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识别与分析某乙二醇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及其防护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乙二醇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检测结果表明,2个接尘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CTWA范围为0.7~2.4 mg/m~3,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接触一氧化碳、甲醇、乙二醇、二氧化氮、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对11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为64.8~82.1 d B(A),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乙二醇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某玻璃棉生产企业3条玻璃棉制品生产线的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场所玻璃棉粉尘浓度<0.33~2.14mg/m3,其他粉尘浓度0.74~1.85mg/m3,粉尘浓度和接尘作业人员粉尘接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纺丝机、集棉机、固化炉、粘接剂车间等作业场所检出氨、甲醛、苯酚,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纺丝岗位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超标率9.1%。玻璃棉生产工艺存在职业健康风险,应制定行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3.
2020—2021年对3名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典型行业现场检测工作进行定点噪声、个体噪声测量;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现场检测方式、个体防护、体检情况等信息;依据工作任务暴露评价模型(TEM),对噪声接触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0—2021年检测典型行业166家次,定点噪声声级均>80.0 dB(A)76家次,脉冲噪声声级最高114.0 dB(A),稳态和非稳态噪声声级80.1~110.7 dB(A);现场检测526 d,个体噪声8 h等效声级(Lex, 8 h)≥85.0 dB(A)158 d,≥80.0 dB(A)217 d,<80.0 dB(A)309 d。问卷调查23名专业技术人员中20人未进行听力检查,3人体检出现高频听力异常,形成原因还有待研究。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噪声接触水平较高,各检测机构应加强对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健康监护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某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热辐射。检测结果表明,30个接尘工种中4个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CTWA范围为0.4~5.9 mg/m3,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接触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锡、碳酸钠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镀膜操作工接触异丙醇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33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其中4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63.9~88.7 d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高温作业人员WBGT指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香玲  杨虎  赵容 《职业与健康》2014,(20):2959-2961
目的确定北京市凤山矿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确定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工作场所中石灰石粉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呼尘0.09-0.39 mg/m^3,总尘0.16-1.01 mg/m^3,满足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碎运破碎机工人8 h等效声级为93.6 dB(A),噪声超标;其他工种的8 h等效声级满足噪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石灰石粉尘、稳态噪声,粉尘作业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稳态噪声危害程度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和Ⅱ级(中度危害),稳态噪声的危害程度较高;粉尘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较明显,噪声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重点关注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全面了解某企业乙烯装置的职业卫生现状,确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减少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减轻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接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企业乙烯装置在目前运行状态下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详细了解作业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作业人员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对工人作业过程中接触的毒物、噪声进行检测,并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职业卫生分析和评价.结果 乙烯装置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硫化氢浓度较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作业场所高噪声区域主要集中在压缩机、各生产单元大型机泵,噪声检测点37个,超过标准85 dB(A)的检测点达20个,老区分离压缩机岗位接触噪声较高,8h连续等效A声级结果为88.0 dB(A).结论 该企业应将噪声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并要注重改进作业现场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佩戴管理,同时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卫生评价和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某中药厂饮片筛选生产线现场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分析其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并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工作场所提出控制补充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使用滤膜称重法和仪器直读法计算结果。结果除尘器清理时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超限倍数计算结果超标,破碎机、筛选机、人工拣选台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分别是86.6、88.0、86.5 dB(A)超标。结论为中药饮片筛选生产线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对某砂石骨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显示,砂石骨料生产场所粉尘浓度0.1~18.1 mg/m3,1个岗位粉尘浓度超标。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Lex,8h)58.1~90.9 dB(A),振动筛、胶带机、破碎筛分岗位超标。