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120例手足口病患儿,检测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同时检测8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结果:手足口病患儿AST、LDH、CK和CK-MB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部分HFMD患儿存在程度不同的心肌损害,心肌酶谱可作为HFMD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HFMD患儿72例为研究组,健康儿童7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心肌酶谱与hs-CRP。结果研究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同工酶(LDH-1)、乳酸激酸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性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酶谱与hs-CRP联合检测可尽早发现HFMD所致的心肌损害,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均波 《当代医学》2012,18(22):30-31
目的 探讨心电图改变与心肌酶谱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HFMD)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04例确诊HFMD患儿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4.04%的HFMD患儿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及ST-T改变等心电图异常;71.15%的HFMD患儿心肌酶谱升高,其中以乳酸脱氢酶(LDH) 、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异常为主.结论 早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测有助于对HFMD患儿心肌损伤的确诊和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对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口服毒鼠强急性中毒患者27例,年龄9~70岁,入院后即应用动力学法行心肌酶谱检测;以同年龄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心肌酶谱对照组。结果:27例毒鼠强中毒者心电图检查23例正常,其余4例出现有ST—T改变及窦性心动过速,约占正常者16%。急性毒鼠强中毒对心肌有明显损伤,相关心肌酶明显增高,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时,需注意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伴心肌损害的血清心肌酶学改变与HIE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20例HIE伴心肌损害的患儿出生后24小时内的血清LDH(乳酸脱氢酶)、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HBDH(α-羟丁酸脱氢酶)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心肌酶4项变化与HIE的分度呈正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人于出生后12小时内出现心肌酶谱变化.结论:常规检测心肌酶对HIE伴心肌损害的程度及预后判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有较大参考价值,出生后12小时内即可监测心肌酶等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心肌酶谱检测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9例患儿的轮状病毒抗原进行检查,将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106例设为观察组,轮状病毒抗原阴性患儿83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这5项心肌酶谱进行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结果观察组106例轮状病毒感染患者中,心肌酶谱表现异常者72例,发生率达67.92%,而对照组83例患儿的心肌酶谱均处于正常水平,观察组患者的CK、AST、CK-MB、α-HB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心肌酶谱与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有一定相关性,对患儿做血清心肌酶谱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婴幼儿的心肌损害,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776例住院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连续监测法,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结果:心肌酶谱中LDH异常率为71.3%,CK-MB异常率为56.8%,AST异常率为44.5%,CK异常率为44.0%。结论:住院患儿常规检测心肌酶谱对患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防心衰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变化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0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同期门诊62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异常例数及数值均明显多于或高于非感染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及早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警惕心肌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与心电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情况。方法 对36例MP肺炎患儿的心肌酶谱及心电图(ECG)的变化进行动态检测,并予以分析。结果 心肌酶谱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入院时均高于入院后1周及恢复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ECG改变入院时异常明显。MP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程度与心肌酶谱改变及ECG异常相一致。结论 检测心肌酶谱及ECG的变化对MP肺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变化随MP肺炎病情的好转而渐趋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 HFMD)患儿的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南区医院2012-11~2013-11间重症HFMD患儿46例的临床资料,检测心肌酶谱,并与同期278例轻症HFMD患儿的心肌酶谱进行对比,总结重症HFMD患儿心肌酶谱特点、危重症发生率、治愈率、死亡率、好转率和转诊率等情况。结果:重症HFMD患儿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值和升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HFMD患儿治愈304例(93.8%),好转15例(4.6%),转诊5例(1.5%),无危重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谱显著升高,对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1(cTn1)对心肌功能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宁地区2008-04—2009-05手足口病(HFMD)患儿83例,用日本生产的Automatic Analyzer HITACHI7600-120型检测仪检测心肌酶谱(AST、LDH、CK及CK—MB)和美国亚培生产的AbbottAxSYM系统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cTn1。结果83例HFMD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CK.MB及cTn1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或P〈0.01)。结论联合检测HF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特别是CK-MB)及cTn1在早期诊断HFMD及了解该病的损伤情况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诊疗价值。方法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心肌酶和hs-CRP,并与3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结果手足口病患儿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hs-CRP在血清中的含量分别为(350.98±82.52)U/L、(177.36±130.29)U/L、(40.74±9.91)U/L、(281.14±68.05)U/L和(23.74±22.65)mg/L,异常率分别为52.0%、14.0%、56.0%、24.0%和76.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和hs-CRP能尽早发现其心肌损伤情况,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手足口病(HFMD)是常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部分重症HFMD短期可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肌酶及心功能异常的病例可采用左卡尼汀心肌营养保护性治疗策略,但是否可改善其预后尚不明确。目的 观察EV71感染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的重症HFMD患儿心肌酶和心功能的异常情况,探讨左卡尼汀辅助治疗对心肌酶和心功能异常的影响以及临床预后及转归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EV71感染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的重症HFMD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左卡尼汀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左卡尼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两组患儿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并行床旁三维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心脏指数(CI),于治疗第7天进行疗效判定,并记录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120例患儿中,CK异常57例(47.5%)、CK-MB异常70例(58.3%)、cTnT异常40例(33.3%)、BNP异常75例(62.5%)、NT-proBNP异常81例(67.5%)、LVEF异常61例(50.8%)、FS异常53例(44.2%)。两组CK、CK-MB、cTnT、BNP、NT-proBNP、LVEF、FS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左卡尼汀组CK、CK-MB、cTnT、BNP、NT-proBN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治疗后CK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左卡尼汀组治疗后CK、CK-MB、cTnT、BNP、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左卡尼汀组LVEF、FS、CI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F、FS、CI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左卡尼汀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Z=-2.317,P=0.013)。左卡尼汀组肺水肿、肺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EV71感染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的重症HFMD患儿存在心肌细胞及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左卡尼汀可短期有效改善心肌细胞和心功能异常,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14.
