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完善,护理学科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在优质护理中,要求将人本思想作为主要的工作理念,对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有较好的效果。本文从2015年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并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有50名消化内科患者。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实施一般性的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实施一般性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进一步的优质化护理。结果: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的比较可知,对照组患者康复率为84.2%,观察组患者康复率为96.8%,其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照组的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十分明显的低于观察组。结论:在消化内科内实施优质的护理可以切实有效地推动患者的恢复,同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指南》2015,(30)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临床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康复效果、住院时间、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康复率为98%,对照组患者康复率为82%,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优质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到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能够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中国医药指南》2018,(3)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6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并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程度评分、抑郁程度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评分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评分均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95.83%,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70.83%,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不良情绪显著改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护理管理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实验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为100%,常规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为66.7%,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普遍比常规组高,其结果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在消化内科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在我院消化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实施服务后接受的9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并与开展前同样时间段的96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在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优质前的患者组,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科室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HAD)评分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焦虑及抑郁情绪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轻不良情绪,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1.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04%(2/98)、护患纠纷投诉率1.02%(1/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98±1.3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极大地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增强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静脉输液脱管现象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消化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静脉输液脱管现象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前,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评分(17.42±2.03)明显高于对照组(9.16±1.86),且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评分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静脉输液脱管现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研究我院优质护理应用与呼吸内科临床护理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某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14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服务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医药指南》2015,(18)
目的分析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肾内科患者的负性情绪所起到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肾内科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将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肾内科所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两组患者均于护理前后第1周接受SDS与SAS的测评并进行对比。结果优质护理服务介入前两组患者SAS的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比对照组S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DS评分护理干预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利于疾病的预后转归,可以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19.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8)
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消化道出血(HODT)消化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某院2014年9月~2016年10月78例消化内镜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9例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再出血率5.13%(2/39)与对照组20.51%(8/39)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消化内镜治疗后消化道再出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6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护患关系,护理操作,护理沟通,健康教育和细节服务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