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从人类能够成功地开展胃手术以来,就有胆汁反流问题,但直到本世纪的60年代以后,人们才对胃内反流的胆汁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川.胆汁反流性胃炎由于过多的胆汁反流导致胃粘膜特殊的炎症性变化,引起一级以腹痛和胆汁性呕吐为特征的临床征候群,又称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综合征(bilerefluxgAntritisslere),由于肠胃反流液呈碱性,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alkalinerefluxpens),由于胆汁反流不仅引起胃炎,尚可引起胃溃疡、胃癌和反流性食管炎等多种疾病,因而又称为肠胃反流病(duedempricrefluxdiseases).作为一大类独立的病因,研究其…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孟宪镛 《胃肠病学》2004,9(2):125-127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称十二指肠胃反流(duoenal gaslric reflux,DGR),亦称碱性反流或胆汁反流。一定程度的DGR有助于缓冲胃内酸度.但过量DGR时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胆酸和溶血卵磷脂)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炎,称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reflux gastritis,BRG)。无胃手术史或其他病因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称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继  相似文献   

3.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 gasritis,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胃内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对该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通过我院明确诊断15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对其病因做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变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方法对符合诊断的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理及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为36.6%,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萎缩,肠化生等病理改变有关。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低于非胆汁反流性慢性胃炎。Hp感染率在脾胃湿热型及肝胃不和型较高。胆汁反流性胃炎肠化生和萎缩性病变在脾胃湿热型和肝胃不和型中较高,而异型增生的发生在脾胃虚寒型中较高。  相似文献   

5.
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硷性反流性胃炎,可发生于胃手术后,但未作过胃手术者,亦可罹患此病。作者主要依据纤维胃镜所见,确定各种类型的胃炎,并观察到胆汁自十二指肠反流和/或进行胃液分析时,多次抽出胆汁,诊断了4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6.
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胃内24小时胆汁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胃内24小时胆汁的影响。方法1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均经24小时胃内胆汁监测证实,其中5例为胃大部切除术后毕氏Ⅱ式吻合患者。铝碳酸镁10g,每日4次,治疗1周后观察腹痛、反酸、恶心、呕吐胆汁等症状变化,并复查24小时胃内胆汁监测。结果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均明显减轻(P值<001),总有效率为9/10。24小时胃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由治疗前2076%±1332%降至493%±459%(P值<001),反流次数由736±436降至345±152(P值<005)。结论铝碳酸镁可结合胃内胆汁,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镜下胃胆汁反流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临床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者列入研究组(173例),将同期行健康检查、胃镜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者作为对照组(92例)。统计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胃胆汁反流阳性率、GERD中各型胃胆汁反流阳性率及反流性食管炎(RE)中不同分级的胃胆汁反流阳性率,比较其差异性。[结果]研究组胃胆汁反流阳性率29.5%(51/173)、对照组16.3%(15/92);GERD中RE型胃胆汁反流45.7%(21/46)、Barrett食管(BE)型26.4%(14/53)、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型21.6%(16/74);RE中A级胃胆汁反流31%(9/29)、B级64.3%(9/14)、C级100%(3/3),未见D级。胃胆汁反流阳性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GERD中RE与BE型、RE与NERD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中A级与B级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胃胆汁反流与GERD具有相关性。GERD患者如胃镜下发现胃胆汁反流,治疗时应将胆汁反流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8.
水负荷试验联合B超在评价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水负荷试验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在近端胃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共纳入50名健康人(HS)和40名经电子胃镜确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观察指征包括闽值饮水量(TV)、饱足饮水量(SV)、阈值近端胃容积(SPTV)和饱足近端胃容积(SPSV)。结果HS组检查的TV-SV和SPTV.SPSV存存最著相关性(P〈0.01)。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HS组TV—TV和SPTV—SPTV相比,差异尢硅著性(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HS组SV-SV和SPSV—SPSV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饮水负荷试验具有良好的文用性。健康人和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水负荷试验结果有差异,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存在近端胃功能紊乱,同时说明B超水负荷试验作评价胃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动力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将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118例作为试验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分别利用13C-辛酸呼气试验进行胃动力检查,利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ylori检查,对比研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动力及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相比,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排空明显延迟(P0.05);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H.pylori的阳性率为33.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ylori的阳性率为55.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存在胃动力障碍,反流的胆汁可能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方法通过对明确诊断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80例进行性别、年龄、病因等分类,了解病因分类特点。结果胃切除手术、胆囊疾患、糖尿病等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常见病因。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与很多因素有关,胆囊疾患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防治胆囊疾患是预防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许平  陆敏  高玮  徐晓萍  吴英  陈胜良 《胃肠病学》2010,15(8):475-477
