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方伟 《当代医学》2016,(22):130-131
目的:研究苯巴比妥在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惊厥的发生率分别为46.67%、6.67%及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苯巴比妥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在患儿惊厥前采用苯巴比妥进行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惊厥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羚羊角治疗儿童热性惊厥(F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ce 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自建库至 2019 年 8 月发表的羚羊角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儿童 FS 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 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 5.1.0 进行质量评价,Rev Man 5.3 统计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 9 项研究,合计 753 例患儿。Meta 分析结果示:随访 6 个月羚羊角组与对照组 FS 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 RR =0.58,95% CI(0.30 ~ 1.11),P = 0.10];随访 12 ~ 24 个月羚羊角组 FS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RR =0.32,95% CI(0.18 ~ 0.55),P <0.001];羚羊角组 FS 平均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 =0.53,95% CI(0.25~ 1.12),P =0.10];羚羊角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0.71,95%CI(0.43,1.32),P=0.32],纳入文献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结论:对于 FS 患儿,发热时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羚羊角可降低 12 ~ 24 个月 FS 复发率,其安全性与对照组相当。但由于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低,上述结论有待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荟萃分析主动脉内气囊泵辅助治疗不伴有心源性休克的高风险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检索以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高风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为主要内容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2013年4月,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6个研究)1595例患者,其中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组784例,未经 IABP治疗组(对照组)8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ABP治疗组30 d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3,95%CI=0.43~1.23,P=0.24),IABP治疗组6个月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69,95%CI =0.49~1.05,P =0.09),IABP治疗组再次发生心肌梗死事件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09,95%CI =0.77~1.53,P =0.63),IABP治疗组再次发生心肌缺血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4,95%CI=0.71~1.51,P =0.85)。IABP组的治疗相关出血事件高于对照组(RR=1.44,95%CI=1.16~1.79,P =0.001)。结论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相比,在高风险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并不会降低其心梗后30 d病死率、6个月病死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SCI、CNKI、CBM—disc、VIP、万方数据库,纳入针灸治疗LIDH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对同质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共计540人。按观测指标、对照组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其中5个研究无效率汇总RR=0.5,95%CI(0.34,0.73),表明针灸组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研究疼痛程度汇总MD=0.28,95% CI(-1.86,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事件的报道。结论:针灸治疗LIDH是有效、安全,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有限,且纳入研究存在高风险的选择性偏倚、实施性及测量性偏倚,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还需提供高质量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阿伐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比较阿伐那非和安慰剂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经过12周治疗后,阿伐那非治疗组可以提高患者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评分(MD=d.92,95%CI:4.12-5.72,P=0.000),性生活日记2(RR=3.40,95%CI:2.66-4.34,P=0.000),性生活日记3(RR=2.61,95%CI:2.19-3.11,P=0.000),但阿伐那非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结论阿伐那非治疗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勃起功能,有望成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新选择。由于文献纳入的较少,需要更多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李花  韦红 《四川医学》2014,(6):705-708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BM、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获得神经节苷脂治疗HIE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 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文献质量,采用 RevMan4.22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神经节苷脂治疗HIE的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包括HIE患者10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头颅CT正常率增加(OR=3.09,95%CI:1.91-5.01),生后10-14d NBNA评分明显改善(WMD=2.55,95%CI :2.18-2.92);后遗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OR=0.27,95%CI:0.11-0.66)。结论在HIE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可改善生后10-14d NBNA评分,提高头颅CT正常率,有效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评价高碘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2014年以前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PubMed、EMbase、Ovid、CochraneLibrary里发表的关于高碘对甲状腺肿大影响的文献。文献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5.0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合并RR及95%CI。采用Begg′s检验、Egger′s检验和Macaskill′s检验方法评价Meta分析的“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检验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碘在150~300μg/L(RR:1.54;95%CI:1.14~2.07);301~600μg/L(RR:2.33;95%CI:1.43~3.82);601~900μg/L(RR:2.72;95%CI:1.01~7.33)和≥900μg/L(RR:2.41;95%CI:1.38~4.23)时都会导致儿童甲状腺肿大。结论碘含量超过150μg/L会引起儿童甲状腺肿大。  相似文献   

8.
