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股沟直疝经全腹膜外修补术中个体化手术方式固定假性疝囊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106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由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固定组(53例)与常规组(53例)。术后随访2年,分别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血清肿、局部异物感、阴囊肿胀、伤口感染、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发生率、术后2年疝复发率。 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血清肿及局部异物牵拉感的发生率较常规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阴囊肿胀、伤口感染、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2组均无疝复发。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固定直疝假性疝囊可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及术区异物牵拉感,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应用改良套扎法处理假性疝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2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改良套扎组(n=39)与缝合组(n=43)。对比分析两组假性疝囊处理时间、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肿、补片感染)、复发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年龄、疝环直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套扎组假性疝囊处理时间、手术时间短于缝合组,疼痛评分低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均无补片感染及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改良套扎法可有效处理直疝假性疝囊,是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直疝修补术中直疝假疝囊固定于耻骨梳韧带,以降低术后血清肿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4例腹股沟直疝患者,术前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格检查、B超,必要时结合MRI或CT检查,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例患者退出实验,最终实验组纳入38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由同一组医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直疝修补术,实验组术中将直疝假疝囊固定于耻骨梳韧带,对照组未固定,术后随访1年。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术后1年疝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1周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均无复发病例,血清肿、术后疼痛均好转。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直疝修补术中将假疝囊固定于耻骨梳韧带可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是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中补片钉合固定与医用胶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集本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施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补片钉合固定组(55 例)和医用胶固定组(50 例).观察比较二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疼痛评分、近期疝复发率.结果 二组患者均手术顺利,均无近期复发.医用胶组术后疼痛评分比钉合固定组低,但是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间术后血清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医用胶固定补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假疝囊处理的新方法,以避免术后血清肿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许昌市立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3例腹股沟直疝患者(Ⅱ型20例,Ⅲ型13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或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中采用经腹直肌悬吊假疝囊技术。在术后1 d和4 d进行疼痛评分,根据临床症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观察术后血清肿形成情况,在术后2年内随访患者疝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应用了经腹直肌悬吊假疝囊技术,手术时间为(55±9)min,术后1 d疼痛评分为(4.0±0.3)分,4 d为(2.9±0.8)分。术后所有患者无血清肿发生,在17个月的中位随访期无疝复发患者,1例患者有慢性疼痛。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经腹直肌悬吊假疝囊技术对于预防术后血清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不增加术后疝复发率及慢性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直疝修补术关闭疝环缺损的手术流程和预防术后血清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行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的80例腹股沟直疝患者资料,根据对疝环缺损的不同处理方式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术中用3-0倒刺缝线5针法缝合疝环缺损,“十”字法贯穿缝合假疝囊;对照组术中旷置假疝囊。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血清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t=5.291,P<0.001),两组间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7、-0.493,P=0.055、0.623);研究组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 22.5%,χ2=5.165,P=0.023)。结论 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倒刺线改良缝合关闭疝环缺损的方法操作简便且安全,能够有效预防血清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医用胶黏合假疝囊技术预防腹腔镜全腹膜外直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可行性。 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普一科收治的36例腹股沟直疝患者。所有患者采用TEP手术。术中直疝假疝囊均给予改良医用胶黏合预防术后血清肿。 结果36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67.5岁;体质量指数17.6~31.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6 kg/m2。其中Ⅱ型疝13例,Ⅲ型疝23例,均为单侧腹股沟直疝;其中右侧疝25例,左侧疝11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病例,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36.6~53.2 min,平均用时44.5 min,其中1例因游离弓状线外侧缘时分破腹膜,术中用3-0可吸收线缝合,因而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1~5 ml,平均3 ml;术后24~36 h下床,平均下床时间30 h;术后1~3 d出院,平均2 d;住院花费1135.42~1269.74元,平均1189.42元。术后经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估,所有患者术后1d评分为2~5分,平均3.5分。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周和2周出现血清肿,经腹股沟超声检查证实,血清肿发生率为5.56%,1例因较小,未特殊处理,随访3个月后自行消失,1例给予2次局部抽液,3个月后消失。