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冠心病(CHD)合并糖调节受损(IGR)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特点及介入术后观察。方法选择CHD患者1212例,按WHO诊断标准分为血糖正常(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受损(配T)组及T2DM组,比较各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和晚期血栓的发生率。结果糖代谢异常各组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病变性质等方面的积分显著高于NGT组(P〈0.05或P〈0.01)。糖代谢异常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及T2DM患者晚期血栓形成率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CHD合并IGR或T2DM患者,多个CHD危险因素并存,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见,病变程度严重、弥漫,且支架内再狭窄率及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水平血糖谱差异,以便指导干预时机的选择。方法对糖耐量正常(NGT)、空腹血糖受损(IFG)、餐后血糖受损(IGT)、IFG+IGT及新诊断T2DM患者的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血糖谱进行分析。结果IFG+IGT组血糖水平及血糖漂移显著高于NGT、IFG、IGT组(P〈0.05)。新诊断T2DM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NGT、IFG、IGT、IFG+IGT组(P均〈0.05)。新诊断T2DM组餐后及日内血糖漂移与IFG+IGT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血糖水平升高,血糖漂移程度增加;(2)IFG+IGT阶段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人群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心病(CHD)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非糖尿病拟诊CHD患者386例,按WHO诊断标准分为:非CHD组90例,CHD组296例。CHD组再分为单支病变组128例,两支病变组85例,3支病变组83例。按HbA1c水平分为HbA1c〈5%者131例,HbA1c5%~5,9%者167例,HbAlc6%~6.9%者88例。结果(1)CHD组HbAlC、Fins、FPG、2hPG、尿酸(UA)、HDL-C等与非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2)多支病变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3)HbA,c6%~6.9%时,CHD发生率93.2%,显著增高(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HbA。c、HDL-C是CHD独立危险因素(P〈0.05);(5)HbAlc、吸烟、LDL-C、HDL-C与CHD病变程度相关(P〈0.05)。结论在非糖尿病人群中,HbA1c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CHD病变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受损/葡萄糖耐量异常(IFG/IGT)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52例在我院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或治疗的患者,依据血糖情况分为3组,其中T2DM组42例,IFG/IGT组38例,正常对照(NGT)组72例,采取空腹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RDW、血红蛋白,多功能血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和空腹血糖,同时统计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并分析其关系。结果RDW在T2DM组、IFG/IGT组和NGT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T2DM组和NGT组、IFG/I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FG/IGT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是RDW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T2DM患者RDW升高,RDW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初发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和单纯糖耐量受损(IGT)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以及胰岛素敏感性(IS)特征。方法北京市东城区既往无糖尿病史的2388名受试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本文纳入2244例,其中糖耐量正常(NGT)1608例,IFG240例,IGT243例,IFG+IGT 153例。比较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S指数(Matsudaindex)、B细胞功能指数(1相Stumvoll index、△I30/△G30)。结果与NGT组比较,其余三组HOMA-IR显著升高,Matsuda指数及B细胞功能指数均显著降低(P均〈0.01);IFG组HOMA-IR及Matsuda指数均高于IGT组;IFG组△I30/△G30高于IGT组,而Stumvoll指数低于IGT组(P〈0.01);与IFG组、IGT组比较,IFG+IGT组HOMA-IR显著升高,Matsuda指数、1相Stumvoll指数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IR,IFG组肝IR较重,而IGT组肌肉IR较重。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方法:连续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268人,并将其分为维吾尔族CHD组(80例)和汉族CHD组(188例)。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分析对比两组CHD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以超重为基础的危险因素聚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4个危险因素)。结果:维吾尔族CHD组超重患者明显多于汉族组(P〈0.01),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患者明显多于汉族组(P〈0.05);维吾尔族CHD组3个危险因素聚集患者明显多于汉族组(P〈0.05);维吾尔族患者冠脉3支病变和狭窄程度为74%~99%者明显多于汉族组(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CHD患者超重、低HDL-C者较汉族显著增多,且有多种危险因素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较汉族广而严重,需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正常空腹血糖/正常糖耐量(NFG/NGT)、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及IFG/IGT个体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443名39~65岁非糖尿病(DM)个体根据OGTT分为以下4组:NFG/NGT、单纯IFG、单纯IGT和IFG/IGT组。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的差异,并对与之相关的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GT组比IFG组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IFG组与NFG/NGT组以及IGT组与IFG/IGT组间的hsC-RP水平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是hsC-RP的独立预告因子。结论IGT比IFG个体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hsC-RP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的多种组分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148例正常个体进行2年随访,其中14例进展为IGT,110例仍NGT,12例为IFG,8例进展为DM,4例进展为IGT+IFG,总共12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1)与NGT组比,IGT组OGTT30min血糖、EINS及HOMA—IR明显升高(P〈0.05),而半小时胰岛素、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P〈0.05)。(2)与IGT基线资料相比,BMI、OGTT2小时血糖、半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及HOMA—IR升高(P〈0.05),而半小时胰岛素、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降低(P〈0.05)。结论:从NGT向IGT进展过程中,存在胰岛素抵抗程度增加和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9.
