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对患儿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实施心理干预、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调查了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44例哮喘患儿,并与34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 哮喘组焦虑、抑郁、行为问题评分,哮喘组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负相关.行为与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过分干涉呈正相关;母亲过干涉过保护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母亲惩罚严厉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呈正相关.结论 哮喘儿童较健康儿童存在更多心理行为问题,父母养育方式对患儿行为和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父亲养育方式与母亲养育方式之间有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Rutter)、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对山东省淄博市某小学一至五年级在校学生652人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为14.35%。有行为问题者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行为问题者,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者。Rutter总分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妥善的养育方式可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情绪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与其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将68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儿童情绪障碍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与情绪障碍患儿年龄、性别和年级相同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亲子关系诊断量表(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est,PCRT)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 Uppforstran,EMBU)作为评定工具,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评定。结果病例组PCRT的拒绝、支配和服从量表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EMBU中,父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的惩罚严厉和过度保护干涉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父母的否认、拒绝和惩罚严厉因子分与PCRT的拒绝量表分呈正相关,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被试因子与PCRT的拒绝量表分呈负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和情感温暖、理解与PCRT的支配量表分呈正相关;父母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和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PCRT的保护量表分呈正相关,惩罚、严厉因子与保护量表分呈负相关;父母的偏爱被试和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PCRT的服从量表分呈正相关,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与服从量表分呈负相关。结论情绪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和其父母的养育方式存在一定问题。情绪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与父母养育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356名医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EMBU与SCL-90结合表,对某校356名医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男女生的父亲惩罚严厉及偏爱被试差异有显著性;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因子及母亲拒绝否认差异有显著性(P<0.05).父亲情感温暖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性,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性.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良的教养方式可增加子女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科大学生共情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为医科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出有益的探究.方法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对603名医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和母亲惩罚严厉得分男生低于女生,父亲的惩罚严厉和过度保护得分男生高于女生;父母的过分干涉及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惩罚严厉得分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父亲偏爱被试则是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分干涉得分市县学生高于乡镇学生,而父母的偏爱被试则是乡镇学生高于市县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想象力、共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男生低于女生;共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共情性关心市县学生低于乡镇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反应指数多个因子间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结论 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共情能力的发展,消极的教养方式抑制共情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为指导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沈阳市2所高中和2所初中的一、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年级抽取4个班级,共1 267名学生。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学生孤独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孤独感存在相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过分干涉与子女孤独感呈正相关(P值均<0.01)。低孤独感组与高孤独感组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是影响中学生孤独感的主要因素。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中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适应能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史莲萍  寇增强 《中国校医》2005,19(4):370-37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应用大学生适应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个人及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对426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测试,在SPSS11.50的支持下作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适应因子与父母情感温暖因子、父母亲惩罚严厉因子、父母亲拒绝、否认等因子显著相关,其中母亲情感温暖因子、父亲过度保护因子、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联系程度、母亲拒绝否认因子、母亲教育程度等6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大学生适应能力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西双版纳傣族与汉族初中生父母养育方式。方法 采用岳东梅等翻译、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143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在傣族和汉族父母养育行为,积极情感均占主要地位;在父母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因子上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傣族父母对男孩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行为明显多于女孩,而汉族只有父亲对男孩的惩罚严厉行为多于女孩;傣族和汉族父母教育方式存在较为一致的4种类型。结论 两个民族的父亲与母亲所执行的养育方式类型均存在较不一致的现象。傣、汉族初中生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非意愿妊娠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非意愿妊娠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1名到青春期生殖健康服务门诊就诊的青少年进行了测评。结果:妊娠组与非妊娠组青少年在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0.001),妊娠组青少年的父亲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过多的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两组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0.001),妊娠组青少年的母亲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过干涉过保护、过多的拒绝否认及惩罚严厉。结论: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的发生与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抑郁情绪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宁波市4个地区的初中、高中抽取中学生1 939名,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调查学生抑郁情绪现状,同时调查家庭一般状况、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等.结果 宁波市中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7.23%;无抑郁组学生在健康状况、学习成绩、伙伴关系、父母和睦程度等均优于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母教养方式中无抑郁组父母情感温暖因子评分高于有抑郁组,父母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因子低于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抑郁情绪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伙伴关系差、父母陪伴时间少、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父亲惩罚及母亲拒绝否认高、针对问题的解决及积极合理解释得分低、忍耐高(P值均<0.01).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学生的抑郁情绪影响较明显.改善父母养育方式及学生的应对方式,可有效减少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Child homicide is as old as human history. I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intra- and extra familial child homicide. Different forms of homicide are discussed, and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in the age group 0-3 years the majority of cases were within the family. After age 12 years, it is primarily extra familial. With increased age of the child the phenomenon of child perpetrators is seen to be manifested in school homicide and juvenile crime. Risk factors are mentioned and pediatricians and family phys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these in order to try preventive measure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及一般儿童在自尊上的差异及各自的特征。方法采用儿童自尊量表(CSES)对319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儿童在纪律上的得分为(3.38±0.70)和(3.76±0.72),男性高于女性(P<0.05);男、女儿童在能力上的得分为(3.59±0.87)和(3.36±0.84),在体育上的得分为(3.45±0.99)和(3.04±1.05),在能力和体育上的得分男性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级儿童在自尊总均分、能力、公德与助人、体育、成就感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儿童在体育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留守儿童和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尊的总体水平及其余维度上3类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的自尊水平受性别、年龄的影响,流动与留守对福清市少年儿童的自尊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