10例,水平部1例。19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十二指肠结核早期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和十二指肠镜可帮助确诊。如出现梗阻等并发症,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根据病变部位而采用相应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一种少见并发症,它包括一系列疾病,从良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病变到非霍奇金淋巴瘤[1].肝移植术后发生PTLD的国内报道较少[2,3].本中心发现4例肝移植后局限于肝门部的PTLD,现将其影像学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PTLD)是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SOT)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受者因免疫抑制状态而发生的淋巴组织或浆细胞从良性组织增生为恶性肿瘤的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其中>70%的PTLD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相关[1],EBV感染导致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PTLD)是导致器官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人体实体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增生紊乱,形成淋巴瘤,其发病与受者免疫功能抑制及Epstein Barr(EB)病毒感染相关,PTLD的发生率低(1%~10%),目前国内偶见个案报道。下面就PTLD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semi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21岁,因“胸闷、胸痛2月余,活动后加重”入院。入院后胸部CT提示前纵隔结节影。临床考虑胸腺瘤,予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冰冻提示胸腺瘤、胸腺增生及其他富含淋巴组织病变待排。术后病理报告提示(纵膈)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精原细胞瘤伴胸腺增生及部分区域淋巴滤泡形成。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会诊并结合影像学、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随访至今19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精原细胞瘤发生在纵隔罕见,镜下伴发显著弥漫的淋巴组织增生有其独特的机制,并且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结合影像学特点。注意标本的充分取材、在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面充分的鉴别诊断,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可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