黄海华 《内科》2009,4(1):13-15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非冠心病患者80例,冠心病患者176例的血清尿酸、血糖、血脂含量,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除单支病变组外,二、三支病变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且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递增(P〈0.01或P〈0.05);同时冠心病组血糖、血脂水平、体重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结论冠心病的血清尿酸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递增;但同时与血糖、血脂水平、体重指数密切相关;提示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脂联素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和糖化血红蛋白A(HbA)lc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42例,根据造影结果,采用冠脉狭窄程度积分统计其狭窄程度,患者被分为三组:I组(0~10分),Ⅱ组(11~20分),Ⅲ组(〉20分)。所有入选患者均检测APN和HbAle的水平。结果:APN浓度:冠心病I组的明显高于II组及Ⅲ组的[7.60±1.39)mg/L;(6.30±1.00)mg/L;(5.60±0.91)mg/L,P均〈0.05];HbAlc水平:I组的明显低于II组及Ⅲ组的[5.34±0.91)%:(6.85±1.28)%:(7.87±1.52)%,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PN水平与空腹血糖(FPG)(r=-0.431,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509,P〈0.01)、甘油三酯(TG)(r=-0.322,P〈0.05)呈负相关;HbAlc与FPG(r=0.865,P〈0.01)、TG(r=0.312,P〈0.05)呈正相关,与年龄(岁)(r=-0.387,P〈0.05)呈负相关。结论:低脂联素血症和HbAlc水平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前期包括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6.1~7.0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单纯糖耐量损害(IGT,空腹血糖〈6.1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和复合型糖调节受损(IFG+IG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C肽和胰岛素在评估胰岛素抵抗性(IR)的差异。方法依口服糖耐量试验将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周围社区的44例汉族人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孤立空腹血糖受损(I—IFG)组、孤立糖耐量受损(I—IGT)组,联合糖耐量受损(C—IGT)组。观察葡萄糖钳夹试验测定的IR指标(葡萄糖输注速率,GIR)和其空腹胰岛素、C肽的关系。结果I—IFG、I—IGT、C—IGT组的GIR明显低于NGT(P〈0.01),但各组的空腹C肽浓度差异无显著性。各组的胰岛素作用指数(IAI)、稳态模式评估法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衍生的IR指标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与GIR均呈良好相关(P〈0.05),相关系数在0.766~0.498之间,但空腹C肽替代胰岛索后的IR指标与GIR无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在0.394~0.042之间(P〉0.05)。结论空腹C肽质量浓度和胰岛素抵抗程度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人群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检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区分糖调节正常与受损的FPG理想截定点。方法 对2882例无2型糖尿病(T2DM)史的受试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1997年和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分类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1)IFG诊断标准下调后,单纯IFG者增加367例,IFG者由424例增加到1032例,其中包含的糖耐量受损(IGT)者由243例增加到484例;709例IGT者,包括在IFG者中的比例由34%上升到68%。(2)与糖耐量正常(NGT)人群相比,新增单纯IFG人群体质指数、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均升高(均P<0.01),超重(52.6 vs 39.7%,χ^2=6.79,P〈0.01)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32.2% vs 24.9%,;χ^2=3.98,P〈0.05)明显增高。(3)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7.8≤2hPG<11.1mmol/L)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结论 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IFG+IGT检出率明显增加;新增单纯IFG人群已经出现糖、脂代谢异常;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  相似文献   

14.
