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刺激面部肌肉运动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电刺激面部肌肉运动点治疗;对照组予常规电针治疗,7 d为1个疗程,分别在第2、第4个疗程结束后,通过记录两组中医症候评分、临床疗效、House-Brackmann(H-B)评分和面神经运动传导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后,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73.3%(22/30),对照组痊愈率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H-B评分均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后,治疗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
面部运动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8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钱艳 《光明中医》2008,23(7):937-938
目的:观察面部运动疗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50ml加丹参注射液20ml每日一次静点及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面部运动疗法。治疗1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0%,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面部运动疗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电员针配合运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10月 ,采用电员针配合运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4 6例 ,并与电针进行对照观察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78例均为按文献标准[1] 明确诊断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分别予电员针和电针治疗。电员针组 4 6例 ,男 2 5例 ,女 2 1例 ;年龄 16~6 6岁 ;病程 1天~ 4月 ,其中 <1月 33例 ,1~ 2月 6例 ,>2月 7例 ;左侧 33例 ,右侧 13例。电针组 3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2 8~ 6 8岁 ;病程 1天~ 4月 ,其中 <1月 2 4例 ,1~ 2月 3例 ,>2月 5例 ;左侧 2 3例 ,右侧 9例。2 治疗方法2 1 电员针组取穴 :阳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面肌运动疗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恢复有无促进作用。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常规治疗及器械治疗,治疗组则是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器械基础上再给予面部肌肉的运动训练,用H—B面神经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分级,治疗32天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第32天面肌功能改善评定治疗组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器械与运动训练综合康复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迅速缓解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最常见的疾病,患者预后如何,是痊愈还是部分恢复,或是不能恢复直接影响着针灸对病人的疗效,所以提前对病情的判断有极大的意义,如何判断:一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物理疗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于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采用浮针联合物理治疗,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Portmann评分,治疗前、治疗4周后患侧面神经肌电图检测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波幅、瞬目反射R1潜伏期,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4周,两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Portmann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MAP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1潜伏期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R1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浮针疗法可显著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病因未完全阐明。由于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炎性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炎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出现轴索变性。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针刺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996年以来笔者用脑活素配伍山茛菪碱、氟美松局部封闭 ,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 ,男 36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56岁。病程最短者 1天 ,最长者 1年 3个月。左侧面瘫 30例 ,右侧面瘫 2 6例 ,均取用奥地利依比威药厂生产的脑活素 2~ 4 m L,山茛菪碱 5~ 10 mg,氟美松 5~ 10 mg,患侧面局部封闭 ,隔日 1次。1.2 封闭方法 :患侧面部颈部皮肤常规消毒 ,铺洞巾 ,以耳垂前皱折 (屏间切迹至耳垂下端 )的中点或其上下1~ 2 mm范围内进针。用 5号注射针头取与头颅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药并举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5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予以激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祛风汤煎服,穴位透剌加砷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2.59%,对照组痊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药并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观察祛风颗粒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7例特发性面神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7例,对照组19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强的松、维生素B12肌肉注射维生素B12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祛风颗粒,15g/次,3次/d。2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6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4.82%、显效率29.95%、总有效率97.46%;对照组痊愈率41.58%、显效率26.84%、总有效率92.1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肌电图(EMG)恢复正常(57.36%)高于对照组(4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平均显效天数及痊愈天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祛风颗粒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大大缩短疗程,促进面瘫患者面肌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对疗效及疗程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为Ⅳ、Ⅴ或Ⅵ级急性期开始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治疗组,恢复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收集6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疗程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和疗程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开始恰当针刺治疗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结合艾灸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平衡针刺以双侧头痛穴、健侧面瘫穴、偏瘫穴为主穴,结合艾灸百会、颊车、地仓、听宫、足三里等穴位治疗52例面神经炎患者,针灸3周为1疗程,艾灸1周为1疗程,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治愈21例(40.38%),显效20例(38.46%),有效6例(11.54%),无效5例(9.62%),总有效率90.38%。结论:平衡针灸结合艾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实施瞬目反射和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结果:所检6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瞬目反射阳性率达1000%,面神经运动传导阳性率仅为38。5%。瞬目反射和面神经运动传导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不同时期可有电生理的异常特征。结论:瞬目反射是目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早期特别是一周内最重要的客观的相对精确的检测手段,而面神经运动传导对于病史超过一周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查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肖勇 《河北中医》2002,24(12):931-93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 (Bell)麻痹 ,是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发病的面神经麻痹 ,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 999~ 2 0 0 1年 ,笔者采用威冰煎液穴位电透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47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7例均为门诊患者 ,诊断符合《现代神经病学诊疗手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1 4例 ,女 33例 ;年龄最小 1 7岁 ,最大 70岁 ;病程最短 1日 ,最长 1月。 47例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均为急性起病的一侧面部表情肌麻痹 ,口鼻歪向另一侧 ,均无外…  相似文献   

19.
我院心脑科于2001-2004年3月应用自制祛风颗粒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78例,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介绍了笔者根据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特点,运用《周易》理论的思维模式,从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关于该病病因病机方面的共同点入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其加以治疗的32例临床病例观察。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关于疗效和预后情况的统计比对,笔者以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而且在治愈率和预后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