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探究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0例髁状突骨折患者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非手术组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手术组患者均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出院时咬合关系基本正常,能进软食。非手术组开口度为(31.5±3.4)mm,手术组的(33.7±3.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的开口偏斜、咀嚼良好、正常咬合关系、面型偏斜和颞下颌关节症状指标稍微优于非手术组,但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复查X线片,见骨折线消失,骨痂呈均匀影,骨小梁接近正常。手术组患者复位的髁突位置较好无移位,髁突表面无骨吸收现象,无钛板钛钉松脱现象。而非手术组患者多数不能实现解剖复位,部分髁突位置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对于髁状突骨折采用哪种方法主要根据骨折的部位、移位程度、复位的难易程度、患者年龄、全身情况以及患者的意愿等方面来决定,应以较少的损伤,最安全、简便的方法恢复颞颌关节的解剖与功能是外科医师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最佳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 通过68例髁状骨折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髁状突骨折的治疗,临床观察、总体疗效满意,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 认为颌间固定保守治疗,仍为首选治疗,手术切开固定应严格选择适应症[1].  相似文献   

3.
4.
髁状突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占下颌骨骨折的25.5%,儿童可高达50%。髁状突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髁突骨折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颌、颌功能及面部外形。其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不同观点,随着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正确把握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是疗效好坏的关键。笔者对1994~2001年间收治的髁状突骨折18例患者(22侧)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龄8~56岁,单侧14例,双侧4例。1.2 髁突骨折的分类依靠曲面断层和下颌后前位X线片进行诊断分析,也可进行CT或三维CT的检查。依据骨折的部位将其分为:囊内骨折7例,髁突颈骨折11例,髁颈下骨折4  相似文献   

5.
髁状突骨折 ,不仅在下颌骨骨折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而且处理不好将影响颌、牙合功能及儿童的面部生长发育 ,尤其是发生颞颌关节强直。自 1990年 3月至 1998年 3月 ,我院共收治髁状突骨折病人 18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男 12例 ,女 6例。年龄 6~ 5 6岁 ,平均年龄 2 7岁。交通事故伤 9例 ,打击伤 3例 ,跌落伤 2例 ,其他 4例。单侧骨折 17例 ,双侧骨折 1例。2 骨折程度 髁状突无明显移位者 5例 ;髁状突明显移位者 10例 ,其中 1例平列缺损 ;髁状突骨折并脱位 (髁状突从关节窝内脱出 )者 3例 ,均为闭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总结48例、共62侧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结果:25例采用保守治疗,23例、共37侧应用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所有患者咬合关系基本正常,能进软食,伤口愈合好但仍有张口受限。结论:髁突颈部是髁状突骨折最好发部位,高位、骨折移位不大的髁状突骨折、处于建颌期的儿童一般采取保守治疗,而低位、骨折移位大的髁颈下骨折可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髁状突是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 ,其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 30 % [1 ] 。本文对我科自 1995年以来诊治的 2 8例髁状突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并对髁状突骨折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以供临床工作参考。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 1995~ 1998年 10月治疗的髁状突骨折患者 2 8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4例 ,年龄 10~ 4 2岁 ,单侧 2 0例 ,双侧 8例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 2 1例。1 2 伤后至治疗时间 :1周以内 15例 ,2周以内 10例 ,3周以内 2例 ,3周以上 1例。1 3 临床症状 :所有患者均有牙合关系紊乱。其中 ,中度以上张口受限 2 3例 ,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髁状突骨折采用非手术与手术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总结1996年1月~2006年12月治疗的98例髁状突骨折。男性65例,女性33例,年龄16岁~68岁,平均年龄28.3岁。单侧骨折61例,双侧30例,合并其他骨折7例。关节囊内骨折39例,关节囊外骨折59例。治疗采用非手术方法26例,手术治疗72例,每组采用2种~3种种治疗方法进行对照。非手术者采用弹性牵引加颌间固定、单纯颌间固定。手术治疗采用钢丝固定、钛板固定、克氏针固定。结果:98例髁状突骨折治疗后92例无任何不良反应,咬合关系良好,6例出现关节并发症,5例经二次手术摘除髁状突后痊愈,l例采用辅助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1、髁状突骨折发生在关节囊内髁状突移位小于37°的非手术为首选。两种固定方法之间无差别,髁状突轻度移位应该选择弹性牵引颌间固定。2、关节囊外髁状突骨折或者关节囊内髁状突骨折后髁状突移位大于37度者应选择手术。三种固定方法只要应用正确疗效无明显差异,笔者认为钛板坚强内固定为首选。3、手术对关节结构的损伤大于非手术者。4、关节囊外骨折或者关节囊内髁状突移位大的应该选择手术而选择非手术者其治疗效果明显低于手术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最佳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通过168例髁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总结治疗体会。结果:髁状突骨折的治疗,临床观察、总体疗效满意,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认为颌间固定保守治疗,仍为首选治疗,手术切开固定应严格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髁状突骨折的治疗,国内外长期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非手术治疗方法,即颌间弹性牵引,行2~4周的颌间固定(MMF),并强调早期的功能锻炼。另一种是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近年来随着CT等诊断技术的应用,术后感染及骨坏死机率的降低,各种新的先进的外科手术方...  相似文献   