背景:胃黏膜胆汁酸水平可直接反映胃黏膜细胞胆汁酸暴露的程度,并体现胆汁酸对胃黏膜的损伤程度。目的:探讨以胃黏膜组织胆汁酸浓度评估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内镜检查和黏膜胆汁酸浓度确诊的4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和20例无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评估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出率,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并分析胃黏膜胆汁酸浓度与组织病理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无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相比,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H.pylori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胃窦、胃体黏膜组织胆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胃窦黏膜慢性炎症和肠化生评分显著升高(P0.05),胃体黏膜慢性炎症、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窦、胃体组织病理学改变均与胆汁酸浓度相关(P0.05)。结论:以胃黏膜胆汁酸浓度评估的胆汁反流与胃黏膜病理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无胆汁反流性胃炎相比,胃内胆汁反流主要加重胃体部组织病理学损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胃食管反流病及Barrett食管患者食管内除存在胃酸反流外,还存在胆汁反流。实验动物是研究胆汁反流致食管疾病的良好对象。食管灌注试验研究发现不同的十二指肠一胃反流成分致食管粘膜损伤的表现和损伤机制是不同的,与反流液的pH有关。食管胆汁反流动物模型研究提示存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一食管腺癌的发生模式,胆汁反流是病因之一,长期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胆汁反流致食管疾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有助于对食管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食管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患者胃内24小时胆汁监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胆汁反流是导致胃黏膜炎症的重要因素 ,该文研究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患者胃内胆汁反流情况。方法 分别对 45例慢性胃炎患者 (慢性浅表性胃炎 17例 ,慢性糜烂性胃炎 2 1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7例 )行胃内 2 4h胆汁监测 ,获得胆汁反流指标。分析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胆汁反流次数、胆汁反流 >5min次数和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结果 不同类型慢性胃炎组之间各项胆汁监测指标相差显著。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 (16 .2± 18.0 )和慢性糜烂性胃炎组 (14.2± 12 .1)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5 .3± 14.1,P <0 .0 1)。结论 胆汁反流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胃排空障碍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反流性胃炎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反流引起,前者病人未进行过胃外科手术,后者有胃外科手术史。胆汁反流不仅引起胃炎,还可导致胃溃疡等疾病,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故已受到广泛关注。我们着重探讨胃排空障碍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一、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酸反流及胆汁反流在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中的作用。方法 对56例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24小时食管内pH值及BiHtee胆汁同步监测。患者通过症状按键标记典型反流症状,对每一症状事件按症状发生前2分钟内食管最低pH值和最高胆红素光吸收值,分别计算症状与酸反流或胆汁反流事件的相关性,得出每一例患者的酸反流相关症状指数(Sla)及胆汁反流相关症状指数(SIb)。结果 56例患者中共发生典型症状事件357次。其中大部分症状(37.25%)与酸反流有关,仅7.56%的症状与单纯胆汁反流有关。反流性食管炎组(RE)亚组的243次症状事件中,105次(43.21%)事件与酸反流相关,而21次(8.64%)与胆汁反流有关。两种症状相关指数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胃食管反流症状事件与酸反流的相关性明显高于胆汁反流,胆汁反流在引起典型食管症状方面似乎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胆囊切除术多数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但部分患者术后依旧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泻、上腹部胀痛、嗳气泛酸等术后并发症,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之一,由于手术原因,含有胰液、胆汁等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内,造成胃黏膜出血、糜烂、发生炎症等情况。现阐述其病机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君曼  陈健 《山东医药》1993,33(5):12-13
应用胃胆康冲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9例(均为服用一般健胃西药4~6周无效者)。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胃胆康冲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高效、安全、制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有效率为95.92%。该药能保护胃粘膜屏障,使胃蠕动增强,减少反流,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为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动力药吗丁啉和胆盐结合药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胃内24小时胆汁的影响。方法:2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经胃内24小时胆汁监测证实,记录上腹痛、饱胀、恶心、呕吐症状的积分后,予以口服吗丁啉10mg,每日餐前15分钟服用,3次/d,铝碳酸镁0.5g,每日餐后60分钟服用,3次/d。治疗4周后观察上述症状积分的变化,并复查胃内24小时胆汁反流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4种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4周后腹痛、饱胀症状进一步改善,24小时胃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由治疗前的30.4±20.2%降至15.6±6.6%(P<0.01),反流次数由治疗前的104.9±57.6次降至50.8±19.6次。结论:吗丁啉与铝碳酸镁合用能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症状,降低胃内胆汁反流指标,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反流至食管的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胃酸或/和胆汁)过多,或在食管内停留时间过长,腐蚀食管黏膜,致使胃食管反流病发生。根据内镜下表现的不同,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非糜烂性和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后者又称反流性食管炎),据有关资料报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埋羊肠线配合安胃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穴中脘、上脘两穴,以0号羊肠线经皮置人,并口服安胃胶囊。结果本组126例,治愈101例,好转25例,总有效率100.0%。结论穴位埋羊肠线配合安胃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较满意,值得于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