振动筛、胶带机、破碎机巡检工为关键控制岗位,砂石骨料筛分、胶带输送及破碎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河南省某包装公司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防护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异丙醇、乙酸甲酯、丁酮、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甲醇、粉尘的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满足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制袋机操作工、干式复合机放卷操作工、吹膜工8 h等效声级为85.5d B(A)~88.0d B(A),噪声超标,其余工种的8h等效声级满足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用人单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异丙醇、乙酸甲酯、丁酮、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甲醇、粉尘、噪声,粉尘和化学毒物作业危害分级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噪声作业危害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噪声的危害较重。粉尘和化学毒物的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较好,噪声的职业病防护重点应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时间的控制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某二甲基乙酰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二甲基乙酰胺建设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乙酸、二甲胺、二甲基乙酰胺、噪声、高温。检测结果表明,乙酸CTWA范围为0.55~0.64 mg/m3,二甲胺CTWA范围为0.75~0.94 mg/m3,二甲基乙酰胺CTWA范围为2.21~3.97 mg/m3,作业人员接触乙酸、二甲胺、二甲基乙酰胺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6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为57.5~73.8 dB(A),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 二甲基乙酰胺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苯与噪声联合接触对听力损失的影响。 方法 选择珠海市两家企业中同时接触甲苯和噪声人员78例为混合接触组,单纯接触噪声人员75例为噪声接触组,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办公室和后勤人员90例为对照组,进行现场甲苯浓度和噪声强度检测,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接触组各作业点甲苯浓度、噪声强度均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混合接触组与噪声接触组在高频段(3.0 kHz、4.0 kHz、6.0 kHz)听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频段听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接触组、噪声接触组的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25.6%、22.7%)均高于对照组(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混合接触组的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51.3%)均大于噪声组(24.0%)和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工龄≥ 5年者,混合接触组与噪声接触组听力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苯与噪声联合接触对听力损害有协同作用,应充分考虑联合接触因素的职业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水平苯乙烯接触和噪声协同作用对职业人群纯音听力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某运动器材企业同时接触高水平苯乙烯和噪声的114名生产工人为观察组,单纯接触噪声的97名工人为对照组。分析研究对象不同苯乙烯接触水平下的听力检查结果。
结果 观察组空气中苯乙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402.81±52.25)mg/m3,合格率为16.67%;对照组的空气中苯乙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未检出。观察组噪声接触水平的8 h等效声级均值为(87.1±1.1)dB(A),对照组噪声接触水平的8 h等效声级均值为(86.7±1.0)dB(A),两组接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9.2%,对照组的听力结果异常率为8.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高频平均听阈分别为(28.3±9.0)dB、(25.0±2.7)dB,观察组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而且随着苯乙烯接触浓度(< 213 mg/m3、213~426 mg/m3、>426 mg/m3)递增,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6.5%、25.0%、47.6%。
结论 高浓度的苯乙烯增加听力损伤的风险,可能与噪声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影响职业人群的听力神经系统。应把同时接触噪声和高水平苯乙烯的接触人群列为重点健康监护对象,实施以无毒或低毒物质替代苯乙烯和减少噪声接触时间等多种防治措施,保护工人听力系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强噪声环境下作业工人听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某集装箱厂环境噪声强度和作业工人的听力状况。方法对该厂噪声环境进行监测。用纯音听力计检查接触组100名工人和对照组103名工人的听力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2007年所有环境噪声监测点均超标。接触组工人的双耳听力损伤基本一致,从听阈提高耳数的检出率、听阈的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6000Hz)(P〈0.01),左右耳在4kHz的听阈平均值最高[左耳(31.80±1.12)dB,右耳(32.05±1.17)dB]。结论该集装箱厂生产过程的噪声对工人听力有影响,作业工人双耳在4kHz范围的听力损伤最大。厂方应加强改善噪声环境和对工人耳部的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电子厂接触噪声工人职业紧张和精神卫生状况。
方法 采用麦克林职业紧张问卷和一般健康问卷,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法对某电子厂183名工人进行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172份, 其中95份问卷来自接触噪声工人, 为接噪组; 77份来自非接噪工人, 为对照组。
结果 噪声岗位噪声声级为85.0~89.5 dB (A)。接噪组工人精神卫生得分异常率为67.3%, 对照组为18.2%。接噪组在职业紧张问卷中的职业紧张程度、应付能力、工作满意感和普通健康问卷中的精神卫生等方面的得分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噪组精神卫生状况总得分为(28.9 ±3.7)分, 高于对照组的(25.9 ±3.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工人精神卫生的可能影响因素为是否接触噪声和应付能力的大小(F=10.45, R2=0.362, P < 0.05)。
