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探讨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血透室维持性血透2~25 年患者50例,其中48例前臂内瘘、2例上臂内瘘。常规血液透析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随机分为扣眼穿刺组(A组)25例,绳梯穿刺组(B组)25例,透析后内瘘止血方法为弹力绷带压迫法。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内瘘血流量、出血时间、内瘘闭塞、感染、动脉瘤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流量及出血时间在实验前及实验后均无统计学差异;绳梯穿刺组6个月后内瘘横径显著增大(P<0.05),而扣眼穿刺组实验后横径无显著变化;绳梯穿刺组内瘘发生闭塞、形成动脉瘤的分别为6例和9例,显著高于扣眼穿刺组(均为1例,P<0.05);两组患者内瘘发生感染的分别为2例和1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减少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闭塞、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对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 目的 观察并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和锐针绳梯式穿刺法对血液透析疑难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瑞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疑难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60例,其中血管条件不良穿刺困难病人28例,可穿刺血管短者17例,高位内瘘者15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扣眼穿刺组30例和绳梯穿刺组30例。观察12个月,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内瘘堵塞、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拔针后止血时间。结果 扣眼穿刺组和绳梯式穿刺组均未发生动静脉内瘘堵;扣眼穿刺组内瘘动静脉端一次穿刺成功率较绳梯式穿刺组显著提高(P<0.01);扣眼穿刺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渗血发生率较绳梯式穿刺组显著减少(P<0.01);扣眼穿刺组拔针后压迫止血时间较绳梯穿刺组明显缩短 (P<0.01);扣眼穿刺组患者疼痛均值较绳梯穿刺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扣眼穿刺法在疑难内瘘穿刺中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保护内瘘,降低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扣眼穿刺法在疑难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明显优于绳梯式穿刺法,疑难内瘘临床可推广优先选择纽扣眼穿刺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探讨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进行血透患者50例,其中前臂内瘘48例、上臂内瘘2例。随机分为扣眼穿刺组25例和绳梯穿刺组25例,透析后内瘘止血方法均为弹力绷带压迫法。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内瘘止血时间、闭塞、感染和动脉瘤等情况。结果扣眼穿刺组患者6个月后内瘘止血时间较6个月前减少下降,而绳梯穿刺组前后止血时间无显著变化;绳梯穿刺组6个月后内瘘横径显著增大,而扣眼穿刺组前后横径无显著变化;绳梯穿刺组内瘘发生闭塞6例,形成动脉瘤9例,显著高于扣眼穿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内瘘发生感染分别为2例和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减少血透患者内瘘止血时间,降低内瘘闭塞、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晓苇  张秀芳  张桂燕 《全科护理》2016,(16):1686-1688
[目的]通过对钝针扣眼穿刺法实施效果分析,探讨适合透析病人的穿刺方法。[方法]将60例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实施钝针扣眼式穿刺方法,不能成功实施的,改为锐针穿刺,尽量使用绳梯式方法。24个月后对退出钝针扣眼穿刺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并对不同穿刺方法的并发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3例病人可继续实施钝针扣眼穿刺法,占38%,37例病人由于穿刺点瘙痒、硬结、感染、穿刺不顺等各种原因退出。所有病人对钝针扣眼穿刺法认同度比较高,认为减轻疼痛、止血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锐针绳梯法在血栓形成方面优于钝针扣眼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臂高位内瘘、肥胖病人、穿刺血管短、位置深、痛觉特别敏感的非糖尿病病人适合选择钝针纽扣穿刺法。血管表浅、长度适宜、依从性差的内瘘病人适合选择锐针绳梯式穿刺法。区域式穿刺不被推荐,但无法完全避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钝针扣眼穿刺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利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的患者70例,按住院床号数分为A组40例、B组30例,A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B组采用绳梯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和疼痛程度。结果 A组血管瘤的发生率、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和对穿刺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较为理想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锐针绳梯穿刺法与钝针扣眼穿刺法对患者透析效果、穿刺疼痛、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及血肿等影响,为血透室选择合理的穿刺工具和穿刺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比方法,选择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名,在2016年1~4月进行为期4个月的临床研究。