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检测IGF-Ⅱ、IGF-ⅠR、IGFBP-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炎性息肉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IGF-Ⅱ、IGF-ⅠR、IGFBP3的表达情况。结果:1)IGF-Ⅱ、IGF-ⅠR、IGFBP-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结直肠腺瘤、炎性息肉和正常组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IGF-Ⅱ、IGF-ⅠR、IGFBP-3在炎性息肉和管状腺瘤、混合型腺瘤及绒毛状腺瘤中表达阳性率依次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GF-Ⅱ、IGF-ⅠR、IGFBP-3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有无饮酒史及肿瘤家族史等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IGF-Ⅱ、IGF-ⅠR、IGFBP-3间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GF-Ⅱ、IGF-ⅠR、IGFBP-3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nsulin resistance exist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A total of 135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ere included as the study group, and 120 healthy subjects were included as the control group. Height,weight,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recorde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triglycerides,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and insulin were measured.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nHOMA-IR) was calculated. Results The lnHOMA-IR was 0.84±0.38 in the study group and 0.42±0.08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was 34.1%(46/135) in the study group and 22.5%(27/12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groups according to metabolic syndrome (0.98±0.41 vs. 0.74±0.22,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and tumor differentiation, depth of invasi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distant metastasis, and TNM staging(P>0.05). Conclusion Insulin resistance exists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nd it is possibly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he tumor.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135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选择同期进行查体的1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抽空腹血测量血糖、三酰甘油、HDL-C和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lnHOMA-IR).结果 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0.84±0.38和0.42±0.08,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4.1%(46/135)和22.5%(27/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代谢综合征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0.98±0.41和0.74±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原因可能与代谢综合征及肿瘤本身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Ⅱ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在中国患者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Ⅰ、IGF-Ⅱ和IGF-1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实验所得数据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直接概率法和四格表x2检验,当n>40 fH有1≤T<5时,用校正的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标准.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分析免疫组化结果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IGF-Ⅰ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67%(8/30)、65.12%(28/43)(P<0.05);IGF-Ⅱ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67%(11/30)、72.09%(31/43)(P<0.05);IGF-I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3.33%(13/30)、79.07%(34/43)(P<0.05).结论 IGF-Ⅰ、IGF-Ⅱ和IGF-ⅠR与前列腺癌的发生相关,IGF-Ⅰ、IGF-Ⅱ与前列腺癌的发展呈正相关,IGF-ⅠR与前列腺癌的发展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胆囊切除可造成肠道菌群、胆汁酸的变化.而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术后结直肠癌发病对患者影响较大.胆固醇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肠道菌群功能多样;胆汁酸功能复杂,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在机体生理、病理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胆囊切除术后胆固醇代谢、肠道胆汁酸和肠道菌群改变及结直...  相似文献   

6.
正大量研究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虽然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在不断的增加,但其病死率仍呈上升趋势。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资料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病死率2005年比1991年增加70.7%,年均增加4.71%,我国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5.0/10万和9.7/10万,病死率分别为8.6/10万和5.4/10万[1],所以关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研究成为热点。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Ⅱ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从1975年开始结直肠癌发病率就开始快速增长,全球每年约有50万新发病例,结直肠癌发病率占男性癌症发病率的10.1%,占女性癌症发病率的9.4%,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394,000人死于结直肠癌[1].最新资料统计,结直肠癌发病率在男性癌症患者中位居第三,在女性癌症患者中位居第二.2008年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20万个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及608700个死亡病例[2].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和北美洲发病率最高,亚洲、非洲和一些医疗资源丰富的西方国家发病率较低,在一些医疗基础设施和卫生资源缺乏的国家,发病率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8.
内脏脂肪组织比皮下脂肪组织有更高的代谢活性,促进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可视为一个内分泌和旁分泌器官。大量的内脏脂肪组织阻挡手术视野,促进胰岛素抵抗和炎症通路,直接或间接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时间以及辅助治疗疗效。外科医生通过健康体检和术前检查评估内脏脂肪组织数量,有助于向病人提供更适合的预防建议、手术规划以及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之一,胰岛素抵抗(IR)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IR不仅影响PCOS患者的生殖功能,还增加PCOS患者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本文主要从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对PCOS患者发生IR的机制,IR对PCOS患者的卵巢功能、子宫内膜及代谢...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发病率在全球各种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据估计全球年发病率至少为875 000人,美国每年大约有145 000个新发病例[1].结直肠癌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时的分期:DUKE A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90%,而DUKE D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5%.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就全球而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上升趋势。据报道,美国2008年结直肠癌新增病例数为14.9万人,并有5万例患者死于结直肠癌相关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所有肿瘤的第3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部分城市如上海、广州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已上升至第3位。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是多种疾病如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发病的关键环节。研究显示,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1RA)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效应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我们就AngⅡ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6月6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TS组和非FTS组,各31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和手术并发症。术前(T_0),术后第1、3、7天(T_1、T_3、T_7)4个时点检测2组胰岛素抵抗及炎性反应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FTS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显著短于非FTS组(t=3.088,P=0.003;t=4.227,P=0.000),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非FTS组(t=3.937,P=0.000;t=3.478,P=0.003),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267,P=0.605)。2组患者T_1、T_3时点上述炎性指标和IR指标均较T0时点明显升高(P均0.05);在T_1、T_3时点,与FTS组比较,非FTS组IL-6、CRP、TNF-α、FINS和HOMA-IR升高更明显(P0.05),血FBG升高不明显(T_1:t=0.870,P=0.388;T_3:t=0.870,P=0.388)。2组患者T_7时点IL-6和TNF-α基本恢复到T0时点水平(P均0.05),CRP、FBG、FINS和HOMA-IR值仍高于T_0水平(P均0.05);FTS组患者T_7时点血IL-6、TNF-α、FBG、FINS和HOMA-IR值与非FT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CRP明显低于非FTS组(t=-4.527,P=0.000)。结论 FTS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可促进患者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减轻应激反应,降低术后IR,有效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IGF-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系。方法受试者101例,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IGF-Ⅱ和骨密度。按糖尿病病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病程<10年组、病程≥10年组;根据糖尿病肾病病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组、肾病病程<10年组、肾病病程≥10年组;根据骨密度结果将所有受试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骨量减低组、骨质疏松组。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病程<10年组及糖尿病病程≥10年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IGF-Ⅱ水平下降;随着骨密度的降低,IGF-Ⅱ水平下降;糖尿病患者中随着骨密度的降低,IGF-Ⅱ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2型糖尿病无关系,与血糖控制好坏无关。IGF-Ⅱ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IGF-Ⅱ的下降参与了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