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平遥县健康人群麻疹Ig G抗体水平,评价麻疹免疫规划工作水平,并为进一步调整免疫工作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平遥县5个乡(镇)263名5个年龄段人群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试验试剂盒检测麻疹抗体水平。结果 2014年平遥县5个乡(镇)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7.7%。不同性别(χ~2=6.78 P0.05)、乡镇(χ~2=5.65 P0.05)、年份(χ~2=17.06 P0.05)麻疹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麻疹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遥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可以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不同性别、不同乡镇和不同年份,人群抗体阳性率可能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淮安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淮安市7个年龄组共474人,检测血清麻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结果:监测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12%,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630.45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1.5~4岁抗体阳性率为100%,GMC为1 350.02mIU/ml;不同年龄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98,F=14.51;P均<0.01)。8月龄~14岁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8.30%,GMC为1 218.41mIU/ml,均显著高于15~40岁组(χ2=12.36,F=30.83;P均=0.00)。男性抗体GMC显著高于女性(F=4.47,P<0.05),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育龄期妇女抗体GMC明显低于非育龄期妇女(F=16.72,P<0.01)。外来工作人群抗体GMC显著高于户籍人口(F=10.54,P<0.01),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接种不同剂次人群之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C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淮安市麻疹抗体水平总体较高,需进一步做好常规免疫接种质量,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消除麻疹免疫空白,开展关注≥15岁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提高相应人群的免疫力,更好地建立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制定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麻疹。方法 2015年,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两个县区选取<8月、8~月、5~岁、15~岁、25~40岁5个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结果监测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68.55%,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值为288.78mIU/mL,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及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地区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三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及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镇江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不高,不足以形成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应加强疫情监测,并对重点人群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开封市育龄妇女与婴儿麻疹抗体水平,探寻高发人群麻疹免疫预防策略。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开封市育龄妇女与婴儿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血清学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740名婴儿中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45.00%,抗体保护率为22.57%,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91.34IU/ml。8~11月龄婴儿麻疹抗体GMC高于0~7月龄婴儿(t=5.16,P0.01)。0~7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增大而降低(χ~2=136.51,P0.01),7月龄组婴儿抗体水平最低,GMC为17.41 IU/ml;而8~11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的增长而上升(χ~2=49.53,P0.01);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婴儿抗体水平高于无免疫史(t=9.24,P0.01)。249名育龄妇女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38%,抗体保护率为50.20%,GMC为694.54IU/ml;29~35岁组抗体GMC高于18~28岁组(t=5.47,P0.01);有免疫史者抗体GMC低于无免疫史者(t=6.76,P0.01);有患病史者抗体GMC高于无患病史者(t=13.42,P0.01)。结论育龄妇女、婴儿麻疹抗体水平低,需通过提高首剂MCV及时接种率、实时调整首剂MCV接种月龄及育龄妇女接种等综合免疫预防措施来推进消除麻疹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元谋县健康人群的麻疹血清抗体水平,为针对性开展麻疹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3-2015年对元谋县所辖乡镇健康人群进行麻疹抗体水平检测,3年共抽取1 169人检测麻疹抗体IgG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元谋县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8.1%,保护率为70.4%,抗体滴度几何均数为1:1 114;18~23月年龄组保护率最高(89.3%),26~35岁年龄组保护率最低(48.4%),各年龄组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P=0.000);抗体滴度18~23月年龄组最高(1:1 696),26~35岁年龄组最低(1:668),各年龄组间抗体滴度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36,P=0.000);各年龄组抗体滴度阳性保护率和几何均数均呈现先升高、降低、再升高的"N"型分布,呈现"两峰一谷"模式;各乡镇麻疹抗体滴度老城乡保护率最高(90.5%),平田乡保护率最低(35.0%),各乡镇保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2,P=0.000);抗体滴度几何均数江边乡最高(1:2 195),平田乡最低(1:572),各乡镇抗体滴度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7,P=0.000)。结论元谋县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总体水平已达到消除麻疹应维持在95%以上的要求,但不同年龄组间和不同乡镇间抗体保护率有差异,免疫规划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建议加强对抗体阳性率较低人群(26~35岁年龄组)和薄弱地区(平田乡、凉山乡、羊街镇)的麻疹疫苗免疫及强化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评价麻疹疫苗免疫效果。[方法]2010年9月,在扬州市广陵和维扬2个区,每区分别抽取7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175名进行血清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检测350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3.43%,达保护率为76.86%,几何平均滴度为1∶1 777.07。抗体阳性率、达保护率、几何平均滴度均为<1岁组最低,不同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抗体阳性率和达保护率高于无免疫史者(P<0.01);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保护率、几何平均滴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州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普洱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麻疹疫苗免疫效果,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2017年对普洱市10413名健康人群采集血清标本,采用ELISA 方法对麻疹血清进行麻疹Ig G抗体检测。结果 2015-2017 年普洱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1.95%(9575/10413) ,麻疹抗体总保护率为60.15%(6263/10413) ,不同年份、地区、年龄、有无免疫史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普洱市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但麻疹抗体保护率偏低,麻疹抗体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加强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及时发现免疫薄弱地区和空白人群是防治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唐艳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6,(12):2259-2262
