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自体肝移植技术作为肝胆外科最复杂、技术水平要求最高的手术操作,其在缓解肝移植供体短缺与切除难治性肝脏占位病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兹就自体肝移植的概况、术前评估及技术改进等问题作一简介。概述自体肝移植是汲取肝移植技术和相应流程,对罹患肝占位病变的肝脏进行离体或半离体分离,然后在不同温度灌注情况下完成病灶的切除和保留肝的修整,最终将修整好的保留肝重新移植回病人体内的手术技术。自体肝移植技术因包含肝脏 相似文献
2.
自体肝移植将肝脏移植技术和器官保存技术充分应用到肝脏外科,为不能常规手术切除的肝脏占位性病灶或严重肝脏外伤患者提供了手术治愈的可能,也为缓解目前供肝短缺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就自体肝移植的发展概况、技术要点、该术式的优点及进一步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自体肝移植治疗常规手术难以切除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36例自体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评估情况,术中情况和术后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止2013年3月.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36例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4例、B级2例.HBsAg阳性20例、阴性16例.36例患者均施行了半离体自体肝移植,手术时间为(8.3±1.5)h,无肝期为(245±12)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600 ml,其中2例在开放肝脏血流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其余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为(10±5)d.中位住院时间为28.5 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24.0 d.ALT、AST、TBil达峰值时间分别为(1.7±0.8)d、(1.3±0.6)d和(2.5±1.4)d.术后3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4.4%(34/36),中位随访时间为4年.13例良性疾病患者,1例侵犯肝门部胆管及胆总管包虫病患者术后5个月复发,经RFA治疗后带病生存.20例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9例,其中1例失访,7例死亡,1例已生存5.4年.2例右肾癌癌栓蔓延至肝静脉出口平面患者,1例失访,1例已生存4.4年.1例胰腺癌肝转移术后复发患者,术后5个月肝脏转移瘤复发.36例患者自体肝移植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71%、68%,其中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59%、54%.结论 自体肝移植患者经过完善的术前评估、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改进的手术技术和肝脏灌注方法,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术后得以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5.
肝切除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残余肝有足够的功能贮备,正常肝脏的切除极限可超过70%,但硬变肝脏的安全切除的范围极小,因此限制肝硬变病人肝癌的切除。本文报道1例肝硬变伴发肝癌,女性58岁。肿瘤5.8×4.6cm 大小,位于Ⅳ肝段,并向Ⅱ、Ⅲ和Ⅰ肝段延伸,按常规必需切除左肝叶和肝尾叶,约占总肝容量的60%。因病人肝功能贮备有限,这样广泛的切除危险太大。CT 显示整个肝容量为1156.4 cm~3,节段Ⅴ、Ⅵ、Ⅶ和Ⅷ为492.5 cm~3,节段Ⅱ和Ⅲ为514.5 cm~3,节段Ⅰ为119.2 cm,肿瘤为92.4 cm~3。内窥镜未见食管静脉曲张。门静脉 Doppler 流量仪测量,提示为肝硬变型(流量容量为380L/分,流速9cm/S)。氧化还原耐量指数~5为0.47。剖腹发现轻度腹水,肝脏呈结节状,右叶明显萎缩。肿瘤粘着在肝左和肝中静脉会合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自体肝移植后胰腺损伤的原因.方法 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肝移植1、6、12、24、48、72 h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6只).假手术组在术后立即取样,自体肝移植各组分别在术后1、6、12、24、48、72 h取样.测定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了解胰腺外分泌功能;光镜、电镜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自体肝移植1 h组的大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含量高于假手术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增加,自体肝移植48 h组的大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含量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8.622,489.417,P<0.05).光镜下,自体肝移植1 h组大鼠胰腺组织有水肿型胰腺炎的表现,自体肝移植6 h组大鼠胰腺组织有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表现,自体肝移植48 h组大鼠胰腺组织达到损伤高峰.电镜下,自体肝移植1 h组大鼠胰腺细胞出现线粒体增多、肿胀,内质网、高尔基体肿胀,线粒体的面积、周长、比表面、线粒体平均灰度值分别为(312±40)mm~2、(80.3±3.8)mm、0.332±0.039、113±11.随着时间延长,损伤逐渐加重,出现自噬体.自体肝移植48 h组大鼠胰腺细胞达到损伤高峰,其线粒体的面积、周长、比表面、平均灰度值分别达到(466±7)mm~2、(108.8±3.7)mm、0.298±0.009、195±12.各组线粒体比表面和平均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22,76.560,P<0.05).结论 大鼠自体肝移植后胰腺损伤与缺氧引起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国的儿童肝移植得到了迅猛发展,2010年之前,我国儿童肝移植总数仅540例,每年手术量不足100例,占全年肝移植的比重仅1%~4%;之后在2010年至2016年期间,儿童肝移植数量增加至1 794例,所占比重增加至20%左右[1]。活体肝移植(LDLT)是儿童肝移植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肝移植注册系统(CLTR)数据统计,LDLT在儿童肝移植中的比例已经超过了60%,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灌注模型的改进。方法:参照文献模拟临床肝移植过程以改良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原位灌注模型。在体持续低温灌洗肝脏,留取样本送病理和电镜观察。结果:20例模拟肝移植原位灌注模型中1例因上腔静脉出血手术失败,模型成功率95%。HE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发现大部分肝细胞排列整齐,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后的模型模拟了肝移植原位灌注的全过程,为研究自体原位肝移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