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血清肿。 结论改良医用胶黏合假疝囊技术预防直疝TEP术后血清肿的技术,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透壁缝合法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 方法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肝胆疝外科自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手术治疗的74例直疝患者,其中Ⅰ型疝12例、Ⅱ型37例、Ⅲ型25例,62例Ⅱ型及Ⅲ型患者术中行透壁缝合法处理直疝假性疝囊。 结果7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Ⅰ型疝手术时间为(38.42±2.81)min,出血量为(4.42±2.31)ml,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2.83±1.19)分,7 d VAS(1.00±0.85)分;Ⅱ型手术时间为(44.49±3.25)min,出血量为(7.00±1.75)ml,术后1 d VAS(2.84±1.21)分,7 d VAS(1.08±0.83)分;Ⅲ型手术时间为(50.64±3.35)min,出血量为(5.92±2.60)ml,1 d VAS(2.84±1.18)分,7 d VAS(0.92±0.86)分。术后随访期无血清肿发生、无睾丸肿胀疼痛、无性生活障碍、无疝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出现。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透壁缝合法处理直疝假性疝囊对于预防术后血清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技术,不增加术后疝复发率及慢性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倒刺线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就收治的54名腹股沟直疝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倒刺线缝合组和对照组(假性疝囊旷置)。主要结果是比较术后7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腹股沟区域的超声血清肿数量和体积。次要结果包括总手术时间、术后急性疼痛、慢性疼痛、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5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学特征无显著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疝类型、疝缺损大小、手术方式和随访时间。倒刺线缝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55.13 min vs. 41.15 min;P<0.001)。然而与对照组相比,倒刺线缝合组术后7天、1个月出现血清肿的患者明显减少(分别P<0.001和P=0.05)。两组3个月及6个月血清肿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天和1个月,倒刺线缝合组超声血清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和P<0.01)。两组急性疼痛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慢性疼痛、早期复发或其他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TAPP)术中直疝缺损处腹横筋膜固定对预防术后血清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5—2021-12永泰县医院外科行TAPP术的127例男性原发性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固定组(72例)术中将直疝缺损处的腹横筋膜固定于腹直肌下缘或耻骨梳韧带或陷窝韧带;未固定组(55例)术中未关闭直疝缺损,未行腹横筋膜固定。观察2组术后第7 d的血清肿积液量,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肿发生情况。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术后慢性疼痛、疝复发情况。结果 固定组术后7 d的血清肿积液量低于未固定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未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术后慢性疼痛并发症及疝复发病例。进一步对固定组中按疝钉固定和缝合固定分组,疝钉固定亚组的手术时间短于缝合固定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亚组术后第7天的血清肿积液量,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血清肿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有效预防及减少术后血清肿提供必要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BMI、疝类型(斜疝、直疝、股疝)、疝一般情况(疝囊大小、双侧疝、阴囊疝、难复性疝、嵌顿疝)、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补片、疝囊处理方式、补片固定方式及血清肿等,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对数似然比检验)与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引起术后血清肿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直疝(P=0.011)、胶水固定补片(P=0.006)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直疝(OR值1.873,95%可信区间1.038~3.380)、胶水固定补片(OR值为1.514,95%可信区间1.019~2.251)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疝及胶水固定补片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推荐减少胶水固定补片,消灭直疝假性疝囊形成的残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术中残端疝囊处理方式对术后血清肿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28例男性原发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患者行TAPP,术中疝囊剥离及横断后将残端缝合固定于腹直肌下缘,设为试验组;患者行TAPP,术中疝囊剥离及横断后将残端游离于腹腔,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血清肿、切口感染、慢性疼痛、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男性患者128例;平均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47~74岁。128例患者中,试验组60例,对照组68例。(1)手术情况: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02±34)min和(97±30)min,住院费用分别为(12813±2390)元和(12125±2205)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07,1.685,P>0.05)。(2)随访情况:1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发生血清肿分别为8例和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2,P>0.05)。试验组术后发生血清肿患者抽液量为20 mL(4~31 mL),对照组术后发生血清肿患者抽液量为43 mL(23~98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3,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血清肿患者术后3个月均无切口感染、慢性疼痛、疝复发。结论TAPP术中疝囊横断后将残端缝合固定于腹直肌下缘和将残端游离于腹腔均能有效修补腹股沟斜疝。疝囊横断后将残端缝合固定于腹直肌下缘可减少术后血清肿抽液量。  相似文献   

13.
