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医院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基础数据和防护状况,制定预防干预措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方法制订表格,对表格的填写进行培训和解读,发放调查表。对有可能接触锐器、病人血液和体液的医师、护士、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医技人员、保洁人员共计514人在工作中发生的锐器伤职业暴露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调查表514份,回收514份,应答率100%。基线调查结果:锐器伤发生率(130/514)25.3%,例次发生率(196/514)38.1%;护士(含实习)发生最高,有96人次,占18.7%;其次为医师(含实习、规培)28人次,占5.4%;其它人员6人,占1.2%;锐器伤发生地点主要在普通病房和手术室;导致锐器伤的锐器以输液针头最多见,其次为真空采血针和穿刺针、手术缝合针等;发生锐器伤的主要环节以输液拔针最多,其次是医疗废物处置中,回套针帽、手术缝合、抽血等。结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上报意识。针对高危人群、科室、环节等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改进职业暴露报告监控系统,提高职业暴露后的上报率,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感染科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及防护措施。方法:对2011~2013年感染科护士发生锐器伤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2名感染科护士中有25名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78%,低职称、低学历、低工作年限的护士发生率较高。结论:感染科护士发生锐器伤主要是由于防范意识淡薄,技术操作不规范。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教育,建立健全各项防护措施,将锐器伤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周能香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67-168
目的:了解贵州省骨科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方法:对32份医疗锐器伤登记表进行总结。结果:32名医务人员锐器伤中26名年龄<30岁的发病率最高,占81.25%;医生、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比例对半,明确污染源的占84.38%,其中乙肝37.50%,梅毒18.75%。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规范安全操作,将职业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职业暴露基本情况,查找职业暴露危险环节,探讨职业暴露防控措施及管理对策,为医务人员实施正确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调查对象逐一进行自调查之日起1个月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锐器伤暴露发生率为6.56%,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喷溅暴露发生率为6.01%;发生锐器伤暴露物品种类主要是注射器针头损伤,发生率为36.59%;发生锐器伤暴露危险环节依次为处理医疗废物损伤(29.27%)、掰安瓿损伤(24.39%)、配液损伤(14.63%)、穿刺损伤(9.76%)、缝合损伤(9.76%)、接触锐器损伤(7.32%)、回套注射器损伤(4.88%)。结论规范诊疗操作,加强职业暴露教育培训及职业防护考核力度,提高职业暴露上报及处理意识,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锐器伤是护士人群中一种常见的职业损伤,众多研究表明,发生被感染病人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缘性疾病传播的最大职业危险。为了预防锐器伤的发生和最大限度的减少锐器伤对护士造成的危害,我院于2004年1月建立了职工锐器伤监控制度,至2005年4月,护士发生锐器伤59例,现将其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科护士锐器伤现状,探讨标准预防管理模式。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0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调查2016年1月~2017年1月护士的锐器伤经历和标准预防实施情况。结果:锐器伤发生率为100.00%,锐器伤次数多为≤2次,种类多为注射针头,锐器伤发生次数最高的环节为急救过程中,急诊科护士标准预防的实施情况总体较差。结论:急诊科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标准预防的执行情况较差,应重视标准预防管理,通过健全职业安全制度、强化标准预防教育、重视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等,促进急诊科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在我院手术室15名护士问卷调查中发现2011年发生锐器损伤的情况,减少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机率,结果1年间本院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36次,平均每人发生2.4次,15名手术室护士中有11名护士发生锐器损伤,占总人数的73.3%。引起锐器损伤的主要是手术缝合针(35.8%),其次是手术刀、手术剪(29.7%)。易发生损伤的环节主要有医护传递手术器械过程中,占35.6%;器械使用后处理器械过程中,占20.9%;掰安瓿瓶过程中,占10.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发生锐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和管理对策。方法:选择绍兴市某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上报至医院感染办公室的169例发生锐器伤的手术室护士为调查对象,调查锐器伤的操作环节和发生部位,分析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提出管理策略。结果:拔针、缝合、处理锐器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操作环节,分别占27.22%、17.75%和11.83%。其中右手损伤占47.34%,左手损伤占37.28%。对锐器伤认识不足、防护知识欠缺、操作不规范、日工作超过8h、工作年限短与锐器伤风险增加显著相关(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应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医院需加强相关培训,规范手术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名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备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的锐器伤发生在护士,25%锐器伤发生在保洁人员,10%锐器伤发生在医生.发生锐器伤均在工龄在5年以下者.发生原因前三位是在处理医用废弃物时、输液注射结束拔针和分离针头时.锐器伤后均进行紧急消毒和进一步处理,追踪一年,未发现感染个案.结论:增强职工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发生损伤和暴露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学历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医疗锐器伤的发生及认识情况,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以一所县级医院实习的82名自愿接受调查的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82名实习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占95.12%,以针刺伤为主,共发生195次损伤,平均每人2.38次。发生损伤后能主动汇报的比率低,占21.79%;在对锐器伤的认识的10个问题中,经卡方检验,显示出不同学历护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直接用手传递锐器者占82.3%。结论护生缺乏锐器伤防护知识,发生锐器损伤率高,同时护生对锐器伤防护教育和危害因素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但不同学历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差异不大。