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LC后并发8例胆漏的诊治经验。结果 LC后8例胆漏病例中肝外胆道损伤2例,肝总管壁电凝烧灼伤1例,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3例,迷走胆管漏1例,胆囊管钛夹脱落1例。均经相应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支持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胆漏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1例早期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迷走胆管或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5例;胆囊管残管漏4例,经开腹探查发现胆囊管夹闭不全3例,,胆囊管破损1例(系胆管侧钛夹用力不当造成胆囊管损伤);右肝管及副肝管损伤各1例,均经开腹手术证实。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胆漏有其特点,多数为迷走胆管未结扎和胆囊管残端漏,重视胆囊三角解剖,术中仔细检查及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可避免再次手术,及时中转开腹是防止进一步损害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 12 0 0 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34例明确病因的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总管横断损伤 6例 ,经胆总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治愈 ;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 3例 ,经重新结扎胆囊管残端治愈 ;胆总管及右肝管侧壁损伤 7例 ,经胆总管修补、“T”管支持引流治愈 ;2 1例迷走胆管或副肝管损伤均经保守治疗治愈 ;3例患者出现膈下脓肿 ,经理疗、多次B超导向下穿剌抽液治愈 ;1例胆总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后出现胆肠吻合口狭窄 ,再手术治愈。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 ,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 ,行胆总管修补、“T”管支持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避免胆道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6~ 2 0 0 2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胆道损伤 9例 ,包括胆总管横断 2例 ,胆总管电灼伤 1例 ,胆总管夹闭 2例 ,胆囊管残端漏 1例 ,胆囊床损伤或胆囊迷走胆管损伤 3例。胆总管损伤患者均行一期手术 ;胆囊床损伤或胆囊迷走胆管损伤的患者行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治愈。结果 :本组患者 1例因发生胆肠吻合口狭窄而再次手术 ,其它患者恢复顺利。结论 :严格规范的操作 ,胆囊三角良好的显露 ,辨清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管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胆囊床和胆囊管是避免肝外胆管损伤和预防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良性胆囊疾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胆漏中1例在术后24 h内发现,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4例在术后48 h以后发现,其原因为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迷走胆管损伤、肝外胆管锐性损伤和胆总管热损伤。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或再次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术前准确判断病情、把握手术时机、术中操作规范、注意解剖变异、术后缜密观察和及时对症治疗是防治LC术后胆漏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防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胆漏 ,其发生率为 1.3%~ 2 .7% ,明显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手术 ( 0 .3%~0 .5 % ) ,且由于LC后的胆漏发生常常不能及时发现 ,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即使发现后也常需再次手术。虽然LC已被公认有许多优点 ,但如果能将LC后胆漏这一并发症降低到最低程度和对其发生后予以正确的处理 ,将更能显示出LC的优越性。国内外文献资料显示 ,肝外胆管损伤、副肝管损伤、胆囊管残端漏、迷走胆管残端漏和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等 ,均是LC后胆漏的常见原因 ,其中以肝外胆管损伤致胆漏最为可怕 ,其导致生理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00余例LC并发胆漏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适应证放宽、胆囊管处理不当及对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的存在认识不足是胆漏的重要因素。结论: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充分暴露,规范化处理Calot三角、胆囊管和胆囊床,掌握腔内打结技术是预防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漏的原因及防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LC胆漏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胆囊床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渗漏5例,胆总管横断伴胆漏2例,胆囊管残端钛夹夹闭不全或脱落导致胆漏者2例。实施保守治疗5例,腹腔镜手术2例,开腹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均获治愈。结论术中操作不规范,缺乏对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解剖位置的认识、手术适应证掌握不当、预防胆漏措施不足等,均是发生胆漏的原因。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规范处理Calot三角、胆囊管和胆囊床等。发生胆漏后应早期诊断并选择合理方法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5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费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总管损伤1例,经修补并置管引流治愈;4例术后胶管引流出胆汁,未经特殊处理而治愈.结论:肝外胆管、速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支持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7例明确病因的迟发性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胆囊床迷走胆管迟发漏6例,其中3例经ERCP+ENBD治愈,2例再次经腹腔镜探查行胆囊床迷走胆管漏处上钛夹腹腔引流治愈,1例经多次腹腔引流治愈;1例右肝管侧壁漏经肝管侧壁修补加T管引流治愈.随访2~12年情况良好.结论 LC术后近期患者腹痛应考虑迟发性胆漏的可能,迷走胆管痂面脱落及单极高频电钩、高压火花放电、密闭腹腔"趋肤效应"、热电效应及机械传导是造成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重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引流、腹腔镜探查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胆囊管重新缝扎术、胆管侧壁漏修补术、胆管T管引流术及胆囊床放置引流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相应治疗后,全部患者均获治愈。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彩超复查无异常发现。结论术后胆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及时确诊、保持通畅的腹腔引流、修复胆管漏口或胆管T管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把握好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加强腹腔镜医师规范化培训、规范手术操作等,均有利于减少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腹部外科》2012,25(1)
