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时期发病的 SL E与成人病例相比 ,疾病活动性高 ,诱导缓解或维持缓解所需类固醇剂量较大 ,因而易出现类固醇药副作用 ,正值第2成长期的病儿行类固醇治疗多会发生生长障碍。由于处于精神不安定的学童期、青春期 ,不得不承受身患慢性 SL E、低身高、Cushing样面容及肥胖等精神重压。此外 ,尽管近年来受到关注的环磷酰胺 (CY)冲击疗法对重症 SL E明确有效 ,但考虑其具有剂量依赖性地对性腺机能的损害 ,以及继发性恶性肿瘤等晚发性副作用 ,故对于用药适应证及剂量 ,要比成人更为慎重。据此 ,治疗小儿 SL E较之成人要更为注意 :1用强有…  相似文献   

2.
本病的病因,有各种各样,大家认为其中由脑血管障碍和脑的老年性变化而来的Alzheimer 病为最多。本病的发病原因中最多的认为是脑的神经细胞萎缩,另外乙酰胆硷的缺乏也与老年痴呆有关。几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不论轻重都患本症。其中虽然有在短时间恢复的,但是多数长期不愈,也有终生不愈者。  相似文献   

3.
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指标(二)〔接上期〕二次评估A类:有下列2项或2项以上:1.蛋白尿,即:(a)尿浸片检查,蛋白增加水平>2级l(b)24,J’时尿蛋白升高>0.209至ig;(c)24/J\时尿蛋白升高由>ig或100%或更多;(...  相似文献   

4.
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指标(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指标(一)在诊断SLE时,应进行包括活动性与严重程度的病情诊断,以利于决定治疗方针。SLE的活动性,应理解主要是由炎症引起,故具有可逆性,但对其评价并非容易。因活动性与重症度并非是平行关系,不仅有一些新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5.
良导络理论及其治疗方法,在针灸机理尚未阐明的情况下,不能将良导络理论误认为是针灸理论的一部分,或纳入针灸的范围内。首先,良导络不是针灸疗法。广义的良导络是根据良导络理论调节植物神经的疗法。创始人中谷博士认为,疾病和植物神经有密切关系,因此,如能调整发生异常的植物神经,就可以使疾病好转或治愈,其特征是皮肤刺激,所以,狭义上也可叫做皮肤刺激疗法。以内脏?皮肤反射,内脏?内脏反射,皮肤?皮肤反射为前提。在中谷义雄著《皮肤刺激疗法》中作了详细的论述。良导络疗法包括全良导络调节疗法和反应良导点治疗法。是使用电针刺激皮肤的方法,电针是中谷在皮肤电阻测定中提出的,为中谷首创,是和良导终?同时发现的。在中谷发现良导络以前,并没有任何人提出  相似文献   

6.
1.SLE和T细胞、B细胞已知SLE患者出现抗核抗体等各种自身抗体。由于某种机理使这些抗体超越了生理限度,出现了过剩。至于是哪个环节发生了缺陷,目前诸说不一。有人通过动物试验观察到抑制T细胞的抑制被解除,包括自身抗体在内的各种抗体产生过剩所致。因而考虑到人的SLE是抑制T细胞的异常。有些人支持这种见解。Sagawa等人指出,把正常的淋巴细胞用活动期SLE患者的血清处理后,刀豆素(ConA)就不能诱导产生抑制活性,表明这个液性因子是选择性地阻碍抑制性T细胞的一种自身抗体。以上说明有抑制T细胞的障碍。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B细胞本身在接受T细胞的抑制之前,就处于活动旺盛(hyperactive)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抑制细胞机能缺损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问题,已由许多实验动物模型获得证实。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以产生种种自身的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作者研究了本病的抑制细胞活性的意义。抑制细胞的活性测定:(1)刀豆素A 诱导抑制细胞是用泛影葡胺——葡聚糖梯度法获得,以后向刀豆素A 反应细胞中加入刀豆素A培养,求出胸腺嘧啶的摄取率。(2)用抗牛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疾病的典型,存在着各种免疫异常的原因,至今尚不明确。对该项的研究,至今仅限于细胞水平或者细胞产生分裂,对免疫细胞内相互作用的异常关系却少见。在淋巴细胞的活性化中,重要的是发现了其功能是由于Ca~( )及Ca~( )结合蛋白形成菖蒲乙醇(calmodulinCaM)这一点已逐步清楚。CaM 是由于细胞内Ca~( )结合,对细胞功能进行必要地调整。为活化淋巴细胞,著者们用CaM 产生免疫球蛋白反应和用W-7(CaM 阻滞剂)特异阻滞剂进行了研究。本文就W-7对SLE 患者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反应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女性,29岁,主诉血小板减少。初期出现雷诺氏现象,诊断为雷诺氏病,开始用PSL40mg/d。此后出现多发性关节疼痛,疑为SLE。以PSL12mg/d的维持量治疗,但出现血小板减少(6.3×10~9/L),PSL增至20mg/d。1987年4月PSL减至18mg/d,其后,抗DNA抗体逐渐增加,呈进行性低补体血症及血小板减少。患者拒绝增加PSL用量及住院治疗。1988年3月于门诊加用柴苓汤(9g/d)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一般所谓数字X 线摄影法就是用数字化的方法来得到图像,并有很多种方式。根据目前的情况,无论从灵敏度或像质方面来看,估计都很难与荧光屏、X 线片相匹敌。1981年6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医学放射线学会上发表了一种用辉尽性荧光体的敏感元件(感光板)  相似文献   