因此,学校应增设锐器伤防护课程,增强防护意识,医院应加强岗前安全教育及管理,并规范操作和建立规范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暴露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为医院减少职业损伤暴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9年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暴露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共发生职业损伤暴露共138例,医生37例,护士37例,医技人员7例,进修实习生47例,工勤人员10例。暴露中121例为锐器伤,2例为患者咬伤、10例为皮肤接触暴露,5例为黏膜接触暴露。其中锐器伤中以主要发生在丢弃前针头等锐器物处理时。职业暴露涉及所有临床、医技科室,发生最多的是外科科室。结论: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损伤暴露以进修实习生发生率最高,职业暴露方式则以锐器伤为主,因此,医院应该明确发生的原因,并加强医院感染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同时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提倡"标准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锐器伤现状,提出针对性措施减少其发生。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019年医护人员锐器伤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病区、急诊、手术室锐器伤构成比较高,分别为42%、22.7%和17%。护士是锐器伤的主要波及人群,占77.3%。其中,实习护士占39.7%。随着工龄增加,医护人员锐器伤占比降低。工龄<5年的医护人员锐器伤占比最高,为64.8%。锐器伤发生部位主要是手部,其中食指占比最高,为35.2%。导致锐器伤的物品种类主要为各类针具,其中注射器针头、缝合针、头皮针、套管针的累计构成比>80%。结论:需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与科室建立监督体系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保护医护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对我院60名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发生的原因及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及预防等认知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尤其是针刺伤发生率最高,原因主要是拔针和玻璃安瓿刺伤等为主,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缺乏。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安全操作,实施标准预防、职业暴露后早期规范处理伤口、及时登记和报告及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等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医疗废物锐器专用盒使用前后我院医护人员刺伤的情况.方法:在医疗废物锐器专用盒使用前半年及使用后半年,对我院急诊科、注射室及内科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每月一次锐器刺伤人次进行记录.结果:三个科室共19位医师和73位护士,使用医疗废物锐器盒前半年共15人次发生过针刺伤,而使用医疗废物锐器专用盒后半年共有3人发生刺伤,发生锐器刺伤的频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使用医疗废物锐器专用盒对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人员与各种患者接触 ,执行各项技术操作 ,发生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等特殊职业损伤的几率非常多 ,这是造成护理人员发生血缘性疾病传播的最主要职业因素[1] 。在医院 ,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 ,但这种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因此加强临床护士对锐器伤的防护就更为迫切。1 发生锐器伤的常见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多数锐器伤的发生不是随机、不可避免的 ,其发生与个人的认知、态度、行为和个性等因素有关[2 ] 。有 2 0余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 ,其中包括针刺伤后可能发生感染的HBV、HCV、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降低急诊系统护士锐器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自制的急诊系统护士职业暴露现状调查表,回顾性的调查我院急诊系统155名护士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锐器伤的发生率,与开展品管圈以后2013年7~12月份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开展QCC活动后,我院急诊系统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由原来的25%降低到11.1%,下降了92.67%。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急诊系统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规范护理操作。降低护士锐器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供应室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环节,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对本供应室护士2011年发生锐器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供应室锐器伤最易发生和危害最大是的环节是污染器械的回收、分类和清洗的过程。结论:供应室工作人员应明确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对该环节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可减少供应室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中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及职业防护措施,以提高防范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中医院2012—2014年85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分析暴露源类型及处理措施等情况。结果:职业暴露者中以实习护士和低年资护士最多,占62.4%;暴露源主要是乙肝,占45.3%;锐器伤中空芯锐器刺伤居多,占61.2%;职业暴露后,仅有56.5%的人采取了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结论: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要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锐器伤”是指护士在工作时间,由注射器针头、玻璃安剖等一切锐器所造成的皮肤出血等意外伤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护士的工作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仍面临着较高的职业风险。通过对本市12家基层医院80名护士的调查,2009年度有超过一半的护士受到过锐器伤,其中21名发生过2次以上伤害,鉴于现在很多传染病的潜在危险,在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锐器伤存在于哪些环节,如何进行防护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从而引起大家对护士职业防护安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院乙肝职业暴露的现状,掌握暴露的高危因素,以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某院发生的27名乙肝职业暴露者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过程处理进行登记分析,根据暴露者不同的乙肝抗体情况和暴露级别进行不同的预防性治疗并对其进行追踪、登记.结果 护士有16人(含3名护生)暴露,暴露率占59.26%,医生有11人(含1名实习人员)暴露,暴露率占40.74%.在暴露中,锐器伤有23名,占85.19%,血液体液接触有4名,占14.81%.追踪无1例感染乙肝的医务人员.结论 针对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管理者应该做好预防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及暴露后应急处理能力,以减少乙肝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