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耳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VI.牛白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江南  冯孝章 《中草药》1997,28(A10):45-46
从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牛白藤Hedyotis hedyotidea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经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三十一烷,β-谷甾醇,表明白桦脂酸(3-epi-betulic acid,Ⅲ),白桦脂酸,乌苏酸,东莨菪甙,大叶芸香甙A,胡萝卜甙,鹅掌楸甙,东莨菪内酯,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武蕊娟  宋联强  谭镭  詹雁  阮佳  徐超群 《中草药》2015,46(19):2834-2838
目的研究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的化学成分。方法马甲子乙醇提取物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NMR、MS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MTT法对新化合物2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从马甲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1)和2α,27-二反式对羟基肉桂酰氧基白桦脂酸(2)。化合物2对HepG-2细胞和He La细胞的IC50分别为20.34、14.83μmol/L。结论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马甲子素,属于白桦脂酸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发现,化合物2表现出显著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丹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研究中药丹皮Paeonia suffruticos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I),白桦脂醇(betulin,Ⅱ),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Ⅲ),3β,23-dihydroxy-30-norolean-12,20(29)-dien-28-oic acid(Ⅳ),芍药苷元(paeoniflorigenone,V),3-O-methylpaeonisuffral(Ⅵ),牡丹酚(paeonol,Ⅶ),6-羟基香豆素(6-hydroxycoumarin,Ⅷ)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Ⅸ)。结论:化合物I-Ⅳ和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黄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黄甘草根及根茎中分到4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分析及理化性质测定,鉴定为甘草查尔酮甲,glabrol,白桦脂酸和β-谷甾醇,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5.
多序岩黄芪化学成分研究(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Hand.-M azz.)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柱色谱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多序岩黄芪中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1)白桦脂酸,(2)二十六碳酸,(3)蔗糖。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桦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五环三萜系化合物,它具有抗逆转录病毒,抗疟疾和抗炎特性。该研究主要目的是观察白桦脂酸对Payw1.3质粒急性感染小鼠模型的HBV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实验的Payw1.3质粒急性感染小鼠模型(n=15)采用水动力转染技术构建,随机分为PBS对照组(n=5),白桦脂酸药物治疗组(n=5)及拉米夫定对照组(n=5),建模成功后次日分别予以白桦脂酸(100 mg·kg-1),拉米夫定(50 mg·kg-1),PBS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分别在3,5,7 d眼眶静脉后采血,ELISA法测血清中HBsAg及HBeAg表达,并在7 d后处死小鼠,southern法检测肝组织HBV DNA表达。结果发现与PBS对照组相比,5 d时白桦脂酸能明显抑制Payw1.3质粒急性感染小鼠HBsAg表达(P<0.05),与拉米夫定效果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白桦脂酸和拉米夫定对HBeAg表达均无明显抑制作用,白桦脂酸和拉米夫定对肝组织HBV DNA表达均有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揭示了白桦脂酸能够抑制Payw1.3质粒急性感染小鼠血清HBsAg表达及肝脏内HBV DNA的复制。  相似文献   

7.
暴马子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暴马子皮(Syringae Cortex)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200~300目)、凝胶Sephadex LH-20及制备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紫丁香苷(Ⅰ),sinapyl aldehyde 4-O-β-D-glucopyranoside(Ⅱ),丁香醛(Ⅲ),松柏醛(Ⅳ),白桦脂酸(Ⅴ),橄榄苦苷(Ⅵ),oleoside dimethyl ester(Ⅶ),ligstroside(Ⅷ),2″-epifraxamoside(Ⅸ),β-谷甾醇(Ⅹ),正三十烷酸(Ⅺ),对羟基苯乙醇三十烷酸酯(Ⅻ)。结论 化合物Ⅱ~Ⅴ,Ⅶ,Ⅸ~Ⅻ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肉叶鞘蕊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肉叶鞘蕊花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树脂酸,白桦树脂醇,齐墩果酸,β-胡萝卜甙。  相似文献   

9.
黄毛耳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黄毛耳草中分离到七个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分析鉴定为车叶草甙,熊果酸,白桦脂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棕榈酸十六醇酯,三十二羧酸。  相似文献   

10.
石荣火  阚毓铭  李祥 《中药材》2001,24(1):38-39
将刺果甘草根茎粉碎后用80%工业酒精提取,提取浸膏与硅藻土拌颗粒再用二氯甲烷索氏提取,所得浸膏经柱层析分离,得14个化合物(A-N),已鉴定其中9个,分别为:后莫紫檀素(Homopterocarpin,A),豆甾-3,6-二酮(5.alpha.-Stigmastane-3,6-dione,B), β-谷甾醇(β-Sitosterol,C),4'-7-二甲氧基异黄酮(4',7-Dimethoxyisoflavone,D)、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E)、美迪紫檀素(Medicarpin,F)、异光甘草酚(Isoglabrol,I)、芒柄花素(Fomononetin,L)、胡萝卜苷(Daucosterol,N)。其中白桦脂酸、豆甾-3,6-二酮和胡萝卜甙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