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尿微量蛋白检测评价肝移植受者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类抗排异药物他克莫司(FK506)及环孢素A(CsA)治疗后对肾脏毒性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138例使用FK506、CsA的肝移植受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F)和IgG浓度;用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检测所有肝移植受者FK506、CsA的血药浓度,分析FK506组和CsA组尿微量蛋白的结果,比较2组间肾毒性损伤的特点。结果除CsA治疗组β2-MG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外,其他项目2组结果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K506治疗组5项结果均显著高于CsA治疗组(P<0.05)。2组的肾脏损害都以单纯肾小管损害和混合性损害为主(P<0.025)。术后0~1年和1~3年受者FK506组5项尿微量蛋白结果均显著高于CsA组(P<0.05)。肾小球蛋白尿、肾小管蛋白尿和混合蛋白尿在不同用药组之间无差异(P>0.05)。但总异常率FK506组显著高于CsA组(P<0.05)。结论CNI对肝移植受者有明显的肾毒性损伤,其药物毒性损害以肾小管损害和混合性损害为主;FK506对肝移植受者的肾毒性作用明显强于CsA;尿微量蛋白是评价CNI肾毒性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为临床观察提供早期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及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脏损害中的临床意义,了解尿微量蛋白与不同程度蛋白尿的关系,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本院58例HSPN患儿、38例HSP患儿及30例正常体检儿童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p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免疫球蛋白G(IgG)、尿微量白蛋白(M-Alb)5种微量蛋白含量,比较3组尿微量蛋白含量之间有无差异;了解HSPN组尿液M-Alb与其他尿微量蛋白有无相关性;将HSPN组按照尿蛋白定性(半定量)实验分为3组,比较少量、中量、大量蛋白尿5种微量蛋白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N组尿液5种微量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SP组尿液β2-MG、R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HSP组相比,HSPN组尿液β2-MG、IgG、M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NAG也升高(P<0.05);HSPN组尿液M-Alb水平与RBP、NAG、IgG呈正相关,与β2-MG无关;少量蛋白尿组5种尿微量蛋白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2.914,P〉0.05),与中量、大量蛋白尿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24.252、15.600,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可较好的反映肾脏损害程度,有助于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诊断,HSPN患儿伴蛋白尿程度加重时,尿IgG和M-Alb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临床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8年9月确诊并行肾穿刺活检的原发性NS患者82例,观察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同时测定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指标——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尿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观察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NS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及尿RBP、α1-MG、NAG水平均不同(P〈0.05);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重的患者尿RBP、α1-MG、NAG明显增高(P〈0.05)。结论:原发性NS患者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密切相关,肾小管功能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肾脏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结果]Ⅰ期高血压患者49例尿α1-MG、尿mALB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与对照组结果一致。Ⅱ期高血压患者55例尿α1—MG与尿mALB明显增高(P〈0.01),尿TRF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其他各项基本正常。Ⅲ期高血压患者48例尿α1—MG、mALB显著增高(P〈0.001),尿TRF明显增高(P〈0.01),尿IgG、血清尿素氮(BUN)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检测尿微量蛋白在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有明显价值。尿α1-MG、mALB含量能反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早期肾小管与肾小球功能性损伤,较其他肾功能检测指标更灵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在儿科疾病中联合应用的价值,并进行特异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已确诊的30例肾小管损伤患者(I组)、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II组)、3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Ⅲ组),和30例健康者(IV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直接显色法、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8-D氨基酸核苷酶(NAG)和尿胱抑素c(CysC)的水平,并比较各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4个指标联合检测肾小管损伤,比较各组的阳性率。结果I组与Ⅱ组、Ⅲ组、Ⅳ组β2-MG、CysC、RBP、N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Ⅱ组与Ⅳ组β2-MG、CysC、RBP、N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Ⅳ组β2-MG、CysC、RBP、N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G2-MG、CysC、RBP、N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4个指标联合应用阳性率为100%。