12.
很多学者都对脂蛋白 (a) [Lp(a) ]及其结构蛋白 载脂蛋白 (a) [Apo(a) ]做过阐述 ,因此本文不再回顾两者的基本理论知识 ,而是着重介绍最新的研究发现和Lp(a)在诊断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意义。一、Lp(a)的功能Lp(a)同时具有促进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形成的作用。这与载脂蛋白 [Apo(a) ]和纤溶酶原的结构极其相似有关。其分子机制主要是Lp(a)拮抗纤溶酶原的作用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 ;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酶转化生长因子(TGF β)的活化而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从而达到促进血栓形成及动脉硬化的结果。最近 ,日本研究者对Lp(a)进行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人们已知含硫氨基酸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具有血栓形成的作用。其转硫途径中胱硫醚β合成酶 (cystathionine β synthase )缺失引起的”同型半胱氨酸尿症”可表现为重度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栓为其多样的临床表现之一。轻度到中度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可与其他多种疾病伴发。近年来 ,其作为脑梗塞及心肌梗塞等血管损伤的危险因子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作为脑梗塞危险因子的同型半胱氨酸。一、含硫氨基酸代谢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含硫氨基酸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 (1 )从同型半胱氨酸向胱硫醚转变的“转硫途径”以及(2 )再次向蛋氨酸转变…  相似文献   

14.
15.
从定义来说,“痴呆是不可逆性改变”,但表现为痴呆样症状,经治疗使智能障碍有望得到改善的这类疾病被称为可治疗的痴呆(treatable dementia)。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的治疗指针专辑(二) CR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初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心血管疾病与感染有一定关系。但是直到 2 0世纪 80年代 ,人们在病理学领域发现了动脉粥样硬化与单核细胞的相关性 ,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之后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相关性又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本文将讨论脑卒中新的危险因子———C 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CRP)的临床意义。一、关于CRPCRP是通过肺炎球菌细胞壁提取的C 多糖在Ca2 +存在的条件下出现沉降反应而被发现的。CRP是感染、外伤、异常免疫状态、恶性增生物等组织损伤时表达的…  相似文献   

17.
应上海市卫生局和胸科医院的邀请,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早田义博教授和于保健吉、加藤治文等于1982年10月25日至29日来上海作有关HPD和PRT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的讲学,现将其内容加以整理,分述。肺癌的分型Ⅰ.肺癌的分型:根据支气管镜检查、病理变化组织分类,分为原发粘膜型和粘膜下型。每型又可分为三个亚型。  相似文献   

18.
呼吸肌疲劳是指呼吸肌因各种病因不能连续产生足够有效的收缩力以充分完成通气功能,维持足够的肺泡通气量,乃至引起呼吸衰竭的病理状态。它多发生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通气障碍、哮喘持续状态和呼吸衰竭患者停用人工呼吸机等情况下。目前,对其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方法已日趋明确,但对其治疗仍属探索阶段。本文对辅酶 Q_(10)(CoQ_(10))治疗呼吸肌疲劳近况作一概述。CoQ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酵母等微生物中,CoQ_(10)仅存在于高等动物,尤其是人体中。1957年,Crane 等从牛心肌中提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预后观点阐述了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的 SLE病型分类和根据 SLE 不同病型实施的治疗方法。一、根据预后行 SLE 病型分类厚生省特殊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调查研究班旨在根据重症程度进行病型分类和确立对症疗法,对全国进行了调查。依据转归大体把 SLE 分为病情完全缓解、不完全缓解、不变或恶化率高3组。即使病情相同,但也有轻重之分,综合厚生省调查研究班和作者的结果,根据重症程度进行的病型分类如表1,  相似文献   

20.
肺炎衣原体 (Chlamydiapneumoniae,以下称C .pneumoniae)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细菌。它是城市肺炎的主要病原菌 ,在日本健康成人中抗体出现率为 60 %~ 70 %。1 988年Saikku等人在对缺血性心脏病为主题的研究中 ,首次提出了C .pneumoniae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其后 ,人们开始关注C .pneumoniae感染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相关的研究包括测定脑梗塞患者血清中C .pneumoniae抗体效价、从颈动脉粥样斑块中检测C .pneumoniae以及研究C .pneumoniae与内膜肥厚之间的关系等。本文将统观上述研究 ,结合最新观点探讨C .pneumon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