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引起包括感觉分辨、情绪体验、认知行为等多方面的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痛觉异常、认知障碍和负性情绪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调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大脑边缘系统相关脑区参与了"痛觉—情绪—认知"的形成与表达。针刺对慢性疼痛具有多维度的全面调节作用,大脑边缘系统相关脑区也参与介导了针刺镇痛效应。但目前对这些脑区在针刺治疗慢性疼痛多维度调控方面的作用机制认识还相当薄弱,尚待研究。本文就目前边缘系统参与慢性疼痛的神经机制以及边缘系统在介导针刺镇痛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大脑边缘系统相关脑区与慢性疼痛多个维度之间的机制研究,及其在介导针刺治疗慢性疼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疼痛作为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早年对疼痛的研究多集中于感觉层面,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痛厌恶情绪的产生有其独特的生理机制,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边缘系统中前扣带回(ACC)是痛厌恶情绪激活的主要脑区,而针刺对痛厌恶情绪的调节涉及ACC脑区各类信号通路,如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通路、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Mζ-谷氨酸受体1通路;包含多种生物分子,如阿片肽受体、神经肽S及其受体等;并在细胞层面通过ACC内小胶质细胞参与针刺的调控作用。本文就ACC参与痛厌恶情绪的神经机制及其在介导针刺缓解痛厌恶情绪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痛情绪指疼痛引起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电针对疼痛及其引发的痛情绪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电针镇痛机制被广泛研究,但其对痛情绪的调节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对多巴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五羟色胺与内源性阿片肽等神经递质在痛情绪发生中的作用及电针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电针缓解痛情绪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麻手术时,病员完全清醒,而且呼吸、血压及情绪都比较稳定。前人认为,边缘系统与情绪行为的活动有关,对血压、呼吸等植物性和躯体性反应有调节作用,其中某些结构与痛觉亦有密切关系。例如有报道用埋藏电极刺激边缘系统的隔区、视前区一带,有时可使癌症末期恶痛病人的疼痛缓解。在慢性动物实验中,电刺激隔区、视前区可使痛阈提高。为了解隔区在电针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在猫的急性实验中,以电刺激皮肤引起的皮肤电反射  相似文献   

5.
癌性疼痛简称为“癌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本研究归纳了针灸治疗癌痛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针灸对细胞免疫、炎症因子和p38MAPK等信号传导通路和TRPV1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以期为针灸治疗癌痛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癌痛的针灸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疼痛研究的推进,研究者逐渐认识到疼痛包括痛感觉、痛情绪、痛认知3个维度。3个维度之间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疼痛研究已经从伤害性感受的单一模式向"疼痛-情绪-认知"的多维度模式转变。中医对疼痛病因提出了不通则痛、因病致郁等经典论述,体现了疼痛的多维度认识。针灸镇痛历史悠久,作用明确,而且初步研究发现针灸对痛诱发的情绪和认知改变都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因此对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推广,如能从疼痛的多维度开展,必将创新针刺镇痛的研究理念,拓展针刺镇痛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创针刺镇痛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疼痛评估量表应用于慢性非癌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对患者疼痛以及情绪的影响,为临床疼痛评估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84例慢性非癌痛患者为试验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进行评估干预(修订版),试验组患者在护理中予以疼痛评估量表进行干预。应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估2组患者的情绪变化,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缓解率、止痛药减少率以及疼痛管理总体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止痛药减少率及疼痛管理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的正性情绪指数高于对照组而负性情绪指数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非癌痛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疼痛评估量表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疼痛评分,改善患者情绪进而促进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疼痛研究的推进,痛感觉、痛认知、痛情绪在疼痛加工过程的独立和交互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疼痛研究已经从伤害性感受的单一模式向"疼痛-情绪-认知"的多维度模式转变。中医对疼痛病因提出了"不通则痛、因病致郁"等经典理论论述,体现了疼痛的多维度认识。针灸镇痛的历史悠久,作用明确,而且初步研究发现针灸对痛诱发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疼痛研究的推进,痛感觉、痛认知、痛情绪在疼痛加工过程的独立和交互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疼痛研究已经从伤害性感受的单一模式向"疼痛-情绪-认知"的多维度模式转变。中医对疼痛病因提出了"不通则痛、因病致郁"等经典理论论述,体现了疼痛的多维度认识。针灸镇痛的历史悠久,作用明确,而且初步研究发现针灸对痛诱发的情绪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疼痛研究的推进,痛感觉、痛认知、痛情绪在疼痛加工过程的独立和交互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疼痛研究已经从伤害性感受的单一模式向"疼痛-情绪-认知"的多维度模式转变。中医对疼痛病因提出了"不通则痛、因病致郁"等经典理论论述,体现了疼痛的多维度认识。针灸镇痛的历史悠久,作用明确,而且初步研究发现针灸对痛诱发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疼痛研究的推进,痛感觉、痛认知、痛情绪在疼痛加工过程的独立和交互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疼痛研究已经从伤害性感受的单一模式向"疼痛-情绪-认知"的多维度模式转变。中医对疼痛病因提出了"不通则痛、因病致郁"等经典理论论述,体现了疼痛的多维度认识。