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病人安置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后心脏功能近期好转,远期下降,并探讨了强心药物对按置心脏起搏器心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同时简单介绍了安置起搏器的并发症及置换方法。  相似文献   

2.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是近十几年发展的一门新医学。我所自1986年起开展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共检查66例次,介绍如下。一、窦房结电图(SNE)和窦房结功能检查共13例次。检查方法是将电极导管经股静脉送至上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窦房结解剖位置,以高增益、低频滤波,记录纸速100~200mm/s,可记录到SNE。SNE特征:在心房除极波(A波)前出现的向上斜行波,并与A波的起始部相融合,振幅约为A波的10~30%,相当于动  相似文献   

3.
1999年7月至2003年4月,我院心内科共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30台,更换1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心脏功能障碍有效而重要的手段。起搏器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置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由于病人对自我护理的方法、起搏器的性能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了解不足,担心出院后发生意外,因此正确完整的护理,能明显提高起搏器置入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预激综合征(下称预激)临床电生理检查不仅能解决诊断、定位问题,并可作出潜在性预激(LP)、隐匿性预激(CP)、多旁道及复合旁道的诊断,而且能详细了解旁道(AP)的电生理特征,为临床防治因其所产生的各种心律失常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指导。由于电生理检  相似文献   

6.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40多年来,其适应证从最初治疗心电衰竭(如病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展到纠正心电紊乱,从治疗心电疾病发展到治疗非心电疾病(如晕厥、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起搏器及其适应证的发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在长期的起搏器安置患的护理过程中,广大临床护士也研究探讨了一些新的术后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87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进行诊断。结果 87例患者中42例房室结双径路,15例房室旁路,9例室性心动过速,8例2∶1房扑,6例房性心动过速,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室内差异传导,共检出82例,检出率为94.25%。结论采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及较高检出率,能够对心律失常做出有效分型,可将其作为快速心律失常诊断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8.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40多年来,其适应证从最初治疗心电衰竭(如病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展到纠正心电紊乱,从治疗心电疾病发展到治疗非心电疾病(如晕厥、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1].起搏器及其适应证的发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在长期的起搏器安置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广大临床护士也研究探讨了一些新的术后护理方法.本文就术后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评价心脏电功能的精确方法。它允许医生在可控制的条件下确诊心律紊乱(即异常的心脏节律)。在检查中,医生通过静脉插入一至几根特制的电极导管(直径2mm左右)沿静脉送入心脏内,这些导管可探查到心脏不同部位的电脉冲或电活动,这些导管可以被用来刺激不同部位的心脏。在这些导管的帮助下,医生可以确定在心脏内引起严重心律紊乱的异常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治快速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结果:306例心动过速患者均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示房室结双径路156例,房室旁路115例,室性心动过速18例,预激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旁路前传)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2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扑动2∶1下传9例。多数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经食管调搏终止心动过速发作。结论: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目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心律失常重要方法之一,安全、有效、费用低、操作简便,应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在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的应用.方法:199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者,共903例.将安置了临时起搏器的77例设为观察组,未安置临时起搏器的826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所花费的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异丙肾上腺素使用比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术中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比例、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或严重依赖起搏患者,安置临时起搏器能增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安全,有效防止术中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采用情景式引导以及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患者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某院进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治疗时间均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7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基础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患者实施情景式引导以...  相似文献   

