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可引起上肢感觉或运动障碍,其病因可能是神经根受到各种直接机械压迫[1]。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后向外下方走行,经椎间孔出椎管,椎间孔内软组织增生、肥厚、粘连等病理改变均可使经过该处的神经根受到压迫,导致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放射性上肢疼痛、麻木或无力等。想要更清楚地了解神经根卡压的机制,需要对颈椎间孔区域进行更加深入的解剖学研究。掌握颈椎间孔韧带的解剖特点有助于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在该区域手术操作时尽可能地减少医源性损伤。有关胸腰椎(T1~5)的椎间孔韧带研究证明其韧带起到限制神经根移位并防止拉伤的作用[2~4]。然而,目前关于颈椎间孔韧带的研究尚少。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颈椎间孔韧带的相关知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腰椎韧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韧带在脊柱的生物力学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腰椎韧带的分布、组织结构以及生物力学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上颈椎前路固定螺钉拔出力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上颈椎前路固定螺钉进行拔出力的实验研究,用以评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pharynge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6例寰、枢椎和C3椎体新鲜标本,左右双侧共12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通过传感器测定TARP寰椎和枢椎固定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并将结果同对照组的C3椎体进行比较。寰椎螺钉固定于侧块,枢椎和C3椎体螺钉固定于椎体。结果:寰椎与枢椎、寰椎与C3椎体的固定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05和P=0.002),枢椎和C3椎体最大拔出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723)。统计检验水准均为α=0.05。结论:寰枢椎的螺钉固定是比较安全的,因而TARP也是可行的,钉道长度(即进钉深度)是影响拔出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体外羊标本模拟颈椎棘突骨折累及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损伤对颈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探讨颈椎后方结构在维持颈椎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将新鲜羊颈椎C3~6标本24具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单纯颈椎棘突骨折组(B组);颈椎棘突骨折合并PLC损伤组(C组)。在1.5 N·m力矩加载下,分别测量各组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之间的ROM差异。结果单纯颈椎棘突骨折对羊颈椎稳定性影响不大,各工况下ROM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棘突骨折合并PLC损伤组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工况下ROM显著增加,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棘突骨折合并PLC损伤组在左右侧弯工况下同正常对照组比较ROM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颈椎棘突骨折本身并不影响颈椎整体稳定性,但颈椎棘突骨折伴有PLC损伤时可造成颈椎不稳,需要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5.
颈椎自张式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制作颈椎自张式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性能评价。方法以6具新鲜人尸颈椎标本为实验对象,分为空白对照(N组)、颈椎自张式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A组)和钛网(B组),A、B组附加颈前路钢板。分别测定轴向刚度、扭转刚度、颈椎整体运动范围等指标。结果轴向刚度值由小到大依次为N组、B组、A组(P〉0.05);扭转刚度由低到高分别为B组、A组、N组(P〈0.05);A组与N组相比,后伸、旋转位ROM较大,而前屈、侧屈位ROM较小(P〉0.05)。结论使用颈椎自张式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可满足颈椎减压植骨术后即刻生物力学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棘间韧带腰段的形态特点及年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倍放大镜下解剖观察了50例自幼儿至老年经已固定的脊柱腰骶段标本的棘间韧带(ISL)。ISL左右各一,各节段均为肌腱、筋膜和韧带的复合体,对运动有参与作用。纤维行向总的朝后上,但棘间部分近乎水平,后端有行向前上的纤维束;前端左右分开,夹持黄韧带并向下外,附于下位椎板后面。ISL可分为三部:①关节囊部自乳突内侧向上内附于上位椎板下缘及棘突基部,有稳定椎间关节的功能;②腹侧部自下位椎板上份及黄韧背面附  相似文献   

7.
从应力松弛力学特性角度对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进行定量分析,为人工韧带材料研究和韧带损伤吻合手术提供应力松弛力学参数。将标本装夹于软组织夹具中,之后装夹于电子万能试验机夹头内,驱动机器以1%/s的应变增加速度对标本施加拉应变,在36.5℃温度场下进行实验,采集90个数据,实验结束后计算机自动输出7 200 s之间应力松弛数据和曲线。棘间韧带组7 200 s应力松弛量为1.06 MPa,黄韧带组7 200s应力松弛量为1.62 MPa。棘间韧带和黄韧带具有不同的应力松弛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椎间融合器高度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为融合器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正常颈椎C2~7节段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在C5~6节段分别植入高度为5、6、7、8 mm的融合器,施加1.5 N·m力矩使颈椎产生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并探究融合器高度变化对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小关节应力、椎间压强等的影响。结果融合器高度每增加1 mm,手术节段的角度值平均增加0.68°。植入融合器后C5~6 ROM范围小于0.44°。融合器高度差异对C4~5的ROM影响大于C6~7,对非融合节段ROM的影响小于7.3%。融合器高度差异对非手术节段ROM、小关节应力、相邻节段椎间压强的影响较小。关节囊韧带、融合器和钉板系统应力均随融合器高度增加而明显增加,6、7、8 mm融合器模型的关节囊韧带、融合器和钉板系统应力均远高于5 mm融合器模型。结论对于需要植入融合器的患者,建议植入物高度比原椎间隙高0~1 mm。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观察椎间孔组织对神经根的固定作用及其各根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6例新鲜颈椎标本,保留椎间孔组织,后路暴露神经根。椎间孔外牵神经干,传感器测量椎管内神经根张力。结果:神经根张力随加载外力的增加而增大,其中C8神经根变化最明显。外力在500g以内时,C5、C6、C7神经根张力上升缓慢,超过此值,上升明显。C5、C6、C7与C8神经根断裂时,外力相差1000g左右。结论:颈椎椎间孔对C5、C6、C7神经根存在明显固定作用,而C8神经根的固定作用相对较弱。这可能是C8神经根节前损伤较为多见的生物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正常国人颈椎前纵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取正常国人8具新鲜尸体颈椎C1-C4、C4-T1不同节段前纵韧带在Shimadzu AUTOGRAPH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单向拉伸实验研究。结果得出了前纵韧带C1~C4、C4一T1段的拉伸破坏载荷、伸长比、Lagrange张应力、Lagrange张应变、Euler应力、弹性模量等数据。对应力、应变数据以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出颈椎前纵韧带C1-C4、C4-T1段的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及曲线。结论前纵韧带C1-C4段应力大于C4-T1段,前纵韧带C1-C4、C4-T1应变差异不显著,C4-T1段前纵韧带弹性模骨大于C1-C4殷前纵韧带。  相似文献   

11.