针灸镇痛的历史悠久,作用明确,而且初步研究发现针灸对痛诱发的情绪和认知改变都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因此对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推广,如能从疼痛的多维度开展,必将创新针刺镇痛的研究理念,拓展针刺镇痛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创针刺镇痛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痛情绪是指因疼痛引发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是疾病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痛情绪相关神经机制非常复杂,但主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肽和某些神经环路有关,笔者将结合目前研究现状分别从以上两方面展开,就痛情绪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在受体分类、脑区通路、共疾病以及各神经递质之间的联系和痛情绪相关神经环路中各个蛋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身痛逐瘀汤与针灸并用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急诊科选择10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身痛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94. 00%)远比对照组(80. 00%)高,且P 0. 05。结论坐骨神经痛患者给予身痛逐瘀汤与针灸进行治疗,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而且还能改善其下肢疼痛情况,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痛阈改变与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关系,探索将痛阈值作为判断坐骨神经痛疗效的量化标准的可行性。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温针灸组施以温针灸,西药组口服尼美舒利片,穴位注射组用654—2行穴位注射,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第1、2、3疗程后的痛阈值。结果 根据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痛阈值和临床症状、体征检测进行综合评定。除喷嚏时疼痛加剧、排便时疼痛加剧及西药组咳嗽时疼痛加剧外,温针灸组与西药组、穴位注射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能使痛阈值升高,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坐骨神经痛一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的放射性疼痛 ,针灸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坐骨神经痛都有改善血液循环 ,解除肌肉痉挛、控制炎症、缓解疼痛等作用 ,尤其是对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效果显著 ,对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针灸可作辅助缓解症状的方法。1 临床资料共 34例 ,男 19例 ,女 15例 ;年龄 2 8~ 6 4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8年。2 治疗方法治疗以腰夹脊、秩边、环跳为主穴 ,在主要疼痛部位分经选穴 ,足太阳分布部位疼痛加殷门、委中、承山、昆仑。足少阳经分布部位疼痛加风市、悬钟、丘墟。针灸施术按…  相似文献   

16.
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疏导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萍  廖健梅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1050-1051
糖尿病属于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疗效、预后均起重要作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良情绪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其同时有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紊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而导致糖尿病。糖尿病也会表现出特定的心理特征,针对这些心理特点进行疏导可促进疾病的康复。现将笔者近几年来对患者心理特点的掌握及疏导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中药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缓解疼痛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妇科慢性盆腔痛(气滞血瘀型)患者52例,予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治疗两个疗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数字疼痛评分(NRS)的变化,评价中药灌肠、外敷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改善情况;通过观察中医证候评分以及汉密尔顿抑郁评分(24项)的变化,评价中药灌肠、外敷对慢性盆腔痛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和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盆腔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8.46%,数字疼痛评分(NRS)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慢性盆腔痛患者的抑郁情绪随着疼痛的缓解也得到明显改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灌肠、外敷具有疏肝行气,温经活血,祛瘀止痛之功,能显著缓解慢性盆腔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且中药外治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癌性疼痛是多数癌症中晚期患者常见的症状,可引起焦虑、疲劳、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西医常用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但长期应用毒副作用大,易损伤肝肾。针灸是一种外治法,对减轻癌性疼痛有一定成效,具有止痛作用迅速且副作用小,安全方便等优势,对于不同癌症所引发的癌性疼痛,采取辩证选穴,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癌性疼痛的机制、针刺止痛机制及各类癌性疼痛所采用的针刺方法进行综述,为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并用法对大鼠肾绞痛镇痛作用的影响差异,确立取得最佳效应的特异针灸手法及其机理.方法:采用1%乙二醇加1%氯化铵水作为诱石剂建立草酸钙结石致大鼠肾绞痛模型,观察不同针灸并用法对肾绞痛大鼠RI值和肾动脉血流改变情况、自发性疼痛行为评分和痛阈值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才刺、透灸”并用法和常规针灸并用法均可改变肾绞痛大鼠RI值和肾动脉血流情况、自发性疼痛行为评分和痛阈值,但“三才刺、透灸”并用法更显著.结论:“三才刺、透灸”并用法对肾绞痛大鼠的镇痛作用优于常规针灸并用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肾脏血液循环、缓解尿路梗阻、提高痛阈值,与选穴可能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20.
例1:赵××,女,58岁,市某厂退休工人。因为“肩背痛五年余,加重半年”于98年4月13日来我科诊治。患者五年前曾因左侧肩背痛在本厂职工医院诊为“肩周炎”,经针灸理疗及功能锻炼,症状明显缓解。半年前因为照顾小孩,劳累后又出现左侧肩背痛,遂在本厂职工医院以“肩周炎”做针灸理疗治疗半月余,症状时轻时重,又经朋友介绍在私人门诊施以针灸推拿治疗,两月余症状仍不缓解,且劳累或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今来我科诊治,详细询问其病情及病史,结合查体,患者左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疼痛常呈烧灼样由左肩向肢体放射,据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