结论β2-MG、CysC、RBP、NAG水平变化能反映肾小管损伤程度,作为联合检测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对临床诊断儿童肾脏疾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VEGF排泄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健康对照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据其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J皿)分3组:(1)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20μg/min,29例;(2)微量蛋白尿组,UAER在20—200μg,/min,20例;(3)大量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21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2DM组尿VEGF排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蛋白尿组尿VEGF排泄已明显升高(P〈0.05);T2DM组内,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蛋白尿组尿VEGF排泄率明显升高(P〈0.05);大量蛋白尿组尿VEGF排泄率进一步升高(P〈0.001)。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尿VEGF与尿白蛋白(r=0.366,P〈0.01)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率(r=0.325,P〈0.01)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VEGF排泄增加并与肾脏病变的程度有关,尿VEGF排泄增加可能间接反映糖尿病肾组织VEGF表达和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高原短期暴露人群尿微量蛋白变化规律分析,探讨高原脱适应对肾脏的影响。方法高原短期暴露(116d)人员738例,根据返至富氧环境后晨尿中微量蛋白检测时间依次将受检者分为第2、15、30天组,并分别于上述时间检测其尿液中α1-微球蛋白(α—microglobulin,α1—MG)、p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mAlb)水平。结果第2、15、30天组α1-MG持续升高,β2-MG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mAlb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第30天组α1-MG、β2—MG异常率高于第2天组与第15天组(P〈0.05),mAlb水平低于第15天组,高于第2天组(P均〈0.05),第15天组第α1-MG、mAlb异常率高于第2天组,β2-MG异常率低于第2天组(P〈0.05)。结论高原低氧对肾功能有一定损伤,且返至富氧环境后脱适应对肾功能的损伤有所加剧。  相似文献   

8.
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肾功能早期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海恩  金亚平 《检验医学》2010,25(8):640-643
目的探讨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肾功能早期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45例肾功能损伤患者尿液RBP、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Ig)、转铁蛋白(Tr)、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同时测定其肌酐(Cr)值。根据mAlb/Cr值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mAlb/Cr〈25.0mg/g)、微量蛋白尿组(mAlb/Cr为25~250mg/g)和大量蛋白尿组(mAlb/Cr〉250mg/g),分析各组患者尿RBP与上述蛋白含量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随着尿mAlb排泄率的增加,尿液中各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大量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和对照组(P均〈0.01)。正常蛋白尿组mAlb、α1-MG、及R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尿Ig、Tr和NAG无差异(P〉0.05);微量蛋白尿组中除NAG与正常蛋白尿组无差异外(P〉0.05),其他蛋白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RBP与mAlb、Ig、Tr、α1-MG、NAG等均呈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4、0.707、0.701、0.392、0.301,P均〈0.01]。但在各组样本中相关性有一定差异: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RBP均与mAlb、Ig、NAG呈正相关(正常蛋白尿组r分别为0.746、0.178,0.224,P均〈0.01;微量蛋白尿组r分别为0.748、0.225、0.268,P均〈0.01)。大量蛋白尿组中RBP与α1-MG呈正相关(r=0.374,P〈0.01)。结论尿RBP是评价肾功能早期损伤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短波对庆大霉素造成的大鼠急性肾功能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治疗组应用超短波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尿液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β2-MG)含量,以及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含量。结果:治疗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害轻微,仅见肾小管上皮轻度浊肿;大鼠尿NAG、RBP、α1-MG和β2-MG以及血SCr和BUN含量均较造模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除尿RBP和血SCr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治疗对庆大霉素造成的大鼠急性肾功能损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与肾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对象为300例PGN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尿β2-MG浓度。将上述指标与肾脏病理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其他病理类型的PGN患者比较,硬化性肾小球肾炎(SGN)患者血、尿β2-MG浓度最高(P均〈0.01)。血β2-MG分别与肾小球硬化程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呈正相关(P均〈0.01)。尿β2-MG与间质纤维化、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呈正相关(P均〈0.01),也与肾小球硬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呈负相关(P〈0.05)。肾小球硬化程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是血β2-MG的独立危险因素。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是尿β2-MG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的病理类型血、尿β2-MG的浓度是不同的。肾小管间质损害和肾小球硬化程度是影响血、尿β2-MG的主要因素。尿β2-MG浓度也与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