对231例糖耐量正常(NGT),40例空腹血糖受损(IFG),196例糖耐量受损(IGT)和45例IGT兼有IFG的病例研究显示,IFG(FPG≥6.1mmol/L)组的胰岛素分泌缺欠和胰岛素抵抗比IGT组更严重;IGT组中仅19%例出现IFG。  相似文献   

15.
蒋小菊  庞振瑶  梁凌 《山东医药》2008,48(46):54-55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患者238例,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54例(A组),单纯冠心病84例(B组);另选择健康对照组50例(C组)。测定各组生化指标及内皮素1(ET-1)水平并观察患者CAG病变情况。结果A、B组血脂及ET.1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0.01)。A组与B组比较,ET-1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且A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多支病变者ET-1水平均高于B组(P均〈0.01),A、B两组中多支病变者ET-1水平较单支病变者显著增高(P〈0.01,〈0.05)。认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ET-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糖耐量受损(IGT)期的变化及其与大鼠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GT组,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糖耐量受损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放免法检测血清脂联素、TNF—α等指标,在光镜下观察冠状动脉的病理变化并测定冠状动脉内中膜的厚度。结果IGT组大鼠血清脂联素在治疗8周时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TNF-α治疗12周时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升(P〈0.01);左冠状动脉内中膜厚度在治疗12周、20周时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下降、TNF—α升高与IGT期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显著相关,提示血清低脂联素、高TNF—α参与了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35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根据1999年WHO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冠心病组189例,单纯冠心病组168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血糖、胰岛素、HbA1C、血脂、24h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4h-Alb/Cr),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与单纯冠心病组比较,2型糖尿病冠心病组HOMA—IR和24h-Alb/Cr明显增高(均P〈0.05),HOMA—IS明显降低(P〈0.01)。2型糖尿病冠心病组发生3支病变较多(P〈0.0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完全闭塞、弥漫病变比例较高(P〈0.05或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总评分较高(P〈0.01)。结论2型糖尿病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且程度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汉两族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2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维吾尔族59例,汉族66例;稳定性心绞痛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1例、2型糖尿病患者53例、高血压病患者35例,收集患者的相关病史(年龄、人体质量指数),进行实验室检查(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及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脉病变程度。计算ISI,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ISI在两族人群中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汉族:r=-0.71,P=0.03,维族:r=-0.52,P=0.04),在汉族患者中与人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r=-0.45、-0.68、-0.55,P均〈0.05);在维吾尔族患者中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相关(r=0.67,P〈0.01),与(HbAlc)、LDL-C、脂蛋白a呈负相关(r=-0.47、-0.35、-0.42,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参与并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发展,控制维汉两族冠心病患者体重,降低血糖,LDL-C等水平均可减少胰岛素抵抗,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对主动脉根部顺应性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选择常规体检诊断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患者42例(IFG组)及糖耐量异常患者40例(IGT组),并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名(对照组)作为对照。用食管超声检测主动脉根部扩张度(D值)和僵硬度(B值),并用HOMA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IGT组D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值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FG组D值的降低和B值的升高没有统计学意义。IFG组和IGT组的HOMA—I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D值与HOMA—IR值呈明显负相关(r=-0.587,P〈0.01),B值与HOMA—IR值呈明显正相关(r=0.587,P〈0.01)。结论糖尿病前期(包括IFG和IGT)已存在主动脉根部顺应性的减退,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病变高频超声体表标识表现。方法:连续选择521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造影后同时进行颈部动脉体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521例人选对象中.冠状动脉正常者81例(对照组)。确诊冠心病患者440例,其中轻度狭窄组36例、中度狭窄组90例和重度狭窄组314例。冠心病各组的内膜一中层厚度(IMT)、IMT增厚率、斑块总面积和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中、重度狭窄组的IMT和斑块总面积也显著多于轻度狭窄组(P〈0.05~0.01)。冠心病各组各种斑块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0.01).中及重度狭窄组软斑、硬斑数显著多于轻度狭窄组(P均〈0.05)。在CAS超声分级比较中.冠心病各组狭窄超声级别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重度狭窄组c、D级例数明显多于后者(P〈0.05~0.01)。结论:冠心病患者颈部动脉病灶超声体表标识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间接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