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73例,根据营养干预途径不同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23例和全肠内营养组(TEN)50例。TPN组给予静脉营养治疗,TEN组给予经鼻饲管(经鼻至空肠起始位置)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道功能和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就诊前后体重丢失、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血清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数不同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组淋巴细胞数不同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组间比较,TEN组体重丢失幅度小于TPN组;TEN组术后72h、术后120h血清白蛋白均短于TPN组,TEN组术后120h淋巴细胞数高于TPN组;TEN组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低于TP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而言,肠内营养的疗效总体优于肠外营养,且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食管癌患者围术期不同时期营养状态与相关因素。方法 60 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术前和术后12天进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于术前、术后7 天和12 天监测患者的体质指数、上臂围、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 褶厚度,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并比较不同时期各 指标的差异,分析术前和术后 12 天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术前 PG-SGA 评分:营养良好(PG-SGA 0~1 分)的患者 2 例( 3.3%),可疑营养不良(PG-SGA 2~3分)的患者11例( 18.3%),中度营养不良(PG-SGA 4~8分)的患者31例( 51.7%), 重度营养不良(PG-SGA ≥ 9 分)的患者16 例(26.7%);术后12 天 PG-SGA 评分:营养良好(PG-SGA 0~1 分)的患者 0例(0.0%),可疑营养不良(PG-SGA 2~3分)的患者0例(0.0%),中度营养不良(PG-SGA 4~8分)的患者6例(10.0%), 重度营养不良(PG-SGA ≥ 9 分)的患者 54 例(90.0%)。与术前相比,术后 12 天 PG-SGA 评分显著增加(P < 0.01); 与术前相比,术后7天和术后12天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有明显下降(P<0.01),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有所上升(P < 0.01);与术后7 天相比,术后12 天总蛋白、球蛋白明显上升(P < 0.05,P < 0.01),白蛋 白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术前相比,术后7 天和12 天体质指数均下降,特别是术后7 天下降明显 (P < 0.05),术后 7 天和 12 天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有下降,尤其术后 12 天下降较明显(P < 0.05);术前 PGSGA 评分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呈明显负相关(P < 0.01),术后12 天 PG-SGA 评分与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呈明 显负相关(P < 0.05,P < 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均存在营养不良,且术后营养不良风险增加,而术后早期 给予肠内营养,可逐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但想恢复至术前水平,出院后的家庭营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围术期营养治疗在脑膜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行脑膜瘤切除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对照组33例,试验组采用规范的围术期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观察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炎症指标差异及住院日、住院费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值分别为8.450、18.647。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随时间的变化不同;试验组术后第3天空腹血糖、术后第3/5/8天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低,术后第1天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13.63±3.82)d vs(16.58±6.60)d和抗生素费用(2,923±562.83)元vs(431.37±104.74)元,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营养治疗对维持脑膜瘤患者术后血糖稳定、负氮平衡、预防炎症反应和缩短住院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大多数营养不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禁食使机体营养不良加重,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发生 率、死亡率明显上升。本文探究围手术期 EN 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我院接受 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EN 组和PN 组,前者完成40 例,后者完成39 例。EN 组患者从术前5 天开始,在正常饮食基 础上加服肠内营养(瑞能)600ml/d,术后 24小时内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或鼻肠管滴注肠内营养液。 PN组患者术前5天开始, 在正常饮食基础上加用PN(能量为750kcal/d),术后常规静脉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 白变化,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排便恢复时间,感染、吻合口瘘发生例数,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结果  EN 组肛门排气恢复 时间和排便恢复时间比 PN 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前后 EN 组的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计数降低 值比PN 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N 组术后感染、吻合口瘘发生例数比PN 组少,但腹胀发生例数多。结 论  围手术期 EN 优于 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转归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也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三类高发病率的妇科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由于肿瘤代谢异常,以及肿瘤本身或其所产生的腹水对消化道的压迫引起进食减少,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营养问题,围术期妇科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其临床结局,20%的妇科肿瘤患者死亡原因与营养不良直接相关。本文通过在Pubmed、Embase以及CNKI等数据库检索围术期妇科肿瘤患者营养相关研究文献,对目前所应用的营养筛查、评估、干预方法及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常用的营 养筛查工具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微型营养评估、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营养不良筛查工具和营养风险指数。常用的营养评估量表工具包括主观整体评估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此外,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或术后早期口服喂养等营养干预方法有助于缩短围术期妇科肿瘤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加速肠道功能恢复、提升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然而,针对营养干预对生活质量以及长期生存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前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也更为普遍,虽然营养不良与不良临床结局相关,但是营养治疗在国内实行的仍不理想,尤其是在围术期,患者经常存在营养不良,导致术后感染、切口愈合延迟等并发症,增加病死率,严重影响术后恢复。因此,营养治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术期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对围术期营养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尤其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维持围术期良好的营养状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维持机体有效的代谢和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小应激,从而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的康复,改善预后。本文主要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影响、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术前术后营养治疗及营养制剂的选择几方面进行综述,以说明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术期的营养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及近期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间空军军医大学收治的8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采用传统围术期护理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快速康复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康复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康复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输液时间、术后肠内营养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康复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总淋巴细胞计数、CD4+和Ig M均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 3%,低于对照组的45. 