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在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中的作用。方法:将12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在入科6h内给予苯巴比妥15~20mg/kg,静脉推注,共3~5d。结果:治疗组60例患儿出现惊厥8例,惊厥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61例患儿出现惊厥30例,惊厥发生率为49.18%。两组惊厥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4.02,P<0.01)。结论: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惊厥发生,而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应用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控制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2010年第3期),PubMed数据库(1966-2010年)、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CNKI,1994-2010年)、相关会议论文集及药厂资料,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0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研究共纳入合格国内外随机对照试验9篇,包括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85例;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并发症、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加权均数差-14.89[95%可信区间(CI)-16.15,-13.64],并发症OR=0.58(95%CI0.41-0.83),病死率OR=0.34(95%CI0.23~0.52)。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应用生长抑素,可减少患者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有很好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用乌梅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乌梅方加减与单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用Cochrane方法评价文献的质量;对疗效(临床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隐蔽、盲法和意向性分析等方面存在不足,均为低质量文献。与单用西药对比,乌梅方加减的临床疗效的RR值为1.17(95% CI为1.10~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R分别为0.19和0.22。漏斗图分析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与单用西药对比,乌梅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研究纳入文献的偏倚较多,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后6~12 h 开始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温组)18例,观察组(生后6~12 h 实施亚低温)22例。所有患儿给予相同的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34.0±0.5)℃,持续72 h,患儿在3、6月龄时用中国标准化的贝来量表( CDCC)测智力发育指数( 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两组患儿的 MDl 分别为73.2±11.2和80.7±10.3。PDl 分别为77.2±9.3和84.5±10.2。观察组 MDl、PDl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生后6~12 h 开始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仍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常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观察其效果。方法:治疗组3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并与38例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可缩短疗程,早日改善临床症状,对提高患儿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彭瀚生 《华夏医学》2014,27(1):27-28
目的: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患儿脐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为防治婴幼儿脑瘫提供依据.方法: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26例为观察组,同期出生的2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收集脐血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结果:对照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值为(8.3±2.6)μg/L,而观察组为(38.5±18.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患儿脐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缺氧缺血性脑病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未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中重度HIE患儿47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中重度HIE患儿45例作为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4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3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4.7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提高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疗效,值得儿科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神经行为影响结果,其中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32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5 3,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相关指标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在NABA评分、一般状态、原始反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2 1、6.235 3、6.3632,P〈0.05),而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6 2、0.365 2,P〉0.05)。结论:临床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应用胞二磷胆碱治疗,会提高治疗有效率与改善预后,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盐酸甲氯芬酯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压氧联合注射用甲氯芬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甲氯芬酯+高压氧)、对照组(常规治疗+高压氧),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每日一次,10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甲氯芬酯,10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的HIE患儿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检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循证医学评价数据库,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至2012年2月,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1991年至2012年2月,并查阅纳入研究中的参考文献来补充。纳入所有研究为尿激酶治疗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均数差(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绘制森林图分析疗效。绘制漏斗图讨论发表性偏倚。结果共9项RCT 537例患者入选。尿激酶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增加引流(抽液)总量(P〈0.00001),减少胸膜肥厚(P〈0.00001),改善肺功能FEV1%pred(P〈0.00001)。结论与常规治疗(抗结核治疗联合胸腔积液引流或抽液)相比,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可增加胸腔积液引流总量,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FEV1%pr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预防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心脏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09年6月,检索策略通过多次预检索后确定.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2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支持及对症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72例HIE患儿血S100B蛋白治疗前后变化,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S100B蛋白水平均有下降,高压氧治疗组血S100B蛋白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S100B蛋白下降幅度与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明显降低HIE患儿血S100B蛋白水平,可通过检测血S100B蛋白的浓度来判断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