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和合成补片在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收治的6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分析选择应用生物补片或合成补片完成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加胃底折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使用生物补片和合成补片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HH)补片修补术以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已成为治疗HH的主要手术方法。腹腔镜下的补片放置及固定技术仍然是一个难点。本研究介绍一种新式的HH补片放置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HH补片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采用“对位对线”的补片放置方法。结果 全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2±27)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2.2)d,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7例,其中5例2周后缓解,2例手术后4周仍诉有吞咽困难,予以胃镜下行球囊扩张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手术后尿潴留2例,予以留置尿管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术后腹腔出血1例,予以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止血;术后肠梗阻2例,予以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中位时间为26个月,其中14例(11.7%)失访。随访患者中有5例诉临床症状与手术前相比未得到明显改善,其余患者诉临床症状得到完全改善或部分改善。所有随访病例均无确切依据的解剖学复发。所有随访病例未发现补片相关并发症如补片移位、感染、补片侵蚀食管以及大血管等。结论 腹腔镜HH补片修补术中采用“对位对线”的补片放置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此方法操作简单容易实施,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腹股沟疝实验模型,对比不同类型的疝修补网片对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8.5±0.3)周,体质量(230±35)g。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NC组)、假手术组(SO组)、轻型聚丙烯补片组(LWPP组)、重型聚丙烯补片组(HWPP组)和复合补片组(CM组)。NC组仅给予腹腔麻醉后下腹部脱毛处理,SO组仅分离右侧腹股沟区输精管后逐层缝合切口,而后3组分别实施右侧腹股沟区手术分离输精管,而后用各自相对应补片包绕输精管。术后3个月采集标本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补片对大鼠睾丸、精子和输精管的影响。结果CM组与周围组织及精索轻度粘连,对睾丸输精管损伤较小,生殖细胞质量下降不明显。LWPP和HWPP组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对睾丸输精管损伤严重,生殖细胞质量下降明显,生殖功能受到影响,材质相同的聚丙烯补片中,LWPP的影响程度明显小于HWPP。5组精子活率、a+b级精子、摆动性、线性度、前向性及直线运动精子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O组、CM组、LWPP组及HWPP组精子活率及a+b级精子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WPP组及HWPP组精子活率及a+b级精子与S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WPP组与HWPP组精子活率及a+b级精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大鼠精子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大鼠精子密度、直线速度、曲线速度及鞭打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组、CM组、LWPP组及HWPP组精子密度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WPP组及HWPP组精子密度与S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WPP组与HWPP组精子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大鼠输精管管壁变化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5组大鼠输精管腔内皱襞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疝补片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不同,轻量型大网孔补片对生殖功能造成的影响比重量型小网孔补片造成的影响小。CM组较LWPP组和HWPP组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小,造成的损伤轻。建议对需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且有生育要求者,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可推荐使用复合补片。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腹壁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全球每年有200万例左右的腹壁疝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优势明显。然而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与腹腔镜下腹膜外补片修补术(ESR)这两种腔镜术式的优缺点及疗效如何,尚无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ESR与IPOM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壁疝的近远期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湖南省11家医疗机构收治的157例行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4例行ESR(ESR组),33例行IPOM(IPOM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术后近远期效果。结果 全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或围术期死亡病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BMI、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例疝环横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疝环闭合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网片固定方式ESR组以自固定和缝线固定为主(91.1%),而IPOM组以钉枪固定为主(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IPOM组(2.4±0.8 vs. 2.8±1.0,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IPOM组(21 001元vs. 38 437元,P<0.05)。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10.3个月,ESR组无复发病例,IPOM组2例复发(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R是湖南地区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的主流术式之一。