STB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板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STB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板系统进行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应用观察.方法该系统由医用钛合金材料制成,包括长条形钢板及椎弓根固定螺栓.在6例成人新鲜脊柱标本(T10~L4)上模拟正常组、损伤组、Steffee固定组和STB固定组等四个状态,在10.0N@m的纯力偶矩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运动,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测试系统比较Steffee和STB重建胸腰椎脊柱稳定性的效果.并测试STB钉板系统的轴向刚度.临床应用该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53例.结果Steffee、STB器械均能提高失稳脊柱的各向稳定性,尤在左/右侧弯方向上更为显著(p<0.05),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STB的轴向刚度为106.8N/mm±24.8N/mm.临床观察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性能.结论STB胸腰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腰椎后部韧带结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定了解腰椎后部韧带结构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5具正常青年人新鲜腰椎标本,去除肌肉,保留韧带,经逐步处理分为三组,A组:正常组;B组;切除棘上韧带组;C组;切除棘上,棘间韧带组。以生物力学方法研究后部韧带结构切除后腰椎稳定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腰椎板切除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人体新鲜尸体的完整腰椎为实验标本,采用生物力学测定的方法对切除不同节段腰椎椎板后,腰椎稳定性所受影响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腰椎椎板切除将影响腰椎的稳定性。但稳定性破坏的大小,不随腰椎板节段切除的多少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猕猴肘关节囊及韧带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只猕猴肘关节进行了离体扭转和弯曲实验,得出了载荷与变形关系曲线,经过转换得出载荷与损伤因子关系曲线。这些结果为现代弹射座椅上肢防护系统的研制提供了定量数据;对肘关节假体结构稳定性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人体新鲜尸体的完整腰椎为实验标本,采用生物力学测定的方法对切除不同节段腰椎椎板后,腰椎稳定性所受影响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腰椎椎板切除将影响腰椎的稳定性。但稳定性破坏的大小,不随腰椎板节段切除的多少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腕关节韧带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50侧成人尸体腕关节韧带的细致观察,证实腕关节的主要韧带为腕掌侧关节囊内韧带,首次测量了这些韧带的长、宽和厚度,并发现了头月关节掌侧面的弓桥韧带。作者还对腕关节韧带损伤与腕关节不稳的解剖学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以及不同力学环境对其的影响。方法:在40只家兔前肢尺骨中段进行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并使左右侧植骨块分别承受正常生理载荷与低载荷,动物分批处死后取出植骨区标本进行骨密度值、三点弯曲、平均骨小梁厚度等测试。结果:同种异体松质骨愈合时的骨密度值、最大弯矩、平均骨小梁厚度逐渐上升。在移植后第16周时,和低载荷侧比较,正常载荷侧的上述指标都明显优于低载荷侧(P值分别<0.01,0.05,0.05)。结论: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与它所承受的载荷大小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颈椎后路关节突—椎弓根联合内固定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雨仁  马迅 《解剖学杂志》1994,17(6):477-480
对30例成人干燥椎骨第2 ̄7颈椎的下关节突厚度、相邻椎骨关节突对合厚度、关节突进钉点与横突孔外侧壁间的角度、椎弓根的长宽高度、椎弓根与椎体矢状面及水平面间的夹角等项指标进行了观测。通过综合分析所得结果,对颈椎后路关节突-椎弓根联合固定的可行性和螺丝钉的选择、进钉方向及深度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作者设计的三枚中空螺纹加压钉+髂骨块植骨(HSI)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新鲜尸股骨标本进行实验应力分析。比较三枚中空螺纹加压钉+髂骨块植骨与单纯应用三枚中空螺纹加压钉固定(HS)比较,观察两者在内固定上的生物力学性能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螺纹钉+髂骨植骨固定(HSI)与单纯采用螺纹钉固定(HS)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其生物力学性能无显著性差异。临床13例实践证明。采用螺纹钉+髂骨植骨术式符合生物力学模型。是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型颈前路钢板的三维稳定性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利用颈前路蝶型钢板(CSBP)进行固定的颈椎标本进行三维稳定性分析,进而对颈前路蝶型钢板(CSBP)作出生物力学评价。方法:14具颈椎标本随机分为A、B两组,测量两组正常颈椎在2.0Nm载荷下的运动范围(ROM);将两组颈椎制作成三柱不稳定模型,分别以CSBP和Orion钢板固定。测量两组颈椎的ROM。结果:CSBP和Orion钢板均能显著降低颈椎各方向上的ROM(P<0.05),在前屈、后伸方向最大。应用CSBP钢板,前屈、后伸ROM较正常颈椎分别降低66%、60%;应用Orion钢板分别降低72%、71%;两种钢板在重建颈椎稳定程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SBP的生物力学稳定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