分为锐针绳梯组(简称锐针组)和钝针扣眼组(简称钝针组),2组穿刺例次均为250次,比较2种方法在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KT/V(肌酐尿素清除率)的差异,观察2种穿刺法并发症(疼痛、血肿)发生率及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结果 2种方法血流量、透析中静脉压、KT/V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钝针组患者的疼痛感受明显低于锐针组,疼痛评分较锐针穿刺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结束穿刺点的压迫时间钝针组也明显短于锐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钝针扣眼穿刺内瘘血肿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锐针绳梯穿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能达到有效的透析效果,减轻病人穿刺时的痛苦,减少内瘘血肿的发生,缩短内瘘穿刺点压迫时间,更好的保护动静脉内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扣眼穿刺患者动静脉内瘘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常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血液净化中心58例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内瘘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和未感染组3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扣眼穿刺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指标,运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扣眼穿刺患者发生内瘘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扣眼使用时间、是否有假隧道、有无穿刺点周围皮肤过敏扣眼穿刺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感染的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限定的扣眼使用时间内,假隧道、穿刺点周围皮肤过敏是扣眼穿刺患者动静脉内瘘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假隧道、穿刺点周围皮肤过敏是扣眼穿刺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掌握扣眼穿刺的适用范围,排除高风险患者,实施操作准入制度,加强透析患者再教育,降低扣眼穿刺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王燕  郑桂   《护理与康复》2017,16(11):1166-1169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公认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最佳生命线,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类型[1-2]。临床常用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有区域法、绳梯法和扣眼穿刺(Buttonhole puncture technique)法,其中,扣眼穿刺是指在同一位置,穿刺针以同一角度、同一深度刺入血管的技术。早期研究表明扣眼穿刺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和焦虑,减少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增加内瘘处美观度,因而被推荐为自体内  相似文献   

11.
两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就绳梯式穿刺法及纽扣式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BM、万方、CNKI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选取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绳梯式穿刺法引起的疼痛[OR=2.69,95%CI(1.24,5.83),P0.05]、动静脉内瘘假性血管瘤的发生风险[OR=0.09,95%CI(0.39,7.66),P0.05]与纽扣式穿刺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穿刺部位血肿和感染指标分析存在异质性,且合并效应量检验结果显示合并效应量无效(P0.05),仅采用定性描述分析。结论绳梯式穿刺法和纽扣式穿刺法对动静脉內瘘穿刺患者影响相当。由于评价指标间存在异质性,且不同指标上纳入合格的研究数目也不足,因此,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评价此两种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首次血液透析之前未制作动静脉内瘘,而行深静脉置管进行透析治疗的原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83例肾内透析患者及家属进行访谈,将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使用深静脉置管的患者,按原发病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和糖尿病肾病组,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首次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率52.5%;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在"缺少专科医生对所患病的发展转归指导"和"未曾就诊肾病专科,发现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这2个原因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脏病患明确诊断后,一定要监测肾功能,提前制作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做准备,节约医疗投入,减少痛苦,提高透析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原位取栓手术后早期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AVF成熟并使用后发生血栓栓塞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实验组(n=25),2组均行原位取栓术和内瘘吻合术,对照组在手术1月后使用内瘘,而实验组在术后1周内即开始使用内瘘,比较2组内瘘1年内的血流量、使用时间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①2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流量,均达到235ml/min及以上,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②2组患者的内瘘使用时间均超过了1年;对照组出现8/25(32%)例动脉瘤、9/25(36%)例吻合口狭窄,实验组出现2/25(8%)例动脉瘤、3/25(12%)例吻合口狭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分别=3.125,2.741,P均<0.05);皮下血肿对照组7/25(32%)例,实验组5/25(20%)例2组无统计学意义(=0.110,P>0.05);2组均未出现血管阻塞。结论 AVF原位取栓术后的早期使用不会损伤血管,影响伤口愈合,并可保证良好的血流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程度及其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和自评抑郁量表对5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程度得分为0.5~8分,平均(3.12±1.65)分,抑郁严重程度得分为0.3~0.8分,平均(0.50±0.10)分;相关分析显示内瘘穿刺疼痛程度与抑郁呈低度正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内瘘穿刺疼痛程度与抑郁得分以及透析时间有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疼痛程度大部分在可接受范围内,但仍有部分患者疼痛程度为比较痛。