11.
56例髁状突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6例髁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髁状突骨折好发于男性(82.14%);20~50岁年龄组患者占89.29%;致伤原因多为交通事故(51.79%),摔伤占26.79%;多发伤、合并伤占48.21%,伴颏部骨折占48.21%;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和基本恢复占89.29%。结论:髁状突骨折疗效与骨折损伤类型、程度、适应证选择及治疗规范性有关。术前全面了解骨折情况,选择治疗适应证,在规范治疗前提下,采用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手术解剖复位+钛板内固定是目前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计苏慧  龙洁 《西部医学》2020,32(8):1241-1244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颌面部外伤诊治中不断推广,极大提高了手术精准度,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由于髁突解剖位置和功能结构的特殊性,如何精确复位髁突骨折和恢复颞下颌关节功能一直是颌面外科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对术前虚拟手术设计、力触觉反馈辅助外科计划系统、3D打印技术、手术导航、数字化测量体系及诊疗流程的建立、外科数字导板、预成型技术和个性化修复体等数字化技术在髁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提出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型钛板内固定手术与保守方法在成人髁突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这两种治疗方法选择的可靠性及愈后结果。方法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市矿工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0-2011年间收治的21例成人髁状突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1例不同类型的髁突骨折病例采取随机分类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对照组中10例患者采用上下颌牙弓夹板结扎固位,骨折侧后牙区放置颌垫的方法。术后1周内调节颌间弹力牵引,以最大程度地恢复伤前咬合关系,并使骨断端最大面积达到复位,术后制动牵引的时间3—5周不等;实验组中11例患者采用小型钛板内固定及髁突摘除的手术治疗,治疗程序遵循术中及术后1周保持制动,恢复并保持伤前咬合关系,然后去除弹力牵引,开放12I腔,尽可能使121腔功能得以发挥。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病例分别于术后的3个月,半年复查。通过临床及x光摄片检查,结合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力、面型等5个方面的指标综合评估,愈后结果提示对照组和实验组病例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结论治疗前,首先依据外伤力作用的大小和方向对成人髁突骨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然后结合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对骨折类型进行临床分类。术前再针对骨折分类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就能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髁钢板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1年2月应用髁钢板内固定的20例股骨粗隆问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0例患者随访3~21个月,术后5个月以上者均达骨性愈合;仅有1例发生外旋畸形。19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迭100%。结论:髁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一个实用而且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问短、术中出血少、内固定牢固,可以早期负重,防旋转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髁状突骨折保守及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新华 《安徽医学》2003,24(5):29-30
目的 总结分析髁状突骨折保守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近 8年来我院 41例髁状突骨折治疗情况。结果 髁状突骨折保守及手术治疗总体上疗效满意 ,但是仍存在各自不足。结论 髁状突骨折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移位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三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早期行张口训练以恢复咀嚼功能;35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行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目定术,术后颌间牵引固定三天。均追踪观察6月~2年。结果所有患者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不影响咀嚼功能,达到下颌骨对称性外形以及下颌骨在三维空间平面的良好运动,张口度基本正常。结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髁突骨折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鲜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0例新鲜桡骨远端骨折中获随访的68例患者,按照AO桡骨远端骨折分类分为A、B、C三型。采用手术治疗19例,非手术治疗49例。患者均在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练。结果:68例患者获6~18个月随访,按照ARO等关于Colles骨折复位后功能评价:手术组功能恢复满意16例,一般2例,不满意1例。非手术组功能恢复满意35例,一般10例,不满意4例。结论: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复位,稳定固定的手术治疗是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的主要因素,根据需要可有不同的手术方法。骨折复位不良及长时间固定是影响愈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54例糖尿病足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利伟  曾世敏 《中国医疗前沿》2011,(14):28+75-28,75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为糖尿病足的防治积累经验。方法对54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6例患者15-30d痊愈(66.7%);12例好转,基本愈合(22.3%);6例老年患由于病史长,溃疡面积大,行截肢手术(11.1%)。结论只有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并同时采取综合治疗,尤其给予严格控制血糖及加强局部伤口的处理,才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刚 《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67-168
目的:对下颌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0例136处下颌骨骨折患者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下颌骨骨折的病例中以20~45岁多发,在治疗中通过传统治疗方法与坚强内固定进行对比性观察。结论:注重功能恢复良好的情况下,灵活掌握治疗,选择创伤及痛苦小,经济实用治疗方法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小型钛夹板沿张力带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小型接骨板沿张力带固定的技术要点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根据髁状突骨折的类型选择耳屏前入路或颌后入路,显露骨断端,解剖复位后沿髁颈后缘作张力带固定,对髁颈下严重移位的病例需在髁颈前或乙状切迹处增加补偿固定。结果:27处髁颈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咬牙合关系恢复,术后即可开口进食半流质食物。术后复查放射线片提示骨折段对位对线良好,固定稳定。其中7处髁颈骨折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经治疗,面瘫症状消失。结论:解剖复位小型接骨板沿张力带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安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