13.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常见风险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雯  赵燕  青山 《中国药物警戒》2013,10(6):366-368,372
目的探讨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常见风险点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风险控制建议。方法对文献中报道的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有关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案例进行检索,按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将仅为操作原因或器械本身质量原因引起的案例予以剔除。结果共收集258例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相关的可疑不良事件。其中排在前4位的为电极脱位、起搏器综合征、囊袋感染、囊袋破溃。结论分析心脏起搏器的不良事件特点及提出风险点与风险控制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安全性的认识。进而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及起搏器知识教育,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不良事件,确保此类产品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在使用过程出现的问题及统计分析这些问题引起的潜在风险,对风险值最高的部件进行模拟分析并改善,保证心脏起搏器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研究心脏起搏器的潜在风险。结果统计得出心脏起搏器导线风险值最高,采用ANSYS软件模拟导线体结构,从微观方面探索导线体发生断裂时其结构特性的变化,并用导线机械性能理论对导线进行尝试性的改进。结论起搏器导线性能得到改善,心脏起搏器寿命得到延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肝功能指标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的病因及临床分析。方法:对1 627例ALT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多于女性,其中<1岁849例,1~2岁组245例,3~5岁组229例,6~12岁组260例,13~16岁组44例。感染性疾病709例,其中病毒感染566例,以巨细胞病毒、EB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非感染性疾病471例,以结缔组织病、外伤、肝胆系统结构异常最常见;不明原因组447例。黄疸126例,肝大472例,脾大204例,淋巴结肿大180例,出血倾向51例。结论:婴儿是ALT异常主要人群。感染尤其病毒感染是ALT异常的主要原因。非感染性疾病中结缔组织病最常见。此外,外科疾病、药(毒)物、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均能致ALT异常。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老年科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92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临床资料、病原菌构成、耐药性情况。结果VAP组和无VAP组之间的性别、呼吸末正压,是否服用H: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是否经口气管插管,是否气管插管后改气管切开等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程、白蛋白、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连续使用情况、是否昏迷等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分离出109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茵74株(67.89%),革兰阳性茵22株(20.18%),真茵13株(11.93%)。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唑林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葡萄球菌属的耐药率较高,在70%-100%之间;而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对以上病原菌的耐药率较低,在19%-42%之间;泰能对以上病原菌的耐药率更低,在5%~22%之间。结论年龄、COPD病程、白蛋白、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连续使用天数、抗生素舍用种类、是否气管切开及是否昏迷均是发生VAP的危险因素,革兰阴性菌是VAP的主要病原茵,合理应用抗生素对VAP具有重要的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来观察、评定早期远隔取穴针刺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早期远道取穴针刺法治疗和常规治疗,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早期远道取穴针刺法治疗组分别于治疗14 d和28 d后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定潜伏期、波幅、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远道取穴针刺法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远道取穴针刺法结合常规方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周力军  王雷  袁良津 《安徽医药》2013,34(8):1147-1149
目的探讨症状性癫痫的病因及不同年龄段病因构成特点。方法对236例症状性癫痫患者的病因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0岁以下及60岁以上症状性癫痫患者起病者各110例。最多见的病因为脑血管病(19.9%),其次为脑外伤(14.4%),药物、毒物及代谢紊乱(12.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2.3%)。20岁以下的患者以颅内感染、皮质发育障碍为多见,2~39岁年龄段则以颅内感染为首位,其次脑血管病(主要为脑缺血和脑血管瘤)、脑肿瘤等;40岁以上的患者以脑血管病为第一位病因,其次是脑外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占多数。结论症状性癫痫常见的病因依次是脑血管病,脑外伤,药物、毒物及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不同年龄段病因的构成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太原地区儿童慢性非特异性咳嗽常见病因构成特点及药物疗效进行随访、分析,为该地区慢性咳嗽患儿的经验 性诊疗提供思路,提高治愈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山西省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2021 年12 月-2023 年12 月收治 的866 例0~14 岁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遵循国内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作出诊断并予相应治疗,按时随 访,评估药物疗效。结果:866 例患儿年龄6 个月~14 岁,653 例(75. 4%)慢性咳嗽为单病因所致,213 例(24. 6%) 为混合病因。 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 697 例(80. 5%)、感染后咳嗽( PIC) 190 例( 21. 9%)、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ACS) 166 例 (19. 2%)、过敏性咳嗽(AC)19 例(2. 2%)、心因性咳嗽(PC)11 例(1. 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2 例(0. 2%)。病因分布 具有年龄、季节差异,而无性别差异。明确病因后进行对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太原地区儿童慢性非特异性咳嗽常见 病因为CVA、PIC 和UACS,无性别差异;明确病因并根据病因进行药物干预是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超高龄老人(≥90岁)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特点和安全性。方法对华东医院心内科1998年1月—2009年12月间植入永久起搏器的超高龄(≥9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31例,年龄范围90~104岁,其中植入单腔起搏器(VVI)14例,植入双腔起搏器(DDD)17例。结果 3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永久起搏器,术中及术后6月随访,未发生气胸、电极脱位、心包填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只要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谨慎操作,超高龄(≥90岁)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