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后路肌间隙入路在治疗胸腰椎疾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0月,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患者67例,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及拆除内固定手术。随机分为2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n=31)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组(n=36)。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VAS疼痛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周。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在疼痛VAS评分上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在治疗上,具有创伤小、对椎旁肌的损伤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本组患者33例,伤椎部位:T_(11)3例,T_(12)11例,L_110例,L_29例.其中单纯压缩骨折3例,爆裂骨折30例.合并截瘫33例.对单纯压缩骨折行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合并截瘫椎管占位明显者固定后行后路椎板减压、椎管开大术,并行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结果 术后33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后X线片示椎弓根钉位置好,伤椎复位外形好.随访期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无慢性腰痛,伤椎高度无丢失.33例合并不全瘫.术前Frankel级:A级1例,B级7例,C级16例,D级9例;术后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5例,D级10例,E级16例.结论 对于胸腰椎骨折尤其是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术是一种疗效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后路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同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6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 GSS)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比较术前、术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等指标,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大情况. 结果通过手术减压复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 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胸腰段骨折后路椎弓根固定节段长度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折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的选择. 方法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随访胸腰段骨折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患者134例,骨折按照AO分型:A型70例,B型37例,C型27例.将各型骨折分为短节段固定组(伤椎上、下各1个椎体)和长节段固定组(伤椎上、下各2个椎体),比较各组在邻近椎体上下终板夹角矫正与丢失、伤椎椎体上下终板夹角矫正与丢失、C型骨折椎体移位的矫正与丢失. 结果 A型骨折全部为短节段固定,邻近椎体上下终板夹角术前平均21.3°,术后平均8.5°,术后2年平均11.1°.短节段组(26例)和长节段组(11例)B型骨折后凸角度矫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短节段组伤椎椎体夹角丢失3.64°,长节段组丢失1.09.(P<0.05).短节段组(7例)和长节段组(20例)C型骨折后凸角度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短节段组和长节段组矫正角度丢失分别为3.6°和0.8°(P<0.05).椎体移位矫正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型和B1型骨折多选择短节段固定,而B2、B3及C型骨折多行长节段固定. 相似文献
5.
前路有限减压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路有限减压相邻椎体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应用前路有限减压相邻椎体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观察复位、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恢复、矫正丢失、腰痛、腰椎活动情况及融合椎体相邻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6~29 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3~5 个月时达骨性融合,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复位率达95%.重建的椎体高度无丢失,神经功能恢复1~2级.术后腰痛症状明显缓解,未出现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等并发症.融合节段相邻椎问盘未见明显退变,临床效果优于多节段内固定. 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前路有限减压相邻椎体单节段植骨内固定可达到满意复位、坚强骨性融合、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且较三椎体二节段固定可减少固定节段、降低腰椎活动受限及相邻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6年10月,我科共行单节段椎弓根钉骨折椎固定复位治疗胸腰骨折患者70例,其中男50例,女20例;平均年龄39、7岁。骨折按A0分类法分型:A型54例,B型16例。术中将两对椎弓根钉置入骨折椎与相邻正常椎中,复位固定,原位取骨行椎间关节融合。结果手术用时平均8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65ml,切121长度7~10cm。46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12—35个月),无一例内固定断裂或松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术中及术后骨折椎的椎体压缩程度和节段后凸角度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且术后3,6和12个月骨折椎椎体压缩程度和节段后凸角度的纠正与术中相比无明显丢失(P〉0.05)。结论经骨折椎单椎间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脊椎运动功能单位的丢失更少且不易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折损,可用于多数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ARRI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我院2001年6月~2004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行ARRIF固定治疗38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1.6岁。骨折部位及类型:T129例,L117例,L29例,L42例。合并脊髓损伤31例。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5个月。骨折复位满意。脊髓损伤31例中25例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8例恢复超过2级,无螺钉松动和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该固定器结构简单,固定牢靠,操作简便,ARRIF内固定器是一种较实用、可靠的脊柱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8.
9.