刘国军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400-1401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以便在诊治过程中采取综合措施。方法选择HFMD患儿110例,其中轻症80例,重症30例。另选2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OlympusAU 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等多项心肌酶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症及重症HFMD组患儿血清AST、LDH、α—HBDH、CK、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重症HFMD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轻症HFMD组(P〈0.01)。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心肌酶指标均趋向正常水平。结论婴幼儿HFMD血清心肌酶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中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与乳酸脱氢酶(LDH)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入住本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2例作为AL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α-HBDH、LDH含量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AL初发或复发患者治疗前和对照组α-HBDH、LDH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治疗前α-HBDH、LDH含量明显升高。治疗后,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者、未缓解者α-HBDH、LDH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者治疗前后α-HBDH、LDH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α-HBDH、LDH含量均明显下降,未缓解者治疗前后α-HBDH、LDH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复发患者复发前后α-HBDH、LDH含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后α-HBDH、LDH含量均明显升高。结论:动态监测血清α-HBDH和LDH的变化对AL患者的病情变化、疗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变化,探讨患儿心脏损害情况,以期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本地区2013年1月2014年5月因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的心肌酶谱和心电图资料,回顾分析其变化的临床特点。结果:选取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其中合并手足口病的25例(A组),支气管肺炎25例(B组),两组患儿性别和年龄均无显著差异(P>0.05)。辅助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等心肌酶谱以及心电图异常未见明显差别(P>0.05)。根据EV71 Ig M阳性分为EV71阳性组(C组)12例和EV71阴性组(D组)13例,两组患儿性别和年龄均无显著差异(P>0.05),心肌酶谱以及心电图异常未见明显差别(P>0.05)。同时根据年龄将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婴幼儿组(E组)21例和学龄前儿童组(F组)4例,两组患儿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心肌酶谱表达未见明显差别(P>0.05),心电图异常均出现在婴幼儿组。结论:心肌损害不是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特异性表现,但是其发生率仍然较高,在临床诊疗中需要关注。对于婴幼儿患手足口病合并支气管肺炎,心电图应该作为常规检查,可能成为早期诊断心肌炎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FMD)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症HFMD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5例和艾司洛尔组55例,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4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予以抗病毒、降颅压、磷酸肌酸钠保护心肌细胞等治疗,艾司洛尔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入院时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去甲肾上腺素(NE).治疗3 d后复查,比较治疗前后心肌酶及NE变化情况.结果:重症HFMD患儿心肌酶及NE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常规治疗组和艾司洛尔组治疗后LDH、CK、CK-MB及NE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2组治疗前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司洛尔组上述各指标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艾司洛尔治疗小儿重症HFMD能有效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8.
蔡丽君 《当代医学》2009,15(19):102-103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测在幼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1例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进行肌血清酶谱的检测,根据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分为反复上感组与普通上感组(对照组),再根据是否合并高热分为上高热组与上感组(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上感热组患儿心肌血清酶学指标(AST、LDH、CPK、CK-MB、α-HBDH)相应高于体温在3912以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复上感组患儿心肌血清酶学指标(AST、LDH、OPK、OK—MB、α-HBDH)比普通上感组相应增高,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综合临床资料,5例诊断亚临床心肌炎,3例疑诊心肌炎。结论上感合并高热及反复上感患儿心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常规检测其心肌血清酶谱对早期发现亚临床心肌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硝普钠在儿童手足口病危重型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84名儿童手足口病危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米力农治疗,治疗组采取硝普钠治疗,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值、心率、心脏左室射血分数EF(%)及心输出量CO(L/min)的改变及疗效。结果:治疗后1 h治疗组和对照组HR分别为(160.6±29.4)次/min、(178.1±23.8)次/min,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BP治疗后1 h治疗组为(119.4±12.5)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5±11.7)mm Hg;EF在治疗后1 h治疗组为(63.5±9.3)%,相比于对照组(51.9±8.8)%明显升高;CO治疗后1 h相比于治疗前,治疗组升高更明显;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5%和8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治疗危重型儿童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糖、白细胞及前白蛋白水平变化的f临床意义。方法:116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照病情程度分为A组(I期)41例、B组(1I期)39例、C组(Ⅲ期)36例,分别对3组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后的血糖、外周血白细胞及血浆前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3组患儿治疗前血糖、外周血白细胞及血浆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A组3项指标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及C组3项指标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糖、外周血白细胞及血浆前白蛋白水平有相关性,3项指标的检测对于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程度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