由于固定方式和网片选择的不同,ESR较之IPOM而言,术后疼痛更轻微、费用更低、复发率更低,且并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切口疝的微创修补理念在疝外科界已经形成共识,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腔镜下的补片固定技术仍然是一个难点。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新式的切口疝补片固定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120例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手术(IPO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的补片固定方式采用“对位对线”补片固定法(观察组),另60例采用传统疝钉双圈固定方法(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以及经济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病程以及疝环最大缺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平均补片固定时间短于对照组(35.5 min vs. 47.7 min,P<0.05),平均疝钉固定数量少于对照组(36.6枚 vs. 44.2枚,P<0.05),平均术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2分 vs. 4.6分,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3.9万元 vs. 4.8万元,P<0.05)。两组患者在血清肿、补片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26.3个月与25.8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切口疝复发率(1.7% vs. 5.0%,P=0.61)及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7% vs. 8.3%,P=1.00)。结论 “对位对线”补片固定法可缩短补片固定时间,减少疝钉使用数量,节约住院费用,并且可降低切口疝术后早期疼痛的发生,该方法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固定补片临床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自固定补片应用于Lichtenstein术41例,观察41例患者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0±16)min;出血量(15±4)ml;术后负压引流(30.8±14.7)ml;住院时间(3±2)d。术后切口血清肿1例;随访3∽12个月,无术后感染和复发。术后轻度慢性术区疼痛3例,3个月后自愈。结论自固定补片应用于Lichtenstein术,术式方便,术后并发症率较低,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Litchenstein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24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12例,对自固定补片疝修补组(试验组)与普通聚丙烯补片疝修补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术后疼痛VA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4、8、12h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2、1.451、1.402,P=0.059、0.079、0.094),但术后24h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且术后1个月时有更好的舒适感(t=2.793、1.856,P=0.009、0.040);试验组手术时间(29±5)min,对照组手术时间(36±7)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6,P=0.034);随访2~17个月,二组均无出现并发症及复发。结论在Litchenstein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自固定补片相比普通聚丙烯补片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手术安全,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8.
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中补片不固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中补片不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50只SD大鼠建立疝缺损(3cm2)模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使用聚丙烯补片(12 cm2)采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进行修复。甲组为补片固定组,乙组为补片不固定组。大鼠于术后不同时间分批处死,记录补片的挛缩度、腹壁抗张强度以及组织细胞学变化。结果所有大鼠术后腹腔均无粘连。2组大鼠在术后7 d、14 d、30 d、60 d和90 d补片的挛缩度分别为6.7%±1.3%vs 7.3%±1.5%、12.3%±1.3%vs 12.4%±1.6%、14.0%±2.0%vs 14.5%±1.3%、17.4%±2.1%vs 18.4%±1.5%和18.9%±2.2%vs19.5%±2.6%(P>0.05);2组大鼠的腹壁抗张强度分别为(288.4±8.4)mm Hg vs(286.6±10.2)mm Hg、(300.4±11.2)mm Hg vs(298.8±11.4)mm Hg、(305.0±11.7)mm Hg vs(303.3±16.1)mm Hg、(309.0±10.8)mm Hg vs(307.6±8.9)mm Hg和(311.8±9.8)mm Hg vs(310.0±8.6)mm Hg(P>0.05);2组大鼠的组织细胞学变化一致。结论当补片面积是大鼠疝缺损的4倍以上时,不固定的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应用国产善释防粘连复合疝修补片与同类进口产品在腹外疝及腹壁缺损患者中行腹腔内的修补手术,探讨善释防粘连复合补片在腹外疝及腹壁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二组,试验组使用善释防粘连复合补片,对照组使用进口同类补片,每组各25例患者。记录二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参数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例数,通过超声检查,记录术后7d及术后3个月补片下内脏移动距离,对疝修补片的防粘连性能做出客观评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二组的近期疗效、手术前后临床参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数、近期疗效、手术前后临床参数、术后补片下内脏移动距离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善释防粘连复合补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腹外疝及腹壁缺损腹腔内修补的国产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6年7月51例行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均顺利接受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术中裂孔缝合修补后均采用补片加强固定。对无明显禁忌证患者,同时行Dor胃底折叠术。平均时间(100±15.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15.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d。术后胸痛、进食后哽噎等疝囊压迫症状明显缓解,反酸,烧心等反流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在4周内恢复正常饮食。