胸腰椎前路短节段内固定按结构不同可分为钉-板系统和钉-棒系统,介绍两类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固定特点、生物力学评价、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熟悉各种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特点、固定方式,有助于合理的选择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创伤,后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但复位后伤椎椎体内骨小梁支架结构并末同时恢复,形成“蛋壳”样椎,脊柱前中柱丧失承载负荷的能力,术后可能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和后突畸形等并发症[2]。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同时经伤椎椎体内植骨方法,能有效增加伤椎强度和愈合能力,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我院自2008-01至2010-12采用此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57例,获得随访38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对后路手术治疗塌陷严重的胸腰椎骨折的方法进行改进。 方法 2 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 ,伤椎前缘压缩均 >40 %,应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后 ,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用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成形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行X线和CT检查。术后随访 4~ 2 3个月 ,平均 13个月。 结果 2 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者 ,无出现异物反应者 ;术后CT示灌注剂充填不足 4例 ,椎体前缘少量渗漏 4例 ,其余均充填满意 ,无椎管内明显渗漏者。术后随访时疗效均满意 ,无内固定失败及伤椎高度明显丢失者。 结论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和椎体成形术为塌陷严重的胸腰椎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8例压缩性骨折和轻中度爆裂性骨折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A组)和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B组)各19例.采用伤椎椎体恢复度(R)值(伤椎前缘高度/临近椎体前缘高度的均值×100%)、伤椎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评分)、患者疼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SA)及内固定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6~37个月(平均20.5个月)随访.两种术式术后Frankel评分无明显差异,但B组VAS评分、R值、Cobb角恢复明显优于A组.A组出现螺帽松动、螺钉折弯各1例,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结论 采用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是治疗压缩性和轻中度爆裂性胸腰段骨折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节段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3年10月至2008年2月,采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A3.1型(37例)、A3.2型(30例)胸腰椎骨折.术后摄X线片来测量骨折椎楔变指数、骨折节段矢状位指数评价影像学效果,并通过腰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用时平均93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7 ml.随访65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9.8个月(4~27个月),全部骨性融合,除1例出现螺钉松动外,无内固定失败.术前骨折节段平均矢状位指数及骨折椎楔变指数分别为13.06°、42.96%,术后分别为4.47°、21.78%,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除2例外,最后随访末见明显矫正丢失(P<0.05).临床腰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 结论 经骨折椎单节段复位固定融合术具有创伤小、用时短、出血少、脊椎运动功能单位丢失减少等优点,可用于治疗部分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相似文献
14.
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前、后路器械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前、后路器械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72例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前路(前路组,34例)或后路(后路组,38例)器械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观察,评判其脊柱矫形、椎管减压、坐立或行走时间、脊柱融合率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等两组间差异。结果 随访时间后路组5个月-5年11个月,平均3年8个月;前路组2个月-4年5个月,平均2年4个月。前路组除出血较多外,其脊柱矫形、椎管减压、坐立或行走时间、脊柱融合率明显优于后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ASIA分级:后路组术前A级6例,B级7例,C级11例,D级14例;前路组术前A级8例,B级6例,C级5例,D组15例。两组术后ALIA分级:后路组A级3例,B级6例,C级8例,D级12例,E级9例;前路组A级2例,B级2例,C级3例,D级13例,E级14例。前路组ASIA分级平均增加1.8级,而后路组仅增加1.2级。结论 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以前路减压、Z-plate内固定及钛网技术为较佳治疗选择,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 检索PubMecd、Science Direct、Medline、CNKI等数据库,获得2012年3月以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融合组)与非融合内固定术(非融合组)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1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计量资料以均值差及双侧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尺度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双侧95% CI作为效应尺度进行分析,部分资料通过手动合并完成.结果 检索获得相关临床对照研究英文文献8篇,中文文献1篇,相关Meta分析2篇,剔除l篇重复性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后凸角矫正、术后椎体高度矫正及矫正丢失、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并发症发病率、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融合组后凸角矫正丢失较融合组严重,而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明显低于融合组.结论 对于部分胸腰段爆裂骨折,非融合内固定术在解除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相似的疗效,但显著减少了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并可通过取出内固定恢复固定节段的运动功能、减少邻近节段退变,从而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于轻度神经损伤的不稳定AO A型胸腰段骨折,不进行减压及融合,单纯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的疗效. 方法对比分析我院2004年2月-2008年2月手术治疗的AO A型胸腰段骨折(T11~L2)患者42例,分为A组(未植骨组,21例),予单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而未行椎板切除减压及植骨;B组(植骨组,15例),予椎弓根螺钉固定,不进行椎板切除减压但植骨.对两组术前及术后后凸角、椎体压缩高度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A组术前局部后凸角平均19.1°(15.4°~29.8°),椎体压缩高度平均46%(30%~63%);术后局部后凸角5.00(0.3°~10.3°),椎体压缩高度10%(0~28%),后凸矫正率79%.平均随访21.2(12~46)个月,随访超过12个月患者21例,末次随访后凸角平均7.0°(1.8°~10.7°),椎体压缩高度10%(2%~22%).B组术前局部后凸角平均25.8°(15.9°~34.5°),椎体压缩高度平均55%(30%~76%);术后局部后凸角7.1°(1.5°~19.1°),椎体压缩高度15%(0~28%),后凸矫正率74%.