摘要:目的 通过对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掌握罗平县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和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抗体水平状况,及时发现高危人群,为控制和消除全县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云南省麻疹等疫苗针对疾病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实施方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全县12个乡镇采集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捕捉法测定麻疹IgG抗体。结果 2012年 - 2014年共检测健康人群血清1 187人份, 麻疹IgG抗体阳性1 146人份,阳性率96.55%(1 146/1 187);麻疹IgG抗体保护率达89.22%(1 059/1 187)。2012年 - 2014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34%,99.22%,95.19%;抗体保护率为86.79%,96.36%,84.86%。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 = 49.30,P <0.005);不同性别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3,P >0.05);有、无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P >0.05)。结论 罗平县从总体上形成了麻疹群体免疫屏障,应确保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2剂接种率达到95%以上,并有计划地对外来人口进行免疫接种,通过各种监测适实开展强化免疫消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系统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万吉、庞凌、峒平、罗隆、大利、甘荷、那坡、上坝、上敏等9个行政村抽取0~、6~、11~、16~、21~、26~、31~、36~、41~、46~、51~、56~60岁和18~35岁育龄妇女等13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各50人,共计650名进行调查,采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共调查675人,麻疹抗体阳性594人,阳性率为88.00%,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数(GMT)为1:413,不同地区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67,P=0.002),不同年龄组(含育龄妇女组)和不同性别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21,P=0.263;χ2=0.002,P=0.962)。结论靖西县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水平比较高,形成一定的免疫屏障,但是,地区间抗体水平存在差异,需加强全县免疫规划薄弱地区的甄别和管理,积极开展薄弱地区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合浦县1~7岁健康儿童麻疹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及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合浦县儿童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人群免疫状况,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对9个乡镇不同年龄组6 929名健康儿童进行麻疹、乙脑及脊灰抗体水平监测。结果麻疹、乙脑、脊灰Ig 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62%、99.64%、99.57%,3种抗体保护水平均在85%以上,3种抗体阳性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麻疹(χ2=14.392,P=0.013)、脊灰(χ2=20.230,P=0.001)Ig G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脑(χ2=5.943,P=0.392)Ig G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浦县健康儿童麻疹、乙脑、脊灰Ig G抗体阳性率较高,都达到95%以上,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应继续开展疫苗抗体定期监测,进一步巩固免疫规划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锦屏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8个年龄组共300名健康人群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共检测300份血清,麻疹IgG抗体阳性288份,总阳性率为96.00%。不同免疫史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7,P0.01);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2,P0.01);男女性别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锦屏县抽样调查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WHO消除麻疹策略中要求的人群免疫力95%的指标。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是基础,可以通过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和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等措施实现。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部分县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10县10个乡(镇)8个年龄组<1岁~≥20岁人群血清标本2 552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检测2 552份血标本,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4.40%。8个年龄组中,<1岁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最低,为82.24%,其余阳性率均高于93.29%。10个县中以威宁县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最低,为79.92%,其余县阳性率均高于91.25%。未接种麻疹类疫苗和接种史不详的人群中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最低在<1岁组,接种1剂次以上疫苗后,麻疹IgG阳性率高于95%,接种2剂次与3剂次麻疹类疫苗后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1,P=0.728)。结论 加强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的监测,发现免疫薄弱地区和乡镇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杨云  张援 《预防医学论坛》2005,11(2):173-174
[目的]了解费县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 年 4 月,在费县城乡分层随机抽取679名2~39岁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检测麻疹 Ig G抗体。[结果]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7 1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542 77;抗体阳性率6个年龄组均在81%以上,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年龄组的GMT均在1∶3 0以上,2~4岁组最高,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区人群阳性率及 GMT均高于乡村人群;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人群抗体阳性率及 GMT均高于无接种史者。[结论]费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处于较低水平,应进一步提高麻疹常规免疫接种率,作好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睢宁县健康人群麻疹、风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评价预防接种效果。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320名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分为8月龄~、5岁~、15岁~和25~40岁组4个年龄组。结果 共检测314名健康人群血清标本,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9.81%,风疹抗体阳性率为68.79%,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82.17%;各年龄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风疹抗体阳性率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2.252、15.649,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间监测对象麻疹抗体阳性率、风疹抗体阳性率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00、0.162、0.706,P>0.05)。