正李健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血清肿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于直疝,观点较为一致,术中将腹横筋膜(假性疝囊)反向牵拉固定或套扎,即可显著降低血清肿的发生率。而对于斜疝,则有不同的争论,焦点问题是疝囊需要完整剥离还是可以离断。2011年,国际内镜疝协会(IEHS)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治疗指南》中公布的证据显示:完整剥离疝囊可以降低慢性血清肿的发生率(5级证据);2015年,证据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采用医用胶与钉合固定补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中文数据库,时间限定为2018年10月前。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共986例患者,其中医用胶组491例,钉合固定组4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钉合固定组相比,医用胶组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低(MD=-0.99,95%CI=-1.58~-0.41,P<0.001),术后VAS较低(MD=-1.71,95%CI=-1.84~-1.57,P<0.00001),术后麻木或异物感较少(OR=0.23,95%CI=0.07~0.75,P<0.05)。两组术后血清肿(OR=1.77,95%CI=0.99~3.16,P=0.05)、术后感染(OR=1.77,95%CI=0.51~6.19,P>0.05)、术后尿潴留(OR=0.69,95%CI=0.20~2.32,P>0.0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采用医用胶固定补片,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后VAS评分、麻木或异物感优于钉合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中不同补片固定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开展的142例(178例次)TAPP的病例,依据术中补片固定方式分为钉合组(67例,86例次)与负压吸引组(75例,92例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2~21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钉合组单侧手术时间平均(56.4±16.27)min,术后平均住院(3.43±0.52)d,住院费用平均(14 837±1 568)元,术后1例复发,复发率1.49%(1/67)。负压吸引组手术时间平均(51.3±14.67)min,术后平均住院(3.51±0.58)d,住院费用平均(11 714±726)元,术后无复发病例。两组在复发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费用负压吸引组明显低于钉合组(P<0.05)。钉合组术后前三位并发症依次为阴囊气肿(10.45%)、阴囊血清肿(5.97%)与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4.48%);负压吸引组术后前三位并发症依次为阴囊血清肿(4.00%)、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2.67%)、阴囊气肿(1.33%)与尿潴留(1.33%)。负压吸引组阴囊气肿发生率明显低于钉合组(P<0.05),其他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术中使用钉合法与负压吸引法固定补片均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负压吸引法固定补片可节省住院费用,降低术后阴囊气肿发生率,是TAPP术中更经济有效的补片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免钉合双网片交叠法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6例(31例次)腹股沟疝患者行免钉合双网片交叠法腹腔镜TEP手术的临床资料。单侧疝23例,双侧疝3例;其中,斜疝23例次,直疝4例次,股疝3例次,复合疝1例次。根据术前术中测量的数值个体化裁剪网片。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单侧疝平均手术时间是(82±12.2)min,术中疝囊或腹膜分破4例,平均出血量(17±4.5)m L;术后未应用镇痛剂,无阴囊血清肿,1例并发腹股沟区血清肿;术后住院2~4 d。随访患者3~24个月,均无复发、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及异物不适感。结论:免钉合双网片交叠法腹腔镜TEP手术安全可行、手术费用低。个体化裁剪的网片能够更加确切覆盖肌耻骨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用胶粘合、钉枪钉合及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疗效差别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对北京市垂杨柳医院90例初发腹股沟疝患者进行TAPP手术治疗。术中分别采用医用胶粘合、钉枪钉合及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每组患者30例。术后随访6~12个月。 结果各组患者均无复发,医用胶粘合组术后局部血清肿0例,钉枪钉合组1例,可吸收线缝合组1例;医用胶粘合组术后未发生慢性疼痛,钉枪钉合组1例,可吸收线缝合组1例。医用胶粘合、钉枪钉合及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各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7.5±7.3)min、(36.4±6.5)min,及(69.2±6.6)min,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胶粘合、钉枪钉合及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1±0.7)d、(3.2±0.6)d及(3.2±0.7)d,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钉枪钉合组住院费用[(13 325±645)元]显著高于医用胶组[(9629±646)元]及可吸收线缝合组[(9617±429)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胶粘合组住院费用与可吸收线缝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3、5、7、14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钉枪钉合组及可吸收线缝合组显著高于医用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线缝合组与可吸收线缝合组术后1 d、7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5 d、14 d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PP术中各种补片固定方法均安全有效,均未有补片移位甚至导致复发发生;钉枪钉合是手术时间最短的固定方法;医用胶粘合及可吸收线缝合固定相对便宜;医用胶粘合可减低术后疼痛和减低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一种使用长针头和普理灵线即可完成的经腹白线穿刺假疝囊固定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或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手术并被纳入本研究腹股沟疝患者45例。完成疝囊分离后,放置补片之前,在耻骨联合上方2~4cm的位置,经腹白线穿刺置入长针头半环状套线并穿刺入假疝囊,退出针头后于同一穿刺点经不同针道再次置入长针头及套线,穿过原半环状套线,退出针头,将第1次半环状套线抽出,同时带出第2次线头,收紧并打结固定于皮下,完成直疝假疝囊固定。结果本组45例腹股沟疝患者56侧假疝囊固定均取得成功。平均单次操作时间为2.6 min。术中或术后未发生重大不良事件。所有患者平均2.3 d后出院。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血清肿,术后无复发。结论经腹白线穿刺处理腹股沟直疝假疝囊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EP)免钉合、双网片交叠术式的安全性、可靠性,并探讨主要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243腹股沟疝例患者按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分组,单号为单网片钉合固定组136例,双号为免钉合、双网片交叠组107例,均行TEP修补手术.对手术结果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本组243例,随访233例,随访率96%.平均随访(28±6)个月,免钉合、双网片交叠组的复发率(1.9%)与钉合固定组(2.9%)比并无增加(P>0.05);两组间总并发症以及慢性神经痛、感觉异常、阴囊血肿、血清肿、术区感染、睾丸鞘膜积液、大出血、肺炎、尿路感染等各并发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免钉合、双网片交叠术式没有增加术后复发率,安全、可靠,可减少因钉合固定所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中应用免钉合3D补片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为87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应用免钉合3D补片行TAPP的临床资料。单侧腹股沟疝77例(斜疝66例,直疝8例,复发疝3例),双侧腹股沟疝10例(斜疝8例,直疝2例)。术后随访6~26个月。结果:87例均成功施行TAPP,手术时间单侧平均(71.0±6.1)min,双侧平均(138.0±9.4)min。术后平均住院(3.2±1.1)d。术后6 h、48 h疼痛评分分别为(4.1±1.2)分与(1.9±0.6)分,术后1周恢复非限制活动率93.1%(81/87),术后并发血清肿3例(3.4%),术后复发1例(1.03%)。结论:使用免钉合3D补片行TAPP安全、可靠,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是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