平均随访17.9(12~31)个月,随访超过12个月患者15例,末次随访后凸角平均8.3°(0.7°~19.2°),椎体压缩高度15%(1%~26%),植骨全部愈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无明显腰痛症状,无内固定断裂或椎弓根螺钉拔出.后凸角和椎体压缩高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一些神经损伤较轻的AO A型胸腰段骨折,在选择椎弓根螺钉固定时,可考虑不进行椎板切除减压,也不行后外侧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路小切口单节段侧前方减压前柱重建术治疗Denis B犁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09年8月采用经后路小切口椎弓根钉内同定、单间隙侧前方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重建前柱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3~50岁,平均35.6岁.骨折累及节段:T126例,L111例,L2 3例,L31例.术前椎管占位率平均62.5%,所有患者椎体前中柱压缩均≤50%,CT平扫示椎体下份及下终板骨结构正常.通过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X线、CT片及神经学检查,观察骨折复位、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恢复、矫正丢失、腰椎活动情况及相邻椎间盘退变等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5~3.2 h,平均2.1 h.出血量350~1 000 ml,平均580 ml.21例患者术后均获4~26个月(平均10.3个月)随访.椎体问融合时间约4~6个月,随访中椎体高度无丢失.无断钉、断棒或内置物松动、移位等并发症,神经功能均有1~2级改善.结论 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后路小切口单节段侧前方减压前柱重建术具有操作安全简便、手术创伤小、融合节段少、术后康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effect of the posterior single segment anterolateral decompression and anterior column reconstr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done on 21 patients with type Denis B thorocalumbar burst fractures who were treated by posterior approach minimal incision pedicle SCreW fixation,single segment anterolateral decompression and titanium mesh and bone graft from August 2007 to August 2009.There were 15 males and six males at mean age of 35.6 years(range,23-50 years).The involved segments included T12 in six patients,L1 in 11,L2 in three,and L3 in one.The preoperative spinal canal enemachment rate was 62.5%and the anterior-middle vertebral compression of all patients was less than 50%.CT scanning showed normal vertebral body and inferior endplate structure.The fracture reduction,graft fusion,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correction loss,lumbar activities and adjacent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were observed through preoperative,immediate postoperative and final follow up X-ray,CT and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s. Results The operation duration was 1.5-3.2 hours(average 2.1hours),with the bleeding of 350-1 000 ml(average 580 ml).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4-26months(average 10.3 months),which showed that the vertebral fusion time was 4-6 months,with no loss of the vertebral height,implant breakage,loosening or extrusion.The nerve function was improved for 1-2 grades. Conclusions With correct selection of the indications,the posterior single segment anterolateral decompression and anterior column reconstruction is a reliable fixation,for it takes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minor trauma,less fusion segments and fast recovery. 相似文献
18.
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经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通过对自1985年1月至2002年6月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53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以及24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比较,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和局部脊柱的稳定性。结果573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出院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93例无神经损伤者,术后功能良好;新鲜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275例中,240例有1~3级恢复;107例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62例全瘫患者,仅5例感觉有部分恢复。248例随访中,26例全瘫患者仅4例部分浅感觉恢复,204例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全部患者X线片显示植骨均已融合,有4例出现断钉,但无临床症状。结论对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手术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Ⅰ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指征及远期疗效。 方法 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 82例 ,随访时间 2~ 5年 ,平均 2 .8年 ,82例均于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内固定取出前、后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 结果 (1 )本组 71例 (87%)为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所致 ,致伤机制复杂 ,6 3例 (77%)合并其他损伤 ;(2 )脊柱活动改善率为77%;腰背痛改善率为 95 %;下肢疼痛改善率为 80 %。 (3)与术前相比 ,伤椎前缘高度平均矫正 5 5 .1 %,平均丢失 2 .1 %(P <0 .0 1 ) ;Cobb角平均矫正 2 5 .7° ,平均丢失 4 .4°(P <0 .0 1 )。 结论 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脊柱伤椎高度、生理弧度和神经功能以及消除腰腿痛 ,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在警惕其他脏器合并伤的同时 ,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20.
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1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固定的基础上,通过自制的配套器械经伤椎椎弓根向上推顶终板,使伤椎椎体内囊腔扩大成形,将采用可吸收高分子材料-DL-乳酸与e -己内酯(70∶30)的共聚物(PDLLA-CL)制作的可吸收球囊,置于椎体内,注入自固化硫酸钙骨水泥,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异物反应,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损伤症状,术后摄片及CT复查,无渗漏发生。术后随访时疗效均满意,未发现内固定失败、纠正度丢失及伤椎塌陷加重。结论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恢复上终板高度,有效修复经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后伤椎椎体内形成的空隙,可从根本上防止骨水泥渗漏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