结论 睢宁县8月龄以上健康人群的麻疹、风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较低,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存在不足,应加强相关疫苗的常规接种和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石景山区244名健康人群进行血标本采集,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抗体阳性(≥275 IU/L)率为82.79%,平均抗体浓度为1 647.02 IU/L;男女性别间抗体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38,P=0.004);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抗体阳性率均在92%以上,其中接种过3~5剂次者,阳性率达到100%。结论石景山区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但个别地区个别年龄组仍有阳性率偏低现象,应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提高麻疹及时接种率,做好一定人群的加强、强化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邮市健康儿童脊灰、麻疹、乙脑、流脑抗体水平,评价儿童预防接种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考核基层预防接种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知情同意原则,选取高邮市21个乡镇12 176名1~14岁健康儿童,采集末梢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脊灰、麻疹、乙脑、流脑Ig G抗体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儿童脊灰、麻疹、乙脑、流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78%、99.68%、99.70%、98.99%。不同乡镇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脊灰、麻疹、流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脊灰、麻疹、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脑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邮市1~14岁儿童脊灰、麻疹、乙脑、流脑抗体水平较高,免疫效果良好,今后应继续加强免疫接种和抗体水平监测,保障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晴隆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时发现免疫薄弱人群、地区,为麻疹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晴隆县所辖14个乡镇,每乡镇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为监测点,对8个月以上人群分成8个年龄组,每组抽取30人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检测麻疹IgG抗体含量.结果 晴隆县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总体阳性率92.95%.不同乡镇,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接种方式,不同接种针次健康人群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晴隆县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未达到消除麻疹应控制在95%以上要求.不同乡镇,不同年龄之间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较大,应加强对免疫薄地区人群的免疫规划工作,及时完成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加强10~19岁年龄组人群强化免疫预防接种,尽可能实行定点接种方式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疫苗冷藏运输,确保疫苗效价,加强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接种技术培训,组织管理,业务指导,提高疫苗接种质量最终达到控制和消防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自贡市15岁以下健康人群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为制定针对性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采用多阶段随机定额抽样法抽取自贡市15岁以下健康人群共349份血清样本,检测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349名监测对象中,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7%、59.3%和57.3%,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免疫史人群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免疫史人群,随着免疫剂次的增加,抗体阳性率也随之升高(P0.05)。麻疹抗体阳性率在1岁以内婴幼儿人群中最低(68.97%);风疹抗体阳性率在中学生人群中最低(33.33%),且随着末次接种后年限的延长抗体阳性率下降迅速(趋势χ_(风疹)~2=16.706,P0.001);流腮抗体阳性率在小学生中较低(55.79%)但在中学生中最高(78.79%)。结论自贡市15岁以下健康人群麻疹免疫屏障较牢固,但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均不高。建议自贡市在保持高水平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对11~15岁人群开展风疹类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并对学龄前儿童加强1剂次腮腺炎类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咸宁市辖区内通城县和赤壁(市)常住人口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开展抽样监测、分析评价,以了解该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现状,为科学防控麻疹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咸宁市2个县级抽样单位(通城县、赤壁市)6个村级抽样单位8个年龄组常住健康人群共960人作为监测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监测对象的人口学特征、麻疹患病史、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采集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麻疹IgG定量检测分析。结果咸宁市通城县、赤壁(市)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872人,阳性率为90.83%,几何平均滴度(GMC)为506.32 mU/ml;其中男、女性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41%、93.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之间麻疹IgG抗体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1岁年龄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45.00%)最低,≥7岁各年龄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95%以上,其中20~25岁年龄组阳性率(98.43%)最高;通城县与赤壁市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完全保护能力的高滴度(≥1 000 mU/ml)抗体占阳性数的24.77%,其中通城县与赤壁市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P0.01)。结论咸宁市7岁以上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较高,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消除麻疹人群免疫力95%的要求;1岁的婴儿麻疹IgG抗体水平相对偏低,需通过改进首剂麻疹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并调整成人免疫策略等措施,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晴隆县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的水平,及时发现工作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人群,为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贵州省麻疹等针对疾病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实施方案》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全县按地理位置将乡镇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每个片随机抽取一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调查<1岁、1~2岁、3~4岁、5~6岁、7~9岁、10~14岁、15~19岁、≥20岁共8个年龄组人群,每组抽取30人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美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晴隆县健康人群进行麻疹抗体滴度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晴隆县人群中麻疹IgG抗体总体阳性率为96.08%,麻疹免疫史率为65.17%.结论 晴隆县调查乡镇从总体上形成了麻疹的免疫屏障,但人群麻疹免疫史率低,应将此作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确保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免疫2剂次率≥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