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麦芽糊精果糖液对胃癌患者胰岛素抵抗、菌群多样性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100例需要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术前禁食8~12 h,禁饮2 h,试验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术前干预(术前10 h服用麦芽糊精果糖液,手术麻醉前2 h给予麦芽糊精果糖液)。比较两组术后1周手术资料、血糖相关指标、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肠道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周,试验组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对照组(t=9.017,t=33.522,t=3.216;P<0.01,P<0.01,P=0.002);术后1周,试验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大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2.720,t=6.540,t=3.344,t=3.578;P=0.008,P<0.01,P=0.001,P=0.001),两组患者手术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及外周血miR-155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炎性介质及血清miR-155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加数量,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减少数量,血清CRP、IL-6、IL-17、TNF-α、miR-155降低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生活质量量表(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急性胰腺炎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血清miR-155水平,缓解炎性反应,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聚肽强化麦芽糊精果糖液对胃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1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和综合干预措施;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及术后加服12.5%麦芽糊精果糖饮品及鸡蛋膜活性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术中补液总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和减少(P<0.05)。联合组术后7d的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相比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调查(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除认知功能领域外联合组的EORTC QLQ-C30其他各项目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加速康复外科杂志联合低聚肽强化干预能增加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能量及氮储备,改善其围术期主观感受和短期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强化左旋肉碱和牛磺酸的新型肠内营养配方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为新型营养配方的研制提供临床实践依据。方法 筛选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收治的拟行化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添加左旋肉碱和牛磺酸的新型肠内营养配方、对照组给予常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配方,服用方法均为每日3次,每次50 g,持续12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营养状况以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最终83例患者纳入试验组,8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体质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更高,体质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评分更低,营养状况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细胞不良反应分级低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更小、恶性呕吐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左旋肉碱和牛磺酸的新型肠内营养配方可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有利于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家庭肠内营养(HEN)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对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营养状况及癌因性疲乏的作用。 方法 选 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9 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住院部放疗的 80 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 80 例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试验组行 HEN 联合益生菌治疗方案,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支持。 观察两组 营养指数、肠道菌群、癌因性疲乏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营养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 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肠杆菌、肠球菌及拟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试验组疲乏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试验组患者发生肺 部、泌尿系统、伤口或导管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HEN 联合益生菌可以提升食管癌患者放 疗后的营养水平,利于肠道菌群恢复,且不增加患者不适感,感染性并发症少,进而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阿帕替尼是目前首个治疗晚期化疗耐药胃癌患者的有效口服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该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肠内营养对晚期胃癌患者使用阿帕替尼治疗后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免疫肠内营养)和对照组(普通饮食指导)各54例,观察组给与免疫肠内营养剂(瑞能,华瑞制药公司,200ml/瓶)联合阿帕替尼,对照组给与普通饮食营养指导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前后进行营养和代谢指标、治疗不良反应、疗效以及院内感染率的观察,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营养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两周期的阿帕替尼治疗后,观察组的PG-SGA、BMI、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期治疗后,观察组的BMI、ALB、P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对照组的BMI、Hb、ALB、PA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在阿帕替尼药物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中乏力、骨髓抑制、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抗血管生成治疗期间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以显著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有效减轻治疗相关消化道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下术前禁食方式对择期手术的胃癌患者安全性、舒适度、术后胰岛素抵抗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择期手术的胃癌患者,采用方便抽样法将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间选取的46例患者纳入试验组,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间选取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和主观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胃液残留、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患者总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1天,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稳态模式评估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升高,且对照组升高更显著,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而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前30分钟,试验组患者主观舒适度中口渴和饥饿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术后第一天主观舒适度中恶心、疲劳和术后第三天时腹胀较对照组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下术前禁食方法安全可行,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前术后舒适度和术后胰岛素抵抗,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日常家庭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0例全胃切除术患者,按抽签分组法分为试验组20例(患者出院后仍保留鼻空肠营养管4周)和对照组20例(患者出院时即拔除鼻空肠营养管)。观察患者出院后4周的营养摄入量、营养参数、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结果出院后4周,对照组患者体重下降较试验组更多,试验组患者右手握力大于对照组,且血浆总蛋白、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上臂肌围、血浆白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ORTC QLQ-C30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示,试验组的整体健康状态、情绪功能优于对照组,症状量表中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及疲劳症状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但在腹泻及医疗费用中,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睡眠障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实施家庭肠内营养不仅能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安全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护理模式结合早期肠内营养疗法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府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纽曼系统护理模式结合早期肠内营养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便、排气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腹胀情况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便、排气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d和2d的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3d两组腹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优良率为56. 