平均随访32个月,未见裂孔疝复发及补片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食道裂孔缝合关闭后使用补片加强修补可以降低裂孔疝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ublay法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3年至2009年我院Sublay法无张力修补术治疗21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死亡病例。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60个月,平均23个月。5例(24%)有术后慢性疼痛,3例(14%)有腹壁异物感,1例(5%)术后22个月后复发,其余患者随访至今未出现复发,但有3例(14%)出现手术修补区域的局部膨出。结论Sublay法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腔内脏器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最为牢固的修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研究李金斯坦术、腹膜前间隙术以及双层补片修补术3种不同术式无张力修补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通外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38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施行李金斯坦术154例,施行腹膜前间隙术186例,施行双层补片修补术98例,比较分析三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三组手术方法术后复发率均较低,分别为0.65%、0.54%、0,且在术后复发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前间隙术组在术后异物感及疼痛感上轻于其他两组,而双层补片修补术组在费用上要高于其他两组2000元左右(P<0.05).结论 腹膜前间隙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性价比高且术后疼痛小的良好术式,可作为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自固定补片与缝合补片在Lichtenstein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2019年1月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自固定补片与缝合补片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学软件进行效应量的合并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RCT共3 904例患者,其中自固定补片组1 930例,缝合补片组1 9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缝合补片组比较,自固定补片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MD=-5.31,95%CI=-8.11~-2.51,P=0.000 2),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RR=0.46,95%CI=0.26~0.81,P=0.007),但术后疝复发率较高(RR=1.67,95%CI=1.12~2.48,P=0.01)。两组患者的术后慢性腹股沟区疼痛发生率、术区异物感发生率、血肿发生率、血清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缝合补片在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中应用效果相比,自固定补片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优势,但术后短期(1年内)疝复发率可能升高,但该结论仍需更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用胶粘合、钉枪钉合及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疗效差别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对北京市垂杨柳医院90例初发腹股沟疝患者进行TAPP手术治疗。术中分别采用医用胶粘合、钉枪钉合及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每组患者30例。术后随访6~12个月。 结果各组患者均无复发,医用胶粘合组术后局部血清肿0例,钉枪钉合组1例,可吸收线缝合组1例;医用胶粘合组术后未发生慢性疼痛,钉枪钉合组1例,可吸收线缝合组1例。医用胶粘合、钉枪钉合及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各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7.5±7.3)min、(36.4±6.5)min,及(69.2±6.6)min,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胶粘合、钉枪钉合及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1±0.7)d、(3.2±0.6)d及(3.2±0.7)d,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钉枪钉合组住院费用[(13 325±645)元]显著高于医用胶组[(9629±646)元]及可吸收线缝合组[(9617±429)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胶粘合组住院费用与可吸收线缝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3、5、7、14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钉枪钉合组及可吸收线缝合组显著高于医用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线缝合组与可吸收线缝合组术后1 d、7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5 d、14 d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PP术中各种补片固定方法均安全有效,均未有补片移位甚至导致复发发生;钉枪钉合是手术时间最短的固定方法;医用胶粘合及可吸收线缝合固定相对便宜;医用胶粘合可减低术后疼痛和减低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闭孔疝是临床较为罕见的腹外疝,老年女性由于盆底松弛等特点,易罹患此病。由于闭孔疝的疝环狭小缺乏弹性,患者多因嵌顿造成的急腹症就诊,一般在肠梗阻手术时发现。彻底缝闭半坚硬的疝环有一定困难,故疝易复发,再手术率高,使用修补材料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本文中笔者通过回顾收治的闭孔疝病例,分析总结闭孔疝的疾病特点及临床诊治方面经验体会,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9年6月—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和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收治的10例闭孔疝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 ~86岁,中位年龄(70.7±11.8)岁。所有患者术前接受腹盆腔CT扫描检查,发现2例左侧闭孔疝,8例右侧闭孔疝。术中证实嵌顿疝内容物中肠管8例,大网膜1例,腹膜外脂肪1例。全组病例中未有无张力修补的绝对禁忌患者,结合腹腔污染情况,2例使用生物补片,其余8例患者使用聚丙烯补片。6例完全在腔镜下完成,1例在腔镜下疝修补完成后观察肠管活力恢复欠佳中转开腹行肠切除,1例腔镜探查后中转开腹行肠切除及疝修补,2例患者腔镜不耐受直接行开腹探查并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75.5 min。术后1例患者死于围术期内科疾病合并症,其余患者顺利出院,住院时间3~28 d。术后6、12、18个月随访,均无复发及补片相关感染。结论 闭孔疝发病率低,起病隐匿容易发生嵌顿。腹盆腔CT扫描对此病诊断有较高价值。使用补片修补并恰当地固定有助于降低复发率。腹腔污染的情况下使用合成补片一期修补具有可行性,污染较重时生物补片更具优势。修补区域严重感染,应放弃使用补片修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