结论 噪声可致工人职业紧张, 同时引发工人精神卫生方面的负面影响, 应该引起企业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煤矸石电厂各工作岗位噪声危害程度,为噪声防治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检测与调查的方法,对某煤矸石电厂各岗位工作人员接触噪声危害程度、个体防护情况及职业健康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该煤矸石电厂工作场所噪声强度在51.6 dB(A)-101.1 dB(A)之间,噪声强度超过85dB(A)的工作场所,主要分布于燃料输送系统、锅炉系统和汽机系统。作业人员接触噪声LEX,8h在59.7dB(A)-90.6 dB(A)之间,锅炉及汽机系统保洁员、输煤皮带巡检工等长时间处于高噪声场所的作业人员LEX,8h超标严重,超标率分别达到100%、80.0%和33.3%,且其职业健康管理与个体防护,也不能满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结论 该煤矸石电厂高噪声工作场所主要分布于燃料输送系统、锅炉系统和汽机系统。锅炉及汽机系统保洁员、输煤皮带巡检工等长时间处于高噪声场所的临时雇佣人员,受噪声危害最为严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疏漏较为严重,发生职业病的风险较高,应作为该电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某丙烯酰胺生产车间工人接触丙烯酰胺及工人自觉症状情况,进而探讨影响丙烯酰胺职业人群健康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检测某石油炼化工厂生产车间丙烯酰胺浓度,同时选取109名接触丙烯酰胺的工人为接触组,以该厂不接触丙烯酰胺的104名工人为非接触组,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对相关资料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生产车间5个生产点丙烯酰胺的检测浓度(CTWA)为0.15~0.28 mg/m3。单因素分析显示,喝咖啡、吸烟、饮酒和接触丙烯酰胺四种因素均与神经系统症状有关(χ2=4.658、33.339、17.438、89.535,P均< 0.05),仅吸烟和接触丙烯酰胺两种因素与丙烯酰胺的一般性症状有关(χ2=17.059、41.375,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接触丙烯酰胺工龄≥ 5年可能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一般性症状的危险因素(均有OR > 1,P < 0.05)。 结论 吸烟和接触低浓度丙烯酰胺是影响职业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应该加强对接触人群的劳动保护,减少职业接触,并大力采取戒烟措施,防止双重侵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了解硝基苯法生产4-氨基二苯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苯胺、硝基苯、硫酸、甲醇、甲苯、乙苯、镍、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苯胺短时间接触浓度为0.30~1.46 mg/m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30~0.32 mg/m3;硝基苯短时间接触浓度为3.30×10-3~26.67×10-3mg/m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3.30×10-3~8.30×10-3mg/m3;各工种接触噪声强度为77.3~84.6 dB(A);工作场所高温测量结果为19.7~21.4℃;苯胺、硝基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全部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企业连续3年的职业健康检查表明肝功异常率较高。结论硝基苯法生产4-氨基二苯胺生产过程对职工健康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的现状。方法收集2010年光明新区职业人群的健康检查资料,对不同职业危害因素接触人群的异常检出率和职业异常检出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接触不同危害因素的异常检出率是不同的,接触噪声危害因素的异常检出率最高;2)异常检出率为31.39%,职业异常检出率为6.94%;3)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在不同职业危害因素接触人群中基本都是最高。结论本地区职业暴露水平一般,但职业危害程度很高,说明职业防护和健康教育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9.
Many workers worldwide experience fatality and disability caused by occupational injurie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ise exposure and occupational injuries at factories in Korea. A total of 1790 factories located in northern Gyeonggi Province, Korea was evaluated. The time-weighted average levels of dust and noise exposure were taken from Workplace Exposure Assessment data. Apart occupational injuries, sports events, traffic accidents, and other accidents occurring outside workplaces were excluded. The incidences of occupational injury in each factory were calculated by data from the Korea Workers’ Compensation and Welfare Services. Workplac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incidence of any occupational injuries (incident or nonincident workplaces, respectively). Workplace dust exposure was classified as <1 or ≥1 mg/m3, and noise exposure as <80, 80-89, or >90 dB. Workplaces with high noise exposure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being incident workplaces, whereas workplaces with high dust exposure were not. The odds ratios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derived from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ere 1.68 (1.27-2.24) and 3.42 (2.26-5.17) at 80-89 dB and ≥90 dB versus <80 dB. These associations remained significant when in a separate analysis according to high or low dust exposure level. Noise exposure increases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injury in the workplace. Furthermore,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injury increases with noise exposure level in 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Therefore,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noise exposure level are required to decrease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injury.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企业生产工人的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 抽取中山市印刷业、灯饰和电子制造业共6家企业1 484名一线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上述6家企业连续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 分析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暴露水平, 同时采用生命质量测评量表SF-36量表评价一线工人的生命质量。
结果 不同类型企业的有机溶剂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印刷业的有机溶剂检测合格率最低(95.5%); 灯饰制造业粉尘检测合格率和噪声检测合格率最低, 分别为96.3%和69.8%。3种不同制造业工人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的得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均以电子制造业得分最高, 印刷业最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与电子制造业相比, 印刷业和灯饰制造业生产工人生理健康维度与心理健康维度得分均低于电子制造企业(P < 0.01), 提示接触有机溶剂、粉尘和噪声可能是生命质量生理健康维度和心理健康维度的共同影响因素。生理健康维度可能还受经常体育锻炼的影响(P < 0.01)。
结论 不同行业工人的生命质量有所不同, 可能受行业中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水平和体育锻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