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进行快速康复治疗,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利于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1984年1月~1995年12月,我们对72例65岁以上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进行了围术期心肺监护及处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组研究总结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2年 6月间收治的 70岁以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高龄食管癌患者 68例 ,旨在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治疗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8例 ,男 42例 ,女 2 6例 ,年龄 70岁~ 86岁 ,其中 70岁~ 75岁 52例 ,75岁~ 85岁 15例 ,年龄最大 86岁 1例。病史 1个月~ 9个月 ,平均 3 .2个月。住院时间 15天~ 96天 ,平均 2 0 .5天。合并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15例 ,肺气肿 1例 ,高血压 9例 ,冠心病 11例 ,心律失常 9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2例 ,肺心病 3例 ,糖尿病 7例 ,肝硬化 2例 ,陈旧性脑梗死 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间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遵循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围术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总费用、再次入院比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再次入院比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食管癌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西方国家以腺癌为主,亚洲地区则以鳞癌为主,我国食管癌中鳞癌患者约占95%。手术为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单纯手术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5年生存率不足30%。为了提高手术效果,国内外很多研究探索了手术联合围手术期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目前认为,在确保疗前准确分期的基础上,对于Ⅰ期及ⅡA期的患者可直接行手术治疗;对于ⅡB期及Ⅲ期的患者可行新辅助化疗或同步放化疗后进行手术。关于术后辅助治疗,目前尚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研究已初步证实术后辅助治疗的有效性。此外,围手术期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及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因子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食管癌术后康复期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命质量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方法 以四川省肿瘤专科医院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运用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进行营养评估,采用肿瘤生命质量测评量表和食管癌患者补充量表进行生命质量评定。结果 食管癌患者术后随时间的延长营养不良发生率由73.4%下降至33.5%。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在各评估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领域和症状领域在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营养状态与躯体、角色、情绪及社会功能呈负相关(P<0.05),与吞咽困难、进食、反流、梗阻、食欲减退、咳嗽症状呈正相关(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1个月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命质量较差,随时间推移逐渐好转。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营养状况及生命质量的变化特点,制定规范化和个体化的延续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在围术期行中西医结合肠内营养支持(EN)的效果。方法9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瑞素营养液、瑞素营养液+扶正解毒冲剂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情况、T细胞亚群变化、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与费用、消化道反应等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术后1、2周,观察组患者CD4^+、CD8^+、CD4^+/CD8^+均已回归正常水平,其中CD3^+、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消化道反应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在围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EN能够使机体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增强免疫功能,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围术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测定并分析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及淋巴细胞所占比例(L%),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外周血1gG、NK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CD3/DR、CD8/CD38。结果:手术后WBC与术前相仿,L%明显下降(P<0.01);手术后第10天NK上升(P<0.01),CD3、CD4、CD8均较术前下降(P<0.01),术后第5-10天恢复到术前水平;IgG术后即开始持续性下降,至术后第5、10天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胸部手术在术后1周左右对肺癌病人免疫功能有相当大的负面作用,围术期免疫保护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29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对照组不给予;观察肺栓塞、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肺栓塞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心源性猝死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食管癌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是安全的,可降低肺动脉栓塞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肿瘤患者营养管理系统探索多学科团队在食管癌放化疗治疗中营养管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食管癌住院患者 101 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 50 例和干预组 51 例。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建立以护理人员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MDT),基于肿瘤患者 营养管理系统构建“入院评估—结果评定—营养干预—治疗监护—营养随访”的营养管理流程对患者进行营养管理。 比较两 组患者的临床营养指标和临床结局,并进行“成本-效果比(C/ E)”分析。 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总蛋白、白蛋白、 前白蛋白变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干预组肿瘤放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干预组肿瘤患 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干预组患者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显 著低于对照组(P<0. 05)。 干预组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干预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的 C/ E 分别 为 262. 7 和 498. 6。 干预组和对照组生命质量评价的 C/ E 分别为 245. 5 和 353. 9,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基于肿瘤患者营养管理系统下多学科团队对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期间营养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住院费 用,减少放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 C/ E 和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围手术期不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不输血完成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182例食管癌切除术按围手术期有无输血分为输血组(93例)和不输血组(89例),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 不输血组与输血组比较,手术前后外周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肿瘤复发率及3,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食管癌围手术期不输血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