目的 探讨肝胆疾病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肝胆疾病术后发生胆漏42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例,开腹胆囊切除术5例,开腹胆囊部分切除术2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6例,胆肠吻合术后9例,肝叶切除术后5例,拔除T管后胆漏4例,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术后1例.经B型超声、剖腹探查等确定胆漏原因有Luschka胆管损伤、胆囊管或部分胆囊残端漏、右肝管损伤、肝断面胆漏、T管旁胆管壁漏、胆肠吻合口漏、T管窦道未形成致胆漏.非手术治疗37例(88.1%),再手术5例(11.9%),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漏发生原因与病人营养及代谢状况、病变局部病理因素、胆道解剖变异因素及术者技术因素有关;胆漏的治疗应个体化,根据胆漏发生原因、类型、腹膜炎程度等选择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4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胆管损伤6例,包括胆总管横断1例,胆总管电灼伤1例,胆总管夹闭1例,胆囊管残漏1例,胆囊床或胆囊迷走胆管损伤2例。胆总管损伤患者均行一期手术;胆囊迷走胆管损伤的患者置管引流治愈。结果 本组患者1例因发生胆管狭窄后再次手术,其他患者恢复顺利。结论 严格规范的操作,胆囊三角良好的显露,辨清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管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胆囊管,必要时中转开腹,是避免肝外胆管损伤和预防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漏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LC后11例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1例中4例胆总管、右肝管损伤所致,除术中发现1例中转开腹行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外,其余均于术后第1~3 d开腹行胆管空肠吻合术。胆囊管夹闭钛夹脱落2例所致,术后第1天腹腔镜下重新钛夹夹闭1例,开腹结扎胆囊管残端1例。1例术中发现黄染,镜下钛夹夹闭迷走胆管1例。其余4例胆囊床毛细胆管胆漏,单纯引流治愈。结论严格掌握LC相关适应症,手术规范操作,注意保持腹腔通畅引流,早期发现及处理等措施可有效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及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 1994~2003年间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 28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 15例,胆总管癌切开探查后胆漏 1例,胆囊管残端漏 1例,T管早期滑脱或拔T管后胆漏 10例,T管引流术后护理不当 1例。保守治疗 21例(75% ),再手术 7例 (25% ),除 1例胆管癌晚期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道手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等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胆道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缙云分院2003年7月至2016年1月LC术后胆漏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胆漏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中,9例经过非手术治疗好转,10例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3例放置鼻胆管引流,3例行再次腹腔镜下探查处理、2例行乳头切开,1例放置鼻胆管引流术后合并有胆道狭窄,给予行ERCP放置胆道支架治疗后好转,2例合并有严重胆道损伤,再次手术后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均治愈出院。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或钛夹脱落、迷走胆管损伤、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漏、副肝管损伤、肝外胆管损伤等是导致LC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结论术中对于胆囊管、肝总管等部位解剖,术前常规MRCP以及必要时术中胆道造影,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可有效减少LC术后胆漏的发生,术后及时B超介入下的穿刺引流以及ERCP是目前处理胆漏的最主要的方式。再次腹腔镜下探查手术处理也是很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的诊治资料,让同道借鉴,进一步降低此类手术胆漏的发生率。方法总结分析作者从1999年8月~2012年4月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4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漏发生于肝总管损伤3例,其中因出血缝扎止血误伤肝总管1例,横断伤2例;术后胆总管扩张引起胆囊床迷走胆管漏胆1例;4例胆漏术中发现1例,术后发现3例,所有病例均经开腹手术查明胆漏原因。结论把握好手术适应症和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术中警惕胆道解剖变异,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eopie cholecystectomy,LC)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LC术后8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胆漏中6例在术后24 h内发现,其中1例为肝外胆道损伤,1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6例在术后48 h以后发现,其原因为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迷走胆管损伤和胆总管热损伤。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LC术后胆漏重在预防,如果发生胆漏则应早期发现、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修复、胆管空肠吻合及胆管内或外引流是治疗LC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漏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报告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漏25例,主要原因为肝外胆管、副肝管、迷走胆管损伤、肝外胆管微小破口,胆囊管结扎不完善,胆总管探查T管旁 缝合胆管的针眼漏。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胆管损伤,完善处理胆囊管,迷走胆管和细小的副肝管可以结扎,关腹前仔细检查手术野。术后胆汁漏、行ERCP检查,有助于明确部位和原因。胆漏并腹膜炎、疑有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端漏或肝下大量积液、应及时开腹再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及胆管损伤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4年12月17例腹腔镜术后胆漏及胆管损伤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3例迷走胆管漏经剖腹缝扎胆囊床,腹腔引流后治愈;胆囊管残端漏3例,3例均再次手术结扎治愈;胆总管损伤漏6例,肝总管损伤漏2例,右肝管损伤漏1例,剖腹手术修补漏口,放置T型管支撑4—6个月;胆总管横断2例剖腹行胆总管端端吻合放置T管支撑6个月。术后随访1—3年,15例恢复良好,2例反复出现胆管炎,经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漏及胆管损伤,应及时发现,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