2%,高于对照组的30.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纽曼系统护理模式结合早期肠内营养疗法可较好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肠胃功能,有效降低腹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胃癌切除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于术后第1~8 d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华瑞公司),对照组使用常规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华瑞公司).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和TRF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IgG和IgA水平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和CD4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患者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术后炎性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力,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给予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2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差异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重、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总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CD4水平、CD8水平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痛、食欲不振、恶心、进食哽咽、腹胀、黑便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化疗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水平,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以及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胃癌手术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于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外营养,观察组于术后24h起进行肠内营养.比较2组排气和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检测2组腹胀发生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2组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生长激素(GH)水平.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排便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和48 h观察组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优良率为53.33%,对照组为28.8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观察组患者血清PA、ALB和G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细化营养支持结合纽曼系统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间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收治的148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结合纽曼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状况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6%,低于对照组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总满意度为97.0%,高于对照组的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结合纽曼系统护理有利于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方案在胃癌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个体化护理模式的胃癌患者55例为观察组,选取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胃癌患者55例为对照组.术前及营养支持结束后测量患者的体重、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等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IgG、IgA、IgM).实施个体化护理前后,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ALB、TRF和PAB水平均较本组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两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IgG、IgA、IgM、CD4+、CD8+和CD4+/CD8+水平均较本组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两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仪表仪容、住院环境、医护措施和巡视病情及应急处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个体化护理方案实施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病室管理、护理书写、重患者护理、急救管理、消毒隔离和药品管理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模式在胃癌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主要效果体现在提高了环境整洁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培养了良好的工作作风,提高了优质服务,加强和深化了安全预警意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均接受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结果系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感染及胃肠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3%、5.1%、5.1%和5.1%,对照组分别为30.8%、25.6%、23.1%和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中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康复,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价值。方法:将65例肝癌肝移植患者分为两组:25例术后给予肠外营养(PN组),40例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N组)。比较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28天感染发生率、28天死亡率及术后1、4、7天肝功能、营养状态、免疫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供肝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等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第7天,EN组较PN组TBIL、DBIL、ALT、CRP显著降低(P<005),Pab、TFN、IgA、IgM显著升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28天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28天内均无死亡病例。EN组主要并发症为腹胀、腹泻、营养导管堵塞或滑脱。结论: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EN比PN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肝细胞的修复,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显著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各免疫细胞(CD3+、CD4+、CD4+/CD8+和NK)的活性均较术前减弱(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患者各免疫细胞的活性与术前水平相近(P>0.05),对照组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和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含量分别为(25.2±5.8)g/L、(136.7±18.8)g/L和(25.5±6.0)g/L、(134.3±17.7)g/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实验组术后第7天前白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分别为(172.5±22.8)g/L、(37.6±7.7)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5.5±20.5)g/L、(31.3±7.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胃肠肿瘤患者分为术后予以肠内免疫营养疗法的观察组和行全素营养疗法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生化指标以及随访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营养干预后,观察组不仅营养状况指标而且微型营养评估法(MNA)、体重指数(BMI)、血清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G)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月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肿瘤患者术后予以肠内免疫营养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免疫性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化疗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食管癌并接受紫杉醇+顺铂(TP)化疗的83例符合研究纳排标准的患者资料.根据化疗期间采取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不同,将39例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列为肠外支持组(TPN组),44例行免疫型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