医护人员应该重视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疼痛的护理,尤其是对于初期血液透析以及抑郁情绪较重者。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Local anesthetic and antinociceptive activity of eugenol, as the main ingredient of clove, was determined in previous researches.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its topical nanoemulsion gel vs. placebo in controlling pain caused by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 needl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HD).DesignIn this double-blinded cross-over trial,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eugenol gel 4% (n = 34) and placebo gel (n = 34) groups. For each patient, a tip of finger unit of gel was applied 2 cm around the insertion site of hemodialysis needles. After 10 min, AVF needling was done. AVF needling-related pain was assessed using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immediately after the puncture. All patients were tested at three different states: (1) before using any intervention; (2) after using either the eugenol or placebo gel; and (3) after crossing over the groups.Result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n of patients’ pain severity score in the three states (p = 0.001). It was reported as low as 3.29 ± 0.67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eugenol nanoemulsion. Also, the highest pain severity score (5.03 ± 0.57) was reported at the no-intervention state.ConclusionsIt seems that topical application of eugenol nanoemulsion may significantly decrease AVF cannulation related pain intensity scor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D.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with larger sample size and longer intervention period should be done for better judgment on its efficiency and safety.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观察首次动静脉造瘘的患者176例,每半年测定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以及血浆纤维蛋白质(Fib)和血红蛋白(Hb)等项目1次。对其中122例最终因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失功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与动静脉内瘘寿命之间COX回归分析。结果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原发病为糖尿病、ALB、CRP、Fib存在回归关系。结论糖尿病、CRP、Fib是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ALB是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建立的临床方法。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19例以动静脉内瘘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患儿,其中男12例,女7例,制作内瘘时平均年龄为12.21±3.17岁(7~17),平均体质量为31.16±9.85Kg。有16例是以血液透析作为首选的肾脏替代治疗,3例为腹膜透析转为血液透析。观察患儿的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成熟时间、内瘘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 19例患儿共行31次手术(包括初始手术和再次手术),动静脉内瘘平均成熟时间9.84±5.6(4~25)周,内瘘的平均使用时间为18.95±17.32(3~64)个月。其中左前臂手术21例次(67.7%),右前臂手术7例次1(22.6%),上臂手术3例次(9.6%)。初始失败率22.6%(7/31),24例次(77.4%)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血栓形成4例次(16.7%),狭窄、假性动脉瘤、高输出量和静脉输出道高压各1例次(4.2%),需要血管重建或缩窄术。结论良好的团队协作及适时的显微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儿童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及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功能动静脉内瘘肢体固定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和传统治疗中覆盖胶布固定方法,均在透析开始时应用,观察透析的患者在12个月治疗期间,比较2组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2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87.305,140.466,15.153,P=0.000);2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5.45,P〈0.05);结论多功能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对内瘘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了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并发症几乎涉及所有维持性透析患者,常在内瘘穿刺后数月或数年出现,逐年增加,其发生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手术技巧、内瘘穿刺使用、患者基础状况均有关,与内瘘狭窄、血栓互为因果,显著缩短内瘘寿命,降低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受到透析中心医师、护士及患者三方面的影响,内瘘全程维护、积极处理血管瘤并发症有助于延长内瘘寿命。合理控制内瘘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提高手术技巧,改善穿刺技术,改良穿刺针,减少穿刺损伤,延缓动脉硬化,加强内瘘维护,及时手术或血管内介入处理血管瘤,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