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吴家淑 《针刺研究》1989,14(1):258-259
笔多年来采用大椎穴刺络拨罐,治疗头痛,牙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鸡足刺加灸辅刺络拨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肱骨外上髁部寻找“阿是穴”,采用1寸长毫针足刺法留针,针柄上插艾条灸,灸毕,再行刺络拨罐法治疗。结果:在80例中,痊愈62例,占77.5%;显效12例,占15%;好转4例,占5%;无效2例,占2.5%。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鸡足刺加灸辅刺络拨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病的主要原因,系多发病。我科自1997年7月~2003年6月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拨罐治疗本病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病的主要原因,系多发病。我科自1997年7月~2003年6月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拨罐治疗本病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刺络拔罐法是刺络法与拔罐法的有机结合。刺络法是指用皮肤针或三棱针在身体浅表进行穴位点刺或叩刺,放出少量血液,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拔罐是以罐为治疗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或其他方法去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人体施治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并造成瘀血现象从而祛散邪气,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疗法。目前研究表明,刺络拔罐可用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三棱针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方法:以标本兼治的思路治疗痤疮,采用刺络拨罐和点刺放血的方法。根据临床以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运用刺络拔罐与点刺放血进行痤疮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结果:我们将痤疮按发病症候和发病部位分别进行辨证论治与辨经论治,采用刺络拔罐与点刺放血相结合,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为针灸治疗痤疮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走罐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刺络走罐;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络走罐治疗痤疮能有效提高该病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闪罐合膈俞穴刺络放血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闪罐合膈俞穴刺络放血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肺俞、膈俞、肝俞、章门等穴,循序闪罐3~5分钟后,膈俞穴刺络放血,1次/d,3次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27例患者治愈25例,好转l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96.30%。结论:闪罐合膈俞穴刺络放血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背部走罐配合刺络放血治疗黄褐斑2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李荷英 《西部中医药》2007,20(10):39-40
目的:观察背部走罐配合刺络放血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以背部走罐配合刺络放血治疗黄褐斑患者29例.结果:显效率75.86%.结论:背部走罐配合刺络放血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针刺走罐刺络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针刺走罐刺络与药物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7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走罐刺络组90例,采用针刺阿是穴、血海、三阴交等及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走罐,走罐后在大椎、肺俞、膈俞、心俞、肝俞及其附近瘀紫较重处刺络放血;药物组86例采用口服Vit E和Vit C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针刺走罐刺络组总有效率为96.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1.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走罐刺络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絮刺火罐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运用传统的颈椎牵引法治疗 ,另一组运用絮刺火罐疗法治疗。结果 治疗 1星期时两组疗效没有明显差异 ( P>0 .0 5 ) ,治疗 2星期后絮刺火罐治疗组疗效优于传统牵引组 ( P<0 .0 5 )。结论 絮刺火罐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军  万豫尧  李晓初 《新中医》2002,34(11):12-13
介绍严大波主任医师应用蛇虫类药治疗伤科痹证的经验。认为乌梢蛇、土鳖虫、蜈蚣、全蝎等蛇虫类药具有透骨搜风、化瘀通络的作用,且其性猛走窜、取效甚捷,重顽痼疾,非此通达深透之品难收其功。临证时与相应的药物配伍,重视标本兼治。其研制成的龙鳖胶囊,对肾阳不足、寒湿阻络型的伤科痹证,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临床中越来越多出现气滞血瘀证型患者,更重要的是临床效果反馈验证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特色。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临床数据统计、科研研究四方面阐释糖尿病"气滞血瘀"证型的研究进展,提倡基于经典认知疾病,研究疾病,发挥中医的整体动态的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不同针灸法治疗急性腰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切观察不同针灸法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将就诊的急性腰痛患者按双盲随机分组法分成4组A组(毫针治疗组)、B组(毫针加拔罐组)、C组(毫针加刺络拔罐组)、D组(毫针加刺络拔罐艾灸组).分别治疗5次、10次后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C、D二组分别与A、B二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表明刺络拔罐法和艾灸法与毫针刺法的组合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单纯拔罐法对提高临床疗效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寒湿、瘀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2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采用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结合口服复方环磷酰胺片治疗;疗程为2个月,2个月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愈显率为56.92%,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7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愈显率为38.71%,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组内寒湿痹阻证与瘀血痹阻证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寒湿痹阻证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对于寒湿痹阻证疗效更好;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指标ESR、CRP、RF均有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疗效显著,对于寒湿痹阻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针刺颈夹脊穴、风池、肩井、阿是穴,得气后留针20min,取针后于阿是穴拔罐3~5min,其中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两组均治疗10次,观察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简化McGiH疼痛问卷及颈椎病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并观察记录安全性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92.5%;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问治疗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RI、VAS、PPI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针刺配合拔罐,在降低疼痛程度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治疗58例急性腰扭伤,先在局部阿是穴点刺放血、拔罐,再于委中放血。结果:痊愈55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穴位放血疗法对无腰椎及其他病变的急性腰扭伤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邱娟  王运华  史正彬 《光明中医》2016,(14):2017-2018
痹症又称顽痹,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中医"顽痹"相当于现代医学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同时也是一种顽疾,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史正彬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其临床实践及研究,以"久病必瘀,久病必虚"为理论指导,提出从脾胃论治,施以温通之法,多有奇效。  相似文献   

19.
痤疮,中医称为"粉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素体湿热内蕴,加之感受风邪。刺络拔罐法是刺络放血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中医疗法,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回顾近5年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有效率高,且简便易行,配合针刺、耳针、电针、火针、中药等方法 ,使痤疮的治疗手段更加丰富,疗效更显著。但存在放血量、留罐时间、疗程长短及证型分类不统一,远期疗效评价少见,机理研究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椎刺络拔罐为主治疗颈椎病9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大椎刺络拔罐结合针刺颈夹脊治疗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93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患者采用大椎刺络拔罐结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 ,同时结合中医辨证 ,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47% ,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2 5 )。且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好 ;对中医分型属实证的患者疗效尤佳 ;叩刺出血量多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